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璋博客

此博客收錄了我近年來的散文。希望能與筆友交流,並不吝予以批評指正。
正文

秘密花園的秘密

(2023-07-28 02:28:14) 下一個

“Wendys Secret Garden(溫迪花園)”。黃老師在黑板上寫了這一行英文之後,對我們說,這就是今天我們全班同學要去旅遊的地方。

接著,她對秘密花園作了一個簡短的介紹:秘密花園在北悉尼,距離火車站走5分鍾便到,是熏衣草灣的璀璨明珠。原來這裏是一片荒廢的山坡,堆放著鐵路的雜物,垃圾遍地,雜草叢生。

1992年澳洲知名藝術家布萊特懷特利去世,他的妻子溫迪為了寄托情愛,特花費了二十多年的時光和百萬金錢,打造了這座位於薰衣草灣畔,麵對壯觀的悉尼大橋的秘密花園。那麽,這座秘密花園的秘密是什麽呢?秘密又在哪裏呢?同學們,你們不僅去觀賞,還要去探索發現其中的秘密,參觀完後就向我報告。

黃老師剛說完,一位80高齡的學長即舉手發問:“黃老師,為什麽叫秘密花園?既然是秘密的,怎麽會讓人自由參觀呢?”

“這個問題等你們參觀完後,自己去尋找答案吧!好,現在就出發!”黃老師一聲令下,我們就跟她乘上火車去了。每個新移民都享受有接受510小時的英語課程權利,我是選擇每星期六上午連續上四小時課的班級,每學期為三個月,期末安排一次旅遊等活動。目的是引導新移民去接觸生活,了解社會,最後,能使之更早地融入社會。每個班級大約20多人,大體上是按英語程度來分班的,年齡最高的是80多歲,最輕的是二三十歲。年老的大多是來看孫兒的,當然也會抽空來讀英語的。低班是雙語教學,華人教師教,高班則是請老外來教,純英語教學,同學都是從各國來的新移民。文化程度差別卻很大,有的在國內已讀完大學,有的隻有小學程度。雖然同是一個班,但中文和英文的程度也相差很大。

我們到達目的地後,先目觀溫迪夫人那座白色的小洋樓,而後就放眼觀望,海麵上百舸爭遊、悉尼大橋、海灣、碼頭、樓宇建築等設施一覽無餘,簡直是一幅彩色鮮豔的油畫。

腳下宛如一大張蔥綠的地毯一直鋪到海岸邊。我們即順著山坡踏入花園,花園分三個層次,大樹、小樹、花草散布遍地。花園的布局、設置與其他的花園有天壤之別。因為,人工裝飾不多,但又有條不紊,極其貼近自然體態。遊人如果不是開動腦筋去思索,隻會覺得平淡無奇。但溫迪夫人花費二十多年的時光,傾注了百萬資產,再是,如果她沒有藝術家的素養和新思維是無法營造出這樣花園的。

在平坦的地方還設有桌、椅供遊人休憩、讀書、談天,當然,年輕人要談情說愛也是適宜的地方。在不知不覺中,遊客還會發現一些報廢的火車機械,無聲無息地躺在地上。這是讓人去追溯曆史的由來,告訴我們此地原來是堆放雜物的廢墟。

今年七十多歲的溫迪夫人為何要用後半生的時光,傾注百萬金錢去打造這個秘密花園呢?因為,她深愛自己英年早逝的丈夫和愛女,要把愛寄托於山水樹木之間。

於是,她在喧囂的都市中營造出一片綠洲,一塊靜謐、浪漫、神奇、抒懷的小天地,一處隱蔽著的超然物外的美景。這真是既紀念夫女,又造福市民的創舉。

我們從上而下,到了薰衣草灣的海邊,都看不到一根薰衣草,黃老師察覺到了說:“薰衣草灣不種薰衣草的,別找了,它不是秘密花園的秘密!請問你們哪一位找到了秘密花園的秘密呢?”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鴉雀無聲,黃老師最後說:“溫迪夫人把她丈夫的骨灰埋在一棵樹下,也把愛女的骨灰埋在另一棵樹下,它們象征著父女倆的生命還健在,而且還在成長。但是,這兩棵樹除了溫迪夫人之外,誰也不知道,這就是秘密花園的秘密。”

聽了黃老師的解答後,我轉身回望,這座山坡花園在翠綠叢中有紅、黃、白色的倒垂著花朵的曼陀羅樹,它們就像一把把撐著的小花傘似的點綴其間,令人神誌清醒、振奮,啊,這幅神奇的圖案簡直是一幕童話世界。有人說曼陀羅具有整合心理、增強和諧及促進人格至善的功能,希望是這樣的吧,所以,同學們都多看了它們幾眼,想從中多得到一些美好的收獲,或者會有好運氣吧。

在回程的列車上,同學們三三兩兩都在討論著溫迪花園為什麽又稱之為秘密花園?有的說,因為花園不設欄杆、門牌,知者少,神秘倍加,所以,才稱它秘密花園;有人說,因為樹葬的兩棵樹,外人根本找不到,所以,才叫秘密花園;有的說,因為,花園人為少,基本上是順其自然,所以,人們不易發覺,當然,就被人叫它是秘密花園了;還有人說,......

還是溫迪夫人說得好:“每個人心裏都有一座秘密花園。”

我以為用什麽理由來定它為秘密花園,這並不重要,完全沒有必要非破解不可。反而,就因為有了秘密兩字而使這座花園更加含蓄、更富有詩意,這太有玩趣、太有創意了!

回到家裏,坐在窗前,我陷入沉思:對溫迪花園的創造者溫迪夫人該怎樣判定呢?她對丈夫和女兒的愛,令我崇敬,她實施樹葬是“化作春泥更護花”環保至上的舉動,令我讚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