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璋博客

此博客收錄了我近年來的散文。希望能與筆友交流,並不吝予以批評指正。
正文

視透萬裏

(2023-11-30 18:50:19) 下一個

視透萬裏  思連千載

——讀劉百達《越南紀行》感覺

胡少璋

 

  現在報章雜誌上所刊出的旅遊散文太多了,但好的文章幾乎沒有多少篇,就是出了書或出了集子的也不少,然而,真正可讀的耐讀的又有幾本呢?

  劉百達先生出版的每一本旅遊集子,我都讀過,他的足跡踏遍全世界。記得他出版的旅遊集子有:《微笑的光環》、《百勝灘》、《尋找和諧之夢》、《台灣之旅》、《暢遊俄羅斯》、《迎著朝霞走》、《情係多瑙河》等。

  我也跟著他的召引遊玩了這些國家和地區。

  他一路下來都有新收獲,新成就。特別使我驚喜的是這本《越南紀行》,因為他又邁出了新的可喜的一步:文化之旅。他挖掘出越南的曆史掌故,深研了民情風俗及現實生活的實況。給讀者一頁又一頁從旅遊書籍裏根本查詢不到的真料。可以說劉君的創作道路充滿了陽光,他的作品以其創作的特色,開闊的視野,縱論古今知識的廣度和深度,踏進了旅遊文學的殿堂。

  讀了第十一章“國家之間沒有永遠”這一部分,也就是說國家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何時為友又何時為敵,隻由各國或集團的利益來決定。雖然這一觀點在其他政論文章中已有過論述,但在旅遊文章中卻很少見,特別是像劉兄這樣用一個章節來論述是少中之少的,或許是獨一無二的。本書也由於有了這一壓卷的章節而提高了本書的價值和品位。如果沒有點明,讀者或許還不覺得,一經點明就什麽都頓悟了。

  本書由於作者談論的地區,弧度廣大,曆史悠久,故而,如遇及認真閱讀的讀者,他一定能從中獲得視透萬裏,思連千載的享受。

  我一貫不會奉吹別人的作品,更兼由於我長期從事報刊的編輯工作,每天要看許多稿件,看文章都是用挑剔甚至否定的眼光去篩選,也由於我所從事職業的原因,在看文章時均習慣地注意到文中重要的問題。如,文章的主題是什麽,而材料足不足夠說明或佐證;文中突然出現了什麽問題,作者有沒有交待或說明轉變的原因;意料不到的情節或事件是否在情理之中等等。

  作家好比是廚師,編輯,讀者好比是食家。食家不一定會煮菜,但會品味、指責。我會說別人的文章這也不好,那也不行,可是自己卻寫不出好文章。

  我讀百達兄的文章不是像讀作者的稿件那樣去讀,因他是我的好朋友,年齡又略大於我,所以讀友人的文章要講真話,況且指出他前進中的缺失,這更有利於他的進步。再者,他是個十分虛心的作家和學者,不管你是什麽人,隻要你說得對,提的意見正確,他都會接受並且竭力去修正、提高。故而,現在我讀他的書比讀作者的稿件更加挑剔。許多好的我就不再重複了,就像陳權康先生所說的那些。現在我就對本書的一些缺失來講述:

  其一,劉氏創作較為激動,大作家一對某事或某物有了感覺即激動不已,馬上就要將所見所思寫下來,當寫出來之後,卻要降溫以平常心,從讀者的角度去細讀自己的作品,是否所寫的資料有缺失,抑或是多餘了。劉兄在此方麵要多下些功夫。

  其二,第一章“文化部分”,寫到河內文廟國子監裏孔子坐像西側的對聯,應該先出現對聯或是對對聯作一說明,而後,再解述下聯開頭的八個字即四個詞組。這樣讀者才不會感到突然,腦子中才有個完整性和全概念。

  其三,第四章“婚俗”部分,這部分極為有趣,作者應將其中趣味性強的情節、事實,把它們演繹成幾個畫麵,或是幾個聯動性的電影鏡頭,這樣既吸引讀者,又增添了文章的藝術性和可讀性,整本書就耐讀了,也提高了本書的品位。某些部分隻作為導遊口述的轉述,覺得有點可惜了。

 

 

作者簡介:

     胡少璋,福建省福州市人,1941年出生,福建師範大學中文係畢業,曾任中學及業餘大學教師,1987年加入福建省作家協會。1989年移居香港,在港曾任香港文學、大公報編輯、統一報總編輯,現為香港作家、香港書評家協會會長。《胡也頻的生平與創作》、《胡也頻的少年時代》兩書由前蘇聯莫斯科大學東方語言學院蘇共黨委書記、漢語教授M•馬特柯夫翻譯成餓文在莫斯科大學出版社出版。在香港出版有《香港的風》、《胡少璋雜文選》,在北京中國作家出版社出版《香港的腦和手》。1991年寫的散文《香港的風》獲《人民日報》等全國及海內外“共愛中華”征文比賽金牌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禦樹林楓 回複 悄悄話 拜讀了幾篇博文.文中提到的這幾本書無處尋啊.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