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荊刺秦

長篇小說連載,戰國末世演義,戰國紅樓夢。表現六國可歌可泣的反抗暴秦的史詩。
正文

燕荊刺秦003:太子丹為什麽要去秦國

(2023-06-30 21:38:57) 下一個

太子丹為什麽要去秦國?

正如前麵說的,太子丹到秦國絕不是當質子的,因為燕國—秦國不接壤,秦國打不到燕國,而太子丹到秦國去,就是想規勸自幼好友,甚至也是發小還是自己學生的趙政,來改變秦國,這當然需要趙政親政才能改變,否則相國呂不韋執政,去了也是白去。

趙政是在公元前247年繼承王位,時年十三歲,估計趙政即位後。就沒有少邀請太子丹去秦國。隻有到了前238年,趙政21歲親政了,太子丹才接受邀請繞道齊國然後到了秦國。時年太子26歲左右,太子已經監國13年了,如果還是燕王喜執政,才不會放太子去秦國的,因為太子監國,大權獨攬,拒絕了燕王,國相老師鞠武,眾大臣的苦諫,一意孤行的來到了秦國。

而此時趙政(太子從小就對秦王的稱呼)剛平息了一場大亂。這就是曆史的嫪毐之亂,曆史記載說是嫪毐叛亂,那是瞎說,否則嫪毐幹嘛不早叛亂,非等趙政親政了,羽翼豐滿了才叛亂?其實是趙政掌權了,立即就開始對付嫪毐。嫪毐伸頭也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隻能造反。

趙政親政後,首先就罷免了國相,被自己尊稱次父(仲父)的呂不韋,而任命自己父親的幹媽華陽夫人的兩個胞弟,也就是自己奶奶的弟弟昌平君和昌文君為國相,這就是專門為了對付嫪毐和他的夫人,趙政的親媽——趙姬。打出的奶奶這張牌,是不是能蓋過老媽這張牌?

對付趙姬,次父呂不韋這事當然不能做,所以罷了他的相國,因為趙姬本來就是呂不韋的歌伎,在一次歌舞後,秦國王孫異人(子楚)看上了趙姬。呂不韋為了交好秦王孫異人((也就是趙政的父親),就把趙姬送給了異人。當時那個年代,就有人為了惡心秦國,散布趙姬當時已經懷了趙政,因此呂不韋才是趙政的親爹。要知道第一當時歌伎都是賣藝不賣身的,沒有拿自己懷孕的小妾給別人跳舞的,第二何況異人不是傻子,洞房時是不是完璧。心裏沒有數嗎?第三趙姬在跟了異人,12個月後才生下趙政。有人就接著造謠說,趙政是懷孕13個月才出生的,還是為了賴上呂不韋。

呂不韋為了投資嬴異人這個破落王孫,不僅親自到秦國給他活動,還給趙姬家一筆巨錢,因此趙姬家嫣然成了邯鄲富戶。這樣趙政父母一家三口,過了幾年好日子。

直到公元前257年,秦軍圍了邯鄲,就是魏國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時期,趙人因為前三年的長平之戰,深恨秦國,呂不韋怕異人(後改名子楚)受害,因此賄賂趙國把守城門官吏。兩人逃出了邯鄲。因為那個時候趙政才2.3歲,所以留在了趙國,這就是史書記載的“子楚夫人趙豪家女也,得匿,以故母子竟得活。”,既然趙姬是歌伎,怎麽能是豪家女,可見趙姬是嫁個子楚並生子,呂不韋讓她變成豪家的。

再到公元前250年,子楚的父親。老太子安國君正式繼位,依照寵妃華陽夫人的枕邊話,正式冊立公子異人為太子。子楚當了太子,有了權勢,馬上就派人到邯鄲接回趙政母女。邯鄲趙國人,估計也沒想拿太子的一個普通兒子做做什麽文章,隨便的就放行他們了。

萬沒想到,安國君秦孝文王即位不到一個月就掛了,轉眼剛當太子的子楚,就又成了“秦莊襄王”了。

造化弄人,這誰能想到呢?想當初燕國太子丹和趙政交好的時候,純是看趙政可憐,因為趙姬成天不著家,到處酒會胡混,而趙家的仆人因為深恨秦國,長平之戰後,基本上每個趙國家庭都有被秦國坑殺的親人,如此,跑路的秦國王孫的孽種趙政,在邯鄲豈能有人給他好臉色,甚至別說有人和他玩了,所以趙政在邯鄲的童年很受傷,幸好有了燕太子丹,盟國的太子,在邯鄲總算有些勢力,因此被太子沒少照顧。

注:後來秦國攻占了邯鄲,趙政親自到了邯鄲,“秦王之邯鄲,諸嚐與王生趙時母家有仇怨,皆坑之。”

而太子丹那隻眼又能看出這個普通的秦王遺種,先是被秦國接走,成為太子的兒子,再後來短短一個月就成為太子,在幾年竟成為秦王。所以還是太子丹純是心善,沒有過多功利考慮才符合真相。因為潛力股哪有這麽容易找到的,不然怎麽股市賠錢是大多數呢?當然呂不韋是例外,因為人家是股東大莊家。

雖然趙政和母親趙姬,被接到秦國,其實還有危機的,那就是趙姬和秦莊襄王異人已經七八年沒有見麵了。秦莊襄王異人早有了新寵,以及寵夫人在秦國生的兒子,這就是長安君嬴成蟜。新寵夫人,以及秦國大臣都要立嬴成蟜為太子,而剛當上國相的呂不韋堅持要立趙姬為後,趙政為太子。最終性格柔弱的秦莊襄王子楚,聽從了呂不韋的諫言,立了趙姬為後,趙政為太子。所以你說,趙政管呂不韋叫次父,能是隨便叫的嗎?

難得的好人秦莊襄王隻當了三年秦王就掛了,趙政即位,其實才13歲,因此就由呂不韋和趙姬共同攝政,趙姬沒有了男人,就想和呂不韋苟且,因為兩人攝政的公事,要經常見麵。呂不韋不是一般人,試想“呂氏春秋”的主編,能是常人嗎?你讓曆史上的明相蕭何,王莽,曹操,諸葛亮。編一本試試?呂不韋開始隻能躲,後來見光躲不是辦法,就從手下門客中找了個小白臉嫪毐。冒充閹人。獻給了太後趙姬,趙姬得了嫪毐,就再也不管呂不韋了,甚至攝政都不管了,專心和嫪毐過上小日子,後來和嫪毐還生了兩個兒子,搬出了鹹陽,專門到百裏外的別宮去快活了。

趙政為了能親政,其實沒有少施韜晦之計,呂不韋那邊不用說,趙姬,嫪毐。他沒有少巴結,估計那兩個同母異父的胞弟也沒有少收他的禮物。否則趙姬,嫪毐知道他親政就要幹掉自己全家,他們能不先除掉趙政嗎?

就算嬴成蟜,趙政也沒有少表現友愛,因為趙政和他媽都是趙人,當初那些要擁立嬴成蟜的,可還都是在朝堂上呢。公元前239年,就是嬴政親政的前一年,長安君成蟜率軍隊攻打趙國。後來,統帥成蟜跑到了趙國,副將帶領秦軍獨自返回,這又是怎麽一回事呢?我們再來曆史上的“可以有”。

因為就在當年,有次嬴成蟜病了,秦王趙政派人殷勤相問,後來慰問的使者返回,嬴政就說,這回成蟜還是死不了啊?使者諾諾。

趙政當時還在讀書簡想心事,並沒有回頭看使者,他隻聽通報成蟜那邊地方的使者求見。就以為是派去的使者,而不知卻是嬴成蟜回報和謝恩的使者。最終趙政也不知道出了這個紕漏。

嬴成蟜聽完自己的使者回報,大驚,知道趙政平常的關心都是麻痹世人的假象,而趙政又親政在即,不由報告母親,並和母親一起大哭。最終母子偷偷求見國相呂不韋。

因為呂不韋在好人秦莊襄王臨死前,做出保證,要保護嬴成蟜母子的安全,估計那時老爹異人就看出趙政不是什麽好鳥了。呂不韋隻能想出征伐趙國的辦法,送嬴成蟜母子逃亡趙國。

再說,呂不韋其實早已經看出趙政不是善茬,呂不韋編著的“呂氏春秋”,一邊講秦國代替周天子,給天下帶來和平秩序的正當性,一邊又講仁政,要善待百姓,這和秦國的國策—商鞅政策。暴虐其民,是完全相反的,商鞅把民眾當成仇敵,要讓民眾生無可戀,才能戰場上一擲生死,而呂氏春秋提倡仁政,愛民。

注:“《呂氏春秋》一書引據的典籍以儒家的六經和孔子、曾子的言論為主,而在引據其他各家的說法時卻是有所選擇的。”

這種想國策的改變,雖然呂不韋貴為丞相,攝政,在秦國卻也執行不下去,因為秦國曆來可以有外人——六國人來當相國,但軍隊卻一直是秦人掌握的,而軍隊和體製是百年來鐵打一塊的,例如秦國普通百姓,甚至小官吏幾乎人人欠債,因為秦國的刑罰賦稅很嚴重,天災也不減輕稅賦,所以隨意就違法,隨意就欠債,而唯一能贖罪還錢的,要麽就是服苦役,因此秦始皇陵年年幾十萬人在修建,要麽還債甚至想還富貴的辦法就是上戰場殺人,所以六國人都說秦國是首級之國,虎狼之國,如此民眾人人盼著打仗的軍國體製,豈能是呂不韋一人能改變的?輕役減賦,愛民修養生息,那秦國不是沒人願意當兵了,而軍隊的戰鬥力豈不也瓦解了。如此呂不韋馬上就會被軍變要了腦袋。

注:裏耶秦簡--陽陵縣某裏有士伍名字叫衷,欠官府罰款一千三百四十四錢沒有交清。陽陵縣的司空騰不知道欠款人如今在哪個縣哪個部門服役,因此上報一份“錢校券”到上級洞庭郡政府,請洞庭郡的郡尉下文到欠款人正在服役的縣,請當地的縣政府向欠款人追討欠款,並交給陽陵縣。陽陵縣本地已經到欠款人家中追繳欠款,但是欠款人都家貧拿不出錢,所以發文請欠款人服役地的縣政府向本人追討。

呂不韋又想拿著呂氏春秋來潛移默化的影響趙政,就給趙政當功課學,並配了最有學問,最伶牙利嘴,還是呂氏春秋的編者之一,儒家荀子的學生—-門客李斯,來給趙政當解釋老師。幾年後,呂不韋才知道,李斯看趙政對《呂氏春秋》不太感興趣,就偷偷拿了本《韓非子》給趙政看,趙政看了大喜,說道,我能和作者韓非子一起出遊天下,死了也甘心。結果李斯和趙政就私下偷偷研習韓非學說。

後來嬴政要呂不韋,通知韓國把韓非子送到鹹陽來,呂不韋才知道李斯的把戲,大怒,叫來李斯詰問,李斯說,我是萬能老師,你要學孔子,老莊,呂氏春秋,荀子,韓非子。我都能教,我還都能出謀劃策,至於最終你喜歡那本,你選啊,這能怨我嗎?

呂不韋看李斯說的有道理,而且此時趙政也已經年級大了,17.18了,同時這個時期呂不韋已經失望怠政了,趙姬縱容嫪毐胡作非為,他也管不了,如今李斯朝堂裏麵搞小動作,他自然也不管了。心裏想著,我就順著你趙政,和你搞好關係,你親政後還能不感恩?

呂不韋還通知韓國把韓非子派來,韓國找各種理由,例如韓非子病了等原因,總之一直沒有送來。

以上種種原因,所以趙政要對付嫪毐兩口子,必須先免了呂不韋的相國。

當然趙政是善於十個指頭彈鋼琴的,親政後。一邊邀請燕太子丹。太子丹這邊已經在路上了,一邊邀請韓非子,韓國還在推脫,嬴政直接派幾個兵去了韓國,此時韓國的韓王隻有一個內城是自己派兵把門的,國都的外城門都是秦國的爪牙,韓國的奸細看門。自然韓非子跟著秦國大兵來了,當然前麵多次拒絕,不是韓非自己不願意來,而是韓王知道韓非在韓國是塊臭豆腐,但有人把他當美味。而抱著對秦國最底層敵意的韓王,我就是不想讓你秦王逞心如意美了。

有人說,那幹嘛韓王不把韓非殺了,這和當初趙國不殺幼童趙政一個道理,在秦朝以前,完全是另一種中國人,秦朝以後,就是譚嗣同說的,兩千年來皆秦政也。

在秦朝那邊的六國,沒有滅族,沒有連坐,沒有民眾不能遷徙,所以那六國,士人可以自由流動,在各國當縱橫捭闔的門客,而秦人從來沒有到各國當門客的,因為商鞅執政以後,秦國沒有官方的路引,別說出函穀關,到六國去,就是在本國,不能住店吃飯。讓你寸步難行。

秦朝統一後,曾經遷徙多少富戶到鹹陽,漢朝也搞過,在六國時期,絕沒有。漢朝曾經殺了一個豪傑郭解,沒有任何罪過就殺了,換成六國你試試,天下豪傑都炸鍋了。齊國陳氏(田氏)拉攏民心,要代替薑氏齊國,當時的齊景公就無奈的聽之任之,沒有明殺也沒有暗殺,因為陳氏無罪,隻因為陳氏借糧大鬥出,還糧時用小鬥,齊王就去殺嗎?

注:郭解——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漢武帝詔令各郡國資產達到三百萬的富人遷居茂陵,郭解屬於平民階層,沒有太多財產,可是遷徙名單中卻有他的名字。大將軍衛青向皇帝求情,說郭解家貧,資產不足百萬,不符合遷徙標準。漢武帝認為堂堂大將軍都為郭解求情,可見這個人非同尋常,不可能是個窮困潦倒的人。漢武帝堅持將郭解一家遷走,當地民眾為郭解送行,送來的禮金超過一千萬。漢武帝於是下詔,斬殺了郭解,其家族也受到了牽連。

注:田乞侍奉齊景公,是大夫,他向百姓征收賦稅時用小鬥收進,賜給百姓糧食時用大鬥,暗中向百姓施以恩德,而齊景公也不加禁止。因此田氏得到齊國的民心,他們家族越來越強大,百姓心向田氏。晏子多次向景公進諫,景公不聽。不久晏子到晉國出使,他與叔向私下裏說:“齊國的政權最終要歸到田氏的手裏呀。”

六國那個時期,人們淳樸善良才有的這一切嗎?也不完全是,因為那個權勢不隻在王,大臣、豪族都有權勢,因為他們都有部曲,私兵。隻要是個大家族你就會很有權勢,因為你的家族子弟兵多啊。所以大臣殺王很正常,《史記·趙世家》則記載,燕昭王的兒子燕惠王是在公元前271年遭國相、成安君公孫操殺害) ,其子燕武成王即位。 而國王想無罪殺個大臣就費勁了。大臣有私兵,其有親家,親戚,都是幾百年的盤根錯節。這要牽扯多少人,除非他有罪,大家無話可說,所以六國也沒有滅族,連坐,因為都是幾百年的國家親戚支脈相連。燕國建國800年,新國家三晉,魏趙韓。以及田氏齊國,也有2.3百年了。而秦國卻是隻有秦王有權勢,其餘貴族都沒有私兵,所以秦二世胡亥能毫無阻礙的幾乎殺光了同父異母的兄弟姊妹,也就是在呂不韋趙姬攝政的時候,嫪毐高了點私兵門客,也就是3000人,所以秦王殺他的時候,弄出了點動靜,被寫到曆史上了。李斯被趙高滅族的時候。全族一個屁的動靜都沒有,其實杜絕門客私兵,還是李斯暗暗的建議呢,最後李斯腰斬。這不是和商鞅一樣自作自受嗎?

注:《史記.商君列傳》:後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發吏捕商君。商君亡至關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無驗者坐之。”商君喟然歎曰:“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這就說,秦國追捕商鞅,商鞅跑在路上,想到一個小旅館投宿,秦國開旅館的小商人是根據商鞅之法,確切地說是根據《連坐法》規定,不查驗“身份證”而給不明身份的人提供住宿將被“連坐”處罰。商鞅隻能感歎,自己自作自受,最後被抓車裂而死。

說了這麽多,韓非和太子丹應該到秦國了,下回再說太子丹和韓非到鹹陽的故事。

太燕子丹因為繞道齊國才能到秦國鹹陽,而到齊國不去拜見齊王和相國後勝,是失禮行為,因此燕太子丹還要和齊王田建,齊國相國後勝,盤桓一陣,因此到鹹陽還有些時日。

而韓非到秦國鹹陽卻很快,因為從秦國的河南南陽地區到鹹陽地區很近。當時秦國在河南給韓國留了一個都城,秦國隻是給他保留宗廟社稷,空留一個國家虛名。

韓非到了鹹陽,趙政不僅剿平嫪毐之亂,而且還派幾個力士將嫪毐和趙姬生的兩個幼子(大的也就是7.8歲)摔死在台階上。

趙政殺了嫪毐,秦人並不同情也不奇怪,因為嫪毐前幾年張揚跋扈,都要壓過相國呂不韋,當時有識之士都認為他是在找死。

但趙政,殺了兩個同母弟,卻在秦國引起軒然大波,因為在秦國女人當寡婦後,是並沒有貞潔觀念的,以前的趙政曾祖父秦昭襄王的母親宣太後,就有私生子,還有麵首。

而趙政殺了幼弟,還軟禁了親媽趙姬。一些秦人小聲議論,而六國在秦國的賓客就已經大聲表達批評,這裏麵大多都是呂不韋的門客,呂不韋也公開表達不滿。但秦國從來就沒有諫言的傳統,因此大家隻是在下麵表達非議。

但即使這樣,秦王趙政也不能忍受,也不斷有企圖在新王親政朝野巨變的時候,投機獻媚的小人檢舉呂不韋。因此趙政下令呂不韋回到河南自己的封地,手下門客,以及在秦國的六國賓客,全部驅逐出秦國。

趙政這番命令一下,卻苦了李斯,李斯全家馬上被從家裏帶走,安排到指定客舍,準備被強行驅逐遣返。因此李斯本是楚國人,呂不韋的門客。

就在這當口,韓非子到了鹹陽,接待安排韓非賓館落定,轉天第二天,趙政就接見韓非,趙政非常恭順,也沒有客套,直接拿韓非當自己人,拿機密事問韓非。

趙政說,我當初被立為太子的時候,不少大夫反對,他們都要擁立嬴成蟜,現在嬴成蟜在趙國,我想總要對這些人做些什麽?

韓非本來想嬴政會問軟禁母親趙姬的事,沒想到趙政對此並不在意,因此準備好的答案沒有了,而韓非又有點口吃,就吭哧吭哧一時沒有說出所以來了。

趙政看來已經知道韓非口吃,因此耐心等待。

韓非想了一陣,最後說,嫪毐一事能否連坐他們?

趙政說,不好連坐,他們素無往來,我本來想借嫪毐兵亂處理他們,但嫪毐敗的太快,沒有做成。

韓非說,潁考叔一事,陛下可曾記得?

趙政不悅。道,現在還不是說這個事的時候。

注:鄭莊公的同胞弟弟段叛亂,母親武薑,暗中支持,後來鄭莊公平定了叛亂,殺了段,莊公就把武薑安置在城潁(河南),並且發誓說:“不到黃泉(不到死後埋在地下),不再見麵!過了些時候,莊公又後悔了。潁考叔,是潁穀管理疆界的官吏,聽到這件事,就把貢品獻給鄭莊公,莊公賜給他飯食。潁考叔在吃飯的時候,把肉留著。莊公問他為什麽這樣。潁考叔答道:“小人有個老娘,我吃的東西她都嚐過,隻是從未嚐過君王的肉羹,請讓我帶回去送給她吃。”莊公說:“你有個老娘可以孝敬,唉,唯獨我就沒有!”潁考叔說:“請問您這是什麽意思?”莊公把原因告訴了他,還告訴他後悔的心情。潁考叔答道:“您隻要挖一條地道,挖出了泉水,從地道中相見,誰還說您違背了誓言呢?”莊公依了他的話。地道完成後,莊公走進去見武薑,莊公扶著母親從邃道出來,親自駕車把母親接回了國都,人們看到後,都稱讚莊公是個孝順的兒子。從此,鄭莊公和武薑又恢複了母子關係。 此即為“黃泉見母”的故事。

韓非道,陛下聽我把話說完。你找些心腹,暗中找到這些當初要擁立嬴成蟜的大夫,說陛下讓他們去學潁考叔,可以備些珍寶厚禮並許願酬謝。等到他們的奏章,或者本人到了朝堂,都先留置了,直到攢夠了,就說他們挑撥君王母子關係,因為嫪毐及其兩子叛亂,太後深為後悔和自責,才居住在雍陽宮不回鹹陽,他們居然造謠大王監禁了母後。就以此罪名將他們一起殺了。

趙政大笑,道,好個引蛇出動。韓非老師,你太狠了。

韓非知道趙政這是誇他,道,最後你在找一個真的潁考叔,完美了解這個事。

趙政道,今天正好收到李斯上奏的《諫逐客書》,這些門客還不是一無用處,其中找個門客,最後做這個潁考叔吧。

這就是曆史上“茅蕉諫秦王”: 嫪毐之亂平定後,趙政車裂嫪毐,摔死兩弟,並把母親趙姬囚禁在雍陽宮。許多大臣認為既有悖孝道,又有損秦國形象,先後進諫,趙政大怒,下令,有敢為太後事諍諫者殺無赦,先後有二十七人,因此被殺,陳屍於宮牆闕下。 齊人茅焦,冒死為太後事請諫,他力陳秦王為了得天下人心,不可冒不慈不孝的罪名,秦王為他所感動,納了諫言,重賞茅焦,並接趙姬回鹹陽。

此後曆史上的茅焦再無蹤影。

世人今天看見這冊曆史,總覺得有些突兀,因為秦國從來就沒有死諫的土壤,所以就有人猜想這其中是很有些內幕的。當時很快真相就被人們知道,畢竟奉旨死諫,牽扯的人太多,還有那麽多家屬,隻是後來焚書坑儒,這段曆史又被淹埋了。

韓非因此立即成為秦王趙政的首席軍師。但後來韓非被秦王所殺,時人並不同情,因為這條引蛇出洞,真比毒蛇還毒千百倍。

趙政明麵接受了李斯的《諫逐客書》,暗裏卻沒有,大多數門客還是被驅逐出秦國,因為李斯回來後,就向趙政建議,以後秦國隻有國王才能有六國門客,封君臣下不允許接納門客,同時鑒於嫪毐之亂,再次重申封君臣下還不允許有私兵。

趙政非常滿意李斯的這個提議,因此韓非和李斯成為趙政旁邊的兩個謀士。

韓非和李斯本來都是熟人,他們都是荀子的學生。

荀子(約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是趙國人。五十歲的時候到齊國來遊說講學,並且還擔任了稷下的學說話事人“祭酒”,就是在齊都臨淄的西門稷下,時間大約在前263年左右。也就是這個時期,韓非和李斯都在稷下學習,韓非(約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一起投到荀子門下。

荀子說是儒家,其實和孔子,孟子的儒家是有大區別的。

荀子說 “行一不義,殺一無罪,而得天下,不為也。”,孟子說 “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為也”。這裏麵有一字差別,就是無辜和無罪。旁觀的人,路人,第三方人都是無辜,而無罪,是要先經過定義,審查,才能說他無罪,無辜是不被幹擾,幹涉,觸及的。無罪是必須經過幹擾,幹涉,觸及的。所以在孟子哪裏,有王不能碰及的,而在荀子哪裏,大人物幹擾,碰及,幹涉,定義是天經地義,你先需要我審查,定義,才能說是無罪。通俗的講,這也就是國民和人民的區別。人民是國民的一部分,是經過我定義,審查的,站在我一邊的,國民隻要是一國的就行。

所以在《荀子》這本著作中,荀子首先提出孔子殺了少正卯,荀子說,就因為少正卯的學說和孔子不一樣,並且講課的時候,孔子的學生都被少正卯吸引走了。所以孔子殺了少正卯。然後荀子以孔子之口為少正卯羅列了好多大罪。所以荀子說的“殺一無罪,而得天下,不為也。”純屬屁話,要知道“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因此韓非,李斯都是荀子的學生就不奇怪了。

注;在荀子之前的著作的,論語,周禮,左傳,孟子等都沒有孔子殺少正卯的記載。而在荀子之後,史記。孔子家語等都在照搬《荀子》來記載,

韓非緊接著又獻了兩策。一策是存韓,就是要保存韓國,勸諫秦王不要滅韓。這在韓非子著作中,可以查到,一策就是彈劾姚賈。這在曆史記載中可以查到。

姚賈是誰?要知道當時姚賈可是比李斯重要百倍的秦國明臣。是秦國的門麵。

下文具體分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