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高漸離住在田光宅邸,幾人天天在一起聊天,有時高漸離還表演了擊築說唱,說些春秋五霸的故事,尋仙的故事等,受到了田光的稱讚。
田光說,他府上還有幾個鞠武送的美女。不敢貿然送上,問他們願意見嗎?荊軻,高漸離,他們都拒絕了,要引薦他們去見鞠武,荊軻也拒絕了,說現在也沒有什麽好說的。
後來田光終於找準了荊軻的脈,讓他幹活,他沒有話說。原來說好了立秋時是田光代鞠武勞軍騎林軍,田光就托病,由荊軻,陸期為正副使,代為勞軍,高漸離隨從。
犒勞的騎林軍。說起這個騎林,先要從樂毅說起。
樂毅在中國曆史上評價非常高,甚至高過李牧,白起,王翦等諸位將,三國誌裏麵
諸葛亮就是自比管仲樂毅,管仲是名相。孔子都稱讚他是仁。樂毅雖然有滅齊戰,但卻實在不算是驚天偉業。
孫子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伐謀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這個在實力相當的滅國戰可以說沒有。但其次伐交,這次滅齊就是,當時的燕昭王和蘇秦已經做好了扣,所以樂毅能率領,趙、楚、韓、魏、燕五國的軍隊去攻打齊國,因此樂毅不贏都難。就憑這一戰滅齊。樂毅實在沒有好吹噓的,因為主要是燕昭王,蘇秦外交的功勞,再說同時期的,秦開,為燕國戰勝強敵東胡,辟地幾千裏。炎黃子孫從此有了遼東之地,可是在曆史上從沒有人祭奠秦開?而樂毅卻是香火不斷,在宋朝時還是延續前朝設廟,供奉自古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樂毅,但沒有秦開。
樂毅是浪得虛名嗎?不是,諸葛孔明的曆史咖位在那擺著呢。那樂毅厲害在哪?因為他是文武兩全,軍政雙才。他的文治政謀,堪比管仲,看看他滅了齊國,做了什麽?曆史記載:“樂毅宣布寬減齊民的賦稅,廢除苛法,恢複齊威王時代的一些合理法令。在臨淄郊外隆重祭祀齊桓公和管仲,把100多個燕國的爵位賞賜給歸順的齊人,又在齊國分封了20多個享有燕國封邑的封君,籠絡了齊國的統治階級,基本穩定了對齊國的占領,齊國上下都願歸順燕國。樂毅說,破其城而不能服其心,民心不服,就是全部占領了齊國,也無法鞏固。所以他對莒城、即墨采取了圍而不攻的方針,對已攻占的地區實行減賦稅,廢苛政,尊重當地風俗習慣,保護齊國的固有文化,優待地方名流等收服人心的政策,欲從根本上瓦解齊國”。燕國吞並齊國七年,國際上六國間大家樂見其成,齊國百姓也是風吹水皮風平浪靜。如果不是燕昭王突然去世,繼位的燕惠王用騎劫換掉了樂毅,並改變了樂毅的政策,使齊國複活,那麽以後秦國能否戰勝燕齊聯合體,那還也未可知。
雖然樂毅的事業功敗垂成,但曆史也是不以成敗論英雄的。
諸葛亮最後也是“出師未捷身先死”,冥冥之中,他和他的榜樣樂毅命運竟然有很大的相似。
在嘮叨一遍樂毅的先見之明,對付小地方(五打一,齊國算是小了),戰勝不是難事,關鍵是讓他心服。明朝朱棣滅掉安南,並入明朝版圖,但二十年後,安南又獨立出去。所以對於小地方,要用孔孟的以德服人,以及諸葛亮的“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才是正道,而這也就是樂毅采取的施政方針,再用常識打個比方,兩個都很正直的同事,但關係一直不對付,這時,一位成為了另一位的小部下,能被生殺予奪的那種,當然這裏沒有業績壓力,就是要他們搞好關係,“情同父子”,“親如兄弟”成為一家人。如此一起呆了兩年,結果關係更不好了,小部下要調走,那我說,一定是這位大領導的錯,而不能怪罪小部下,因為人都是要想和上級搞好關係的。沒有平白無故去抗上的,而那些懷柔,恩情,以德服人,寬容赤誠都是上位的人才能用的。沒有讓下麵的小部下去懷柔,恩情,以德服人,寬容赤誠對待大領導的。所以明白人是不會歸罪小部下的,因為即使小部下不是正直的人,那就更會被恩情利益感動。所以大領導應該要想,是我對他不好呢,還是我德行不好呢?或者我壓根不是正直人呢?
翻開中國曆史,像樂毅的人太少了,所以諸葛亮把他們當成自己的楷模,如果曆史上樂毅這樣的人多些,安南還在中華版圖呢。
說到本書,接替樂毅的騎劫,雖然後來齊國複國的時候,他兵敗而死,但燕惠王也沒有怪罪他,因為他隻是聽自己的命令而已,因此騎劫家族一直在燕國軍中有很大存在,而這個騎林軍的騎林就是騎劫的孫子。
再說這個騎林。因為獨特的訓練法,練出了一支精兵,在燕國赫赫揚名。
說騎林還要從燕王喜公元前251年偷襲趙國開始。
當時燕王喜為了偷襲趙國,沒有等全國總動員就開始出動常規軍二十萬作為前隊出發,燕王喜和相國栗腹親自帶隊偷襲邯鄲。他們以為一定能夠輕鬆大勝,因為就在公元前257年趙國就被白起坑殺45多萬,此後趙國經過信陵君竊符救趙那次戰役,又死了幾萬人,現在趙國隻能看見婦人,兒童,老人在田地裏耕種。
騎林因為家族勢力,他是有私兵和部曲的,因此騎林二十多歲,就單獨帶領家族兵三千人出發到燕下都集結,因此他是第二隊。
等到他們深入趙國國土的時候,前方已經傳來燕軍大敗。國相栗腹身死,燕王喜不知所蹤。
原來最初趙國,沒有防備,被燕軍偷襲得手,很快連克趙國數城,跨過前中山國的舊地,到了保定,靈壽附近,遇上趙國派出廉頗率兵八萬,廉頗用老弱殘兵使出誘敵之計。燕王連戰連勝,以為趙國真的是不堪一擊,輕裝追擊,一直打到鄗邑(邢台高邑)附近,結果被廉頗一個埋伏,反衝鋒殺的大敗。
當晚燕王喜和一些殘兵敗將,終於跑回自己第二隊的大營,第二隊主帥巫強寬慰燕王,說我們還有大軍二十萬,糧草都沒有損失,隻要我們守住營壘,和趙軍僵持。秦國必定會來攻擊,我們就能反敗為勝。
燕王喜答應的挺好,但實際上已經下破膽子了,第二天剛拂曉,也沒有和巫強打招呼。就自己跑了,隻是留下話,讓巫強堅守。
巫強本來還想著和廉頗交戰,但前軍剛敗。相國都死了,現在燕王再跑,知道士氣肯定要大受損失。隻能決定撤退,在問誰願意留守的時候,騎林主動站出來說他願意留守。巫強就撥給他一萬兵,留下所有戰馬,要他堅守大營兩天,最後撤的時候焚毀輜重。隨後巫強有秩序的撤了。
而騎林最終也是以全軍覆沒,僅幾人逃回的代價,成功掩護了燕國大軍團的撤退,成為燕趙大戰中僅有的亮點。
騎林千辛萬苦逃回燕國,失望於燕王喜的怯弱,因此率其家族脫離王軍,到了素有世交,而且被燕人稱為“賢”的諸侯唐毅處,重新整軍厲武。所以這些年又練出了比以前更精銳的騎家軍。
現在荊軻犒勞的就是位於燕齊邊境不遠的唐毅的諸侯軍,本來騎林軍一切供給都是唐毅的,因為這支部隊在遼東戰場和胡人作戰中,表現不俗,國相鞠武看他們才一千來人,就問騎林能再多帶點人嗎?騎林就說唐毅封地隻能養這麽多人,國相就找唐強商量,說王家給騎林軍包了軍餉,唐強有點財迷,沒細想就答應了,自此騎林雖然還是諸侯軍,但卻是王家包供給,十多年過去了。也隻是擴兵三千多人。
如此荊軻才能代表鞠武,田光犒賞騎林軍。
先到了唐毅的封君府邸,荊軻沒想到這裏居然還有秦使。原來太子監國後,雖然一直想和趙國恢複盟國關係,但也沒有斷絕秦國友好,再加上幼時好友趙政繼承了秦王,更不能和秦國斷絕友好了,所以當時燕國以下諸侯在私交秦國,也是人之常情。
唐毅擺下宴席,接待荊軻,陸期,荊軻硬拉上高漸離,說這是我好友,因為也給他加了坐席和一桌幾。
陪同的是唐候毅,以及唐毅的諸侯國的相國,秦使,還有騎林。這裏麵唐毅已經50多歲了,騎林四十多歲,唐相國30多歲,荊軻,高漸離,二十多歲。
聊完客套,酒至半酣,荊軻就說,昔日信陵君說,秦國不把天下所有諸侯當俘虜奴隸,是不會罷休的,不知是不是真的。
這位秦使居然說,活不能這樣講,秦國隻是要代表天命,使天下一統,再也沒有戰爭,孟子不是曾經說過嗎?昔日梁襄王問怎樣才能使天下安定,孟子回答“定於一”。
荊軻心裏表麵都大笑,居然和我談孟子,不知道我是孟迷嗎,道,你一定是從姚賈那邊來的。
因為秦國從來不公開正式說有吞並六國之誌,隻說他們是被迫的防守反擊,隻是在稷下辯論的時候,有擁秦派,拿出一統,天下和平來說事。估計秦使以為拿大家隻聞其名不聞其聲的孟子,就能把人唬住了。
荊軻見來使沒有否認,估計猜對了,派到燕國的秦國使者,都是姚賈派的。因為燕國和齊國距離近,鹹陽不好遙指了。就用齊國姚賈代管燕國的外交。
荊軻道,“定於一”。後麵孟子還說,“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看秦使要說話,荊軻揮手打斷道,就算你們是愛民如子從來不殺人好了。可是孟子說的一統,你知道是什麽樣的一統嗎?
秦使說,不就是天子,帝王?代替周朝的天命。
荊軻道,孟子說的定於一,是要這個新天子在一統後要分封天下給諸侯,整個天下不能有大於魯國的國家,孟子曾對“慎滑厘說,天子的土地千裏見方;諸侯的土地百裏見方;周公分封在魯地,是百裏見方的一塊;太公分封在齊地,也是百裏見方的一塊;這些並不是當時土地不夠。而是就分那麽大一塊。現在魯國的土地有五個百裏見方那麽大,你認為,如果有聖王出現,那麽魯國是在土地應該削減之列呢,還是在應該增加之列呢?不費力就把那裏的土地取來並入這裏,這樣的事仁人尚且不幹,何況用殺人來求取土地呢?”
荊軻接著道。這不就是燕國太子上書說的,秦歸還六國土地,六國土地歸還魯,宋,鄭,衛等國嗎?怎麽秦國沒有答應孟子的“一”呢?
秦使大紅臉不吭聲了。估計這位以吏為師的。就是現學現賣,並沒有看過孟子的書,隻是學了隻言片語。
這時騎林道,孟子這人從來沒聽說過,他還說過什麽?
荊軻敏感的感覺道,這是騎林在對唐候和秦使表現不滿。
荊軻道,孟子主要學說,第一是仁政,現在唐候就已經在實行了。唐候治理的唐地,很富裕,民眾安居樂業,這從荊軻一路走來,能夠看見。所以戴個高帽也是應該的。
這時唐毅的相國說,我們侯爺曾說,祖廟家廟王府相府是國家的衣裳,百姓的民居是國家的褲子,我不能前麵長臉,後麵卻是露屁股(那個時候。燕趙已經胡服騎射七八十年了,穿褲子是主流了)
荊軻大為震驚,站起來向唐毅再次施禮道,失敬失敬,有次見識,這可以當的起“仁政”了。
唐毅得意的微笑。
荊軻接著道,昔日滕文公可謂仁義之君,不想今日得見唐侯,滕文公複生也。
唐毅正色道,不敢,但我夾在諸大國間,如何保全一方安寧,時刻掛念我心上,這也是滕文公一直擔憂的。
荊軻道,孟子時期雖然有殺人盈野的說法,其實隻是誇張,那時都是點到為止,不窮追,不殺俘,不挖陵,現在都被秦國把規矩都一一打破了。
唐侯想救秦使,打斷荊軻道,還準備了點歌舞……
陸期道,荊卿的話還沒有說完呢。騎林,高漸離都說,該說第二了。
荊軻接著說,第一仁政,第二是分權,現在孟子百年後,魯國已經沒有了,試想孟子在世時,魯國就有多小,孟子還認為他大呢 ,這要分到多小的權啊。
第三,選王,由百姓選擇。 孟子《萬章》說禹向天帝推薦伯益為繼承人,七年後,禹去世。伯益為大禹服喪三年。三年後, 伯益居箕山之北,沒人理他,前來朝見和發生訴訟的百姓並沒有去箕山朝見益,而是去朝見了禹的兒子啟。因此啟成為夏王!所以孟子說 :“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民意就是天命,孟子這是讓百姓用腳選擇君王啊。
荊軻又對秦使道:如果秦國讓百姓能自由遷徙,你秦王真要成孤家寡人了。
秦使一直漲紅著臉,說不出話來,唐毅見此又打圓場說,都是玩笑玩笑。我們下麵欣賞歌舞,隨後來了多位歌伎表演女樂歌舞。
最後由騎林陪著荊軻一行回騎林軍的駐地去勞軍。
在路上,騎林以軍人的直爽對荊軻等表達了對唐侯的不滿。
騎林道,唐侯是仁政,但仁政的人,會不會不義?今天燕太子還被秦王扣在鹹陽,唐侯卻和秦使打的火熱,使勁巴結秦國。騎林表示看不慣。
當時騎林脫離王軍的時候,燕王喜還在當政,就是因為看見諸侯大臣都在非議他的怯懦,另外好多軍中骨幹,勇士都要脫離王軍,他才迫不得已趕快讓太子監國的,等太子監國,騎林已經是唐侯的部曲了。
荊軻道,仁政也分時候,今天後勝也在齊國實行仁政,但如果對暴秦始終袖手旁觀,這種仁政就會被秦國葬送,因此他們的不抵抗反而成為不仁,害仁之人了,所以對於我自己來說,為了能使齊國抗秦,我可以殺了後勝,因為這符合孔子說的“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騎林沉默良久道,你可以,你又不是後勝的部曲,可我現在是唐侯的家人。
荊軻笑道,是啊,要不我說我自己呢。
隨後荊軻就問騎林具體的他在燕趙之戰的過程。
騎林一臉痛苦道,不堪回首啊,不願意在回想。
然後就問荊軻經曆,荊軻毫不隱瞞說了以往。
當荊軻說道,“棄劍投降”。本來兩人並駕齊驅,聽到這。騎林拉住了馬,臉露驚訝的表情,上上下下,又重新打量荊軻,史記說燕人“大概與趙、代俗相類,而民雕捍少慮”。這是說燕人比趙國人更加彪悍,少思考,行事不顧後果。如此環境下的燕人(燕人張翼德),聽到荊軻這種行為,而且自己口中說出,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甚至有點洋洋自得。真是以為荊軻在戲言,在開玩笑。騎林就狐疑的回頭看陸期。陸期是鞠武的大秘書一類的角色。以前和鞠武來過多次勞軍。因此騎林和陸期熟悉並友好,現在看陸期好像在問是不是真的。因為在燕國高層,都知道的機密就是田光,也還有陸期,現在兩人掌握著燕國的諜報,自從田光到了燕國,鞠武不僅讓田光推薦挖掘人才,而且還把燕國的偵諜係統,交給了田光,因為這本來就是信陵君的長項,昔日,信陵君和魏安釐王兩個人正在下圍棋,魏國北方邊境突然傳來警報,說是趙國大軍到了趙魏邊境,魏王就無心下棋,心不在焉。這時信陵君不緊不慢地對魏王說:“不用理會,這隻是趙王在邊境打獵而已,我們繼續下棋吧!”不一會,北方果然傳來消息說是趙王在打獵,原來信陵君手下的門客早在趙王打獵出發前,就偵諜到消息。
陸期點了點頭。認可荊軻不是戲言。騎林再回頭道,荊卿真是田光國老的坐上客?
這話已經有點不禮貌了,荊軻道,當然是,而且是那種讓陸期趴著,他就不能坐著那種。
騎林這次下巴快掉地上了,荊軻竟然對陸期如此失禮,騎林甚至要為陸期打抱不平了,但看陸期一是點頭,好像在說荊軻說的對,二來平靜如常,好像就應如此,更是懷疑今天見了鬼了,因此騎林開始沉默寡言,有點心事重重。
高漸離是專職打破沉默,捧哏帶膩縫的,就在後麵說道,荊卿你這次在趙國,看李牧比以前的廉頗如何?
荊軻道,李牧比廉頗強多了,雖然廉頗能打的燕軍大敗。這時荊軻使勁看騎林,騎林聽到了感興趣的話題,也打起精神聽荊軻說,並且對荊軻批評燕軍,也沒有在意。
荊軻道,但廉頗已經被秦軍下破了膽,三年長平之戰,期初他被秦軍打敗,在趙王告訴他趙國軍糧將罄時,依舊不敢出戰,已經失去了為將的本分,而李牧在井陘關並不是一味死守,他是和秦軍采取對公戰。
漸離捧哏道,究竟怎麽樣?
井陘是當時山西到河北的必經之道,沿著“井陘”這條道,有的地方“兩邊石壁峭狹,車不能方軌,騎不能並行,”有的地方,有個小平原,或者小穀地。李牧就根據此地的大小,在井陘關前,小平原處,設有多個這樣的小營壘。秦軍想要攻擊這些營壘,因為道路崎嶇狹小,又被趙軍守住關鍵,正麵攻不進來,隻能采取漫坡的方法,從山西那邊翻山越嶺,士兵自背糧食,繞行幾十幾百裏,如此才能四周圍攻這種小寨,即使拿下幾個小寨,第一不能囤大兵。第二不能屯糧。守個幾天。就兵疲糧盡,李牧從井陘關出發,因為離得近,兵精糧足,一個反擊就又奪回井陘關前的小營寨,秦軍又隻能從頭來,因此多年來,秦軍根本攻不到井陘關前(幾十年後,陳餘放棄了前麵層層阻擊的戰法,就是放棄井陘關天險,而是自以為兵多將廣,和韓信在井陘關前決戰,結果被殺而亡,成就韓信的背水一戰。)
荊軻道,我因為去了趟榆次,丟了祖傳寶劍,雖然如此,但也完成使命,魯勾踐問我要什麽賞賜,我說不要賞賜,我想去井陘關前,親身看一下秦軍。因此我到了井陘關前的扼險小寨,親身近距離與趙軍戰士們抵抗秦軍的攻擊,如此待了一些天。
看著話音落地,無人插話,高漸離道,對,秦軍的印象如何?
荊軻道,秦人很勇敢,而且從他們的眼光中,看不出對戰爭的恐懼,而是對戰爭的狂熱,興奮,以及對死亡的渴望,所以商鞅的讓人生不如死的苛政,造成秦軍視死如歸,真是充分利用了人性的弱點。六國中,如果想從對戰爭的狂熱,對死亡的渴望這些士氣方麵比拚,是打不過秦軍的。
終於騎林插話了,那怎樣打贏秦軍?
荊軻道,秦人本來有耳有目,但被秦政用手給強行閉塞住了,就是遮蔽其耳目,迷閉其心智,我們要戰勝秦國,隻有讓他們重新聽見看見,重新認識人生不是君王的螻蟻,因此我回來向趙王相國魯勾踐他們上書建議就是陣前要多向秦軍喊話,而這種喊話不能是以前的侮辱、辱罵、叫罵而是擺道理,講事實,誨人不倦的,要像孔孟那樣育人,啟發他們的心智。
三人都問,那後來呢?
荊軻道,他們以為我在說胡話,戰場瘋了,讓我休息。
四人都大笑。
最後荊軻說,當時我知道我在趙國起不到什麽作用了,因此就想離開趙國,到燕國來看看,但魯勾踐帶我甚好,我張不出口。因此趁著下棋這事,離開了趙國。
最後和騎林講了如何與魯勾踐下棋翻臉,而離開趙國。這是一行人已經到了騎林的軍營。
荊軻他們到了騎營已經下午,不休息馬上就開始給唐軍分發各種犒賞物品,這時荊軻接待每個唐軍官佐,分發禮物,以平級甚至下級晚輩的身份對待他們,因為相比他們,荊軻,高漸離都是年輕人。
荊軻一行在騎林軍待了一些天,荊軻會見了每一個百夫長以上的官佐,對他們執禮甚恭,每次喝酒聊天,荊軻都要不厭其煩的闡述秦國的殘暴,以後秦軍就是燕軍的大敵。雖然他們言語上都讚成,但在隨後的話把,話佐料裏卻還是深恨趙國,一直渴望和趙國的複仇一戰。
荊軻心想,在不通事理那些人心裏,他們不問是非曲直,就如同強盜,他會因為被搶的人反抗,而被激怒,懷恨,還真的認為曲在你那裏,直在我這裏,我有各種搶你的理由,你就不應該反抗,反抗你就是錯了。
騎林軍營裏麵還有一個小營,也就三百多人,荊軻居然被把門的人拒之門外,荊軻也不在意,本來荊軻就不喜歡待在軍營,這次隻是為了要了解燕軍。後來也隨口打聽出這個小營的頭領叫宗雷,按道理是騎林的副手,但因為多次頂撞騎林,副手也就名存實亡,隻是他自己帶的小營,聽調不聽宣。就是說可以讓我去某地,執行某軍事行動,但不能幹涉我內部事務,而且來開會,飲酒,這些要首領見麵的事,我願意來就來,不來就派個代表來,據說宗雷歡迎荊軻的時候來過,但荊軻沒有印象了。
後來還是發現騎林和他部下不一樣,真的有是非曲直觀念,因此隨後幾天,就住在營外騎林府邸裏,和騎林傾心結交。留下陸期和高漸離在軍營犒軍了。
兩人慢慢的熟悉了,騎林就問荊軻,荊卿,我搞不懂你,你為什麽對上級侯爺,對同僚那樣的傲慢,卻對下層人那樣的好呢?
荊軻道,孟子說“藐大人”,就是你越地位高,我也藐視你,不尊敬你。當然有話在前,我不是都照孟子的話做,是要合我的心意做,而孟子的話能給我找個事後理由,有很多孟子的話我是不讚成。
騎林道,有嗎,那句?
荊軻道,孟子說媒妁之言那些,說女孩爬牆頭不莊重那些。我就有過野合,有過爬牆頭?
騎林驚訝道,你爬嗎?
荊軻道,我爬過女子牆頭,女子也爬過我的牆頭,我都讚成,有機會還會爬,我不像孟子那樣,聽說這些就氣暈過去。
騎林不忘了前麵話把,那你對那些大頭兵甚好,什麽原因?
荊軻道,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在上位,因為我會認字讀書有見識,所以見了那些底層人,我想到一個教導,就是“在上不忘降”,越是證明你的地位高,就是你一直想著要降低自己的身份。
注:“在上不忘降”。《左傳》
隨後騎林讓荊軻講爬牆頭的故事,荊軻就簡單說了前文說的他爬樂正雪牆頭的事,後麵女子爬荊軻的牆頭,荊軻也講了,還有野合的事,這個以後我們再說。
然後荊軻就問騎林具體逃出趙國的事,騎林還是說我不想回憶,但我侄子知道,我到時找他們一個給你講吧。
騎林還是沒有忘問,你剛才說的那些,也不能解釋你對待陸期的無禮啊。
在之前,騎林私下問過陸期,荊軻幹嘛那樣對你,你又為什麽如何那樣待他?
陸期道,他對待我那樣。我不知道為什麽,陸期接著道,國老說荊軻行事不拘小節,讓我像對待他國老那樣對待荊軻。
現在荊軻笑道,我和田光,陸期在春天認識,現在初秋,也就四個多月,田光在不斷的考察我,以田光的大名,我是不會考察田光的,但田光現在以我為心腹,老頭六十多了,估計要我接他的班,那這樣陸期可能就是我下一個合作的下屬,所以我也要多觀察他,考察他。考察一個人,莫過於看他在乎什麽,為什麽發怒,一個人心胸如何為首要,如果沒有心胸,膽量,智慧也沒什麽用了。
騎林道,你要在燕國仕官嗎?
荊軻道,你現在也知道我的誓言,我不會當官的,但像田光一樣做個客卿,為燕國做些事,也是可以的,但也就待幾年,看看太子如果一直不回來,太子的世子長大了,燕國會有什麽變化再說,反正我一時也沒好去處。
騎林心中想到,看來田光也沒把你當心腹,並沒有說燕國諜報的事。也沒有說,我和田光,陸期正在謀劃的那件大事。
再說騎林的那次燕趙大戰,騎林奉命帶領一萬王軍和自己的家族兵部曲三千人掩護燕國軍團撤退,騎林他們在大營中,虛設大旗,擂鼓,吹牛角號等一切照舊,不久趙軍殺到,騎林在營壘上,看見了廉頗的帥旗,也看見了廉頗登上了雲車,向燕軍大營窺探。後來趙軍就分兵,一部分三萬人和燕軍大營繼續對壘,一邊大部隊五萬人接著去追擊燕國撤退軍團。本來華北平原就無險可守,讓騎林堅守兩天,掩護大軍撤退基本就是無法完成的任務。
騎林知道這樣在堅守大營,就不會起到掩護主力撤退的目的,就一邊命人燒毀輜重糧草,燒毀大營,一邊帶領親族軍首先奮勇殺出,後邊的一萬王軍,看見騎林奮勇,也都玩命跟著殺出,和留守趙軍決戰。
那邊已經上路的廉頗,聽見後麵殺聲,怕趙軍無謂多傷亡,畢竟八萬人圍毆一萬人,和三萬人圍毆一萬人,代價肯定不一樣。廉頗就下令大軍返回參與圍剿。
看見廉頗返回,騎林就向全軍下令,各千軍長各代本部突圍,不要戀戰,目標返回易水河。
殺到黃昏,騎林在親族軍護衛下,殺出重圍,一點人馬還有親族兵2000多人,在撤往燕趙邊境路上,騎林發現一處所在,一邊是官道。一邊是密林,大片的森林,騎林就想在密林埋伏,要伏擊廉頗的帥旗。
經過一晚上的埋伏,前麵一直爬在樹上隱藏的打探士兵,回來報告說 趙軍追擊過來了,隊形不整,有希望攻擊廉頗的帥旗,騎林就集合後麵埋伏在密林中的親族軍,結果兩千多人,才聚攏過來100多人,還多是頭目,原來黑夜降臨,士兵沒有了官長的管束,一個跑,就個個跑,不等看見廉頗的帥旗,自己的隊伍先崩了。
騎林大怒,過會大哭,淚流不止,怨誰,還是怨自己練兵的不精。本來想一雪家族騎劫時的恥辱,現在又填了新恥,那時騎林才20多歲,正是青年才俊,血氣方剛的時候,騎林就要自殺,左右拉住,架著他向密林深處跑去,這個時候他們已經深陷趙境,被趙軍,趙國農人,老人,婦女圍剿,最後身邊的人越跑也少,最後就剩一個大頭兵架著騎林,騎林早就失去了生趣,就被這個大頭兵架著,指揮者,印象中他們是往東跑,繞道齊國,而不是往北直接回到趙國。印象中,他們為了隱匿行蹤,見一個婦人就強迫她帶路,隨後就殺掉,在每個村落外麵孤立的小茅草房裏,搶劫食物,甚至大頭兵還強奸過婦人,然後就是滅口,藏起屍體,這樣趙人隻知道有人不明原因的失蹤,而不知道是幾個燕人在逃出趙國。
如此他們一路滅口,殘殺無辜。終於到了齊國,找到齊國親戚,也就回到了燕國。
這個架著騎林跑的大頭兵就是現在的副手宗雷。
跑回燕國,騎林憤怒燕王喜的不戰而逃,退出了王軍,後來唐毅籠絡他,騎林還是心中不服,想要練出在那樣深夜就剩一個人也不會逃的,這樣的士兵隊伍來。
因此招募逃回來的宗族軍隊,以及一些燕國勇士,騎林要人人把關。自己要熟悉每個人的家庭狀況,不能再發生雖然宗雷是他的親族軍部屬,他印象中卻從來沒有見過的現象。現在這個騎林軍,除了宗雷營,騎林人人都叫的上名字,還能如數家珍。所以也就最多三千多人,不能在增加士兵了,否則騎林就記不過來了。
至於宗雷因為父母都是中原的胡人,雖然一次沒有去過匈奴地界,也算半個胡人,因為是沒有家譜的人,所以隻能是個大頭兵,或者頂多伍長,管五個人。這次立了大功,就任命他做副手,因為在路上騎林渾渾噩噩的曾經許願要和他共富貴,但因為他一路殘暴,騎林也就沒有說,把宗雷改名換姓,列到自己家譜裏。但宗雷性格直爽,多次頂撞騎林,又和別的騎家軍不合最後就是單領一隊,人員都是他自己選的。
多次有人勸騎林殺掉宗雷,因為宗雷多次違抗命令,騎林都拒絕了,道,你們不要看宗雷該殺,其實我也該殺,難道你們要我自殺嗎?你們放心,我和宗雷都不會有善終的(從趙國逃回路上殺害無辜人太多,騎林一直自責),最後一天我會拉著宗雷一起衝向敵陣,死於敵人的萬箭萬刃之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