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唐宋韻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唐宋韻》83.《敦煌曲子詞》二首(佚名)

(2024-07-31 11:25:57) 下一個

《敦煌曲子詞》二首(佚名)

 

《攤破浣溪沙(1)·五兩竿頭風欲平》

五兩竿(2)頭風欲平,長風舉棹(3)覺船輕。柔櫓(4)不施(5)停卻(6)棹,是船行。

滿眼風波多閃灼(7),看山恰似走來迎。仔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

 

《望江南(8)》

莫攀(9)我,攀我太心偏(10)。我是曲江(11)臨池柳,這人折了那人攀。 恩愛一時間。

 

1.   攤破浣溪沙:詞牌名,又名“添字浣溪沙”。為“浣溪沙”之別體,每片多三字結句,移韻於結句。雙調,四十八字,上片四句三平韻,下片四句兩平韻。

2.  五兩竿:即“相風竿”,古代豎在船上預測風向的裝置。

3.  棹(zhao4):槳。

4.  柔櫓:輕輕搖櫓。

5.  施:施加,用(力)。

6.  停卻:停止(劃槳)。“卻”此處為助詞,無實意。

7.  閃灼:形容水波的閃動。

8.  望江南:又名“憶江南”、“夢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名。單調二十七字,三平韻。本詞牌的詞作中以白居易的《憶江南》三首最為著名。

9.  攀:追求。詞中最後那個“攀”字指攀折,意思有所不同。

10. 心偏:死心眼,不切實際。

11. 曲江:即曲江池,位於唐都城長安的東南部,為古代水上園林。宋代幹涸。西安市於2008年重新建成“曲江池遺址公園”。

 

宋雨:我們今天賞析的這兩首詞非常特殊,我們不知道它們的作者是誰。它們來自“敦煌曲子詞”,而一百六十多首“敦煌曲子詞”則來自於1900年夏天在敦煌莫高窟的一次偶然的、石破天驚的考古發現。看護和清理洞窟的道士王圓籙,偶然之間發現了封閉於壁畫後麵的密室藏經洞,內有近7萬件各類文本。它可能是中國迄今為止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唐風:莫高窟位於中國甘肅省敦煌市東南25公裏處的鳴沙山上,自公元4世紀,僧人便開始在這裏建洞修禪。這個過程持續了約1100年,建成洞窟735個。還有大量壁畫和泥質彩塑。莫高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遺址。元朝以後,隨著絲綢之路的廢棄,莫高窟也逐漸湮。直到清康熙年至雍正年間,這裏再設沙州衛,遷內地農戶至敦煌屯田。

宋雨:王道士是出生於陝西的湖北麻城縣人。他外出謀生流落至酒泉,入道修行。大約1892年,40歲的王圓籙來到莫高窟,非常感慨這個“極樂世界”,便定居此地。他看護莫高窟,四處奔波,向居民募捐,自己也省吃儉用,用於請少數幫工共同清理洞窟積沙。清光緒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公元1900年6月22日),王圓籙和助手在清理積沙時,在繪有壁畫的牆內發現了藏經洞(今編號莫高窟第17窟)。

唐風:藏經洞不大,總體積不足20立方米,然而卻藏有佛教經典和其他文書和文物近七萬件。完全可以撐起一座博物館。文書中絕大多數是佛教文獻,但另有約百分之十的其他文書。後者內容廣泛,包先賢著作、儒家經典、其他宗教的典籍、非漢語文獻、史書、詩文、官私文書等。

宋雨:目前認為,僧侶可能是將洞窟封閉前才將典籍集中於此的。藏經洞外的麵積較大的第16窟為唐代高僧洪辯的居所。第17窟原跟16窟連在一起,為洪辯的修行禪窟。洪辯圓寂後,禪室供奉洪辯塑像。但為何突然把塑像移走,存入大量典籍呢?真實原因不明。目前有五、六種理論。我本人相信“避難說”,即莫高窟僧人在11世紀初葉至中葉(相當於內地的北宋時期),為躲避西夏或黑汗之亂時所為。大量典籍和銅器不便攜帶,他們便將其封藏於密室,並在封牆上畫上菩薩像遮人耳目。

唐風:王道士是有點文化的人,也算較為負責。發現藏經洞後,他在隨後幾年裏不斷向各級官府反映,可是官老爺不懂、也不在乎。在1902年,他挑揀了兩箱經卷,趕著毛驢行程800多裏奔赴肅州(今甘肅酒泉),找到了時任安肅兵備道的道台廷棟(“道台”又稱“道員”,是清代地方長官名稱),結果還是無人不理睬。他甚至給慈禧寫了信,可惜敦煌太邊遠,信都寄不出去。看看地圖我們就知道,敦煌(以及它附近的玉門關)已經靠近新疆了,比涼州、青海湖這些地方要邊遠得多。王道士奔走幾年,想讓國家接手保管。可是他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宋雨:然而,外國人來了。1907年,英國探險家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來到到敦煌,以四塊馬蹄銀(約二百兩)從王圓籙處換得寫經200捆、文書24箱和絹畫絲織物5大箱。1914年,他再次來到敦煌,獲得寫本570餘卷。1908年,法國人語言學家和探險家伯希和(Paul Eugène Pelliot,伯希和是他的中文名。此人通曉漢語。)來到敦煌,以白銀500兩換得6000餘卷漢文寫本和不少古藏文寫本、200多幅紙絹畫、20餘件木雕及大批絹幡和絲織品。除了這兩起大的流失,敦煌文物還流失於俄國人、日本人和美國人。

唐風:對於王道士,現有兩種評價。其一認為此人將珍貴文物盜賣給外國人,導致國寶的流失,罪大惡極。另一種觀點認為他的問題主要還是因為無知。他的確為保護做了一些努力,但得不到官方的回應。那些掠走文物的外國人,他們來中國和帶著大量文物離開,都暢通無阻。現在指責一個道士沒有保護好文物有些荒唐。我本人傾向於第二種觀點。

宋雨:藏經洞發現的時候,清王朝正值風雨飄搖之際,很少有人有意識和文化底蘊去麵對這一重大發現。而且當時朝廷財力枯竭,雖有將文物運到蘭州的想法,也不了了之。這些都是致使敦煌文物流失的重要原因。然而另一方麵也是令人深思的:這些流落倒海外的文物,都在其所在國的圖書館、博物館中保存完好。今天我們都能看到它們,有些通過互聯網就能觀賞。而沒有流失、留在在國內的那部分,經幾十年戰亂和破壞,現在比較完整的已不足千件。

唐風:文物流傳到外國反倒得到更好的保護,這種情況不少,但這個論題也比較敏感。現在咱們還是回到“曲子詞”。在藏經洞封存的書卷中,散在抄本有中晚唐到五代時期民間創作的韻文。這些文獻大多已流出了中國。我們今天能夠看到它們,要特別感謝幾位學者,特別是著名文獻學家,曾任北京大學圖書館學係主任的王重民(1903—1975)先生。他年輕是就去法國國家圖書館整理敦煌書稿。他從收藏於巴黎國家圖書館的伯希和17卷,收藏於大英博物館的斯坦因11卷,羅振玉(近代金石學家)3卷以及日本人橋川氏藏影片1卷中,集錄了曲子詞164首。他於1940年代編成《敦煌曲子詞集》,分長短句、雜曲和樂府三部分。

宋雨:今天,我們選擇《敦煌曲子詞集》中的兩首長短句來賞析。後來的宋詞也有與這兩首相同的詞牌和相應的格式。但這兩首是民間詞,它們的風格與文人士大夫的風格上差別較大。第一首《攤破浣溪沙·五兩竿頭風欲平》,描寫了船夫從準備啟航到船隻在中流快速前行時的所見所感。它寓情於景,節奏輕快,生動自然。它是我最喜歡的一首敦煌曲子詞。

唐風:首句“五兩竿頭風欲平”中,“五兩竿”是古代船上的一種測風向、風力的裝置。比如王維詩中有“何處寄想思,南風吹五兩”,顧況詩中有“竿頭五兩風褭褭,水上雲帆逐飛鳥”等等。對於此物,各處的解釋都是“用五兩雞毛懸掛在竿頭”。我很困惑,這一大堆雞毛怎麽掛在杆子上?查了半天也沒有答案。反正就那麽個意思,哈哈。行船前,船夫看了看了看風向標,風減弱了。

宋雨:雖說風欲平,但實際上並未平。“長風舉棹覺船輕”緊承上句。長風,此處指順風。舉棹,即劃槳。在順風和打漿的情況下,船還是動起來了,並不覺十分沉重。我們可以隱約感覺到,船一離岸,舟子心情也輕快起來了,雖然遠未到“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感受與豪情。

唐風:緊接著,船到中流了,順流而下且順風,所以舟子盡管“柔櫓不施停卻棹”,船照樣快速前行。“柔櫓”即輕輕搖櫓。此時柔櫓和劃槳都不需要了,“是船行” — 瞧,船照樣快著呢!這裏,攤破浣溪沙這種“三句半”的語言特點就表現出來了,末尾三個字不僅帶韻,而且好像要把前麵的意思發展一下或解釋一下,仿佛作出個“結論”。

宋雨:過片“滿眼風波多閃灼”與上闋相銜接,但作者開始寫景。舟子放眼望去,河麵波光粼粼,幾分耀眼。他不是述說船行如飛,卻說“看山恰似走來迎”,寫出船行山迎“相對運動”的感覺。就像王安石《江上》一詩所寫:“青山繚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隱映來。” 山當然不“纏繞”,是詩人的行船在兩岸青山的環繞中蜿蜒前行。舟子當然不是產生心理錯覺,而是這麽寫具有美感和趣味性。這應該算是民間詞裏麵相當雅的表達了,但跟勞動者的經驗完全吻合。

唐風:“仔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又給出“謎底”,於是有詞評認為此處稍有遺憾,說過於直率了。不過我們前麵說了,這往往是攤破浣溪沙的特點。而且詩詞中這種“點破”也不罕見,比如元代詩人揭傒斯的《歸舟》中就有“大舸中流下,青山兩岸移”之句。本詞上下兩闕都以“是船行”結尾,這不是詞牌格式要求,在其他“攤破浣溪沙”中也未見。但在此詞中這樣的疊句合理,顯示輕快與風趣,也反映民歌的特點。

宋雨:《敦煌曲子詞》中數量最多、質量也比較高的是反映男女愛情的作品。我們下麵看到的這首《望江南·莫攀我》雖然跟男女戀情有關,但卻不是一首愛情詞,或者說是一首非常另類的愛情詞。它以青樓女子的口吻,奉勸一位對她產生真情的男子不要犯傻。短短27個字,全部以獨白的的口吻說出,像是無情和規勸,卻反映了情意與悲涼。

唐風:“莫攀我,攀我太心偏”開門見山 — 你不要對我動什麽真情,這是很不切合實際的。那位男子很可能是初涉青樓的年輕人,有可能就是宦遊或外出參加科考的士子。據考證,唐宋時期的年輕士子在離家宦遊中,據大多數都涉足秦樓楚館。他們在那種場合遇到的女子,有的不僅風情萬種,而且粗通詩文,讓他們耳目一新。於是他們中的個別人就對女子產生不切實際的感情。

宋雨:女子語氣很決絕,讓那不諳世事男子別犯傻。本來,感情是針對她的,可她似乎全然無感的,像是存粹站在一個有經驗者的角度去教導。可是仔細想來,風塵女子對那位男子的真情是感激的。可她不是去愛對方,而是坦率地告訴對方根本不可能、不現實。這是她所能做的投桃報李。

唐風:接下來,女子進一步強調了自己根本不能建立正常愛情關係的原因:“我是曲江臨池柳,這人折了那人攀。 恩愛一時間。”  — 我就像曲江邊的一株垂柳樹,這人過來攀折一支,那人也過來攀折一支。情愛都是短暫的。她是在告訴對方,自己根本就沒有愛的身份和權利。 “曲江”暗示此詞寫於唐代的都城長安。那時候,著名的水上園林曲江池是著名遊覽處。

宋雨:這個女子當然不是不向往美好的愛情。但做為一名秦樓楚館中賣身的女子,她很清楚這種夢想太不現實了。在那個年代,她這樣的女子連戶籍都沒有,她的地位與出身低微的窮人家女孩也不能比,怎麽可能去跟那種將來還有可能中第做官的年輕人去戀愛。她的斷然拒絕表明她對此不動感情,她也不能動感情。決絕之下反映的卻是內心深處巨大的悲苦。

唐風:我們上麵賞析的這兩首“敦煌曲子詞”都具有民間詞的明顯特點,比如表達口語化、生動、率真、民歌特色等。這樣的風格與下層人民的生活非常貼近。它們可能是老百姓中有文化者,或者是對勞動者非常熟悉的下層知識分子創作的。這些作品能夠曆經磨難千年後呈現在我們麵前,這本身就是奇跡。

宋雨:對。“敦煌曲子詞”的意義,不是反映在將這些詞與李煜、秦觀和蘇軾這些大家的作品去比,看誰的“水平”高。敦煌曲子詞是詞的初期形態,或多或少不同於後來成型的宋詞。它們在字數、平仄、韻腳、調名等方麵有時都不夠嚴格和規範。而且因為是民間詞,許多作品還過於俚俗和粗糙。

唐風:盡管不事雕琢,敦煌曲子詞在詞史上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宴樂歌詞開始於初盛唐,較多出現於中晚唐和五代時期。中晚唐和五代的詞,由五代後蜀的趙崇祚匯集了500首編成《花間集》。“花間詞”的18位作者全部是文人,詞風濃豔精美。然而,歌是從民間唱起的,民間詞才是宋詞的直接源頭。可是這個時期典型的民間詞基本失散了,直到莫高窟藏經洞裏的“敦煌曲子詞”被發現,才彌補了這個缺失。“敦煌曲子詞”在時代上與“花間詞”重疊,是與之對應的民間詞的一麵。兩者可以被認為是連接漢樂府與成熟的宴樂歌詞(宋詞)的兩座平行的橋梁。

 
=============
 
【論壇交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唐宋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花似鹿蔥' 的評論 :
花姐好。這是真正的早期民間詞,能寫成這樣已經很好了。
我倒是很喜歡第一首,“看山恰似走來迎”,多爽朗、豪邁!
花似鹿蔥 回複 悄悄話 第一首一般,第二首有了元曲味道呢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