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眼裡,教育這個東西,是人類區別於動物最鮮明的一個有力的特征。如果說,人類從猿猴四肢行走,到可以直立行走,經過了一個漫長時期,有一個質的飛躍;那麼,人類自從懂得用火(減少疾病傷害,降低其他動物的侵襲)開始,將食物煮熟後再吃的革命性行動,令到人類的腸胃及大腦發生的明顯的變化,以此帶來的智商提升以及教育的普及,可以說是人類大大超越動物智慧,進入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文明階段。
為何這樣說?
因為教育的本質,就是讓人建立價值觀,然後,有與價值觀想匹配的行為方式。
我們看奴隸社會,從早起的中國的《山海經》神話故事,以及古埃及的法老王的神話,便知神明教育已經開始在人類中得到傳播,似乎告誡人類必須順應天意,所謂天意不可違。我想,中國早期的24節氣規律,秘魯瑪雅文化中的看天象,讓更多的人知道並遵循,凡事要順天而為,應該就是人類祖先們的無數次摸索的經驗總結。這無疑是一種教育。
到了封建社會,有了正式的文字,教育便容易很多,比如家庭私塾,以及大學堂,都是傳播教育的地方,隻是接受教育的人數,以及教育的內容,因為接受教育的對象不同,比如皇權階層,地主,文人以及庶民,教育的目的是千差萬別的。
我分為兩條線來說一說:
一條是春秋戰國時期,老子、莊子以及孔子和孟子這些教育家的出現,他們帶來的《道德經》,《論語》以及其他諸子百家的思想,以及在老莊和孔孟之道基礎上的各類教育家,強調“道法自然”,“仁義禮智信”,都以境界和修養為做人做事的準則,令中國的文人和百姓,有了比較正統的道德規範和倫理觀念,我稱之為有文字記載的各類正史,這個教育的結果是根深蒂固的;
另一條線則是統治階級,他們也接受一些教育,比如為統治定製的法家學說《商君書》,以及《鬼穀子》,以及形形色色的早起靠賣嘴皮子的外交雛形的縱橫家,也是一種教育,強調凡事無需設置底線,隻要贏就行。隻不過這些教育,與老莊和孔孟之道完全背道而馳,但卻是統治階級駕馭社會和管理天下的理論和方法,並經過千年的不斷完善,已經日臻成熟,流傳到今天,成為專製政權需要的教育成果,這是統治階級延續至今的看家法寶。
遺憾地是,這兩條線的教育,延續了幾千年,始終是沒有交叉的,很大程度上是彼此衝突的。雖然老莊和孔孟之道教育,成為中國走向世界傳播自己文化的一塊招牌,但實際上,統治階級,管理國家,駕馭社會的教育,還是老祖宗留下的一套治理之術,隻不過是過去式的2.0版,甚至3.0版而已,手段更加科學而嫻熟而已,實質內容並沒有發生多大的變化的。第一條線的教育是全民性的,猶如一根束縛在國民身上的繩子。第二條線的教育是管治的根本,是統治階層奉為聖經的管治指引。老實說,兩條線幾千年以來,從來都是兩個世界,一直並行不悖,各自行事,光麵和私下共同存在的。你承認也好,不承認也罷,這是事實。
也許全世界的教育都經過了兩條線的漫長的鬥爭過程。歐洲的早期奴隸社會,比如古希臘時期,因為都是奴隸主統治,教育的方式和東方社會奴隸製時期,應該是大同小異的,隻是歐洲的教育方式,隨著社會製度的不斷演進,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以及後來的資本主義社會,教育的形態也在發生變化,雖然也付出了代價,但總算從專製教育逐步過渡到民主教育。這個跨越當然是非常了不起的。
唯獨中國的教育方式,幾千年沒有改變,也許源於東方民族的文化,也許源於統治階層對權力的無限迷戀。估計很難改變的,外國人可能也永遠看不懂的。
中國的教育始終呈現兩麵性:
一方麵,是以國學為基礎的傳統教育,比如按道德倫理評判的儒釋道教育,突出境界和修養;
另一方麵,是以管治為目的的控製教育,突出駕馭和穩定,這是統治階層教育的邏輯。
幾千年以來,形形色色的各種門派的教育家,通過他們的理論和學說,一代一代傳播,一代一代發揚光大,留下了多少汗牛充棟的思想和文字作品,其實,歸納起來,就兩個東西:一是國民教育層麵,一是統治階層教育層麵,所謂的”“說一套做一套”,說一套是國民的光麵教育,做一套卻是統治階層的不擺上檯麵的教育,一點都沒有變。
隻是很可惜。像老莊孔孟這樣的先哲,估計他們怎麼也不會想到,上下五千年,到今天,他們的學說和忠告,不過是用來說事的牌坊,說到底還是工具而已。也是挺有意思的。
所以,我非常認同老話說的“在什麼山上唱什麼歌”,以及為官之道說的“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經驗之談。
什麼意思?
如果用教育來解釋這個說法,就是:
“在什麼山上唱什麼歌”意味著:
你是普通人,就要想普通人的事。想孔子,想老子的教誨,如何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你是富人的孩子,必須想富人的事情,必然想商鞅的指引,如何剝削賺到更多的錢”;至於“皇帝不急太監急”,其實是很悲哀的。因為,好多事情,是不需要你操心的。
至於“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用教育也可以解釋得通,就是:
你是當官的,在台上,就代表了你是統治階層的一員,你必須有當官人的思維,有統治階層的思維,有統治階層的做事方式。所以,與民有矛盾是正常的,沒有矛盾才是不正常。當然,如果你懂得化解矛盾,自然更加厲害,比如清代人李宗吾寫得《厚黑學》,就是統治階層學習管治技術的一本教科書。
除非你不做官,不在台上,你自然可以回到平民的層麵,回到老子和孔子的教育層麵,跟平民講道德修養,講為人處世的境界,用老子和孔子與平民打交道。這樣,統治階層也不會說你了。會認為你是懂做的。統治階層的教育又稱為“江湖”,就是這個意思。
其實,人類的教育應該有層次的,有一個優先排序,就會少了很多博弈,比如民主與專製的博弈,開放與封閉的博弈。真是沒有必要的。
在我看來,人類教育可分為三個層麵。
一是普世教育。
這是人類最高等級的教育。主要指人類共同遵守的道德和倫理教育。
比如同情和善良;比如同理心;比如共同的遊戲規則;比如君子動口不動手的遊戲規則;比如尊重言論自由;以及法治為大,監督為大,人人平等自由等;比如凡事都按法律辦事(先國際後國內);不搞以強欺弱,以大欺小。國與國,人與人之間打交道,都講究規矩,遵守契約,共同遵守交往的規矩和禮節、禮儀(尤其是外交規矩以及公約)。
這些普世的教育,應該成為一種契約,成為人類彼此交往的第一準則,得到共同遵守和認可才行。
普世教育類型很多,全世界各國叫法都不一樣,在香港叫公民教育;在美國叫神授教育;在英國叫民主教育。東方社會也有普世教育的內容,比如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以及西方社會“從道不從君”,都是普世教育的經典語句。
總而言之,普世教育應該是人類最高的道德規範和倫理標準。
二是基礎教育。
這是人類第二等級的教育。是人類作為社會人需要必備的基本教育。比如科學技術知識,以及人類成長階段需要的政治、經濟、文化、法治、社會、家庭、子女、婚姻等一切基礎知識。
基礎教育人類需要的奉公守法;遵守公共道德,文明秩序以及言語禮貌。這是第二準則的東西。
我個人認為,評價一個國家和地區的基礎教育水平如何,一看學校的教育計劃;二看師資的配備水準;三看學生的外在表現。基本上就是七七八八,可以有個比較準確的結論。
最近,我看到聯合國的一個研究報告,說全球基礎教育最好的國家,並非最富裕的國家,而是文明程度最高的國家。比如丹麥,比如挪威。可見,基礎教育跟富裕程度並非正比關係,倒是跟文明程度結合的很緊密。
另外,基礎教育中的象牙塔——基礎研究,是基礎教育中最頂尖的教育,一個民族是否具備基礎研究的能力,取決於這個民族的耐性,以及治學的專注力。畢竟基礎研究需要線性思維,而非什麼智慧,一個課題可能就是一輩子,甚至幾代人,沒有專注力幾乎不可能成為基礎研究的佼佼者,彎道超車很難在基礎研究上取得大的突破的。
所以,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整體實力,很大程度看這個國家和地區的基礎研究的能力如何,而大學是基礎研究的重要載體,不能僅僅靠砸錢,還要有培育做學問的軟環境。我可以肯定,今天的世界,凡事基礎教育搞得好的國家和地區,大學一定都不錯的。一句話,基礎教育決定了國家的實力。
還有基礎教育中的子女教育。可能是關乎一個民族是否融入世界主流社會的重要一環。我聽說印度家庭的子女教育很厲害,尤其是錫克族家庭的子女教育。最典型的可能要屬當今英國首相蘇納克,以及眾多世界500強的CEO和CFO。也許很多人在國外環境成長,但我相信他們的母語家庭的教育環境,是他們成為卓越人才的基石。印度經濟發展看似不怎麼樣,但他們的錫克族教的子女教育,還是值得東方家庭好好研究的。
老實說,東西方對於子女的基礎教育真的是完全不同。前者在於大家庭式的溫良恭儉讓,家長一言九鼎;後者則是以我為中心的平等和獨立精神,強調尊重基本秩序以及公共道德和倫理。這兩種教育,沒有誰好誰壞,隻有求大同存小異的公約數,世界或可以融合,形成共同認可的新秩序,世界或可以走向新的大同。誰也不服誰,互相傷害,人類不可能走向優秀。
三是政治教育。
這是人類第三等級的教育。我個人認為,政治教育應該包括國家安全,愛國主義,黨派認可,領袖愛戴等教育內容。
就說國家安全教育,名字很大,很有壓迫感的東西。但其實,隻有你有國家意識,隻做本職工作,靠專業服務得到報酬,一心隻服務於自己的僱主,就不存在國家安全的問題。也就是最好的國家安全教育。
再說愛國主義教育,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東西。什麼叫做先入為主?就是在大腦一張白紙時,然後,有人告訴你,誰誰誰是壞人,要跟他做鬥爭,你就有了刻板印象,於是,你寧可詆毀自己,甚至犧牲自己,都要為國家爭得榮譽。很多時候,看到他人沒有像你一樣,你都會非常生氣,或直接攻擊對方,包括暴力。國家任何時候,都是至高無上的,沒有錯的。
但我要說,沒有比較的愛國主義是狹義的。沒有教育秩序,沒有公義,沒有思考,隻會瞎嚷嚷,罵爹罵娘,或自以為是,是沒有意義的,更讓人世界主流價值的人看不起。真正的愛國主義是廣義的,是心裡認可自己的國家,做好自己的本分,通過自己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程度,以此獲得別人的認可和讚譽,外人通過你而對你的國家肅然起敬。
最後,說說“道”和“君”以及領袖崇拜的教育問題。在西方的普世教育中,普遍接受認同共同遵守的基本規矩以及契約,是謂“道”。而不認同擁有“道”的國家的君主的意誌。所謂“從道不從君”。這是西方社會普世教育的重要觀點,但在東方社會的君臣教育中,“道”就是“君”,“君”就是“道”。道和君是不分家的。
所以,東方社會的君臣教育,強調忠君思想,就是認同了“道”,是一個意思。因此,在共產黨隊伍裡,有一句話叫“做事不依東,做死無用功”。言外之意是“如果不按主子的意思做事,做得再辛苦也是沒有用的”。徹底揭示出東方社會的“道君一家”的專製政權的特點。
未來的社會,教育說大一點,是國家的軟實力。她不僅是價值觀的反映,更是影響一切事物的判斷的前提。
當然,如果我們的人類遇到問題,能以共同認可的教育三個層次,去區別對待和處理問題,由高到低依次理解,好多事情就很好解決了。就不會因為意識形態以及政治立場的不同,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而影響到自己的價值判斷。世界就更進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