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璋博客

此博客收錄了我近年來的散文。希望能與筆友交流,並不吝予以批評指正。
正文

我的散文創作小結

(2023-08-07 04:05:41) 下一個

1989年12月初,我跨過羅湖橋定居香港,到香港後均是當編輯。在工作之餘的時間裏,除了應付一些專欄小方塊文章之外,我大多是寫散文。1991年我寫的散文《香港的風》獲《人民日報》等全國及海外“共愛中華”征文比賽金牌獎。之後,我更加堅定、更加專注地去寫散文了。

2009年底,我寫的《香港的腦和手》一文又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

我散文創作了數十年,時至今日,也應當對寫作的經曆和體會向讀者作一番簡要的匯報和小結。

散文創作眾說紛紜,有許多人以為寫散文最容易,反正散文顧名思義即散散之文,隨便怎麽寫都可以。有此認識者,其實隻是散文寫作的初哥。但有人卻以為散文最難寫,此言對矣!恰巧的是鄉愁大詩人餘光中生前已應證了這種說法,他說:“一切文學類別中,最難作假最逃不過明眼讀者的是散文。”

因為,它是形散而神不散,怎麽才能在文中將“神”說明白,傳遞給讀者,如果沒有具備“神”來之筆和傳“神”之腦是不興的。故而曰最難矣,這是說明他的散文創作已進入了散文的殿堂,已從傳“神”到傳“美”,而達至美的傳遞和美的感染。

散文者,有人必有事,人和事可以簡單也可以複雜,甚至波瀾起伏。這要根據文章的需要。十年前,我曾寫過一篇散文《東京追櫻花》,文中有一則動人的故事:韓國一教授赴日本講學,不幸空難身亡。日本早稻田大學一教授赴韓國講學,遇及身亡之教授的妻女,他倆一見鍾情,即結婚又即攜帶母女回東京。

文中的故事隻能簡約地、粗略地概述,並沒有細致地鋪展、描寫、抒發。如果這一內容擴大開來,可以寫一部小說或改編為一部長篇的電視連續劇。這是因為散文篇幅所限,也可以說是散文的特點和局限。這篇文章在香港發表之後,又在好幾家報刊上刊出。

寫散文雖然特別講究語言文字,也就是煉字、煉意外,還要注意其寫作的要素,如:景、情、理、人、節等。如果有必要還要加一個“題”字,也就是題目,能使題目更富於詩意,對讀者的吸引力就會更大。如朱自清的《背影》、《匆匆》、《綠》等。一看題目,讀者就會想知道是誰的背影?作者為什麽匆匆?作者又在讚頌生命之綠嗎?寫散文我是很講究題目的,如寫尼加拉大瀑布就用:她洗滌了人的靈魂。又如寫臥龍崗就用:她提升了你生命的價值。文中道出一個獨特的比喻:美景就像一根探針,當一個人在美景麵前時,不知不覺地被她所陶醉,被她的美所迷,迷到癡時,這根針就不知不覺地插進了你生命的肌體,她好像給你注入了什麽“美”液似的。此語獲得讀者和編輯欣賞、讚揚。理者,我以為是作者根據文章的需要,要給讀者傳遞哲理,而告知別人某道理不是用說教,應該以該篇的內文去完成。節者,我以為應指情節、節奏,極致起伏波浪。那麽,寫散文是否都要用上這些要素呢?非也,其主要是根據文章的需要和作者的取決。

至於,寫散文要用什麽藝術手法,凡是文學創作所用的手法,根據文章的需要選擇使用即可。

散文發展到當下,除了文學創作所用的藝術手法之外,還可以運用想象、神話、科幻等。我寫的一篇《她淨化了你的心靈的塵霾》,文內寫了一個夢幻的故事。即是:孫悟空護送唐僧到達西天後,翻身衝天飛奔而去,一下子飛到了南半球,落在一塊大岩石上,他興奮若狂地提起如意金箍棒往腳下一捅,捅出一個大洞,“轟”的一聲,一根水柱把他噴上天空,他站在彩虹上俯瞰四周......

這樣寫不但增添了趣味性,而且還可以借孫猴子之眼去觀察環境,節省了許多描寫景物的筆墨。

寫散文除了以上所說的注重要素和寫作手法之外,最最重要的是“構思”。構思者,思構也。寫文章也像蓋房子一樣,要先設計一張藍圖而後才動工蓋房。思考的範圍應包括突出主題、選材布局、結構形式等,也就是所有寫散文的要素、環節都要考慮清楚才動筆。構思難而動筆快矣。

我的《東京追櫻花》,讀者讚賞說作者在構思上下了功夫。我自己也意識到我是朝著這個方向邁進的。

2015年3月,我到澳大利亞定居。2021年6月,我在悉尼出版了《胡少璋散文選》,此書內集有八十多篇散文,得到香港及澳洲方家的評析和指正。

香港大作家張詩劍為此書寫了序言《動腦揮手寫美文》,指出:“散文描寫奇景奇事,啟迪世人智慧,寓道於文,彰顯正氣,充滿家國情懷。”著名小說家《曇花夢》作者陳娟特寫了《平實見奇 啟迪人生》一文,指出:“少璋的散文,質樸耐讀,自由揮灑,行雲流水,讀後增強知識,明白事理,開闊視野,更新思維。”香港書評家協會榮譽會長徐國強特寫了《樸素無華 意蘊無窮》一文,指出:“少璋兄的這本散文集,保持了他一貫的散文風格,既樸實無華,自然樂觀,於平淡處,把對自然環境、對人文曆史、對風土民俗等的體悟描寫得淋漓盡致,並時時有所反思,提出真知灼見,給人們以美的閱讀和人生的啟迪。”

澳大利亞大評論家何與懷博士特為《胡少璋散文選》寫了六千多字的評析文章《我讀胡少璋》指出:“的確,胡少璋個是用腦和手揮灑文字。他的文字真誠自然,樸素平實,篇章構思精巧獨特,講究意境的營造,而且大都立意於人本精神,發人深省。”

澳大利亞中文作家協會會長崖青特為本書寫了《真情感人 文采斐然》一文,指出:“胡先生的散文沒有做作,沒有虛假,沒有無病呻吟,他的散文不但表明他是一個有真性情的人,而且他的性情坦誠真率,從描寫、感受到表達都是靈魂色彩的自然流露,足以給明眼讀者以充實而細膩的藝術享受。......特別是首篇《東京追櫻花》,那文字、人物和情感、意境的美,讀後有心靈被洗滌的感動,愛不釋手。”

 

澳洲作家阮惠珍寫了《不負韶華舞流年》一文,專門對《東京追櫻花》進行了評析。文章最後指出:文章結尾,一句反問,令人叫絕!“人若不珍惜青春,其生命又有什麽意義呢?”......讓生命的價值不斷升華!象櫻花那樣:堅定執著,深情守望,不負花期,燦爛綻放!

澳洲作家池青橡在《胡少璋散文選》新書發布會上宣讀了題為《文美 構巧 意遠》的評論,對整本書進行評述,他指出:“打開《胡少璋散文選》一股清新之風撲麵而來,無論旅遊,無論居家,抑或敘事,抑或狀物,他總先施之以情,而後鋪采擒文,升發立意,讓讀者靈魂振蕩,乃至服了一劑猛藥,被人醍醐灌頂。尤其是他寫的遊記,文字優美,意蘊深遠,立意不俗,藝術性思想性並臻完美,很值得細細咀嚼,品味。”

本文是以我自己的作品為例來小結我數十年來創作散文的經驗及看法、見解。文中的不周全以及不妥之處,敬請同行好友及專家批評指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cxyz 回複 悄悄話 有感而發,我覺得散文是自然,即時抒發情感最方便最應手的工具,寫得最順的散文反而是沒有經過構思的,心情思緒的自然發散造就行雲流水的文字。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