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瓏懶腰

寒園帳暖沉香霧 寶鼎微涼指凝霜

皆為原創,謝絕轉載
正文

紅線記之故人風雨 (一)

(2023-07-11 17:19:53) 下一個
         仲秋是惜惜的學名,方家上下還是習慣稱她二小姐。
  她是中秋節前夜從養生堂被抱入方府的,目的是替方家的大家長方老夫人的病衝喜。住鎮東頭的盲人書生是遠近聞名的鉄口直斷,當初就是他算出衝喜女嬰的生辰八字和進府的吉時。也有人說老夫人之所以轉危爲安,全靠了大老爺不惜重金托人從上海灘覓來的西藥盤尼西林。不過大多數人還是願意相信仲秋的福命傳聞,鎮上鄉裏更是傳得神乎其神:當奶娘將小女娃抱至老夫人的床前,已多日水米不進的病人掙開了眼,而一直哭閙不休的女嬰竟然衝著病榻上的老太太咯咯咯笑了起來。翌日的中秋家宴,老夫人能下床了,抱著新收養的小人兒發了話,這孩子真是跟我有緣,模樣怪招人疼惜的,就叫惜惜好了,今後算是我的嫡親孫女。
  大戶人家的傭人通常是最能揣摸主人心意的,跟紅頂白的戲碼於深宅大院並不出奇。深得“老祖宗”的疼愛,全家亦無人敢慢待這位掛名卻得寵的孫小姐。自繈褓開始養育,惜惜的一切開銷用度皆參照正室所出子女的標準,可是到了七嵗頭上卻為念書起了小小爭端。
     實際當家的是大奶奶,方家的長媳月明,惜惜名義上的母親。大家族的當家奶奶沒有三兩三,可是不敢上梁山,除了門當戶對的出身,開枝散業的基本責任,光是一碗水端平的本事就夠磨人的了。雖然“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古訓已不再適用,可即便本家庶出的小姐亦不過是延請了西席於家中教養,追根究底,惜惜不過是仗著老太太疼愛的外姓人,要真是逾越了規矩送她去念鎮上最新的女子學堂,以後持家可難説人了。
   但如何想一個麵麵俱到的法子,既不逆了婆婆一心疼愛惜惜的好意,又堵了一眾人悠悠之口實屬不易。晚膳的規矩是女眷與老夫人在內花廳另開一桌用,但並不見得好過。老太太不怒自威,眼角掃過誰,那房的媳婦就能渾身不自在老半天,惜惜確是個例外,連用膳的座次都緊挨著她。“婆婆,啓蒙開筆的話,現放著位小劉先生正教幾位姨奶奶們識字好看唱本,就讓惜惜先跟著小劉先生認兩年字,讀些三綱五常的基本,過得十嵗生日再送她去學堂念,請您的示下。”
  老夫人正極其斯文地拆著蟹殼,傭人歡姨(老夫人的陪房,下人中輩分最高的長輩)伺立於側,手中端的紅木漆盤裏隆重地排鋪著食蟹的全套工具。老太太的娘家極有根基,富甲一方的顔料商,提起寧波佟家,即使遠在東瀛也略有薄名,道光爺的時候佟家自購的商船就來往於琉球,寧波,廈門的港口了。
   “真是眼力不濟了,”老夫人放下吃了一半的蟹,已入肚的半隻在臺麵上的樣子仍是張牙舞爪,“我說大奶奶啊,這點小事就自己做主,不用大事小情地來煩我。小劉先生是省立女子師範畢業的,不可怠慢,給她添了學生,自然要多加錢糧給人的。惜惜我是要落力栽培的,我們祖孫也是有緣一場。這樣吧,先生的月俸銀由我的賬上支,將來學堂的費用也按此規矩。好了好了,說這些不相幹的事,吃飯要緊。”圓臺麵上鴉雀無聲,但字字都聼入了各人的耳,月明心下嘆服,婆婆的心思可比明鏡。 
 
原創作品,未經許可謝絕任何形式的轉載,謝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十月紫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風中的葦絮' 的評論 : 以為你會先看 風雨聘婷 小雨的故事呢 :)
風中的葦絮 回複 悄悄話 寫得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