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 |
愛因斯坦:【相對論】 |
1865 |
馬克士威:【電磁學方程組】 |
1831 |
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
1687 |
牛頓:《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
1650 |
笛卡兒:《解析幾何》 |
1642 |
伽利略:《論運動》,《星際信使》 |
1543 |
哥白尼:《地球圍繞太陽旋轉》,《天體運行論》 |
210 |
蓋倫:《論解剖過程》,《論身體各部器官》 |
165 |
托勒密:《天文學》 |
主前212 阿基米德:《浮體論》,《杠杆原理》
主前265 歐幾裏得:【幾何原本】
主前322 阿裏士多得:《物理學》,《天象論》,《動物誌》,《論力學四因說》,【模態邏輯】
主前347 柏拉圖《數學宇宙觀》《四元素火氣水土》《第五元素以太》
《宇宙是個圓球》
主前370 希波克拉底《臨床醫學》
黃帝時代約主前3574-主前2054黃帝《陰陽合曆》,《黃曆黃道》(何中良曆史研究)
神農時代約主前4094-主前3574神農《製耜耒農耕》《,(淸曆代通鑒輯覽)
嚐百草醫藥》
伏羲時代約主前5354-主前4094伏羲《八卦天文》,《金木水火土》
(淸曆代通鑒輯覽)
這三個時代的劃分,謝謝何中良先生的研究成果,這裏采用了。(何中良,【中國曆史年代表】,2017。(注1)
約主前2700 倉頡造字
約主前5000 蘇美爾人農業
約主前3500 蘇美爾人楔形文字 Archaic主前3100 Classical主前2600
約主前3500 蘇美爾人記錄天體運動
約主前5500 古埃及人農業
約主前3500 古埃及人古埃及聖書體文字
約主前3000 古埃及人醫療
約主前1600 外科醫學著作
約主前2900 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 有天文和幾何的知識
約主前3500 古印度人蛤拉巴文字(script)
王國維先生把他在甲骨文研究得來的商朝史實,印證司馬遷在史記殷本紀上的文字記載,然後說:由此觀之,則史記所述商一代世係,以卜辭證之,雖不免小有舛駁,而大至不誤,可知史記所據之世本全是實錄。而由殷商世係的確實,因而推想夏侯氏世係的確實,此又當然之事也……然則經典所記上古之事,今日雖未得二重之證明者,固未可以完全的抹殺。(注2)
夏朝的存在不能定論。為什麽? 因為考古找不到夏朝的王陵王都(有人說有,有人說沒有)和夏朝的文字。商朝有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甲骨文,還有鑄刻在青銅器上的金文,這些清楚的擺在我們眼前。那時文字和書寫的功能非常有限。以此邏輯推理,商朝以前的史料應是官方口傳(太史專職)。像古代的樂器演奏和舞蹈一樣,嗩呐名曲百鳥朝鳳世代單傳至今,隻為德高者演奏。嗩呐師傅為德高德低之裁判者,得口傳者其名份尊高如是。
考古界不能定論夏朝的存在,特別是歐美的考古界。考古是什麽,考古說有,那很好。考古說沒有,那就真的沒有嗎? 有了文字就是信史,沒有文字就不是信史。需要有文字,有人相信,才是曆史? 曆史需要你相信,你老幾?你不相信,就沒有曆史,是傳說,是神話。我想你真正的意思是某一段人手寫下來的文章,你不能確信,那可以。我也一樣,包括我寫的和你寫的。科學的方法是很好,但科學方法更強的地方是在思考和推理。考古考不到,我們不可以思考和推理嗎? 人類文明是憑著科學方法的思考和推理發展的,不是僅憑考古。
讀書人是人,是信人,不是讀書人不是人,不是信人,是傳說,是神話。我可以這樣推論嗎? 很多人不知道他們十代前的祖先和他們的名字,那很多人就沒有十代以上的祖先了。百年前,時間是不大重要的。絕大多數人無法知道自己祖上十代的先人,我們的先人就不存在嗎? 祖先都不知道,老找大人物的墳墓,老看帝王家的戰國策,三國誌,想幹什麽? 今天香港有很多老人的生日是用宣誓來決定的,因為我們沒有出生紙,甚至有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什麽時候出生。
考古是英國人考尋殖民地寶藏的法門,西班牙人把南美的黃金全搬光了,還殺害了不知多少人,包括當地的國王。多少低層的耶穌會教士獻出他們的生命去反對天主教廷,反對帝國主義,保護印地安人。中華民國成立時,歐美一分錢也不肯幫助。歐美是個啥? 中國人與啥不得入內,忘了? 當年英國議會投票,派海軍到中國保護英國的鴉片商人,英女王維多利亞大力拉票支持出兵,結果支持出兵的271對262,多九票通過。沒有良心的英國人比有良心的英國人多9個。
英國國旗無日落,是世界的主人。他們找到了和看懂了埃及的古文字。古埃及的王朝有文字的記錄(曼涅托著《埃及史》),和金字塔的建築為佐證(最早的金字塔為主前2686建造)。但我們要知道兩件事。第一,古埃及文明早停息了。古埃及文明是個走向死亡的惡霸。秦始皇的暴秦隻活了15年。他蓋的長城主要是為了減低士兵的死亡率。蓋金字塔的暴君可以活多久? 哪裏有人這樣幹的,個人的虛榮要用萬萬人的血汗來表彰,建金字塔死了多少人,暴者之尤。中華文明是仁義的文明,體察老百姓的辛苦永遠是文明的核心。他野蠻人的暴行有什麽可看的。第二,歐人橫行天下,到處搶掠。今天在他們博物館的古董就是罪證。開人棺墓,無法無天,盜賊之尤。
這文采用材料隻限於五經加史記,其它史料不敢用。因為我沒有能力去分辨真假。五經和史記當然也有相榷的地方,但如果五經和史記也不能用,那什麽事都不要幹了。怎樣處理傳說?我會在討論大禹、神農,和伏羲時,采取跟別人不同的角度,以科學的推理為著眼點。當然科學這名詞到了近五百年才出現,但是古希臘已開始了數學、邏輯、醫學、物理和天文的研究工作。這裏的著眼點是如何看待傳說。一個人口傳給另一個人時有口誤的成份,寫成文字的傳說也有很多寫作人的個人感性認識。流傳了四千多年後,假得不得了。但如果不接受中國人的黃帝和堯舜禹,那就不用看下去了。
曆史中滿是戰爭。戰爭就是爭奪,爭奪財富與土地。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是德國興起,要與英國爭奪世界霸權,像英國把西班牙打下去一樣。八年抗戰,就是日本興起,發動侵占中國的戰爭,像滿族侵占中國,嘉定三屠,楊州十日一樣。所謂興起,就是飛機大炮機關槍的製造。這是不是科學? 這是不是科學技術? 飛機大炮機關槍是文明還是野蠻? 一個文明能否在長久的戰敗和被屠殺中生存,還是一定要在戰場中取勝和殺死對方。文明史是否是勝利者的曆史? 世界上有沒有苗族曆史,有沒有苗族文明? 文明是否就是帝國(empire)? 古希臘羅馬有投票有元老院;古中國有皇道有仁義大同;大英帝國有大憲章,有工業革命;美利堅帝國有信仰自由,有高科技。帝國主義加上科學和理智,兩者是不是建立一個高度文明的必需要素? 成吉斯汗的帝國不是文明,對嗎?
滿族沒有飛機大炮機關槍。在1630到1640年間,袁崇煥有紅衣大炮,曾打敗滿族,卻被崇禎小人殺了一千刀。滿族能打敗人口百倍的漢族,這事如何理解? 用最小的資源發出最大的效應,則使對方有紅衣大炮。這些滿人是否聰明,是否有科學的腦袋? 漢人為什麽打敗仗? 是否不聰明? 是否沒有分辨是非的腦袋? 滿清軍旗之下,漢將如雲,封王的有平西王吳三桂、南王孔有德、靖南王耿仲明、平南王尚可喜、義王孫可望。漢人文明是否在死亡中? 滿清的四位漢人王爺在戰爭結束後都給坑了,一如漢初的韓信也給坑了,無語。
古文明發源於中東兩河流域、尼羅河邊、恒河河邊、和黃河河套。此四處,四個綠洲的旁邊都是幹旱沙地。因為古時人類勝不過細菌,而沙漠地帶細菌比較少,但沙漠長不出糧食。如果沙漠中有一個又長又大的綠洲,那就最好不過了。所以文明興起的第一要求,就是要在自然界中生存下來。那時的地理環境跟今天的地貌可能不大一樣,畢竟人類在哪裏的土地上吃喝了千千年。
孔子出生於主前551年。那時,古中國的文明與科學可與世界上任何古文明相比而不遜色。反觀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與蘇美爾文明,今天隻存在考古的遺物之中,從泥土下挖出來的,在遠古的戰場上早已敗亡,他們的後代可能與美洲大陸的土著一樣,幾千年來任人驅逐宰割,至無法尋找。中華文明有幸,一直茁壯到漢唐。
主後938年,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直到1368年明朝中山王徐達打勝仗搶回來。1636年後又亡於滿清,直到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當地漢人當了下等公民706年。主後1127年淮河以北的漢人被金人征服。當地漢人當了下等公民517年。淮河以南的漢人當了下等公民365年,從1271到1912,642年間,在元明清三代。
蒙古大軍在淮河以北幾乎殺害百分比九十的漢人,滿清大軍將漢人人口從明末的五千多萬殺至清初的一千多萬(保守的估計,李自成,張獻忠也有份,加上天災)。這就是我們漢人在最後一千年的實況。三大古文明都死去了,中華文明也是在死亡的途中。但臨安府的秦傀當然有不同的看法,那是曆史,過去了。那是別人家的事,我們有飛機票,有良民證(綠卡),有中華文明,天朝文化。曾國藩還以殺漢人為途徑當上大大的官,寫下多多的為官之道,為人之道,為天下官場中華歆之徒視為寶訓。
主前551年之後,就差多了,差遠了。古希臘人的科學發展出幾何、代數、邏輯、力學、天文學、解剖學等。文藝複興之後更是不得了,物理、化學、生物、高等數學、外科開心髒開腦袋,三權分立憲法政製,工業革命。古希臘羅馬有投票選舉、有元老院,大英帝國有工業革命,美利堅帝國有高科技。我們在這些年間幹了些什麽? 合縱連橫,大鳴大放,龐涓害孫臏,李斯害韓非子,趙高殺李斯,作法自斃。一窩瘋狗,追著一根骨頭,踏著血跡,遍地屠殺,大展才華,百家爭鳴。自我自大,無法無天,以陰謀為智慧,以兵威為文明。
太史公自序有言;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法家強國,幫助狼虎稱王稱霸,把平民百姓壓成肉泥。道家無為,不妨亡國於蒙古滿清日本英國,不仿當個順民亡國奴。佛法輪回,無明無形都是心理牛角尖,不知實際上的癌症細菌和帝國殖民主義東印度公司,再加上成吉斯汗的趕盡殺絕,印度佛教徒全輪回到中國和東亞了,沒幾個輪回在原地印度。
讀聖賢書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竟不知百分比九十的漢人被殺被屠,都是宋朝發生的事。宋史記載北方的居民或被驅虜,或遭殺戮,甚為荒殘。以至於百裏絕人,荊榛塞路,虎狼交跡,野無耕農,市無販商,城郭隳廢,邑屋蕩盡。理學者道學者視若無睹,都在牛角尖裏,把漢人的尚武精神、方剛血氣、革新才能、革命精神,完全打倒,就是一個東亞病夫。
1238 蒙古大軍攻占莫斯科;
1240 攻占基輔;
1241 入侵波蘭,保加利亞,威尼斯共和國,然而一直到,
1279 方滅南宋,東亞的鄰居。
積弱如南宋,滅亡時十萬軍民蹈海殉國,丞相陸秀夫背著8歲的皇帝趙昺跳海殉國,楊太後亦投海殉國。漢民族如此頑強,剛悍如是,壯烈如斯,襄陽城抵擋蒙古大軍幾四十年,釣魚城三十年。不要小看我們漢人。匈奴人、遼人、金人、蒙古人、清人(還有五胡亂華的),到了溫暖的中州,留下不久,就很快軟化,再也擋不住我們漢人的鐵拳,而我們漢人已活在溫暖的中州幾千年了。
當然我們漢人有科學的腦袋,有帝國的雄心,有仁愛的大同倫理,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作新民”的人類文明最精華的秘要(湯盤銘,周書康誥,聖經中重生的中國版)。本文要在上古史中,在尚書堯典、尚書禹貢、史記天官書、史記河渠書、神農醫耕、伏羲八卦等古籍中找出中國春秋以前的科學。這篇文章和另一篇“中國春秋以前的宗教”,目的在引出下一篇“漢人的宗教信仰和科學精神為什麽萎退變質了”。我們要重振黃帝開荒拓境,打進應許地的宏圖,走出一條政綱皇道,仁義博愛大同。使萬民歸回天下獨一真神,歸回黃帝堯舜禹,成湯文武,周公孔子,所敬奉之天下獨一真神。普世唯一,統管萬國,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之神。
五經: 詩,書,易,禮,春秋。本文史料隻用五經加史記。
國內生產總值: 英文,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
黃道: 古時漢人認為大地是宇宙的中心,以太陽行走的軌道為黃道。也引申為聖君治理國家之道。尊崇為黃帝之道。與皇道同意。
曆法: 有陰曆、陽曆和陰陽合曆三種。
九州: 冀兗青徐揚荊梁雍豫,周朝以前的國土,在黃河和長江之間。神州分為九部分,每部分為一州。
朔: 月亮繞行到太陽和地球之間,黑暗麵的月球對著地球,我們看不見月亮。這時叫朔,正是農曆每月的初一。
上弦: 農曆初七初八,太陽跟地球的連線和地球跟月亮的連線成直角時,我們看到半圓的月亮,這時的月相叫上弦。
夏小正: 中國最早的一部農事曆書,原為大戴禮記第47篇。傳說是夏代的曆法,到周朝成書。
羲仲,住東方,迎日出,定太陽東升時刻。黃昏鳥星在中天,定仲春時節,鳥獸生育繁殖。
羲叔,住南方,觀太陽向南的運行。黃昏火星在中天,定仲夏時節,鳥獸羽毛稀疏。
和仲,住西方,送落日,定太陽西落時刻。黃昏虛星在中天,定仲秋時節,鳥獸換生新毛。
和叔,住北方,觀太陽向北的運行。黃昏昴星在中天,定仲冬時節,鳥獸長柔軟細毛。
提出一年為366天的曆法,設閏月,定春夏秋冬四季,是為一歲。人類不可能不去看太陽,月亮,和星星。日出日落,月圓月缺,北極星定方向,朝霞夕陽的瑰麗,定會引起壯麗的文學。自然哲學,和自然科學的萌芽,早晚而已。古埃及人、古印度人、古瑪雅人、蘇美爾人,都在看天。就以傳說來言,上古漢人自伏羲之後,就沒有停止過觀察和分析天象的工作,並且有曆法的產生,敬授民時,當然是沒有文字的。到了神農時代,農耕開始,非要配合雨水氣候不可,看天已不是等閑事。本文試著以伏羲時代為始,按時間的分段來述說先人在曆法上的研究。
最早曆法,三圓的曆法。將一太陽年分成八份,根據白天對太陽的測
影,將一太陽年先分成冬至、夏至,再均分其間成為春分、秋分,分辨四季。乃步以為歲,定出一大循環年,是純陽曆,看太陽來定的。另外在慈利縣臥虎溝,考古學家找到天文觀星遺址北鬥七星圖,是主前4600年至主前至6300年之古跡。
到黃帝時代,有了看月亮為主的小循環月。有小循環月的曆法。五行
曆配十二陰曆月記年,五行曆至此可稱陰陽五行曆,訂定歲首起始日,並且透過觀測夜間星像來校正日間觀日結果。陰曆十二個月隻有354/355日,所以訂陰曆月置閏。但尚無標準置閏周期,是陰陽合曆的開始。太陽的赤經會改變,每年在天球上環繞一圈。太陽在天空上經過的路徑稱為黃道,這是黃帝時代的看法,以太陽動,地球不動,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將五行曆陽曆年閏年訂為366天,平年365天,同時在陰曆年置閏。
農曆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這就使農業耕作有了科學的節令依據。在山西南部陶寺遺址,發現了一個決定時令,節氣的觀象台。專家發現了一處由13根夯土柱及同心圓組成的遺跡。考古工作者發現這套係統可以觀測到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等20個節令,是迄今考古發掘與天文考古判定的世界最早的觀象台,距今4500年。(注3)
帝堯設立東南西北四觀察點(羲仲、羲叔、和仲、和叔),測視日影。再根據對動物的蟄伏、候鳥的遷徙、植物的枯榮等觀察而建立起來的曆法,這是物候曆。下麵一首詩明明白白的作證。詩經七月: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禮記月令(節錄)
孟春之月: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上冰,獺祭魚,鴻雁來。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華,倉庚鳴,鷹化為鳩。
仲冬之月:冰益壯,地始坼,鶡旦不鳴,虎始交。季冬之月:雁北鄉,鵲始巢,雉雊,雞乳。
朱壁修著 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2009
中國古曆采用陰陽合曆,以太陽的運動周期作為年,以月圓月缺周期
作為月,以閏月來協調年和月的關係。古人根據太陽一年內的位置變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地麵氣候的演變次序,把一年又分成24段,分列在十二個月中。這種由太陽運動而確立的24節氣反映了一年四季的變化,與農牧業生產密切相關,因此又叫農曆。這可是夏小正時代的事,主前2000年左右。
農曆是中國廣泛使用的曆法,又稱陰曆、夏曆,是因為它的紀月法以月相為標準,以月亮從朔至上弦望,下弦再到朔的一個朔望月為一個月。朔所在某日,即為初一。從朔到朔為一個月,相距29日的為小月,30日為大月。在農曆中,平年12個月,日數為354或355日(354.3日)閏年13個月,日數為383或384日。這就是中國自主前十四世紀的殷代起,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止,一直在使用的十九年七閏月的曆法。因為二十四節氣是由太陽的測視決定的,因此農曆合適的稱呼應是陰陽曆。
最早的成文曆法是出現於春秋末年的四分曆,它是當時世界上最進步
的曆法。它的歲實是365.25日,這是當時世界上所使用的最精密的
數值。四分曆規定19年7閏,精確地調整陰陽曆,比希臘人發明這個
方法要早160多年。
後漢四分曆規定一年(回歸年)為3651/4日,一月(朔望月)為29
499/940日,19個太陰年插入7個閏月,因歲餘為四分之一日。
南北朝祖衝之編製了大明曆,采用了391年中設置144個閏月的新閏
周,比古曆的19年7閏更為精密。他推算的回歸年日數為
365.24281日(現代測值365.24220日)交點月日數為27.21223日
(現代測值27.21222日),這些數值與現代測值都很相近。
公曆原名格裏高利曆。規定每400年為一個周期,400年中有97個閏
年。一個月有29.530589日。如果在19個陰曆年中插入7個閏年,這
樣19個回歸年天數的總和,與19個陰曆年的235個朔望月天數的總
和,僅差0.0892天。至於在19年裏如何設置閏月,一般均安排在第
3,6,9,11,14,17,19年中。
眾所周知,明清之代,西方的天文學勝過中國的天文學。明朝時國人護內,抗拒外人。滿清才不管,漢人算的不準確就是不準確。西方文藝複興之後,歌白尼提倡日心說,指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同五大行星一樣圍繞太陽運行,其自身又以地軸為中心自轉。微積分能更精確的計算行星運行的軌跡。General procession指出因為在萬有引力場中,地球和星體有所互動,地球在72年離開前軌跡1度。西方的科學已遠遠跳出舊世界的能耐。但這是500年前的事,而帝堯時代是大概4,500年前的事。4,500年前我們還是很行的。本人對曆法和天文甚是不懂,是個門外漢。請多多指正。
古人把星空分成若幹區域,把天空分為三垣二十八宿,最早的文字記錄就是史記天官書。三國時代吳國太史令陳卓編成了一本包含283個星官,共1464顆恒星的星表。中國稱之為星官,西方稱之為星座。(中正曆史學刊,民國92年第六期,史記天官書:讀書隅記李昭毅)司馬遷在天官書中建立的星占體係,把天上的星象跟人間的君臣、戰爭、社會現狀,對應起來。司馬遷是個史家,所載述的是當時天文學家的觀念,可能不是他自己的觀念。他也不一定是星占專家或天文學家。
冀州:從壺口開始施工,治理梁山和支脈。太原治理好,又治理到太嶽山的南覃懷一帶,直到漳水。
兗州:黃河下遊九條支流疏通,雷夏成湖澤,澭水和沮水會合流進了雷夏澤。
青州:嵎夷治理好,濰水和淄水疏通。徐州:淮河、沂水治理好。
揚州:彭蠡澤匯集深水,三條江水流入大海。
荊州:長江,漢水奔向海洋,洞庭湖的水係大定,沱水、潛水疏通。豫州:伊水、瀍水、澗水流入洛水,又流入黃河,滎波澤匯集大量積水。疏通了菏澤。在孟豬澤築起了堤防。
梁州:岷山、嶓塚山治理好,沱水、潛水疏通。
雍州:弱水疏通向西流,涇河流入渭河之灣,漆沮水會合洛水流入黃河,灃水向北流與渭河會合。
開通了岍山岐山的道路,到荊山,越黃河。開通壺口山,雷首山,到達太嶽山。
開通厎柱山,析城山,到達王屋山。
開通太行山,恒山,到達碣石山,從這裏進入渤海。開通西傾山,朱圉山,鳥鼠山,達太華山。
開通熊耳山、外方山、桐柏山,達陪尾山。開通嶓塚山到達荊山。
開通內方山到達大別山。
開通岷山到達衡山,過洞庭湖到達廬山。
疏導弱水到合黎山,下遊流到沙漠。疏導黑水到三危山,流入南海。
疏導黃河,從積石山開始,達龍門山,向南到達華山北麵,再向東到厎柱山,達孟津,經洛水與黃河會合,達大分伾山,然後向北經降水,到大陸澤,向北分成九條支流,再會合成一條逆河,流進大海。
疏導漾水,向東流為漢水,為滄浪水,經三澨水,到大別山,向南流進長江,匯水彭蠡澤,北江向東流進大海。
疏導長江,向東支流沱江,到澧水,經洞庭湖,到達東陵,與淮河會合為中江,流進大海。
疏導沇水,濟水東流,入黃河,河水溢出成為滎澤,達菏澤縣,向東北與汶水會合流進大海。
疏導淮河,向東與泗水,沂水會合,流進大海。
疏導渭水,向東與灃水會合,與涇水會合,經漆沮水,流入黃河。
疏導洛水,向東北,與澗水,灃水會合,向東與伊水會合,又向東北,流入黃河。
九州統一:四方的土地可以居住,九條山脈經伐木修路可以通行,九條河已疏通水源,
九個湖澤都修築堤防,四海之內進貢的道路都暢通無阻。
堯舜之時,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谘。黃河等河流洪水橫流,泛濫成災,五穀難以生長,百姓無處存身。受到災害最嚴重的是黃河下遊,也就是華北大平原。洪水的泛濫,威脅著百姓的生命和生活。當然是堯舜必須解決的要事,故先後委派鯀、舜、大禹等人去率眾治水。
舜任令禹治水。禹召集商族的始祖契、周族的始祖後稷、東夷族的首領伯益、重臣皋陶等人共議治水方案。從此以後身執耒臿,以為民先。股無胈,脛不生毛,雖臣虜之勞不苦於此矣。為了治平洪水,大禹舍身忘已,三十未娶,行到塗山,恐時之暮,失其度製,禹因娶塗山。婚後四天,辭別妻子前往治水一線,長年在外,三過其門不敢入。念念不忘天下百姓無家無食。民工前赴後繼,與洪水搏鬥,生命在激流之中,瞬間即逝去,悲痛不忍睹。
看了很多大禹治水的文獻之後,覺得大禹具有兩方麵的科學頭腦,第一個科學明見:大禹治水,叩首問天。他具有易經中,自伏羲以來,在中華民族兒女腦袋中,對宇宙天地運行力場的感應。他對政治領導,人心人性的引導奧秘,深有所得。舜、禹、契、後稷、伯益、皋陶等都是各大族的首要人物。他第一步就首先爭取大家的支持,以後就不要命的去工作,引發人心人性的善良,引發人心人性的升華,引發人類的科學智慧,引發眾人的忘我忘已,萬眾一心,不成功絕不罷休。
大禹是主前2000年的人物(大約)。李冰是主前256年的人物。兩者相差約1750年。或問大禹的年代有沒有像李冰一樣的人物? 我說有,超過一千個。為什麽? 困難時期,什麽都要票。火柴也買不到。鄧小平先生進行改革開放,今天什麽都有。國內生產總值已貼近美國。1980年時隻有美國的百分之五。現在很多外國人都說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將是美國的雙倍,早晚而已。這些年來,中國出現了多少英才大才,上千上萬。
或說這個說法有問題,改革開放,都是近代的事情,這期間世界已有很先進的科學了。可大禹和李冰相隔1750年,那時落後得很呢。我請問,今天有哪位敢與衛青、霍去病、李陵較勁。他們都是2100年前的人物。他們打得匈奴落荒而逃遠遁東歐。而這些匈奴人到了歐洲,把羅馬軍隊殺個人仰馬翻。一千多年後的漢人看到蒙古兵、清兵,做了些什麽事,跟個子很小的日本鬼拚刺刀呢? 騰沖戰役,遠征軍(美軍空中支援)第20集團軍陣亡9,168人,傷10,200餘人。日方陣亡2,700餘人,日方幾乎全員戰死。中國軍人向著機關槍衝鋒,一營一營的倒下。曾侯乙墓編鍾,五音七律,丟失之後,怎麽兩千五百多年來沒人能夠再次搞出來?
有了鄧小平先生的改革開放,就有了千千萬萬的人才在工廠裏、在電腦前、在實驗室、在建築工地上、飛機場、高速公路、高鐵列車、遠洋貨櫃碼頭、人造衛星、三峽水壩、南水北調,在數不清的工程項目中大展手腳,發明創新。有了大禹,就有數不清的中華兒女在神州大地的江河上、山嶺中、湖澤邊,進行測量,確定河道的流向;大動腦筋,大力擊石;用火燒石頭,冬天用水灌,水在石頭的裂縫中結冰;又火又水又擊打,世上無難事,鐵柱磨成針。鄧小平先生摸著石頭過河,大禹導水往下流。就這麽簡單,成就了兩位千古偉人。造福全中華民族。這是大禹的第二個科學明見,科學腦袋清楚得很。
關鍵是很多人就是看不到,一畝田能產萬斤穀,連大科學家也寫出深奧的道理去吹捧。獨夫暴權可以埋沒中國人才上千年,神州大地被鄉愚啃死壓死,把寶貴的儒家思想弄成吃人的禮教;可以把全國精英盡打成右派,侮辱毆打,摧殘奪命。也是一人,使國內生產總值由美國的百分之五變做百分之百,或者百分之兩百,使中華人才大解放,如蛟龍翻滾,若麒麟飛舞。
史記河渠書節錄:於蜀,蜀守冰鑿離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餘則用溉騑,百姓饗其利。至於所過,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疇之渠,以萬億計,然莫足數也。
主前256年秦昭王任李冰為蜀郡守。李冰父子建造了成都北部的都江堰,泄岷江洪水,且用之於灌溉,為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奠定了基礎。開發一條水路,秦軍的糧草上船後可直達楚國,達成日後討伐楚國的成功之路。整個都江堰包括魚嘴(分水工程)、寶瓶口(引水工程)、飛沙堰(溢洪排沙工程)三大工程,
魚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把岷江分成內外二江。外江位在西,是岷江正流,主要用於泄洪。內江位在東,是人工渠引水入渠道,主要用於灌溉,魚嘴決定了內外江的分流比例,內江水口寬150米,外江水
口寬130米。春季水量小時,四成流入外江,六成流入內江以保證農田用水。春夏洪水季節時,水位抬高漫過魚嘴,六成水流直奔外江,四成流入內江,使灌區免受水災。這就是所謂分四六。內江處於凹岸,外江處於凸岸,根據彎道的水流規律,表層水流流向凹岸,底層水流流向凸岸,因此隨洪水而下的砂石大部分隨底層水流流向外江,是為二八分沙。然而長年下來,內江河床還是積聚不小沙石,到冬季枯水期,要把河床挖深,李冰父子預藏一石馬於河床,挖除沙石工程要挖到看見石馬為止。
寶瓶口是內江始點,在岷江的山崖上人工鑿開的缺口,引水流入內江。寶瓶口上寬下窄,底寬14.3米,頂寬28.9米,高18.8米,峽口長36米,形如瓶頸。寶瓶口同飛沙堰配合具有節製水流大小的功用,是控製內江進水量的關鍵。內江水流經過寶瓶口流入,灌溉成都平原的大片農田。在洪水期間,因寶瓶口窄,水位提升,高過飛沙堰,洪水就越過飛沙堰,進入外江流走,內江下流不至洪水為患。內江水順應西北高、東南低的地勢沿大小各支引水渠不斷分流,形成自流灌溉渠係,灌溉成都平原上一千餘萬畝農田。在岷江的石崖上人工鑿開一個缺口,他們用火燒石,然後澆冷水,冷縮熱漲,石頭裂開,三年而成。
飛沙堰有溢洪排沙的作用。一個人工造的堰壩,用竹籠裝卵石堆築,長200米,寬240米,就在寶瓶口前。堰頂高出河床2米,一個適當的高度。當內江水位過高的時候,洪水就漫過飛沙堰流入外江,以保障內江灌區免遭水災。又能將水中裹挾的大量砂石,利用離心力從這裏排到外江。如果遇到特大洪水,飛沙堰會自行潰堤,讓江水回歸岷江主流。當內江的流量高達每秒3000立方米,寶瓶口的進水量也高達每秒700立方米左右。沿金剛堤而下的急流受寶瓶口限流所阻,直接撞到半擋著的玉壘山岩壁,就會翻滾,下層泥沙翻上來,翻過飛沙堰,翻到外江裏,這又解決了剩餘泥沙的淤積問題,洪水便連同大量泥沙翻過飛沙堰,排往外江。據當代實測,岷江內江流量超過1000立方米每秒時,便有40%的洪水和98%泥沙從飛沙堰排出。
李冰先生的年代緊貼著春秋年代之後,采用李冰先生的治水工程,最大的原因就是用來佐證我在大禹治水的論點。然而李冰先生的治水工程的確是豐功偉績,萬世傳頌。
易經係辭傳下第二章: 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
古之人皆食禽獸肉,和地上自然生產出來的所有能吃的東西。相信古人在漫長的歲月中,也挨過長時間的饑餓,什麽都吃,樹皮也啃,甚至餓死。長時間下來,應該知道不少的植物,什麽植物能吃,什麽植物好吃。到了神農的年代,終於明白了植物是從種子裏生長出來的。一些遺落在地上的植物籽粒,第二年春天會發芽生長,可生長為菜蔬,可結出麥或穗。於是收集種子,種起來了。當然就會去找根樹枝來幫助挖土。古埃及人、古印度人、古瑪雅人、蘇美爾人,都幹這事。
傳說中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製耒耜,教民農耕;選出了五穀,稻黍稷麥菽,找出它們不同的種植方法;發明了耕種用的農具,削木為耜,揉木為耒。但厲害的他,並沒有停下來。神農氏嚐遍百草,察其溫平寒熱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宜,始有醫藥,以療民苦,解救民眾的病痛,是中醫之始。他能夠用他的舌頭和用他自己的身體作實驗品,來分辨出每種植物的藥性,來治療每種不同的疾病,或用一種植物,或用多種植物,這在現今看來是不可思議的。傳說中他最後試到一種含有劇毒的草藥,無法可解,便犧牲了生命,令人生出無比的景仰。從此之後漢族有了糧食和草藥,人口增加,為其它民族的百倍,那時全民皆兵,以百對一,所以能趕走或征服各少數民族,獨霸中原。這實神農之功。
大家都知道中華民族起源於黃河河套,很小的一塊地,外族也居住在河套的旁邊。古時以烽火為外族入侵的求救訊號,大家看到烽火,便急慌上路,遠處的同胞用兩條腿趕個兩三天的路程。用這個辦法,中華民族保住了性命,保住了民族的生存,很可能有幾千年之久。到了神農的年代,農耕解決了食的問題,草藥解決了病和死的問題。到了黃帝的年代,就出現了黃帝大軍橫掃千裏,從陝西一路打到河南山東。到了堯舜禹,九州奠定。可以說中華民族自神農之後,人口數量增長百倍,外族人口是我們的百分之一。這個神農是不是個科學家?你看希臘的人口就隻有我們百分之一。
哪邊是北? 哪邊是東? 哪一天夏季開始? 哪一天春季開始? 一年有幾天?中華民族千古的標誌“華表”是怎來的? 這些都是古人用他們的科學腦袋去思想,科學眼睛去觀察,經過漫長的歲月,不斷的揣摩,才搞出來的,而且他們也知道有所差誤,並非完全美善。傳說中大概在主前四、五千年前,或更早,伏羲先生的腦袋動了。
第一, 他把一根長木棍直直的豎立在地上。木棍上部有一雙翅膀,翅膀與木棍垂直相連。他每天都去把木棍頂端留在地上的影子刻在地上。一年下來(當然在那時,年也是一個不很精確的觀念),他看到了離開木棍距離最短和最長的影子,其它的影子都在這兩點之中,影子總是從最短的點往最長的點跑,那不是一條直線。到了最長的點後,就回返往最短的點跑,也不是一條直線,太陽每年在天上走的軌跡是一個八字。一天之中,他在什麽時分去刻影子呢,那時還沒有時鍾,他用翅膀的影子來決定什麽時分是正午,即當翅膀的影子和木棍的影子重疊,完全看不到翅膀影子的時候。
伏羲先生把影子最短的那一天叫夏至,最長的那一天叫冬至。他用影子最短的那一點(夏至的那一點),以木棍點為圓心,畫了一個圓圈,又用最長的那一點(冬至的那點),畫了一個圓圈。他就有了兩個同心圓。這兩個圓是老天爺決定的。伏羲先生用他的腦袋,按著最短和最長兩點,量出兩點之間的中點。他用這中點又畫出了第三個圓圈。第三個圓圈是人決定的,伏羲先生決定的。他把第三個圓圈碰到8字形軌跡的那兩天定為秋分和春分,夏至後碰到的那天為秋分,冬至後碰到的那天為春分。後人千年之後按著他的始創繼續發展,畫出更多的圓圈,搞出24節氣——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雨水、驚蟄、清明、穀雨、小滿、芒種、小暑、大暑、處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伏羲先生用最短那點和最長那點畫了一根直線,叫子午線。站在子午錢上,麵朝冬至那點是麵向北,背後是南。北是老天爺定的。有了北和南之後,東西是人決定的,伏羲先生決定的。一年有多少天,那是一天一天往前走,從夏至走到冬至,又走回夏至,就是一個大循環年,是純陽曆,看太陽來決定的。可是這純陽曆不看月亮。月份卻是由月亮決定的,月圓月缺為一小循環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12個月隻有354或355天。比純陽曆的大循環年少了很多天。這是後人,大概一千年以後才煩惱的。順便一提,閏月有最早的8年3閏月,19年7閏月,到最後的391年144閏月,公曆400年97閏月。
伏羲先生當然花了很多年去測視日影。有時因天氣的原因,有時要重複印正。帝堯時有四位官員被派到遙遠的東南西北去測量日影,審察地域引起的差異。伏羲先生使用的那根有翅膀的木棍,成了寶貝,成了開創中華文明的首要科學儀器,成了世世代代保存的科學精神標誌,和處事為人的客觀規律,成了為君者要廣納諫言的華表。它今天還高高的聳立在天安門廣場上最重要的地點。
第二,太陽每年在天上走的軌跡是一個八字,把每天在地上留下的棍影連起來就是一個太極圖。伏羲在太極圖加上三個圓圈,這是宇宙中力場的顯現。看到這個太極圖。伏羲思潮湧起,對著太陽,站在地球上,想起一生所見,思量寰宇中的奧秘。長久之後,他畫了一根直線,一,他再畫一根但後畫的這根線被他在中間弄斷,成了兩段,兩個東西,一條直線,和一條兩段的線。
七千年以前,白天找吃的,晚上睡覺。人不睡覺是不成的。睡眠時發生什麽事? 身體內發生什麽事? 老天爺搞個白天黑夜,就要晚上按著我們去睡,無法反抗,早上醒來精神煥發,體力壯旺。白天黑夜是兩個,太陽月亮也是兩個,這兩個的奧妙無窮。你看那個月亮怎麽走?那個太陽怎麽走?怎麽一年下來在天上是個八字(那時沒8字)? 在地上是個太極圖?太陽怎麽會彎過來又扭回去? 彎彎扭扭的成了這麽一條,反S線。什麽力量把它拉過來? 又有什麽把它推出去? 那不是晚上跟女人的事嗎? 推推拉拉的。同性相斥,異性相吸。那是火啊,那是力啊。太陽也有火嗎?什麽火? 什麽力? 你看山邊的草,未到幹旱之前,就結出籽來,跟著就枯死,等待下一個春天的來臨。動植物都把生存繁殖的問題擺上最高的優先權,先生了下一代才去等死。一到發育,身不由己。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女對男有一種無法抵抗的吸引力,一群男的在競爭。男對女也有魅力,一群女的也在較勁。
那權力呢? 誰是老大? 誰可決定別人的生死? 打仗時誰當總指揮? 沒有指揮是不成的,會全給敵人打死的。打獵也要有指揮的,埋伏時要有紀律,不然會驚動獵物,追不上獵物,打不到獵物。可這當老大的玩意,是玩命的,明槍暗箭,不擇手段。這君臣的玩意,可不能大意。就算隻當臣,可也有千百人想當臣啊。君臣是兩個,敵我是兩個,君子小人也是兩個。
有人說伏羲先生生長在黃河和洛水交接的地方。發大水時,黃河的黃水與洛水的清水相遇,兩股水流水力相撞,有時引發旋渦,清黃分明,兩股水流盡力保持自我,幾乎可以看到太極圖的顯現。在戰爭年代,兩強相殺,兩個千百人的部族,拿著削尖了的木武器,或是石刀,兩力相纏,戰況殘酷。這是一個血紅的太極圖。在大家庭中,公有公理,婆有婆理,姑有姑理,嫂有嫂理,婆媳問題千古恨,兄弟爭權骨肉殘。這是一個斷人肝腸、令人鬱悶的愁圖,愁太極圖。大象用力,小蛙用毒,動物界的生存,到處都是力場的顯現,相互競爭。
伏羲先生那時沒有文字,他發明了兩個東西,一和--。那時不叫字,叫爻。一代表天、太陽、君、男、夫、父。--代表地、月亮、臣、女、妻、子。他用這兩個東西畫出了八卦。八卦可以代表天、地、澤、火、雷、風、水、山,可以代表父、母、長男、中男、少男、長女、中女、少女,也可以代表夏至、立夏、春分、立春、立冬、秋分、立秋、冬至。Leibniz invented the binary system in 1679. He was so happy to know that there was an earlier inventor in China.
伏羲先生用了兩個抽象符號,來稱呼宇宙間所有的兩個,更是用這符號來表達在所有兩個背後的力場。他叫一為陽,--為陰。他說全宇宙是一,一個,一個static entity,這一個分成了兩個半個,這兩個半個合回來就恢複為一個。這兩個半個在分開後就是陰和陽,陰和陽不再是static,而是dynamic。天下萬物滋生由此開始。兩者相持相吸,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永遠糾纏,沒完沒了。這不得了,中國人從此之後展開了中華文明、天朝文化的序幕,可以用寫下來的符號去表達事物,可以傳遞到各處宣告。這8個卦和2個爻,它們什麽都代表,代表天下萬物。係辭傳下第二章: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那時鮮有人能看懂這文告,八卦從開始就是猜。因為它能代表的事物和意思太多了。中華文化就是猜的文化。你看今天多少人在猜,在官場上就叫揣摩,揣摩上意。其實同事之間也在揣摩。文革時期,陳寅恪先生寫了一些文字,領導革命的紅衛兵豬腦袋硬是看不懂罵他們的文字。揣摩的文化就從解釋易經中的卦開始,從七千年前開始,中國人的腦筋都在八卦中,或是後來的64卦中。這是我們的腦袋,七千年的訓練和遺傳。如果沒有鴉片戰爭和馬克斯的共產主義,我們的腦袋真無法改。我們不走西方科學界開放透明的道路,我們的思路是易經的思路。一家一派的悶葫蘆,沒有西方的必要條件、充分條件、歸納法、演繹法等思路,和立法保護智慧財產權。
這看來得改正吧,這不違背易經。係辭傳下第二章:窮則變,變則通。象傳下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那六十四卦,64X6,384爻,代表天地萬物,每一爻都可以這樣說,那樣說,話就出於一張嘴,大話西遊也是人的嘴巴編出來的。但這是2017年的看法。七千年前,伏羲先生能想像出這樣的一個天地人三才,人與天地融合一體,吾道一以貫之的思維。放諸四海人世間,官府政治體製,個人處事奮鬥,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伏羲先生和按著他思想架構去思考的前輩真不得了。
墨子,前468年?—前376年
腐儒安分,道家無為,安分無為者,懶墮。墨家兼愛,不忍見百姓被趕赴戰場當炮灰,饑荒年頭當餓殍,兼愛者心苦。懶墮者眾,腐儒道家當道。心苦者少,墨家息沒。孔孟周遊求官,不懶惰,真儒家消沈。墮者或非常勤奮於自家事業。
幾何學
墨經中提出了端、尺、區、穴等概念,相當於幾何學上的點、線、麵、體,指出端是不占有空間的,是空間中不可再分割的最小單位。關於圜:墨子說,圜,一中同長也。關於正方形:墨子說,四個角都為直角,四條邊長度相等的四邊形即為正方形。關於直線:墨子說,三點共線即為直線。
歐幾裏得,前330年?—前275年,著幾何原本。
墨子指出,稱重物時秤杆之所以會平衡,原因是本短標長。本即為阻力臂,標即為動力臂,寫成力學公式就是:動力×動力臂(標)=阻力×阻力臂(本)。
阿基米德,前287年—前212年,著杠杆原理。
墨子和他的學生做了針孔成像的實驗,知道了光以直線傳播。他把始定義為時間中不可再分割的最小單位。
墨子提出了辯、類、故等邏輯概念。
木鳶,飛上空中,空中偵察。
連弩車,60發連續發射。轉射機,環轉發射弩箭。
籍車,把石塊、炭火等拋起投射。轆轤、滑車、雲梯。
還有公輸班等一眾高明工匠。
當年窮得賣身當豬仔、沒受過教育的農人,流落海外,百多年來每天都在奮鬥。奮鬥不息,不就是“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嗎?這是人與生俱來的本性,在我們的血液中,DNA裏,不用文字,不用繁言。教易經的教授並不見得能強過這些老華僑。李光耀、駱家輝,都是他們的後人。
鴉片戰爭,和馬克斯帶來的階級鬥爭,的確引起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1840年至1940年間全中國人民彷徨於蘇俄的共產主義、日本和德國的軍國主義、英美的民主憲政、和複興自家的中華文化,不知所從。到了今天2017,都走過來了,都親身經驗了,應該看清楚了。我們有數不清的歐美研究所苦讀出來的博士碩士,數不清的高科技工作者,數不清的專門人才,在各行各業中埋頭苦幹。美國各大公司最辛苦的工作,很少白人願意幹,就是我們啃著。在1977年間鄧小平先生知道國家的問題在哪裏。他一年都不肯等,馬上恢複高考、廢除階級限製,唯才是用。到了今天,有目共睹,我們有科學的細胞。
有說在宋朝有用水力來碾米的新設計,比過去的功效提高了很多。但一條河有高低不平,河水激流的地段不多。兩岸住人上萬,豪戶爭奪至械鬥。糊塗官僚竟下令不許利用水力。就這樣,水力的利用一直被禁用,直到鴉片戰爭和共產主義的來臨,還在拆路軌和電報杆,理由都是迷信的。
注1:http://www.caogen.com/blog/Infor_detail/89276.html)
注2:中國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訊第24期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隊高江濤何駑
注3:王國維,古史新證:王國維最後的講義,清華大學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