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月亮和銀狐狸

遊走江湖,記錄我思我想
個人資料
正文

虛幻的人性 12

(2025-08-15 13:50:24) 下一個

人類的社會化加大也加固了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原始人類告別了遊群和部落的狀態,有了固定的居所,進入到新石器文明。這時,農業出現了,人類的生產能力提高了。人類的生產產出不僅僅限於滿足人的即時溫飽的需要。剩餘財產就產生了。伴隨而來的就是財產的私有化。

盧梭認為私有財產是人類不平等的根源。他出身貧寒,也顛沛困苦終其一生。也許正因為如此,盧梭與同時代的富裕家庭出身的伏爾泰的見解不同。兩人筆戰不休。記得三十年前,我讀他的《懺悔錄》一直到半夜。那時,許多像我一樣的年輕人都熱愛盧梭。大家都是在物質上同樣的一無所有,渴望在這位法國啟蒙時代哲人的人生和著作裏得到思想上的啟迪和充實。

早在達爾文的進化論之前,盧梭假想出人類社會起源的過程。最原初的人在自然環境中是孤獨,自由和平等的。很顯然,這個設想與我們以前的論述有所不同。當剩餘財產出現時,原始社會沒有公有財產管理的機製。人首先關注自己,然後是家庭,最後才是集體。而人的占有欲本性又促成財產的分配。財產分配取決於權力,而權力的產生又來自於人與人之間的競爭和人的生物性強者的品質。反而言之,人的生物性不平等塑就出人類群體中的權力,進而促成社會性的財產分配中的不平等。權力和私有財產是自然的融合,相輔相成,如影相隨。其基礎是人類的欲望。與其說私有財產,不如說權力是人類不平等的原因。私有財產是權力在物質上的反映。這種情況在酋邦和國家形式的社會中再明顯不過了。酋長和國王總是擁有最多的財產。除了權力,財產積累的另一途徑是通過商貿。商人從人所需的物質交換中攫取出物質中的價值。當權者是不會容忍商人與自己爭奪財富的。比如,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專製社會中,商業一直受到壓製。

原始社會形態中的人為了食物和安全或情願或不情願地出讓權力。頭領在擁有權力時,也有責任,也有可能付出更多的犧牲。權力的吸引力並不大。但是私有財產的出現改變了這種情況。財產即是資源,意謂著人的更大的自由和滿足人的欲望更多的可能性。於是,權力集中在個人或者極少數的個人群體。當權者利用權力奪取財產,又利用財產分配來鞏固權力。很自然地,圍繞著私有財產的製度就產生了。人類社會出現了貢製,稅製,和租賃等製度,出現了與此相關的管理和勞務人員。這就是盧梭所說的社會契約的本質含義。

事實上,這是一整套社會政治製度。當權者為維護自身的權力在這基礎上又附加上相關的意識形態。在人類社會活動中有了為權力服務又賦予了權力的管理者和交出權力的被管理者。這個製度促成了穩定的社會秩序和階層。權力和財產通過親緣和家族傳遞,也就是世襲,以確保權力財產擁有權的延續。人類自私的本性又退回到生物性基團的層麵。稅務官和土地丈量官的數學和文字技能,工匠的手藝也隻在親緣血脈中傳授。還記得楊露蟬偷拳的故事嗎?號稱中國國技的武藝也是傳男不傳女。社會階層也就固定下來了。人類的生物性品質在社會活動中重要性下降。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更多地體現在階層,權勢,地位,財富和技能的不平等上。這是社會製度化的不平等。盧梭,在這點上你確實說對了。

--寫於2023年12月17日(圖片來自網絡)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