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天氣時而潮濕陰冷,時而悶熱,春季的“回南天”反反複複,人身上的濕氣都連帶著重了幾分,沒胃口,沒精神,腦袋昏昏沉沉的......
要重視除一除身體裏的濕了!尤其是脾虛之人,特別容易聚濕生痰,這些“垃圾”運不出去,很容易就會形成“濕胖”,很多人說自己喝水都胖,就是這麽來的。
說到除濕,你肯定聽說過“紅豆薏米水”。每到春夏時節,這個搭配必定到處刷屏,更讓很多人心動的是,還說它有減重的作用。與之相應的產品,更是五花八門,這裏要提醒大家,“紅豆薏米水”不能隨意喝,如果吃得不對,反而會惹出一身病!
到底怎麽吃才對呢?有3個很關鍵的點,大家要注意!
01
選對食材:用赤小豆而不是紅豆
很多人會把紅豆和赤小豆搞混,其實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食材。
從形狀來看:紅豆比較渾圓飽滿;赤小豆偏扁平細長,比紅豆小,色澤也深一些。
從作用上看:紅豆性溫,歸肝、脾經,主要是養心、理氣、增加血液流通度[1];而赤小豆性微涼,歸心、小腸經,主要是利水、消腫、除毒[1],古籍也記載它“多食令人瘦”。
因此,被譽為“網紅化濕方”的紅豆薏米水,用的是赤小豆,而不是紅豆。大家在使用時候要注意甄別,不要弄錯了。
02
吃對要看體質:寒濕、濕熱要分清
赤小豆和薏米,本身都是利水滲濕的好食材,但要想發揮功用,還需好好分體質,按方法來食用。
赤小豆+薏米,是如何幫助身體“疏通水道”的呢?
如果我們把輸布津液的水道看成是一條條的街道,那麽津液就是走在街道上的行人。路上的某個地方人群擁擠,堵住了,必然擠得又悶又熱,這就是傳統醫學所說的“鬱而生熱”。
脾胃是負責津液“街道管理”的部門,“味甘入脾”的赤小豆和薏米能夠一同調動這個部門的人力去疏通,問題便迎刃而解了。赤小豆“下水腫,利小便”,就是讓在前頭的人走得快一點,以便後麵的人能盡快從擁堵處脫身;薏米偏寒涼,也能化濕利濕。
如果是局部濕熱“擁堵”的情況,用這個組合就很合適。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偏於濕熱呢?
首先是看舌苔,濕可見偏黃厚、膩,以至於看不見底下的舌質。其次要判斷是否有“熱”,可以觀察小便,正常足量飲水的情況下,小便仍然偏黃,甚至帶點灼熱或是有很明顯的氣味,那就說明體內還是有“熱”。
而偏寒濕的人,通常舌質淡,苔白膩或水滑。容易胃脘、腰腹、關節冷痛,喜歡吃溫熱的食物,這類人群體質偏寒,脾胃也多虛寒,本身又是脾虛濕困的情況,則可以選擇炒薏米和炒赤小豆來食用。
03
濕胖人群這樣搭配
讓身材逐漸變得輕盈、緊致
“濕氣”,可以簡單理解為身體沒能及時代謝出去的水。而之所以沒代謝出去,一個是因為濕氣太重,超過了代謝能力;另一個則是代謝能力太低,身體運化不出去。
這個“代謝能力”主要依賴於“脾”,脾主運化,其中就包括了水液的運化,濕氣就是水液運化失常的結果,所以,但凡除濕都離不開健運脾胃。
每個濕胖的人,大多都有一個虛弱的脾。李東垣在他的《脾胃論》裏說過:“脾胃具旺,則能食而肥;脾胃具虛,則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雖肥而四肢不舉,乃脾實而邪氣盛也。”
意思是當脾胃虛的時候,特別容易聚濕生痰,這些“垃圾”運不出去的結果,就是“濕胖”。
對此,要想更好地化濕和減重,都要以健運脾胃為基礎。
在用赤小豆薏米這個組合的同時,可以加入山藥、紅棗等補脾養胃的食材,使得除濕的同時又不傷脾胃。
而本身肥胖的人,在日常的主食選擇上,建議多吃燕麥、藜麥等粗糧,代替精米白麵。
燕麥作為一種全價營養食品,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脂質、膳食纖維、碳水化合物等物質,促進腸蠕動[2]。
藜麥富含人體必需氨基酸、不飽和脂肪酸、優質蛋白質等多種營養成分,被聯合國國際糧農組推薦為適宜人類的“全營養食品”,有“超級穀物”的美譽[3]。
這些粗糧相比精米白麵不僅熱量更低,而且膳食纖維豐富,其脂肪及澱粉含量更低,幫助減少水液滯留在體內,很適合濕胖人群食用。
永合豐(https://winghopfung.com/)企業有限公司於1985年在洛杉磯唐人街創辦,至今成為南加州地區較具規模的亞洲商品誠信零售商。永合豐經營蟲草燕窩,花旗參,參茸海味,中藥材、雀石茗茶、世界名酒等。永合豐一貫秉承“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的原則,前者意指我們保證所售貨品均為正貨,且價格實惠;後者意指公平買賣,誠信經營。
本博客提供的所有內容僅供學習、分享與交流,不保證內容的正確性。通過使用本站內容隨之而來的風險與本站無關。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