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月亮和銀狐狸

遊走江湖,記錄我思我想
正文

《靈魂的哀傷吟遊·萊頓篇之一》

(2023-08-07 10:40:26) 下一個

《靈魂的哀傷吟遊·萊頓篇之一》

1965年的時候保羅·西蒙在倫敦發現了《斯卡布羅集市》這首歌。於是他和加芬克爾略加改編,收入自己的專輯,並且引用在電影《畢業生》裏。從此這首憂傷的英格蘭中世紀情歌傳遍全世界。如今海邊的斯卡布羅還是一個不錯的休閑度假的去處。1830年英國新古典主義畫家弗雷德裏克·萊頓(Frederic Leighton)就出生在這裏。

萊頓的祖父曾是俄國沙皇亞曆山大一世的宮廷禦醫,給萊頓的父親留下一份豐厚的財富。萊頓兩歲時,全家搬到倫敦,住了七年。到萊頓九歲時,體弱多病的母親抱怨倫敦陰鬱的天氣和汙濁的空氣,舉家搬到歐洲大陸,四年來周轉意大利,德國,和比利時等地。1844年,萊頓一家回到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後,萊頓不停地光顧各個美術館。父親知道萊頓對美術的熱情。這時萊頓已經受過一些基礎訓練。但父親為萊頓未來的打算很遲疑。他讓一位雕塑家的美國朋友給個參考意見。朋友細致觀察萊頓好幾天,肯定了萊頓的天賦。他說服了萊頓的父親。萊頓從此開始了他藝術的道路。

萊頓在佛羅倫薩接受到當地最好的美術師的教導和古典繪畫的訓練。1846年,萊頓搬到德國的法蘭克福,師隨拿撒勒人學派的斯坦諾。拿撒勒人學派比拉斐爾前派早了二十年就提出繪畫應回到中世紀風格的倡議,對文藝複興風格更有研究。萊頓自認為隻擅長色彩,但他對形體線條的掌控也非常成熟。到了十七八歲,已是成人的年齡,萊頓不再拘束於固定的畫院,而是四處遊走,尋師交友。萊頓一路到過布魯塞爾,巴黎,雅典,回到法蘭克福後又去羅馬和威尼斯。萊頓從1848年開始油畫創作。早期的作品有《契馬布埃和喬托》,《布魯內萊斯基之死》,和這幅《聖列的行進》。

從這些繪畫題材不難看出此時的萊頓仍拘於學生學習的範疇,也反映出佛羅倫薩繪畫對他的深刻影響。契馬布埃和喬托是文藝複興前期著名的畫家。布魯內萊斯基設計建造了佛羅倫薩的聖母百花大教堂。畫裏,萊頓展示佛羅倫薩的景象和建築組合間逼真的透視效果。《聖列的行進》取自瓦薩裏講述的一個故事。米開朗琪羅的弟子瓦薩裏編寫了第一部美術史,並流傳下來。我們今天得以了解創造文藝複興燦爛輝煌的人們。在萊頓的這幅畫中央,穿白衣戴桂冠的契馬布埃走在前頭。一行隊伍護送著聖母像到教堂。這幅眾多人物,五米見寬的巨大繪畫凸顯萊頓卓越的才華。在1855年皇家學院的年度展上,萊頓一舉成名。羅塞蒂和拉斯金都稱讚不已。維多利亞女王十分喜愛這幅畫,買了下來,懸掛在白金漢宮。它至今仍是皇家收藏。在羅馬,寫《名利場》的英國作家薩克雷親見萊頓創造這幅畫。他事後對米萊斯說,我認識一個叫萊頓的家夥,很不錯。總有一天他會和你競爭皇家學院院長的位子。一語成真。

1855年萊頓再一次來到巴黎,住了下來。他有了自己的畫室。憑著鵲起的名聲,萊頓有機會結識更多的人,包括新古典主義的安格爾,浪漫主義的德拉克洛瓦,和現實主義的米勒等藝術界名流。萊頓也有了顧客買他的畫。這三年裏,萊頓創造了以莎士比亞的《羅米歐與朱麗葉》為題材的係列繪畫。

即使有1855年的成功,英國繪畫界並沒有完全接受萊頓。萊頓接下來兩年的畫作被拒,直到這幅《漁夫和塞壬》在1858年的學院畫展上展出。歌德的詩歌裏講到海妖塞壬(美人魚)報複漁夫捕殺海魚,引誘他沉入大海。我們在畫裏看到的是一對男女的纏綿。

多年以後,萊頓和摯友伯恩-瓊斯相互學習。伯恩-瓊斯的《海之深處》有極其類似的構圖和情節。同樣的,萊頓的這幅《珀修斯和安德洛墨達》刻畫當時伯恩-瓊斯創作的同一題材(見《靈魂的哀傷吟遊·伯恩-瓊斯篇之四》)。海妖正要吞食安德洛墨達的時候,英雄珀修斯飛馬駕到。萊頓的畫均衡對稱,是古典主義繪畫的特征。安德洛墨達扭曲的身體模仿自米開朗琪羅的《瀕死的奴隸》。1860年萊頓正式海歸,回到英國。他買下荷蘭公園街二號的一樁樓,一直住到去世。現在他的住所成了萊頓美術館。萊頓也積極地和拉斐爾前派的畫家們交往。在以後的藝術生涯裏,他們以不同的繪畫形式走向唯美主義。

--寫於2018年10月25日 (圖片來自網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