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跡。了解了它的人從中獲利;不明白的人將付出代價。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股神巴菲特出生於1930年,當時美國正處於大蕭條時期。
到了1996年,他66歲。在那個年齡,大部分美國人已經選擇退休了。而彼時,他積累了170億美元的財富,絕對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
然而,巴菲特沒有退休,也沒有把大比例的資產轉移到傳統的低風險的類別中(比如債券、銀行存款等等)。相反的,他的大部分資產仍投資在股市裏。
29年後的2025年,他的年齡為95歲,而他的淨資產達到驚人的1500億美元。也就是說,他大約90%的財富是在66歲後的29年內創造的!
雖然他過去29年的年均財富增長速度僅有7.8%,低於同時期標普500指數基金的9.6%。但這也足以擊敗債券的4%,或者銀行存款的3%。
巴菲特的財富增長曆史,讓我們見識了複利的強大魔力。
今年是我參加工作的第二十年。我就順便查了一下我的家庭資產曆史記錄,發現了類似的現象:
假設我工作到65時退休,並假設那時的家庭資產是A。由於我絕大部分資產都是股票基金,而且我計劃繼續保持全倉股票基金的資產配置模式, 我的投資組合的年化收益率仍然是10%左右。
根據社保局(SSA)給我們的年度報告,我們在退休後,每年可以領取的社保金大約為10萬美元。為了彌補生活開支的缺口,我們每年從個人退休賬戶取出的資金量,應該不會超出總資產的1%。
因此,我預測65歲以後,家庭淨資產的年均增長速度為9%左右。
那麽,到了我90歲的時候,我的淨資產將會是:
A × 1.09^25 = A × 8.6
這裏,“^”是指數函數符號。
也就是說,到那時,我就可以說,我家88% (= 7.6A / 8.6A) 的財富,是在我65歲以後創造的。
如果我有幸活到95歲,我的淨資產將會是:
A × 1.09^30 = A × 13.3
那麽,我65歲以後創造的財富的比例,就是 92% (=12.3A / 13.3A) !
這就是我親曆的複利魔力!
我堅信,隻要我堅持自己的投資紀律,簡簡單單地定投並長期持有一兩隻股票指數基金,我根本不需要花裏胡哨的操作,也不需要考慮其它的投資標的,就能擊敗市場上95%以上的投資者,並能積累可觀的財富。
附:我用穀歌Gemini合成的和巴菲特的合影
謝謝你的認可和支持!
是的,複例的前提就是未來的收益率是正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