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小人物

大陸移居香港新移民。老話說“井底之蛙”,在內地我隻看到碗口大的天。來到香港,有了比較,才知世界如此精彩。我隻說自己想說的話,不代表任何人。我希望中國好,期望中國有大的智慧,處理好國際關係,學會算大賬,不賭一時之快,能成就大事,令海外的中國人感到驕傲。
個人資料
正文

做完該做的事:人生可以放下了

(2025-08-15 03:18:45) 下一個

我看全世界各類醫療機構以及大藥廠,都在鼓吹自己的醫療技術以及藥品的神奇效果。有的管用,有點好像安慰劑一樣,心理作用可能佔了很大成分。

但西醫還是西醫。從檢測技術到手術水平,再到新藥好藥,以及後續的物理治療和康復階段。今日的醫學科技,可謂突飛猛進,好像每天都有新的不可思議的東西問世。退休人士可謂興奮不已,都覺得自己趕上了好時候。

就說我現在的香港。我看香港的退休人士,無論是曾經的僱主,還是過往在大公司打工的職業經理人,最在乎自己的年金存款、醫療保險賠付和醫療水平,以及親人的關注度,其他都覺得無所謂。

其實,我覺得,退休人士的美滿生活,應該是“做完該做的事”,然後每天早晨醒來時,就開始“今天又是賺到的”的倒計時感恩。這樣的活法,或許充實而又灑脫,可能要比任何醫療條件和其他快樂的事情要好很多。

什麼叫“做完該做的事”?

拿我自己的經歷和認識來說,有五件事情,我認為是必須要做的:

第一件事情:在70歲之前,通過Google play網上書店,出版兩本自己寫的電子書:一本自傳體回憶錄;一本香港日記。

聽說香港出版書籍繁文縟節很多,我就時髦一下,省事簡捷,也可以全世界發行了。聽說Amazon的電子書賣得很好,全世界的網路,全世界的閱讀者。

第二件事情:在70歲之前,通過馬斯克旗下的Grok-AI學習工具,學到一些過去沒有學過的,人生沒有搞明白的人和事。

當然,我說的人和事,並非那些歷史鴻篇巨製的人和事,比如毛澤東喜歡的《資治通簽》裡的皇帝和大臣;也非張恨水小說裡的才子佳人,而是自己長期搞不懂的,卻能決定人類命運的那些人和事。

第三件事情:在70歲之前,把沒有玩夠的應用程序,以及沒有看夠的東西,玩個夠,看個爽。感覺互聯網時代,天天手機不離手,沒有10個小時,也有8個小時,耳朵早晚會不好使,眼睛早晚會看不清,這個代價和痛苦估計要麵對的。

第四件事情:搞清65-85歲這20年間,退休人士容易罹患的一些大病的原因和癥結,以便在心情、運動、食物和休息上,做些必要的應對,給自己儲備一些一線的藥物,做個懂得疾病來臨懂得應對的明白人。

《孫子兵法》裡也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應該很有道理的,不管怎麼說是經驗和概率的總結。

第五件事情:我很認可“兒孫自有兒孫福”。相信自己的人生經歷以及打拚智慧,可以影響到子孫。我更相信“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子孫們一定比我們這代強。

我養育了四個孩子,做人品質都很棒。

大兒子也做了爸爸,我也榮升為爺爺輩。但我感覺,我兒子的這代人,他們對自己的下一代的方式,跟我這代人以及我父母這一輩人的方式,可謂完全不同。

這批80後90後,他們心智發達,思考縝密,更有行動力,比我們這代人強多了。未來的世界一定屬於他們。我根本沒有資格給他們提供人生經驗,尤其是打拚和發達之道。自己好才是家庭的好。

所以,我趁著自己還沒有七老八十,大腦還算夠用時,多一點關懷身邊的人;幫助有需要的人;體恤“老吾老”的弱勢群體。這就很好了。

如果我好運氣,可以持續這樣做,有機會為子孫帶來福報的話,我願意用10年,20年,30年的時間,堅持不懈,累積福報,為家族;為身邊的人;為所有有需要的人;為香港社會做貢獻。

做完這五件必須做的事情,其他的就隨意而安舒心生活,一切由他去了。

人生便可以徹底放下了。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