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荊刺秦

長篇小說連載,戰國末世演義,戰國紅樓夢。表現六國可歌可泣的反抗暴秦的史詩。
正文

燕荊刺秦004:韓非的死間計

(2023-06-30 21:40:58) 下一個

姚賈原本是呂不韋禮聘的門客,在公元前249年,秦異人(嬴子楚)繼承王位為秦莊襄王以後,呂不韋擔任相國伊始,就撤換了秦國原來在齊國的使節。改派姚賈。其中緣由是呂不韋早年走遍六國做珠寶生意,生意很成功,也很了解各地風土人情,以及利弊得失。所以當上相國之初,就是興利除弊。

呂不韋對姚賈道,以前派在齊國的秦國使節,在齊國不得人心,他總是拿秦國的強大威脅,要挾,強詞奪理的訓斥齊國人,你現在去,就是要和齊國人交朋友,不僅是和齊國朝堂,還要和齊國的黎民百姓,甚至稷下學子都成為好朋友。最終目的就是不要靠秦國的強大,武力威脅使齊國人中立,而是對秦國的友誼、好感,使齊國人站在我們這一邊,或者中立。做到即使秦國戰場上失利了,齊國也能依舊保持中立,而不是趁火打劫。為此可以不惜一切工本金錢,具體措施你可以參考田氏代齊,看看田氏(陳氏)的做法。

這樣姚賈就到了齊國。姚賈在齊國待人誠懇,講求信義,言出必行,廣施恩惠,甚至小民小官吏的。“婚喪祭冠”(冠禮,成人禮,包括新官的任命)都能收到他的賀禮,或者親自到場祝賀。

如此到韓非彈劾姚賈的公元前238年,已經11年了。

韓非彈劾姚賈。說姚賈“以王之權,國之宜,外自交於諸侯”,就是說姚賈拿著秦王的傾國金錢,打著國家的旗號,謀自己的私利,不顧及秦王的使命,隻為自己在齊國交朋友,為自己成為齊國一方諸侯的野心而張目,因為當齊國有人指責秦國的時候,他不去辯駁,而是去附和,還歪曲秦國的國策,例如說,現在秦國不實行“仁政”隻是權宜之計,一旦秦國攻滅三晉,就能實行仁政。以至於齊國人說,如果秦國朝堂上都是姚賈這樣的人,秦國何來“暴秦”之名,這種歪曲秦國國策,還擅權為自己沽名釣譽,而使大王名聲招損,難道不應該受到懲罰嗎?

趙政想起來,姚賈受到這種指責,以前就有過,隻是被呂不韋包庇了過去,因此馬上準了韓非的諫言,命人到齊國召回姚賈,並且開始物色代替姚賈的人。

這個時間點,燕太子丹到了秦國,趙政給太子丹準備了王宮級別的豪宅,配齊傭人,並且一次賞賜太子丹七名秦國公主侍寢。府邸大管家“家宰”也由趙政自己的最貼身親信宦官蒙嘉選派,有任何需用,府裏任何事情,直接向蒙嘉請示。府邸外的保衛。由趙政自己最親信的太子宮時期的,現在整個鹹陽的最高軍事長官樊於期選派,並且府外任何事情直接向樊於期匯報,太子可以在秦軍保衛的情況下,在秦國任意走動,蒙嘉和樊於期還隔三差五的向燕太子丹慰問,宴席,請安。

燕太子丹到了鹹陽,安定下來,自然有些燕國,齊國,韓國,衛國以及一些楚地的諸侯使者等來探望,這天來了韓非。

如果換成平日,太子丹是絕不會見韓非的,韓非所著的《韓非子》,在六國臭到家了,換句話說就是和六國絕大大多數人三觀不合。

但這次太子丹沒有猶豫,馬上接見韓非。並且屏退眾人。

兩人施禮坐定,韓非劈頭就問,太子何故來到秦國?

一句話說的太子五味雜陳,眼淚都快流出來了,半天吭不出聲來。

最後太子哀歎一句話道,可能是我的失策了。

原來太子,一意孤行,力排眾議的,信心滿滿的來見趙政,在齊國時還很高興,等到進了秦國疆界,聽見趙政撤掉呂不韋,車裂嫪毐,摔死幼弟,囚禁母後,誅殺27位諫言大臣,聽的太子丹如雷轟頂,目瞪口呆,如果還在齊國疆界,太子可能立即掉頭回燕國去。

來鹹陽的路上,太子一直回想著和趙政在邯鄲分手時,趙政雙手摟著太子的腰,把頭埋在太子胸前,一直默默流眼淚,久久不願放手。而那個趙政,和現在做出這些傷天害理的事是一個人嗎?中間換人了嗎?太子一路自問。

韓非看太子追悔莫及的表情,心中想到,都說太子和秦王自小交好,並且教會了秦王很多事情,今天看太子,有點言過其實了,趙政很有帝王相,喜怒不形於色。而太子丹,那點心事,都在臉上。

後來韓非對隨口問起他們相見情況的趙政,就是這樣說的,當然也是為了讓趙政高興。沒想到趙政滿臉回憶的說,太子是很純粹的人,他不會藏著掖著。

現在韓非結巴的道,第一你要盡快想辦法回去,第二。請太子幫我做件事。

太子道,什麽事?

韓非道,就是搞死姚賈?

太子隨口道,幹麽這麽急,你和他有仇?

韓非頓時滿臉顯出失望的瞬間。

太子怕韓非看輕自己。說道,我本來是不會和你相見的,但聽說你的存韓策,以及彈劾姚賈,所在才會見你,隻是幹嘛這麽急?恐怕會被人看破。

韓非道,第一,秦王現在很信我,時間長了未必了,第二,秦王宰殺了27位大臣,其中很多位高權重的,現在秦廷滿目肅殺,誰也不敢多說話,因此有人看破,也不敢諫言的。所以趁熱打鐵。

太子點頭道,好,隻是怎麽幫你?

韓非說,你在齊國見了齊王建,後勝相國,也見了姚賈吧?

太子點頭。

韓非說,姚賈這個人這麽樣?

太子道,非常好,也非常智慧,而且在齊國,除了國王田建,相國後勝外得人心的就是他姚賈最有權威,不是他有什麽官職,而是大家真心都擁戴他,心服他、認投他。

韓非道,這就知道我為什麽一定要除掉他了吧。

太子有些心中不悅,覺得韓非有點狂,瞧不起人,還沾沾自喜。

太子忍住不悅道,但我有點看不懂他,看不破他。

韓非道,這麽說?

太子丹道:就是姚賈建議陪我去稷下學宮看看,我和姚賈微服,去的稷下學宮,沒想到我就在稷下學宮聽到很多學子鞭笞暴秦,要求聯趙,說是趙國亡了,齊國就是下一個,沒想到旁邊姚賈聽的滿不在乎,讓我大感意外。

韓非道,你問他了嗎?姚賈怎麽和你解釋的?

太子道,問了,姚賈說,第一他們對秦國有誤解,第二秦國以前做的是不好,現在攝政相國呂不韋已經在盡力改變了,要等些時日,秦國一定會改變。再說以前殘暴,白起也已經被我們誅殺,至於我們攻打趙國隻是在自保,想當初我們弱小的時候,魏國就一直攻打我們,而趙國就滅了中山國,他如果恢複強大了,肯定我們秦國就是中山國第二。姚賈雖然和我這樣說,但我當時心想,這人是沒良心呢。還是沒良知呢,如果久在稷下侵泡,應該不會沒有良知吧?真的就是沒有良心嗎?隻有沒有良知而沒有良心的人,難道卻有良知卻沒有良心的,真有這樣的人嗎?我看不透他。

韓非道,好,秦王一定會見你,把一些姚賈非議秦國的話,讚揚呂不韋,看輕秦王的話,找個機會說給秦王聽,好好想想,沒有就編一遍,圓一圓,這次一定要趁機除掉姚賈,有他在就沒有六國聯合伐秦。不要提那些良心良知的話。

太子點頭,然後說,先生。你這彈劾姚賈,風險太大了,趙政事後肯定會醒悟的,要知道六國人,多次行刺姚賈過。

韓非道,顧不了許多了,你監國這些年來,不是一直想聯趙嗎?隻要燕趙聯合了,齊國就有可能加入,後勝不是白給的,如此燕趙齊連在一起,天下就有望了,何況還有一個楚國,滅秦都是有可能的。

燕太子丹道,好,這個風險是值得。

然後太子又道,先生的為人怎麽和你的書中主張完全兩個樣呢?

韓非不無得意道,我為人好嗎?要知道秦王偷偷慫恿那些臣下諫言,然後再殺了他們的“引蛇出洞”之計,這可是出自我的計策啊。

太子大驚,聽完韓非講的經過。太子道,有點不道德吧,殺諫言大臣,這是紂王幹的事,那27個人,雖然是敵國的,但也是正人君子,如此陷害他們,有點過了。

韓非道,能夠在立秦國太子為誰上麵有發言權的。必是秦國重臣勳貴,那這些人殺人少嗎?不知沾了六國多少人的鮮血,今天讓他們被秦王斬首,隻是正好的報應而已。

太子道,那趙政怎麽能下得了手,他才親政一個月啊?

韓非道,殺人立威嘛,不然他年紀輕輕,剛親政,別人怎麽服他?我的書中早就寫了,要不秦王隻是見到我的書,就要為見我一麵,死而無憾呢。

太子丹道,不知如果趙政還在邯鄲,在見到你的書,還有這樣想法嗎?

韓非道,估計不會,我這是帝王之書,隻能給帝王看。

太子丹心想,我不是帝王嗎?我怎麽看你的書就是垃圾呢!

太子丹嘴上隻是嗯了一聲。

然後韓非又道,對敵人不要手軟,潛在的敵人,也要提前處理等等,這些當初鼓吹立嬴成蟜的,都是潛在敵人。

然後就開始說他的那些《韓非子》主張,什麽君王不需要臣下民眾的愛,讓他們怕就行。又說隻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這樣六國才能戰勝秦國。

太子心中滿是非議,想如果我們學暴秦的施政,那幹嘛還要抵抗秦國呢,雖然太子表麵可能透露出不耐煩,不讚成,但還是長時間的聽完了韓非的結結巴巴的嘮叨。

過了幾天,蒙嘉宴請太子丹,聊天問起韓非來訪的事,太子丹就說了韓非的如何如何說的的那些嘮叨話,這時心中猛然領悟,肯定秦王也會問韓非和我見麵的情況,韓非也會如此說,這樣雙方就對上榫了。

事後,太子丹和陪同自己到秦國鹹陽的首席助手鞠勇——國相鞠武的最有才華的兒子議論道,韓非子雖然書中都是歪理學說,不講仁義道德,但他對自己的家族也就是韓國,真是忠心,為此拋棄一切榮華富貴,甚至賭上自己的性命。他算是好人吧?

鞠勇道,犧牲自己一切為家族賣命,應該是正常人吧,不能算是好人,隻能是正常人,好人應該是仁人吧,不殺人的人。

太子丹道,那被迫殺人呢?

太子丹和鞠勇是多年好友,一起在鞠勇的父親,太子老師那讀書,其中還有鞠義,這兩文武雙全,出類拔萃,他們是大排行。加上堂兄堂弟,有八個,共一個祖父,其餘水平差些。

鞠勇道,七國人,多年了都是這樣互相殺,誰不是被迫?

太子丹道,你這話說的不對,六國人都是點到為止,敗了,退了簽協議割地,然後就是好朋友了,還可以接親家,秦國是專門砍頭的,看看隻是白起砍了多少首級?

鞠勇道,是 說的對。

注:隻是記載數目的,秦昭襄王十四年,白起於伊闕對戰韓魏聯軍,最終斬敵二十四萬,秦昭襄王三十四年,白起攻打韓國,並打敗救援韓國的魏趙兩軍,斬首十二萬。秦昭襄王四十七年,連坑帶殺共趙國四十五萬士兵。還有很多大戰,沒有記載數目。

這邊姚賈終於慢悠悠的回到了秦國,原來秦王派人急招姚賈回國,但到了齊國的一畝三分地,就和到了姚賈家裏一樣,都要聽姚賈的。齊王田建,國相後勝,以及其他一些勳貴大臣都要宴請姚賈來送別,甚至有好心人勸姚賈留在齊國,不要回去。因為呂不韋被罷免,秦王摔弟囚母,誅殺27位諫言大夫這些事已經傳到了齊國。

姚賈隻回說,這些可能都是道聽途說,我要回秦國才能知道究竟,解釋這些情況。

姚賈從容的辦完告別的事,踏上回秦國的路,回國的馬車上,姚賈就給秦王寫了奏章,大意就是,我知道有人進讒言陷害我,但我冒著殺頭的風險回國,就可以表明我的心際了。我自認為這十幾年在齊國,還算能稱職的完成秦莊襄王當初交給我的使命,就是和齊國人交朋友,現在齊國人看待我,對我的評價遠遠高於趙國以及其他各國的使節。能做到齊人心目中秦國人比趙國人更好感,甚至一樣,不就是對我們秦國最大的利益嗎?

從年初趙政的親政(古人農曆過年,七國各國有十一月過年的,有十二月過年的,現在都是公元紀年,古人又都是年齡虛歲,因此歲數差個一歲,過年季節亂幾個月都正常。)應該是在冬季,到姚賈的來到鹹陽。快是春季了。

姚賈回到鹹陽,立即進入待罪官舍,按照秦國的法律,官員隻要接到彈劾,就要在這等待判定,哪怕你是相國,一個小吏彈劾,也應如此辦理,當然需要秦王的旨意,朝廷才算接到彈劾,秦王認可後,彈劾才能成立。所以這種彈劾,隻是君王權力無限擴張的辦法。

韓非雖然拒絕了秦王趙政的官職委派,理由是口吃,越是人多越說不出話來,所以不能去朝堂。但作為客卿,領秦國的特別俸祿,所以也有彈劾權的。

姚賈回來了,趙政就問李斯,韓非彈劾姚賈的是與非。李斯說,按照慣例應該當朝對質。

趙政說,韓非老師口吃,那樣大殿當眾可能辯論不過姚賈。

李斯說,就在小殿這裏質問,我願意當監督,一人隻能說一句話,韓非的話不能說完,姚賈不能開口。

如此韓非,姚賈兩人開始對質。

韓非首先說,在齊國的阿地和鄄地,分別聚集著韓國和魏國逃亡的公室大族,他們都圈養著私兵,現在他們又向宋地蔓延,人數加起來能有數十萬眾,而且這些人都是特別仇恨秦國,遲早會成為秦國的危害。姚賈既然說獲得齊國君臣的信任,為什麽從不向齊王指出阿地和鄄地的事情呢?怎麽不製止這些情況的惡化呢?

韓非夠拚的,其中阿地是被他們韓國貴族占領,韓非之所以一直在韓國名義的都城新鄭待著,是因為阿地的韓國貴族不讓他過去,現在把自己老家的事搬出來了。當然人數幾十萬是聳人聽聞。

姚賈回道,我能被齊國人信任,就是我能像齊國人那樣想事情,齊國阿地和鄄地,兩地的諸侯,曆來都和韓國,魏國結親,已經很多代了,對他們來說,姥姥家來人逃難,怎麽能讓他們拒絕呢?宋國首先被齊國占領,後來楚國趁著樂毅伐齊,楚將淖齒奪了宋地過去,後來呂不韋相國的時候,曾經說要幫助齊國奪回來。齊國不想和楚國開戰,就拒絕了,再往後楚國戰略收縮,軍隊主動撤離了宋地,當地官員就說納降了齊國,齊國也沒有派官員和軍隊,依舊維持原樣。隻是掛起齊國了旗幟,秦國因為想和齊國友好,看他們掛起齊國旗幟,也沒有去管,這樣情況下,阿地和鄄地的一些韓,魏貴族就到宋地發展,維持治安秩序,買房買地,齊國本來就因為滅了宋國。被六國嫉恨,險些被樂毅滅國,現在又怎能再讓齊國管宋地事呢?以上就算提了建議,齊王也不會采納,也不能采納,因為齊王下麵還有很多小諸侯,齊王不能做惹眾怒的事,提出這種建議,隻會讓齊國人覺得不可思議,所以在齊國就必須像齊國人那樣思考,這和入鄉隨俗一個道理,至於危害,韓魏兩國一個被我們打死,一個打殘,他們逃出來的部分人能有什麽作為呢?

韓非道,秦國人卻向齊國人那樣思考,那你看我們的秦政肯定一無是處了啊?

姚賈正要回答,趙政舉手製止。

注:夫三晉大夫,皆不便秦,而在阿、鄄之間者百數,王收而與之百萬之眾,趙、魏、韓三國的大夫們都不願為秦國謀利,而在東阿、鄄城兩地之間聚集了百數十家豪族。大王如果與趙、魏、韓三國聯合,就有百萬之眾——戰國策

李斯讓韓非問下個問題,韓非道,齊國稷下,有很多人辱罵秦王,還要齊國出兵支援趙國,你依舊不向齊王指出並要求製止。還隨聲附和他們,甚至和他們很多人交朋友,這就如同有人辱罵你的父親,你卻隨聲附和,還和他們交友,你心中還有君王嗎?

姚賈道,齊國西門外稷下學宮是齊國獨有的,存在百多年了,“為開第康莊之衢,高門大屋”,都是上瓦下磚,其中很多學者被曆代齊王封為“上大夫”,“受上大夫之祿",很受曆代齊王的優待,它的宗旨就是“不治而議論”“不任職而論國事”。齊王,齊相都要受到他們評論或非議,我又怎能要求齊王去製止?至於我在齊國隨聲附和,我想齊國人是我們自己人嗎?是秦國人嗎?當然不是,他們很大可能是潛在的敵人?對自己的敵人能說真心話嗎?我想,我就是秦國的間諜在齊國,是公開的間諜,間諜隨聲附和,去讚同敵人不是應該嗎?

注:《左傳·宣公八年》:“晉人獲秦諜”。

韓非還要說話,趙政揮手,讓他們都下去。

隨後趙政接見姚賈,重金賞賜,並帶了大量經費,依舊出使齊國。

韓非彈劾失敗,反坐關進待罪官舍,等待處理。

姚賈離開秦國的時候,給趙政上奏章道,韓非的存韓策,尚且可以說他顧念故國,但對臣下的彈劾,施的是鄭國計啊,不知道是否來秦時,韓非就和韓王串通好了?

注::鄭國渠,建於秦王政元年(前246),其時韓國因懼秦,遂派水工鄭國入秦,獻策修渠,藉此耗秦人力資財,削弱秦國軍隊。後來相國呂不韋調查發現。此舉最終有利秦國,因此免了鄭國的罪。後鄭國渠建成,秦國更加強大。

嬴政派李斯去看望韓非,對韓非說,你趕快在想一策,讓秦王滿意,秦王就可以赦免你的罪。

韓非吭哧了的想了會,道,千萬別放燕太子丹回去。

李斯回報。趙政冷笑道,用他說。

李斯道,不如和太子丹立下誓約,燕國和秦國共同攻破邯鄲,或者燕國攻占趙國的代地,就放他回去。

趙政想了會道,這是好計,但太子丹絕不會答應,再被太子丹傳出去,反而增進燕國和趙國之間的信任,你這是給敵人加分的好計。

李斯衷心慚愧道,臣思慮不周,思慮不周。

注:六博,戰國流行的遊戲,計算加分(博籌)的遊戲。

開始,趙政還允許韓非見客,經批準燕太子丹曾經去過,待罪官舍,其實就是高級監獄,條件不錯,太子丹看望韓非,兩人遠距離對坐,此時旁邊已經有秦人監視了,簡單問候後。

燕太子問,以後有什麽好辦法嗎?

韓非子站了起來,做出射箭的姿勢,並且使勁伸展身軀,然後兩人分別。

太子丹不明深意,趙政知道後,也不明白,說道,難道是使勁發展弓箭兵?這還用你說嗎?看見韓非開始打啞謎。趙政知道韓非在防著自己,趙政開始不許任何人看望韓非。

又過了五年,韓非還是毫無計策可獻,公元233年,嬴政下令,命令韓王交出國王印璽,秦國重新給他諸侯印,成為秦國的番臣,戰國七王國從此少了韓國,現在韓國和衛國一樣了。

滅韓,李斯並不讚成。毫無意義,圖落個把柄給敵人。向趙政委婉的提了一半,就被趙政訓斥道,是不是為了韓非在顧念舊情,不想後麵還有懲罰等著他李斯。

原來韓非知道滅韓之事就翻臉了,開始指桑罵槐的罵趙政。

趙政本想,滅了韓國,讓韓非不在心存故國,斷了為韓國的念想,然後看可否效力秦國。看到韓非如此反應,知道終不能為我所用。

趙政就令李斯毒死韓非,誰讓你顧念舊情,不顧君王的利益。李斯毫不猶豫照做了。然後趙政就在朝堂上訓斥李斯,罵李斯嫉賢妒能擅權毒死自己的同學,免去全國管刑法的官,貶了幾級,過了幾個月讓李斯又官複原職了。但此後天下人都認為是李斯害了韓非,而秦王不知情。

趙政這麽費周章對待韓非,可能是為了在看《韓非子》這本書時,少點愧疚雜念吧。

燕太子丹在秦國鹹陽安頓好後。就向秦王上書感謝種種優厚的接待,並說期盼和秦王嬴政的接見。

等了很久,上書石沉大海。然而趙政並沒有接見。

也就是韓非反坐關進待罪館舍後,太子丹上了第二書。就說如果秦王工作繁忙,無暇接見的話,太子願意去拜見趙姬。

太子明知道提出見趙姬可能不妥,會觸趙政黴頭。但還是提了出來,因為在邯鄲時期。趙姬因為喜愛和少年酒會,就拜托太子多來和趙政玩。因此對太子很友善,論情論理,太子都應該要申請拜見趙姬,向趙姬問安。

第二封上書,依舊石沉大海,這樣半年過去了,雖然燕太子丹依舊保持著各種優待,待遇可以說的秦國第二人,僅次於秦王趙政,但就是沒有見到趙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