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璋博客

此博客收錄了我近年來的散文。希望能與筆友交流,並不吝予以批評指正。
正文

綠色運動場

(2023-07-21 23:38:32) 下一個

聽到一陣呱呱聲之後,一群白色的鸚鵡,少則幾十隻,多則上百隻,像一片白雲似地落在綠色的草地裏覓食佳肴,緊張地尋找草根裏的小蟲、小 螺......

可是,原來已在草地裏的黑頭鶴,全不理會這一大群不速之客,依然如故悠悠地邁著步,伸長著黑色的尖嘴在草坪裏挑選愛吃的食物。

這樣的一大片綠草地,到底是做什麽用的呢?這樣的白雲、藍天、綠草地就是澳洲的運動場啊。這樣的綠色運動場在澳洲很常見,幾乎幾個居民區就有一個,隻是大小不一,設施不同而已。場地是用來打板球、踢足球、賽籃球...... 。學校、公司、機構、行業等都可以在此開運動會或舉行賽事。這裏有主席台、看台、更衣室、衛生間、服務部等設施。

節日或閑時,三五成群的人也都可以在此燒烤場燒烤歡聚。就在這個帕拉瑪塔(PARRAMATTA)市彼特(PITT)街綠色運動場裏,每天清晨就有一群中老年人,少則十多個多則二三十人 ,在這樣的環境裏運動。他們按著錄音機播放的節拍做“66式回春醫療保健操”。領操的是一位80多歲的退休女教師和另一位60幾歲的上海壯年漢子。

這一人群中大多是華人,此外,還有印度婆、巴基斯坦人、新加坡人、尼泊爾人、阿富汗人、伊拉克人等 。他們大多是持有永居的“PR”卡或是澳洲公民。

運動場裏女多男少,年齡最輕的是五六十歲,最大的是九十幾歲,就是孫婆婆,她老人家來時經常手提一個小袋子,裏麵裝著從自己的百果園裏採下的檸檬、橘子、龍眼、火龍果 等以及蔬菜送給隊友。並一再交待千萬不要買東西給我,她說,“我老人家又不會吃,何必浪費呢!” 大家都愛戴她,有的直接叫她孫姨,如果她兩天沒來,熱心人就會去她家探望。她頭腦清醒,耳目也很精靈,在家裏打理菜園、種花、打掃衛生,樣樣都會,樣樣都幹。大家都想與她合影或單獨為她拍照,但都被她一概拒絕了 。其原因可能是,因為,她覺得自己太老了,滿臉皺紋,一頭白發,駝背又矮小,還拄著一條拐杖,照下這樣的相太難看了,她不願意將這樣的形象留在別人的手機裏。

有些人一見到老人就問年齡,然而,老人對自己歲數的答案卻不一樣。如果你問“婆婆你九十幾歲了?”她總是回答“老人家吃一天,過一天,快樂一天,跟多少歲沒關係。你們以後更健康、更長命。”說完就笑了,大家也笑了。其實,何必要去追究她今年是九十三歲還是九十四歲呢。

運動隊裏,文化最高的是坐輪椅來的退休教授和一位眼科女醫生等,其他的一般均是國內的退休幹部 或職工,還有的就是來澳洲探親的老人,他們大多是來照看孫兒的。大家都肯幫助別人,教授夫婦經常幫人翻譯英文信件,女醫生是部隊轉業的,不但幫人解答各種疾病的問題,還因為她會理發,都幫教授等人理過發呢。

近來,在這個中老年人的運動隊裏出現了一件新事。那是因為,澳洲政府為了加強環保,回收廢品而設立了回收站,收購酒瓶、塑料瓶、鋁罐等。以前,大家撿到塑料瓶等都扔進垃圾桶裏去,可是,現在不同了。有個從湖南來探親的老媽子,她為女兒、外孫煮好早飯後,等他們上班、上學去了,就提著兩個大塑料袋,在去運動場的路上揀塑料瓶、酒瓶、鋁罐等。運動完後就提回家去,集中了一定數量後,就由她的女兒或西人女婿駕車送去收購站。

後來,大家知道後,好幾個隊友都從不同的道路、不同的屋村大廈順便揀了些廢品帶到運動場交給這位湖南大姐。她平均每天幾乎都有幾元收入,回家的機票是夠的吧。

現在這個綠色運動場裏,有遇及賽事時,經常會看到黑人、西人等開車來拾酒瓶的。不管什麽色種的人,大家都在為澳洲的環保出力做好事。今年元旦,由老芮發起“每人一食品,大家齊相聚”。結果人人都帶來了,自己精製的食品,各國的各地的特色都體現出來了。劉教授和劉太忙著做翻譯,大家為迎接新年,度過了歡樂的一天。

澳大利亞是個移民的國家,都是從世界各地來的,各個種族的人都有,人人都生活在這塊大地上,大家和諧、友善、互融地過著快樂的每一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