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音樂廳 位於藝術之都奧地利維也納,始建於1867年,是維也納最古老、最現代化的音樂廳。這裏是每年舉行“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法定場所。音樂廳由金色大廳、莫紮特廳、舒伯特廳和2000年新建的新大廳,四個音樂廳組成。其中,“維也納金色大廳”是最著名、最為人們所熟知的音樂廳。金色大廳被稱為“世界首席音樂廳”,這裏舉行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令無數音樂家和音樂愛好者心馳神往,也正是金色大廳孕育了“維也納愛樂之聲”。在每年10月到6月的演出年度,這裏將舉辦700餘場音樂會,接待來自全世界逾60萬人次的觀眾。音樂廳內還設有兩室收藏館。一室是供人參觀的展覽館,定期舉辦藏品展覽。另一室是檔案室,藏有包括莫紮特、舒伯特等全世界各類音樂大師的手稿、書信和其他手跡。作為文藝複興時期的建築,維也納音樂廳完全體現了文藝複興時期的風格,紅黃兩色相間的外牆,屋頂精美別致的音樂女神雕像,以及室內華美瑰麗的水晶燈和金碧輝煌的裝飾風格,讓人無限地感受到巴洛克時期的風華絕代。鬱金香國度的音樂聖殿——阿姆斯特丹音樂廳 。
阿姆斯特丹音樂廳 位於風車和鬱金香之國荷蘭,由於對建築聲學的高度重視,自建成以來就被視為世界上最佳的音樂廳之一。1883年動工,在1888年4月11日開幕。整個音樂廳分為兩個廳,一個規模較大的大廳,一個橢圓形小廳。在音樂廳開幕當天,舉行了一場有120位音樂家組成的交響樂團,以及500人製合唱團參與的音樂會。時至今日,阿姆斯特丹音樂廳大廳可容納2037名觀眾,每年約有900場音樂會在此舉行,觀眾超過80萬人次,成為世界上觀眾數量第二多的音樂廳。這裏的新年音樂會由荷蘭木管合奏團擔綱,這也成為阿姆斯特丹音樂廳的一大特點。作為近代建築,阿姆斯特丹音樂廳總體風格典雅,外壁精雕細琢,內飾以白色為基礎色調,飾以金色色調的裝飾效果,顯得細膩莊重而不失華麗大氣。在阿姆斯特丹藍天白雲和綠草碧水的映襯下,顯得悠然典雅。
卡內基音樂廳 位於世界上最繁華的大都市之一:紐約市。這座音樂廳采用了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的建築風格,並號稱擁有世界最一流的音響設備。1891年,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在紐約第57街建立了一座大型的音樂廳。在繁華的紐約市中心,林立著無數的高樓大廈和玻璃幕牆建築,這座文藝複興時期風格的建築似乎顯得有些獨特。在20世紀50年代末期,由於紐約市政建設的需要,政府決定拆除卡內基音樂廳。小提琴家艾薩克-斯特恩發起了一場運動,保住了這棟具有曆史意義的建築,使其避免了被改成辦公寫字樓的命運。1964年,卡內基音樂廳被美國國家文物保護機構確定為國家級曆史文化遺址。在現代最繁忙的都市中,置身於這樣一座充滿傳奇色彩的音樂廳,聆聽古典音樂的美妙,確實是一種難得的精神享受。
普萊耶音樂廳 :普萊耶音樂廳位於浪漫之都巴黎,始建於1839年,由於1928年時遭受火災,在2002年後經曆多次大修,直到2006年修整完畢重新開放,是歐洲乃至全世界音效最好的音樂廳之一。普萊耶音樂廳是目前法國音質最好、演出水平最高的音樂廳,大廳有坐席1913個。巴黎管弦交響樂團在這裏常駐,法國廣播愛樂樂團也常在這裏演出。既然位於世界浪漫之都,普萊耶音樂廳所表現的古典音樂也充滿了浪漫主義風格。音樂廳建築的外觀並不是特別過分地引人注意,而在內飾方麵,音樂大廳內部整體呈圓角矩形,運用了及其簡明的裝飾結構和色調,讓人感受著紛繁複雜之外的簡約經典。這裏經常演出如貝多芬、肖邦、李斯特、舒曼、柴可夫斯基、巴赫等傳世之作,眾多藝術巨匠和藝術團體在這裏均有演出活動。
三得利音樂廳:始建於20世紀70年代末,位於日本東京都港區北部的赤阪,靠近美國駐日本大使館和日本朝日電視台,由日本三得利公司運營。為了紀念三得利威士忌生產60周年和啤酒銷售20周年,音樂廳於1986年10月12日開幕。這座音樂廳是日本第一個專門為音樂表演而建的音樂建築,落成開放之後,它的音效和整體布局都受到外界的廣泛好評。三得利音樂廳擁有大音樂廳和小音樂廳,2006個觀眾席位。這座音樂廳是在已故音樂大師赫伯特-馮-卡拉揚的協助下,以“世界最美的樂聲”為基本理念而建設,它是東京第一家音樂會專用的音樂廳,再加上出色的布局和音效,也確立了其“日本音樂聖殿”的地位。相對於中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而言,作為島國的日本本身在地理空間上並沒有太大的優勢,這也影響了日本整個社會的風格追求“小而精致”,三得利音樂廳也秉承了這種風格,對音效、布局整體精準的把握,使其成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音樂廳一。
柏林愛樂音樂廳 1956年由德國本土建築師Hans Scharoun設計的,1987年完工,是當今最著名的音樂廳之一,也是世界頂級交響樂團柏林愛樂樂團的常駐地。這座音樂廳呈中心對稱的八角形布局,舞台設計在大廳的中心,四周是自由伸展的不對稱觀眾席。音樂廳的前廳安置在觀眾席正下方,由於觀眾台的底麵如同一個大鍋底,其下的前廳空間高矮不一,再加上許多柱子、階梯和進出通道,使得這座音樂廳的前廳空間形狀極其複雜,路線非常曲折。初次進入柏林愛樂大廳的人,都會對這座音樂廳留下“撲朔迷離,豐富誘人”的印象。在柏林愛樂大廳的整體設計中,將觀眾席化整為零,分成一小塊一小塊的“凹田”區域,一般大型音樂廳的大尺度被就此化解,呈現出親切隨和、輕鬆自然、細致精巧、瀟灑自如的獨特格調。愛樂音樂廳的外形由其內部空間的形狀決定,周圍牆體曲折多變,屋頂的形狀由內部天幕造型的天花板決定,整個建築雖然內外形體都並不規整,甚至難以形容,但這樣的“不規整”卻造就了柏林愛樂大廳優質的音效和獨特的風格。
波士頓音樂廳:素有“全球音響效果之首”的美稱,這座位於美國波士頓的音樂廳當年花費了75萬美元修建而成,1900年正式開放。波士頓音樂廳由哈佛大學著名聲學教授賽賓設計,大廳有2631個觀眾座位,它沿襲了19世紀末以前的建築風格藝術和模式,整體呈“鞋盒狀”的建築布局體型,使得整個建築顯得規整有序,一絲不苟。為了避免對音效的吸收和影響,波士頓音樂廳的建築材料除木質地板外,以磚、鋼鐵和石膏為主,再加以適度裝飾,側麵包廂進深非常淺,也避免了消音和陷聲。由於沿襲了19世紀後期的建築風格,這座音樂廳外形樸實無華,內部裝飾也不同於巴洛克時期的豪華瑰麗,但卻非常考究。側牆和後牆的雕像和精美的圖案裝飾對聲音起到良好擴散作用的同時,還對音質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美化。種種精妙設計的結合,使這座音樂廳的音效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華沙愛樂音樂廳 始建於1901年,位於“鋼琴詩人”肖邦的故鄉——波蘭華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音樂廳之一。除了優質的音效和作為世界頂尖樂團華沙愛樂樂團的常駐地,華沙愛樂大廳另一個為世人所知的原因,就是它是著名的“肖邦國際鋼琴比賽”的禦用比賽場地。肖邦國際鋼琴比賽是世界上曆史最悠久、最嚴格、最權威、級別最高的鋼琴比賽之一,從1927年開始每五年舉辦一次,有“鋼琴奧運”之稱。肖邦比賽最大的特色是,評委會根據參賽者的實際表現來評定獎項,如果他們認為某一獎項無人有資格獲獎,那麽獎項就會空缺,而不會有替補者,包括冠軍在內。作為世界上最著名的十大音樂廳之一,華沙愛樂大廳的規模雖然不大,但其音質音效卻在世界上享有盛譽。而作為肖邦的故鄉,整個波蘭民族都非常崇尚古典音樂,華沙也是世界上古典音樂氛圍最濃厚的地區之一,
萊比錫布商大廈音樂廳 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是歐洲最大的管弦樂團之一,它的常駐地是德國東部城市萊比錫的布商大廈音樂廳。萊比錫是一座有著濃厚藝術氣息的德國東部城市,人稱“音樂之城”。布商大廈音樂廳始建於1781年,但由於兩次世界大戰,古老的音樂廳在戰爭中遭到破壞。崇尚音樂的萊比錫人民在1981年重建了布商大廈音樂廳,這一次建成的是一座漂亮的現代化音樂廳。新的布商大廈音樂廳是一座漂亮精致的現代化建築,黃色的屋頂和玻璃牆所散發的濃鬱現代氣息,看上去充滿了生機和活力。現代化的外形和設計,並不能掩蓋音樂廳悠久的曆史。在曆史上,門德爾鬆、柴可夫斯基、瓦格納、施特勞斯等人都曾在布商大廈音樂廳的舞台上大顯身手,演繹過一場場的視聽盛宴。
國家大劇院:中國國家大劇院建成於2007年9月,是一座新生的音樂殿堂級建築。這座充滿後現代風格的浪漫建築位於北京天安門廣場以西,西長安街以南,高46.68米,由法國建築師保羅-安德魯主持設計,總投資額26.88億元人民幣,是亞洲最大的劇院綜合體。國家大劇院外部呈現出殼體半橢球形,以鋼質結構為體,整個外殼是由18000多塊鈦金屬板拚接而成,麵積超過30000平方米。這些鈦金屬板都經過特殊氧化處理,達到15年不變色的效果。中部的漸開式玻璃幕牆配合外圍環繞的人工湖,更增添了浪漫氣息,被稱為“湖中明珠”。國家大劇院的音樂廳共有2019個觀眾席,整體建築采用改良的鞋盒式設計,坐席以環繞方式圍繞在舞台四周,舞台處於中心區域,以便於聲音能夠更好地擴散和傳播。音樂廳內的管風琴是目前國內體積最大、音色最豐富的管風琴,出自德國管風琴製造世家約翰尼斯-克萊斯,能夠滿足各種不同流派作品的演出需要。管風琴的存在更為音樂廳增添了高貴典雅之氣,被稱為音樂廳的“鎮廳之寶”。另外,音樂廳的天花板被打造成一件抽象的現代藝術作品,形狀不規則的精致白色浮雕像海浪衝刷的海灘,更增添了藝術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