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過大門而不入,原因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我到 Asian Art Museum 還真正的是三過大門而沒入。
第一次是去參觀舊金山的市政大樓,都到了對麵了,就想一並進去看看。步入大廳,在買票的同時問了售票員一句:您覺得參觀這個 Museum 大致需要多久? “至少 3 個小時”。我愣了一下,看了看表,決定撤退。這個臨時的項目將會打亂我全天的計劃因而不能在 day time 回到住所。所以,我不得不另擇時日。
由於 Asian Art Museum 的地理位置極其特殊,讓我有種走過,路過,總是錯過的感覺。所以,這次我決定拿出一整天的時間,把 Asian Art Museum 作為第一選擇,其他的安排都作為輔助項目。
Asian Art Museum 所在的建築是 1906 的大地震後在舊金山市中心建設的最宏偉的建築之一。建築原本是 Civic Center ,直到 2003 年才成為 Asian Art Museum 的家。把一個傳統的政府樓改建成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博物館,這絕不是一個簡單的工程。它往往比新建一個建築更具挑戰性。已經被“傳統”左右的人們在接受新事物和新變化的時候,會自然而然地更加“固守陳規”,更加“挑剔和苛刻”。
曆史把這個艱巨的任務交給了 Gae Aulenti, 一個已改建而知名的法國女建築師。 Gae Aulenti 曾經成功的巴黎地鐵站改建成為舉世矚目的奧賽博物館。
我去參觀奧賽博物館的時候是在參觀了盧浮宮之後。毫不遲疑地說:我喜歡奧賽比盧浮更甚。 (雖然這種喜好在看了達芬奇密碼之後有了一丁點兒的波動,但是,去除攝影師的功勞,在我眼裏,奧賽還是比盧浮更合心意)。
不能否認,對奧賽的喜愛有尺寸的原因:她的大小正合適作為一個專業的博物館,既不讓人疲憊到視覺疲勞,也不讓人簡約到意猶未盡。也有她的專業和布局的原因:以近代圖畫和雕塑為主體,既不會遠古到不知所雲,也不會和現代藝術沒有距離。
可是,建築本身也給了我不小的影響。首先:我覺得奧賽不象一個博物館:巨大的掛鍾,上下樓的梯子的位置,和長長的天橋,他們都仍然有著古老火車站的影子。可是:所有的陳列品和建築本身又是如此的相得益彰,每一個建築細節似乎都讓藝術作品本身更 “藝術”。因為,隻有“藝術”的陳列才會如此的有想象力和與眾不同。
到了 Asian Art Museum ,這種感覺如此的相似!!
我一直堅持地認為,女人對細節的敏感和處理,比男人更周到。這是不是也可以從一個側麵佐證了女人的改建更具藝術性,也更趨於完美。而男人更擅長新建築的挺拔林立。(這種意識在我參觀了 Hearst Castle 之後,得到了更深的確認)。
改建後的 Civic Center, 幾乎禁得起所有細節的挑剔!而最讓人佩服的是:經過很多細節的處理, Gae Aulenti 賦予了這個傳統建築強烈的現代藝術感。 從色彩,隔段,吊頂的使用,窗戶的尺寸,天頂的增加,等等。
由於舊金山地處地震帶,而且建築又是震後重建,所以,更個博物館關於防震的措施恐怕也是舉世無雙的了。
當然,建築的地基是防震設計,當地震來時,整個建築可以在前後左右四個方向上任意滑動 1米左右的距離而不會受到任何傷害。
最 impressive 的還是博物館對每一件藝術品的照顧。仔細觀察發現,幾乎在每件藝術品的脖子上,都套有一個透明的塑料線。而大件的藝術品則會分別在頭部和腳步有兩條線環繞。藝術品的背後會有一個小的管狀物來固定這條塑料線。為了不影響藝術品的美觀,管狀物的顏色會和藝術品保持一致。為此,博物館有專人以描畫這一節管子作為終身職業。而這一條條的透明塑料線,在地震來時就會成為藝術品的生命線了。
在 3 層的博物館中,有兩層是固定場館。 1 層會有很多臨時性的展出。很令人驕傲的是,在 2 層的場館中, China 幾乎占據了一半的天下。
我很認真細致地參觀了一下日本區。由於對漢文化的了解加上其對日本文化的影響,致使我在整個參觀過程中沒覺得什麽震撼,反倒是增加了許多的民族自豪感。這也可以算做是另類的愛國主義教育了吧, 嗬嗬:))
照片中的白色部分是完整的人的頭蓋骨。不知是由於自己的疏忽還是政治原因,但是,我確實是從來沒有在中國的任何一個博物館中見到過如此完整的頭蓋骨展品。
當然,和這樣的殘酷的美比較起來,我更喜歡在印度展區裏看到的這個美麗的頭盔。戴這麽美麗的頭盔上戰場?對我來說簡直是件不可思議的事。
Asian Art Museum, 很幸運,我沒有錯過。
謝謝你的介紹,以後去舊金山就去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