吳哥窟紀行(2015年5月19-23日)
一 飛抵暹粒
幾十年前,提起柬埔寨這個國家,中國人唯一知曉的就是頻頻來訪的西哈努克親王。親王是毛主席的貴賓,周總理的好友,他每次來訪備受禮遇的盛況,以及四處觀光的風采,都專攝有彩色紀錄片於影院公開上映。那是娛樂生活極其貧乏的七十年代,幾乎所有的故事片都停止上映,去影院觀看西哈努克親王及其夫人莫尼克公主的係列紀錄片,那時候竟成為中國觀眾一飽眼福的消遣。直到幾十年後,我移居美國,了解到有關紅色高棉反人類罪和種族滅絕罪的暴行後方才得知,正是在西哈努克親王多次來訪中國期間,親王曾一度支持的紅色高棉——也就是中共政府全力扶植的柬共政權——在柬埔寨執行極左路線,曽造成200多萬人的非正常死亡,其中的遇難者竟有二十多萬無辜的華人。查閱網上的有關文字,這一駭人聽聞的屠殺數字至今仍有爭議。柬埔寨是個貧弱小國,在六十到八十年代,其變換多端的政局一直受到越共、中共和美國三方勢力的牽製。客觀地判斷,要追究那數百萬人非正常死亡的罪責,首先應歸咎毛主席的好學生波爾布特及其紅色高棉所製造的大屠殺,此外也有美軍轟炸胡誌明小道和越軍入侵導致的慘重傷亡。
降及1990年代,隨著戰爭創傷日漸愈合,柬埔寨恢複君主立憲製,荒廢的吳哥窟始被列為高棉民族的象徵和王國的標誌,其圖像已升格到柬埔寨王國的新國旗之上。
2015年暑期,我去台北出席我的新書《還原毛共》發布會,會後順便從台北飛往暹粒,就近暢遊了吳哥窟一趟。在暹粒機場辦理入境手續很簡單,填表後交30美元手續費和預先準備的照片,即可持已簽證的護照入境。入境處核查員的作為甚令人感到新奇,她公然張口向我索要兩美元小費。我應聲付費,順利入境。機場出口設有辦理乘車去旅館的服務,我交7美元,立即有出租車司機前來接客,送我到預定的吳哥博瑞水療度假村。柬埔寨的物價遠低於台灣和美國,支付我尚付得起的費用,竟住進了這家五星級的豪華賓館。辦完入住手續,住進我寬敞的單人間,其時已是午後較晚時分。戶外氣溫很高,我留在房間內休息,上網查看次日要去遊覽的景點,瀏覽有關柬埔寨和吳哥窟的曆史沿革。
高棉語中的“吳哥”(Angkor)義為“都城”。高棉帝國在公元九世紀到十五世紀之間,曾建都吳哥,即今日的暹粒。古代高棉人深受印度文化影響,信奉婆羅門教,崇奉毗濕奴和濕婆等大神。每一個國王登基後,都要興建崇奉此類神靈的神廟。在今日的暹粒地區,乃至更遠的地方,殘存的此類神廟遺跡計有成百處之多。十五世紀後,高棉王國衰落,國都遷出吳哥,曾經輝煌壯麗的神廟逐漸敗落,多為瘋長的熱帶叢莽所埋沒,幾百年後,已很少為世所知。及至十九世紀,歐洲旅行家在雨林中發現了吳哥窟的存在,繼而由法國人持續發掘和修複,長達百年之久,才得以維持和展現可供遊觀的現狀。紅色高棉覆滅後,柬埔寨百廢俱興,聯合國教科文於1992年宣布吳哥窟為世界遺產,暹粒周邊日漸成為旅遊熱點。
二 小吳哥一日遊
5月20日一大早,我在旅館吃過可口的早餐,立即外出,乘一輛嘟嘟車(tuk-tuk)直驅售票處。先是接受拍照,付40美元,買得一張三日遊門票,票上印有我的照片。嘟嘟車行駛在此地特有的紅土大道上,很快即到達吳哥窟,即所謂的小吳哥城(Angkor Wat)外。路邊有婦人兜售草帽,索價一美元。早晨的陽光照在臉上,已略有炙烤感,我付她兩美元,立即戴上所買的草帽,快步走向城門。遠遠望去,那城牆呈土紅色,一如腳下的紅土道路。城牆外圍以護城河,河上橫貫寬闊的長堤大道,直通西向而開的正門。大道兩旁有巨蛇狀的石雕護欄,其頂端為高昂的蛇頭。那是名叫naga的七頭蛇,它獰厲露齒,望之森然逼人。其旁另有石獅,雕塑略顯粗糙,與國內常見的蹲立狀石獅形態不同。
小吳哥城建於十二世紀,是弑君篡位的蘇利耶跋摩二世供奉毗濕奴的神廟。據旅遊手冊上的解釋,古代高棉人奉行神王合一的政體,神廟中所奉之神即在世國王的化身。供奉在吳哥窟內的毗濕奴神像即影寫了蘇利耶拔摩二世本人的麵容。神王高踞須彌山巔,神廟的形製多被建成巍峨的廟山,吳哥窟就是所有廟山建築中最宏偉的一座。這是一座“回”字形的神廟城,從底層到頂層全部由石塊壘成。據有關勘察研究得出的結論,整個吳哥窟所用的砂岩均來自40公裏外的庫楞山,是通過運河,裝載於竹筏上水運而來的。
走過長堤大道,入城門,越過十字型王台,登上陡峭的砂岩台階,便進入高達數米的吳哥窟底層。底層是長方形的回廊,其外側由方石柱支撐,內側的石壁即神廟的外牆。壁上的浮雕構成牆上連環圖,一幅連一幅,描繪了印度兩大史詩中的故事和吳哥王朝的曆史片段。我不了解柬埔寨曆史,也沒讀過印度的兩大史詩,站在防止遊客貼近牆壁的隔離界線外,僅信步掠視而過,選幾幅可觀的浮雕拍照留念而已。
底層與中層之間留有空曠的草地,一圈綠色擁圍在上下兩層的灰暗砂岩之間。這座廟山一層比一層高,登上中層回廊,我已有步履沉重之感。五月的柬埔寨特別炎熱乾旱,本不適宜前來旅遊。我此遊順路從台灣就近而來,也隻能消受這便中的不便了。來到廟山頂層下,仰視那登天梯般陡峭的石台階,愈益襯托出廟山頂層的聳立崔巍之勢。這種從底層到頂層,一層層麵積逐步縮小,階梯也越來越陡峭的金字塔式建築極富有透視效果,行歩之間,會給朝拜者以步步升高,仰望神山,登臨絕頂的幻覺。頂層四角各聳立四座塔樓,擁圍中心更加高大的塔樓,象征須彌山頂。為妥善保護古跡和兼顧遊客安全,那通向頂層的陡峭階梯已經封閉。我隨遊客踏上有扶手的階梯進入頂層的回廊。廊內陰沉昏暗,並無更多可觀賞的景致,我匆匆轉了一圈,就緩步下山,走出吳哥窟城門。
午後的驕陽愈益炙烤,曬得人頭昏氣悶,我已無力再往他處遊覽,隻好雇一輛嘟嘟車返回旅館。
三 大吳哥及其周邊遊
次日六點半以前,我趁早趕到旅館門口,門外已有不少嘟嘟車停在那裏等候載客。一位名叫Sunny的司機奔我而來,我要他載我參觀Angkor Thom——即大吳哥城——及其附近的廢墟,他僅索要18美元,估計時間約五六個小時。講好價,我乘車出發。嘟嘟車很快駛出車輛擁擠的城區街市,公路上除少數汽車外,大都是摩托車和搭乘遊客的嘟嘟車。摩托車後座上多有人加乘,甚至中間夾一小孩。天氣幹旱,車過後時有輕塵騰起。
蘇利耶跋摩二世逝世後,吳哥王國陷入內亂,接著外敵入侵,造成重大破壞。身為王子的闍耶跋摩七世驅逐占城人,1181年登基為王,在位三十餘年間,高棉帝國臻於鼎盛。他大興土木,重建吳哥城,名之曰大吳哥城。在吳哥城外,他還建有各具特色的其他寺院。在清爽的早晨,我首先參觀的了塔普倫寺(Ta Prohm)。Sunny驅車送我到該寺東門入口,告知我將在西門出口處等候。該寺建於12世紀,其時高棉人開始信奉大乘佛教,在這座闍耶跋摩七世為其母興建的佛寺中,供奉的主神像——智慧女神——據雲即影寫其母後的麵容。據考古發掘的碑文記載,該寺規模宏大,富有資財,可住宿12,500僧人,受周邊八萬多居民供養,曾盛極一時。十五世紀高棉帝國衰落後,塔普倫寺日漸沒落,久已為世遺忘。十九世紀,當法國人在叢林中發現該寺時,寺內的建築已被盤根錯節的樹木藤蔓破壞到難以修複的地步。維修方案隻好因陋就簡,保持其業已潰敗的現狀,盡量清除周圍的植物,防止大自然的破壞力繼續侵蝕,以免殘存的廟宇徹底崩潰。這種將敗落就敗落的權宜之計反而獲得了別開生麵的效果。正是苔蘚斑駁的石塊,樹木藤蘿掩映的廢墟,殘缺陰森的氛圍,令人稍感驚恐的環境,構成了塔普倫寺別有風味的荒蕪景觀,致使該詩成為特別吸引遊客的景點。舉著小旗幟的導遊帶領一隊隊遊客出一重院落,進一重院落,講解塔普倫寺往昔的盛況,品評眼前這被稱之為皮拉奈奇(Piranesi)廢墟的景象。我追隨著聽一些片段,隨後獨自四處躑躅,手捧iPad,拍攝了很多大樹盤踞神殿的照片。灰白色樹皮的木棉樹挺拔高大,裸露的樹根奇形怪狀,粗壯的根須烏賊觸手般死死纏繞神殿的石壁,楔入石塊間的縫隙,爬上屋頂,撐起枝葉扶疏的樹身。就這樣年深月久,大樹與神殿糾結在一起,恍若加固在石壁上的支架。另有些附著在神殿上的樹木,或風暴中摧折,或枯萎腐朽後倒地,也就連帶著拖垮了它所附著的建築物,留下斷壁殘垣,成堆坍塌的石塊。
出塔普倫寺西門驅車北上,接下來參觀附近的茶膠寺(Ta Keo)。這座沒有全部完工的寺院也是一座廟山。原有的圍牆和城池均已湮沒,走到近處仰望,最醒目的是紅土石與砂岩堆砌的金字塔型廟山,豔陽曝曬下,頹敗的巍峨中仍突顯著那風雨衝刷不掉的土紅色。通向山頂的石階梯狹窄陡峭,連續四段,向上攀登時很吃力,每登上一層平台,我得稍作歇息。台階高,跨度大,下行途中,每下一個台階,都得慎重挪步,以防失足摔倒。頂層的塔樓多有破損,站在高台上縱目眺望,四處遍布茂密的叢林。在底層的平台上,有小販就地擺攤,出售旅遊紀念品。我付25美元,買了一幅吳哥窟石壁上的浮雕拓片。是一幅描繪戰爭場麵的浮雕,畫麵底部是一隊肩負長矛的士兵,中心部位,突顯了在大象背上揮戈彎弓的兩員戰將。浮雕拓片上的線條勾畫流暢,墨色深重,讓我聯想到漢畫像石。
出茶膠寺再驅車北上,前往規模更為宏大的聖劍寺(Preah Khan)。該寺是闍耶跋摩七世為其父王修建的佛寺,寺內隆重供奉的菩薩像即影寫其父王之麵容。此像與塔普倫寺的智慧女神一南一北,前呼後應,堪稱雙璧。據碑文記載,寺內曾有其他神像430尊,分置各處,每尊神像都奉上豐厚的供品。聖劍寺擁有的金銀珠寶與塔普倫寺不相上下,僅珍珠一項即收藏十萬顆之多。在該寺鼎盛期,寺內有一千名教師和一千名舞者,侍奉人員將近十萬。聖劍寺廢棄後也遭到林莽覆蓋的破壞,所幸經適當修複,得以保存的建築物要比塔普倫寺多。
去聖劍寺途中,路經荒蕪的涅槃宮(Neak Pean)。步入該寺的塔門,是一片雜木叢生的池塘,走過穿越池塘的小徑,眼前即該寺的中心景觀。那是一方形人工湖,周圍有台階和四個小池塘。一個帶有七層紅土石階梯底座的圓形小島位於湖心,底座底部,盤繞著兩條naga蛇王雕塑,蛇尾擰在島背後,翹起的蛇頭正對西向而來的遊客。小島中央,矗立一座塔型的玲瓏小廟,塔上四麵有菩薩雕像。據記載,這是一處公共建築,專供民眾前來拜求菩薩,祈藥治病,類似中國的藥王廟。物換星移,如今治病不再求神,久已荒廢的涅槃宮隻剩下這座小島孤立死水池塘中,僅供遊客一瞥而過,拍幾張快照留念而已。
出涅槃宮西向而行,遠處可望見聖劍寺東麵的紅土城牆和牆外的護城河。河上橫貫通往城門的堤道,堤道兩邊的護欄雕作naga蛇王粗壯的蛇身,每邊都是一列挨個而立的神像,個個雙臂摟住蛇身,形若抱著長繩作拔河比賽。大煞風景的是,幾乎所有的神像頭都被偷盜者齊胸砍走,僅留下一個個被斬首的石樁,隻有幸存的蛇王昂首獰厲,孤立在隊列最前麵。
走進聖劍寺的塔樓門,途中所見多是廢墟,崩塌的石塊雜亂堆積。有一本地男子,蹲在石頭堆上等候遊客。見我入內,他立即走上前來,指點我應從哪個角度,拍攝哪個景點,自充導遊,滿口的拉客說辭。我代答不理,快步前行,他殷勤追隨,仍不放棄。為擺脫糾纏,我付給他兩美元小費,遂斷了尾巴。前行途中,隨處可見樹木與石屋糾纏不清的景象。有一棵木綿樹的樹根蟒蛇般纏繞石壁,高大的樹身挺拔在頹敗的石屋頂上。路旁有一座兩層建築物比較引人注目。據專家推測,可能是藏經閣或者穀倉。二樓上的屋頂已蕩然無存,底層的圓形支柱仍完整矗立,造型美觀,被認為類似希臘羅馬建築,故尤獲遊客關注。
沿途有不少建築尚保存著比較完整的拱形石頭屋頂,暗褐色的石壁上滿布黴斑青苔,裸露出晦暗的窗洞門洞。寺內的主體建築是由十字型走廊構成的中央聖殿。我走進東向的門洞,踏入昏暗的甬道。聖殿中心有一矮小的佛塔。向南邊的走廊望去,有倒塌的石塊堆積在一起。正在我巡視之際,又有位當地男子走上前來,要幫我照相,我欣然接受。他指著南方,讓我注視甬道頂上發亮的孔洞。原來是石塊間一處罅隙透進陽光,燦若幽暗中令人眼睛一亮的燈焰。按照他吩咐,我背南而立,擺了個舉左手托燈焰的姿勢。他拿著我的iPad,連拍了幾張快照,遞給我一看,效果還不錯,我隨即附給他酬謝小費。到此為止,總算圓滿了今日被導遊的服務。
烈日越來越炙人,等到我步入此行終點大吳哥城內,已漸有步履疲乏之感。大吳哥的確很大,隻是大得空曠,殘存的小景點七零八散,似乎也沒多少看頭。接受Sunny的建議,我直奔巴戎寺(Bayon),去一睹那被稱為“高棉微笑”的奇觀。巴戎寺也是闍耶跋摩七世在位期間修建的國廟,他去世後,寺內的建築和雕塑又經過多次改動和增建。這座廟山位於大吳哥城的中心,是城內最吸睛的看點。
我隨眾多遊客踏著陡峭的台階,登上底層。外圍走廊的石壁上是一圈恢弘的浮雕。畫麵內容十分豐富,有陸戰海戰的場景,有市場交易和民間娛樂的場景。浮雕上的出場人物各色人等,從國王大臣、將領士兵到僧侶、平民和商賈,形態各異,服飾多樣。雖無任何文字銘刻,目睹浮雕上那些生動的形象,多少還是能想象古代高棉的曆史景觀和日常生活的場麵。走過幽暗的通道,進入內圍走廊。與外圍的世俗生活場景形成明顯對比,浮雕上的場景多是“攪動乳海”之類印度教神話的內容,我並不熟悉其中的故事,僅一掠而過。
我快速登上頂層,圍繞一座座凋敝的“臉塔”,抬頭端詳諸神的麵容。細數各個臉塔上的頭麵,有兩麵者或三麵、四麵者不等,所有的巨型頭麵均由多塊石雕拚貼而成。拚塊間的合縫嚴實渾樸,恰如其分,一個個都拚貼得相好莊嚴。八百年來,曆經風剝雨蝕,青苔鏽結,藤蘿侵擾,這些麵塔多有不同程度的磨滅破損。整體上看來,所謂的高棉微笑,可以靜穆祥和來概括臉塔上所呈現的麵容。據記載,廟山上的臉塔共有49座,48座較小的臉塔花瓣般層層擁圍,襯托擁戴出中心臉塔的高大淩越,從而構成高聳的須彌峰巒。現存的臉塔已不足49座之數,我環顧四周,數來數去,最終也沒能數清現存多少座臉塔。正是:不識臉塔多少座,隻緣身在塔山中。
第三日的遠郊之遊參觀了兩處神廟的廢墟,均是自鄶以下的景致,無足煩絮。綜上所述,聊說偈曰:
高棉古國,崇奉神王。斫岩鑿石,構築廟堂。鬼斧神工,雕琢回廊。人造須彌,崔巍輝煌。臉塔四麵,佛容吉祥。民亦勞止,汔可小康。一朝板蕩,播遷倉惶。宮苑廢棄,殿廡荒涼。千百年後,斷壁殘牆。全球化日,觀光無疆。修複廢墟,古跡重光。世界遺產,彪炳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