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已耳聞陳丹青和羅振宇大名,但他們的文字和視頻真正進入我的視線,隻不過最近時日。
同是國內萬人追捧的意見領袖、知識達人,但兩者卻截然迥異。
五零後的陳,曆經文革插隊、紐約漂流、體製窒息的滄桑,練就成了一塊這個時代的活化石;七零後的羅,以書為伴,輾轉求學,黑袍加身,順風順水,十足一個時代的幸運兒。
陳的文字是其一生的經驗之談,羅的演講則是書本的堆砌;陳的語言樸實,羅的話語誇張;陳是語真情切,羅是巧舌如簧;陳因要說話而讀書,羅因要做生意而看本;陳的意見盡管隻羅列現象,但時而振聾發聵;羅的觀點盡管新而炫、高大上,但如過眼煙雲。
兩者生存有道,陳的隔靴撓癢現象說,得以在那般環境下,允安身立命,羅的太極長袖的生意經,使得在那般氛圍中,被樂觀其成。
雖然,我本人不認同他們有些意見和說辭,但並不影響我對他們的好感:
素描功底養成的明暗掌控、比例拿捏、色度辨識,與其人生社會的動蕩、煎熬、徬惶和無奈渾然一體,造就了丹青。
家鄉桐城學派的文化熏陶,使做夢也想登上天子堂的鄉鎮青年,通過博覽群書,開啟了知識付費的先河,成全了振宇。
(注:此文成稿於2016.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