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麥琪的北美故事 (一)初到美國

(2025-09-19 13:57:07) 下一個

1985年,麥琪帶著三歲的兒子丹尼爾踏上了赴美的旅程。幾個月前,麥琪的丈夫先踏足去那裏留學了。在那個年代,自費留學是一件十分不易之事,無論是在經濟上,還是在她生活的環境周圍,都有著一種無限的壓力。然而,麥琪是下定決心要離開的,她決心要去那片人們憧憬的土地,要去那個被稱為“世界的太陽”的地方 ——美國。

當時,申請簽證、籌措機票、準備各種手續,事無巨細地操辦下來,讓人身心俱疲。但麥琪是快樂的,充滿了信心和期望,她那年29歲。她的口袋裏揣著52美金,這是中國政府規定的個人外匯限額。每人隻能兌換26美金,母子倆加起來就是52美金。就在幾天前,她在上海外匯局排隊換匯時,身旁一位衣著時髦的女士興奮地向周圍人宣布:“我要去巴黎了!”那滿臉的喜悅與驕傲溢於言表。麥琪也理解她的激動,畢竟在那個年代,走出國門是件令人羨慕的事。 

麥琪想起帶著兒子去簽證的那天。那天她一早就帶著丹尼爾來到上海的美國領事館,排隊的人倒是不少,等待時,大家都會互相詢問:”你要去哪個國家?”,“要辦哪種簽證?“,“是第一次來簽嗎?”等等。麥琪對別人的事毫不關心,隻希望自己能順利通過 。旁邊有人還說:“她要去陪讀啊,這個簽出的可能性不大。” 也有人說:“這個誰都不知道,是碰運氣的。”麥琪毫不理會大家的說辭。當輪到麥琪的時候,麥琪帶著丹尼爾來到領事麵前,領事旁邊還有一位翻譯人員。

領事看完了麥琪遞上去的材料後說:“你能把孩子抱起來讓我看看嗎。”麥琪照做了。領事又問“你現在的工資一月是多少?””大概將近100元。”麥琪如實回答。領事笑了又說:“那肯定是連著獎金的吧。”麥琪點點頭說:“是的,還包括獨生子女費。” 領事沒有再問其它問題,就說:“好了,你通過了,一周後來取簽證吧。”

這個時候,麥琪高興極了,說了聲謝謝,抱著兒子快步走出了那間簽證室。一出來,在廳裏等待的人蜂擁而至,問是否簽出,麥琪隻是笑著點點頭。大家幾乎異口同聲地說:“運氣真好啊!”。還有的人不知七嘴八舌地在說什麽,麥琪仿佛什麽都沒聽見,抱著兒子迅速跑到門外,馬上用公用電話給單位領導打了電話,並且告知了辭職的時間。

離別的這一天,虹橋機場顯得異常忙碌。那時的機場簡陋,候機廳裏擺放著老舊的木椅,廣播的聲音時斷時續。麥琪的全家人都來了,唯獨年邁的外婆沒有到場。麥琪在前一天已與外婆告別,畢竟麥琪是外婆從小帶大的,心中總有一種十分複雜的感情。外婆當然也是戀戀不舍地說:“這一去那麽遠,不知以後還能不能再見麵了。”

“妹妹本該和我們一起走的,可她的簽證出了點問題,還要再等一個星期。”麥琪想著,心裏有些失落。本來妹妹是可以幫忙一路照顧丹尼爾的。弟弟的同學在虹橋機場工作,特意趕來幫忙。他熟練地幫麥琪辦理了行李托運,又叮囑了許多注意事項。  

登機前,妹妹突然遇見了一個她在美領館簽證時認識的施女士,她正好與麥琪搭乘同一趟航班前往紐約,再轉機到北卡羅來納州。經妹妹簡單的介紹了一下,麥琪與施女士開始聊了起來,不一會兒就發現彼此的生活竟然有著奇妙的交集。施女士的丈夫在美國剛讀完碩士,即將攻讀博士,而她的婆婆,竟是麥琪丈夫的大學英文老師。這樣的巧合讓初次遠行的麥琪倍感親切,心中也多了幾分安慰。

隨著飛機騰空而起,麥琪看著逐漸縮小的上海,心中五味雜陳。她第一次坐飛機,機艙裏一切都那麽新奇。空姐送上了飲料和餐點,可丹尼爾隻是願意喝空姐給他的上海出產的“紅寶橙汁”。他對飛機上的食物毫無興趣,不過麥琪不怎麽擔心,因為丹尼爾本來就是一個對食物不感興趣的孩子。一路上,孩子雖沒怎麽鬧騰,但長時間飛行的疲勞還是讓他變得焦躁不安。降落前,丹尼爾突然放聲大哭。麥琪手忙腳亂地安撫著兒子,卻怎麽都哄不住。直到飛機平穩降落在舊金山,她才意識到,可能是孩子的耳朵在降落過程中產生了不適。  

過海關轉機時,機場人也不少,托運行李、入境、轉機……麥琪拖著沉重的箱子,又要安撫情緒失控的兒子,整個人幾乎精疲力竭。她咬緊牙關,一件件地把事情辦妥,心裏隻有一個念頭:再堅持一下,很快就能到達目的地了。

夜幕降臨時,飛機終於抵達紐約。麥琪透過舷窗俯瞰,萬家燈火猶如繁星灑落大地。那是她從未見過的璀璨景象。她心頭一陣悸動,仿佛那些燈光也在熱情地迎接他們的到來。  

下機後,丈夫的堂姐敏已在機場等候。敏和她丈夫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從台北來到美國的,夫婦兩人都是電腦工程師,如今已在新澤西州安家立業。麥琪跟著堂姐穿過熙攘的人群,來到寬敞的停車場。麥琪望著這些從未見過的環境,有一種驚喜又陌生的感覺。

堂姐家所在的小鎮幽靜漂亮,綠樹成蔭,街道整潔。麥琪第一次走進美國家庭,看到那一塵不染的地毯、精致的壁爐和柔和的燈光,特別是清潔亮堂的浴室,內心忍不住感歎:原來電影裏的美國家庭,真的就像這樣溫馨。  

愛德華是敏的兒子,十五歲,個子高高的,帶著少年的靦腆。他對丹尼爾十分好奇,滿眼笑意地逗弄著這個小弟弟。可惜時間太晚了,敏催促愛德華上樓睡覺。麥琪也趕緊哄著丹尼爾入睡,盡管她自己因時差折騰得頭昏腦漲。  

第二天清晨,愛德華早早地吃完早餐,依依不舍地與麥琪和丹尼爾道別。他還想再和丹尼爾玩一會兒,可校車已經等在門外。敏姐笑著送了丹尼爾一張50美金的鈔票,說是“見麵禮”。麥琪感激地連連道謝,心想現在自己手頭一共有102美金了。  

中午,麥琪和兒子再次登上飛機,這一次的目的地是北卡羅來納州。美國國內航班提供的餐食還很豐富,後來得知那個年代的航空公司都是用餐飲質量來競爭的。相比前一天的奔波,這段短暫的飛行輕鬆了許多。丹尼爾安靜地靠在麥琪懷裏,看著窗外的藍天白雲,小臉上寫滿了新奇。  

飛機降落在北卡洛來納州的一個城市溫斯頓塞勒姆(Winston Salem)的飛機場。這個城市離丈夫就讀的學校還有兩個小時的車程。由於當時丈夫剛買了一輛舊車,尚未取得駕駛執照,因此托了一個當地的美國朋友格蘭來接麥琪母子。格蘭十分友好地做了自我介紹,然後幫麥琪拖了行李,抱著丹尼爾,坐上了他的車開往丈夫學校所在地布恩(Boone)。從機場到布恩,一路風景十分美麗,山丘,綠樹,田野,都是麥琪第一次所見。丹尼爾第一次坐這樣的汽車,坐在後車座,望著窗外,眼裏充滿了好奇,麥琪想,在孩子的眼裏,他肯定看見的是一個莫大而新奇的世界。

這場跨越大洋的旅程,不僅僅是一次地理上的遷徙,更是麥琪人生的新起點。從熟悉的故土到陌生的新世界,她帶著對未來的期盼,也帶著母愛的堅韌。未來的路或許充滿未知,但麥琪知道,她會克服重重困難,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2025年4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gaobeibei 回複 悄悄話 85年出來的,算是很早了。問候麥琪。
麥琪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曉青' 的評論 : 感謝閱讀和留言!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跟讀!比我早來10年!
麥琪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謝謝閱讀!這些是新的,不是書裏的。我想慢慢寫出來,以後可以讓孩子和孩子的孩子們看看,當然要翻成英文。感謝你的留言!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記得你發表的書。 這是書中的文章, 還是又開始寫新的了? 你真棒哦。

我來的時候也是舊金山入境。 一個人。 過關很順利。 丹尼爾可能是耳內壓力變化造成的疼痛。 我後來帶小孩子做飛機也很怕這個。 帶著水之類的讓孩子可以吞咽,減輕壓力。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問好麥琪兒。 寫得好真切親切啊。 你來得真早, 這一路帶著三歲的孩子多不容易啊。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