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月亮和銀狐狸

遊走江湖,記錄我思我想
正文

《靈魂的哀傷吟遊·雜集篇之一》

(2023-08-04 06:57:34) 下一個

《靈魂的哀傷吟遊·雜集篇之一》

拉斐爾前派繪畫的初始念頭萌發於亨特,米萊斯和羅塞蒂三位青年人的心裏。當時,他們還是皇家藝術學院的學生,不滿於規範呆板的學院風格。事實上,學院派裏還是有許多好的作品。他們的感知更多的是從學院教學裏得來。1848年拉斐爾前派兄弟會的七人結社也是當時許多年輕人的平常做法。兄弟會的藝術宗旨並不十分明晰,大致上是和學院風格相對立。亨特和米萊斯欣賞喬托和凡·艾克的真實描繪,摒棄拉斐爾和後人在人物繪畫的過分美飾。這是拉斐爾前派名稱的由來。同時,這種真實的繪畫風格也被拉斯金(John Ruskin)極力提倡。因為出發點不同,拉斯金以為拉斐爾前派是一個錯誤的命名。拉斯金依然在一段時期極力讚許和幫襯拉斐爾前派。亨特和米萊斯不隻是純粹地模仿喬托等人,而且引入現代的新技法。亨特和羅塞蒂對文學詩歌有極大的興趣,文學性自然地被引入到拉斐爾前派的繪畫裏。正是這種結合,拉斐爾前派隨著以後的文學運動而改變,逐漸背離了拉斯金的繪畫宗旨。亨特是唯一恪守拉斐爾前派原始主義的畫家。米萊斯中途轉變了個人風格。羅塞蒂把拉斐爾前派帶入一個新的方向,再由伯恩-瓊斯等人繼承發揚。縱觀下來,拉斐爾前派大意是以現代現實的技法繪出詩意的理想。

拉斐爾前派兄弟會隻有很短的幾年。其中成為畫家,並且以這種風格繪畫的也隻是亨特,米萊斯和羅塞蒂。另有布朗,曾是亨特和羅塞蒂的老師。雖然布朗不是兄弟會的正式成員,但他積極參與拉斐爾前派的活動,並影響著其他人的繪畫。布朗的繪畫多以社會和風景為題材,對拉斐爾前派繪畫的研究有價值,但觀賞性不多。拉斯金當時已是成名的藝術評論家和博物學家。1853年,在蘇格蘭高地的度假期間,拉斯金畫了這幅《片麻岩寫實》,顯示出他紮實的素描功底。同行的米萊斯在同一個地方給拉斯金畫了一幅戶外肖像。拉斯金不知道,這時的米萊斯愛上了他的妻子埃菲。

亨利·沃利斯(Henry Wallis)是早期受拉斐爾前派兄弟會影響的畫家。1856年,他的這幅《查特頓之死》出現在學院畫展,頗受關注。查特頓是英國上一世紀的天才詩人,十七歲時因為生活困窘在居住的閣樓上服毒自殺。他的故事感動無數的英國人。沃利斯運用拉斐爾前派的技法。色彩在濕白的襯底上顯得細致而鮮亮。查特頓的模特是年輕時的梅瑞狄斯。梅瑞狄斯將來會七次提名諾貝爾文學獎,陪跑紀錄隻有村上春樹能比。更悲催的是,梅瑞狄斯在1849年娶了一位漂亮的寡婦瑪麗,並生下一個孩子。1858年,瑪麗卻跟著沃利斯跑了。拉斯金和梅瑞狄斯的經曆提示世人:為家庭美滿幸福,請遠離畫家。

亞瑟·休斯(Arthur Hughes)是另一位拉斐爾前派畫家。他的經曆類似於米萊斯,年少時就在皇家學院學習,並在那裏結識了亨特和米萊斯。十七歲時,休斯的繪畫就入選學院的年度畫展。休斯受米萊斯的影響最大。他的這幅《四月之戀》明顯是米萊斯的風格。繪畫描述一對戀人的一次相聚。男子伏在女子的左手,藏在涼亭暗處身影模糊。女子卻轉過頭,望著地上晚春的殘花,預示這段戀情的結束。這幅畫讓人聯想起米萊斯的《胡格諾人》。休斯也畫過《奧菲莉亞》。相比而言,休斯的色彩更加清新。他的繪畫也逐漸轉向唯美主義風格。

--寫於2018年8月19日 (圖片來自網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