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所有高科技都需要芯片支撐,如果說TSMC和Nvidia 是當今天下芯片業的王者,應該不會有太多人反對。 然而他們背後站著兩個隱形巨人ASML和 Carl-Zeiss。作為光刻機的壟斷寡頭ASML已漸漸為人所知,而它背後還有個巨人Carl-Zeiss.
EMICON West信息, ASML目前已發貨超過200台NXE:3400/3600係統,其中包括45台NXE:3400B、76台NXE:3400C和75台NXE:3600D,NXE:3600D即將成為出貨量最多的EUV光刻機型號.
第一批NXE:3800E預計在今年第四季度發貨。
首台EXE:5000將於2024年初發貨,並於2025年批量生產.在2023年晚些時候,ASML位於Veldhoven的工廠就將與imec合作建立一個高NA EUV演示實驗室,並於2024年初運行0.55NA EUV光刻機.
Carl-Zeiss 是一家170年曆史的企業。也是如今全球光刻巨人阿斯麥光學部件的唯一供應商,占據阿斯麥產品成本的約四分之一。
早在1925年,愛因斯坦給友人的信中就說到,“蔡司鏡片代表最高品質與值得信賴,要達到萬分之一精確度的時候,研磨技術上是如此困難,隻有蔡司能夠做得到。”蔡司從走到21世紀的今天,自然也不是一帆風順,中間也經曆了裁員、退貨甚至失去大規模訂單的問題。
芒格說,從長期來看,無論什麽樣的公司最終都會走向消亡,就跟自然界一樣,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但“超高齡”的蔡司選擇擁抱時代,經曆了涅槃重生。
從一個玻璃鏡片到如今與尖端科技並轡而行的業務版圖,蔡司的長青故事和商業智慧值得細細品味。
二戰中德國的狙擊槍為什麽厲害?世界上最先進的主戰坦克“豹”2A6為什麽能打得準?德國214型潛艇的性能為什麽那麽出色?因為它們都采用了蔡司公司的光學設備,不但看得清看得遠,防反光鏡頭還能讓對手無法發現它們。作為一個做放大鏡起步的小作坊,蔡司公司的信條是“We make it visible”(我們讓它可見)。不要小看這句話,從浩瀚的星空到納米世界,德國的百年企業蔡司開啟了人類認知世界的全新方式。
1883年,德國醫生、細菌學家羅伯特·科赫在蔡司顯微鏡的幫助下,發現了霍亂病原菌,拯救了無數的生命。1969年,蔡司鏡頭記錄下了月球上人類的第一個腳印。愛因斯坦、生物學家達爾文、作家海明威以及40多位曾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都是蔡司產品的粉絲。蔡司鏡片的精密度之高,達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把一個蔡司直徑7厘米的鏡片放大37萬倍,放大到26千米,蔡司鏡片表麵不平整位置的高度差也不高於10厘米。
蔡司悄然掀起了一場精密光學機械的革命。除了望遠鏡、顯微鏡,全世界每年1500萬台手術都是使用蔡司手術係統完成的。做眼角膜手術的光學儀器,一台售價大約1500萬元,全世界隻有蔡司能製造,有的大型醫院一次性就購買100台,而這隻是蔡司所有產品線中很普通的一種。在相機領域,蔡司也是不可忽視的存在。蔡司鏡頭拍攝的《荒野獵人》《指環王》,讓影片具備了細膩的色彩表現力,折桂奧斯卡最佳影像獎。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曾經握著全球芯片喉嚨的ASML光刻機,它的命運卻握在蔡司手中。除了技術和產品上的突破,現在世界通行的8小時工作製和退休金等社會福利製度,也是由蔡司引領的。作為一個170多年的企業,蔡司如何做到了這一切?
01 手藝+技術+材料=稱霸世界
卡爾·蔡司出生於一個技師世家,父親奧古斯都·蔡司是一位宮廷車工師傅,“手藝是金飯碗”的理念從小就刻在了蔡司的認知裏。與時俱進的蔡司意識到,除了技術,知識也是成為出色機械師的重要一環。
十幾歲時,被父親送進耶拿大學跟機械師克爾納博士做學徒的蔡司,趁機在大學裏如饑似渴地旁聽數學、物理學、礦物學等課程。一個偶然的機會,蔡司在生物學家施萊登的研究所看到了大量科學儀器,為他打開了一個新世界。
1846年,蔡司一邊為耶拿大學維修物理和化學儀器,一邊在一個“小作坊”裏生產眼鏡、放大鏡等。雖然隻有簡單的工具和昏暗的煤油燈,但蔡司卻極為嚴苛,他會毫不留情地把打磨效果不理想的鏡片砸掉。
質量穩定還能及時交貨的蔡司,在耶拿大學沉澱了好口碑。
1847年,蔡司擴大了廠房並收了第一個學徒,他開始幫助研究人員製造顯微鏡。雖然隻有一個透鏡,但這個供解剖使用的顯微鏡一年賣出了23台。
隨著經驗的累積,蔡司發現累加鏡片可以增加放大倍數,於是開始摸索著製造複式顯微鏡,1857年,“Stand I”問世。
1861年,蔡司在圖林根工業展上獲金獎,被認為是當時最好的科學儀器。1863年,蔡司成為宮廷指定供應商,雇員擴張到20人。
這一年,另一位改變蔡司公司命運的人物——大學講師恩斯特·阿貝走進了蔡司的車間,他需要幾件儀器來做物理實驗。
此時蔡司公司被哈特納克的水浸物鏡放大儀器搶走了風頭,蔡司必須找到自己的“殺手鐧”。
1866年,阿貝加入蔡司公司,幫助尋找趕超對手的方法。
阿貝發現蔡司公司的工匠每人組裝一台顯微鏡,使用的是試錯法,即通過不斷的更換鏡片改變間距,來一點一點地找到正確的鏡頭組合方式。
這樣不但失敗率高,一旦有一個細小的位置發生偏差,就需要整機重新調試,耗時極長。
阿貝的第一個大項目是徹底改變顯微鏡鏡頭的製作流程。
他根據顯微鏡的整體結構,計算出每一個鏡頭的具體尺寸和最大偏差,然後把配件分到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再分成毛坯打磨、粗加工、精細打磨的流水線,最終提交誤差限製範圍內的組件,大大提高生產效率。
阿貝到來後不久,蔡司顯微鏡的價格下降了25%,重新具備了市場競爭力。但作為一個物理學家,阿貝的野心絕不止於此.
1869年,阿貝發明了阿貝聚光鏡,大幅改進了被測物體呈像的亮度。1870年代,為了徹底消除物鏡的色差、球差、彗差,阿貝還提出了成像的正弦條件,來指導物鏡的製作。
不出所料,蔡司的顯微鏡重新成為技術的引領者。1875年,阿貝與蔡司共同成為公司擁有者。
1876年,在蔡司顯微鏡的幫助下,德國細菌學家科赫分離出導致炭疽病的杆菌,1883年後,又發現了阿米巴痢疾和兩種結膜炎的病原體,其後還發現鼠疫、瘧疾、回歸熱、錐蟲病等多種疾病的病菌,科赫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
他在一封給蔡司的信中寫道:“我的成功的一大部分,應歸功於你出色的顯微鏡。”
成為眾多科學家探索新世界的利器,阿貝和蔡司繼續登峰造極。兩人意識到要製造出超越極限的鏡片,除了手藝和技術,還需要前所未有的玻璃。
1884年,蔡司和阿貝請來“玻璃醫生”奧托·肖特,開始醞釀一場足以影響世界科技史的“玻璃奇跡”。
自此,創造世界“光學奇跡”的三巨頭終於齊聚一堂。“手藝+技術+材料=無敵”,蔡司注定要成為譽馳全球、舉世矚目的光學巨頭。
然而,1888年,卡爾·蔡司溘然長逝,他棺木上鑲嵌的蔡司鏡片,停止了進化的腳步。但現實中,蔡司公司的產品卻在飛速迭代。
1889年,阿貝又發明了“油浸物鏡”,使用高折射率的油,填充高倍率物鏡與被觀察物體之間的距離,大大提高分辨率,讓顯微鏡技術再上一個新台階。
1897年,蔡司生產出第一支天文望遠鏡,蔡司公司成長為先進的光學產品供應商。1920年代,蔡司公司加入了反射望遠鏡風潮中,開始生產大型天文望遠鏡,為它此後設計和生產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鏡頭奠定了基礎。
自1901年在倫敦建立第一家海外分支以來,蔡司的業務逐漸遍及世界各地,產品線不斷拓展。
頂級工匠(被稱為“金手指”,能用靈巧的雙手完成令人震驚的拋光工序)再加上物理學家的技術加持和玻璃專家的材料加持,蔡司為越來越多的科學家提供了“看見”世界的武器。
1925年,愛因斯坦寫給友人的信中說,“蔡司鏡片代表最高品質與值得信賴,要達到萬分之一精確度的時候,研磨技術上是如此困難,隻有蔡司能夠做得到。
02 理性主義聖人
如果說卡爾·蔡司創造了蔡司公司,那阿貝則是真正將蔡司送上巔峰的人。他不但在有生之年為蔡司提供了登峰造極的技術,甚至保證了蔡司100多年的持續繁榮。
首先,物理學家出身的阿貝,奠定了技術創新在公司的決定性地位。
除了大手筆的研發投入,阿貝為蔡司塑造的技術至上的氛圍,是蔡司稱霸世界的後盾。在蔡司員工的眼裏,蔡司是“一所擁有自己車間的光學大學”,被稱為“數學家”的光學設計師,在公司嚴格的等級製度體係中,實際上被尊為神。
作為一家高科技公司,蔡司每年在研發上的投入超過營業收入的10%,巔峰時期蔡司每年獲得約500項專利。
公司告訴員工:“要麽我們自我顛覆,要麽我們被競爭對手幹掉”。
其次,阿貝更偉大的地方在於,他早早的就開始為百年以後的蔡司做規劃。
“做一天的卡爾蔡司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卡爾蔡司”。看到很多企業因為創始人的離世,公司被當作遺產瓜分的慘狀,蔡司先生離世後,阿貝為了避免未來逐漸增加的繼承人影響了公司的發展,開始絞盡腦汁地思考永續發展的對策。
作為蔡司初始股東之一的阿貝,放棄了眼前成為億萬富翁的機會,創立了卡爾·蔡司基金會。他捐出自己所有的股份,並說服其他股東也這麽做,好讓公司歸屬於一個可以被製度和規章約束的團體,而非不可預測的個體。
基金會成為蔡司公司的唯一所有人。幾年後,阿貝又對基金會進行製度化規定:蔡司要永久專注於科研和創新,公司的核心業務永遠是精密光學儀器的製作。
基金會製定章程規定,公司利潤應如何投入研發以保證公司長期專注科技進步,並對員工的最低工資、獎金收益和帶薪年假做出保障。
再次,被德意誌聯邦共和國首任總統西奧多·豪伊斯稱為“理性主義聖人”的阿貝,用實打實的員工管理創新,讓蔡司成為人才的理想國。
除了基金會對員工待遇的硬性保證細則,早在1870年,公司就為員工建立健康保險計劃、養老金,實行8小時工作製,這些在近代公司史上都屬於難能可貴的首創。
這些富於人性的管理策略,不僅提高了員工的工作效率,還讓公司吸納了大量高質量人才。製度化、人性化、前沿化的管理,讓蔡司可以在離開這些關鍵人物後依然可以繼續向前。
03 時來運轉
二戰期間,蔡司是德軍望遠鏡、測距儀、瞄準鏡和航空攝像機的主要供應商。戰爭為蔡司帶來了大量訂單,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傷害。
二戰結束後,意識到蔡司的總部所在地耶拿可能會落入蘇聯之手。作為蔡司的“粉絲”,巴頓將軍冒著破壞《雅爾塔協定》的風險闖入耶拿,準備用600輛卡車把蔡司整家企業搬到聯邦德國去。
由於蘇軍的迅速推進,美軍帶走了蔡司的77位管理層與科學家,運送到美國控製的聯邦德國的奧伯科亨,建立了新蔡司——卡爾·蔡司股份公司(CarlZeissAG),並借著為美國製造相機鏡頭開始了攝影攝像機業務。
耶拿的蔡司員工組建了卡爾·蔡司·耶拿人民企業(VEBCarlZeissJena),蔡司被一分為二,直到1990年才重新合並。
在一分為二的這段時間,新老蔡司都依然恪守著對品質的堅持,但時代卻悄然發生了變化,蔡司開始被後來者超越。
20世紀70年代,在尼康和佳能的強勢崛起中,蔡司的大部分低端相機鏡頭和電影攝影機鏡頭都輸給了日本人,但蔡司並不把低質量的日貨放在眼裏。
即便日本成功地研發出第一個帶電子快門的目鏡,且價格隻有蔡司機械快門的十分之一,蔡司依然保持著對手工打磨和手動機械的執念。
1990年,憑借著蔡司公司的6位“金手指”,它為未來扼住全世界芯片喉嚨的ASML做出第一個I線鏡頭。但麵對芯片行業的井噴,蔡司卻無法交付ASML近7倍的訂單增長,因為蔡司根本沒有40個“金手指”。
1990年,被日本低價鏡頭和電子測光及電子快門技術的衝擊搞得焦頭爛額的新蔡司,財務狀況十分緊張,卻因為兩德統一,不得不兼並了問題更大的老蔡司。新蔡司有1.5萬名員工,老蔡司不但技術上落後、財政赤字嚴重,員工數還高達7萬名。
合並之後,老蔡司被裁員5萬人,捉襟見肘的蔡司問題越來越多。
蔡司收到了大量透光率下降、光玻璃板不均勻等退貨訂單。20世紀90年代,蔡司失去了哈蘇天文望遠鏡的大部分訂單,它才深刻地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意識到手工作業難以為繼,蔡司開始了一項龐大的工程,自行設計或從外部引入一係列信息化和自動化的設備來替代手工作業。2000年,蔡司開始致力於半導體技術,在奧伯科亨建立了歐洲現代光刻係統新工廠。
進入21世紀,卡爾蔡司醫療技術股份公司建立,主要針對眼科患者生產開發診療儀器。蔡司公司在工業測量、顯微鏡、醫療技術、視力保健、光學消費品和半導體製造技術的業務版圖逐漸清晰。
2018年,蔡司推出3D集中數據確定平台,將數字化提升到新水平。2020年,蔡司完成對SaxoniaSystemsAG的收購,完善定製軟件解決方案的公司。2021年,采用MALS技術的Visioner1數字顯微鏡實現實時全聚焦可視化。
2022年,蔡司的新一代電外科雙極鉗MTLawto獲得FDA批準。蔡司擁抱數字化的決心越來越明顯。
從人類在月球上的第一個腳印的照片,到全球50%的計算機和智能終端設備的微芯片,從F1賽車的精密部件測量到精湛的腦外科手術,從大型天文台到個人佩戴的眼鏡,從汽車到機械製造工業,從衛星航拍與航測到好萊塢知名大片攝製……
170多年的光學巨頭蔡司,從一個玻璃鏡片到如今無孔不入的版圖, 彰顯了德國人的智慧。
一部光刻機有大致40萬個部件,ASML隻擁有其中的15%的專利,其他的需要其他國家提供,這是美國可以脅迫ASML參加芯片戰的原因,美國占有另外的15%,還有日本,還有其他。。。
如今上海微電突破了28納米,這個最普遍的尺寸(去年有報道上海微電可以做到5納米,但成品率相對低),而且是100%擁有這40萬個零件的自主權。
實際上今年在中國開始用於生產的新技術chiplet,依賴封裝技術使用低階芯片達到高階芯片的能力,而中國在芯片設計和封裝方麵在世界上領先,所以可以采取這種模式。
這等於大大降低了高階芯片的成本,畢竟本質上不需要幾納米級的芯片,而是28納米就夠了。目前美國對這個技術忌憚,因為中國在一年內少進口了幾百億美元的芯片,這意味過去需要依賴美國和台積電的芯片中的大部分,中國可以自己生產。
可以肯定中國自己生產的芯片的成本是高於美國和台積電甚至三星的,但對中國來講是成本問題,對美國和台積電三星來講就是製造出來沒人用的問題,全世界芯片最終有90%需要進入中國封裝和使用,如果中國不要,你生產再先進的也是沒意義,全世界沒有第二個國家能使用這部分芯片。
這就是為什麽美國政府不得不再把所謂的對中國的芯片封鎖再延期一年的原因,包括美國的公司和台積電和三星,否則美國芯片公司可能因為沒人買芯片而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