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唐宋韻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飛鳥在,良弓藏:與攝影暫別】

(2023-12-29 13:17:50) 下一個

飛鳥在,良弓藏:與攝影暫別

最近幾天WXC上聊攝影、顯美圖的朋友挺多,我卻決定與之暫別了。心中有些不舍,扯得稍微遠一點兒 —

1.

我最早按快門要追溯到大約上初二的時候。做機械工程師的父親的實驗室有一架“海鷗”DF135照相機。他們在工作中,有時須換上特殊鏡頭拍一些金屬斷麵的照片。我印象裏,大約有三、四次,我們家裏有比較值得紀念的事情或是全家周末出遊,父親就把相機(帶50mm或58 mm鏡頭)借回家,我們買一卷膠卷一次拍完。在這過程中,他大致跟我介紹了一下光圈,快門速度,膠卷的ISO以及景深等概念,我明白了個大概。那個相機當然是沒有測光表的,曝光指數完全依照經驗。這是初學者使用全手動相機最大的挑戰之一。

到了大學裏,班級集體出去玩經常也是租一個相機。學校邊上就是做這種生意的。我們一般租那種雙鏡頭相機,使用120膠卷。隻要把幾塊錢押金(忘了具體數)和學生證押在店裏,就可以租一個相機出來,一日的租金也比較合理。這種相機的拍攝者是看上麵的毛玻璃,被攝者的上下是反的,頗有趣味。現在看那時候的老照片,毛病之一是人拍得太小,構圖也成問題,這些都是經驗不足所致。到了大學的後期,有同學開始有相機了,就再也不用去租。記得我們班有位女生的父親從日本出差回來,帶給她一個135相機。雖然後來想想不過是個全塑料、固定鏡頭、非單反的初級相機,但當時覺得很高級。

2.

在出國前的5年裏,我有一個穩定的第二職業,即在北京的某個周報當兼職編輯。一名理科生怎麽有那個經曆,說來話長。那是一個獨特、有趣的經曆,以後有機會單寫。我負責一個版麵的組稿和排版,出席每周的編輯、記者全體會,然後呆在編輯部一整天,所以很快跟七、八個全職編輯記者就混熟了。攝影記者老錢原來是《中國青年報》的攝影記者,見多識廣,頗受主編器重。在我們這個小報財力有限的情況下,批準他購買了尼康F4機身外加三個頂級鏡頭。我進編輯部時,器材剛到,老錢愛不釋手。其他編輯記者也好生羨慕嫉妒,盡管他們不攝影。為什麽呢,原來老錢這套行頭,價格超過了報社廣告部的那輛“鬆花江”小麵包車,是我們小報編輯部裏最昂貴的資產,且完全由老錢一人把持。

很快,老錢就發現我喜歡攝影。於是他就有時跟我聊聊攝影的技法,還把他的尼康F4讓我摸摸,甚至拍兩張,但都是他在場。這玩意在當時的中國是巨額財產。他說他認識的一個攝影記者,幾年前帶著頂級攝影器材去外地采訪,結果器材被搶,人被打成重傷,留下後遺症。過了一、兩年,他建議我買一套自己的。他說尼康F3很不錯,我一查價錢,買不起。他說這樣吧,我陪你去西單攝影器材商店,看看有什麽選項,你買可以負擔的最好的。我從銀行取出了我所有的錢儲蓄約6700元。我95年之所以如此之“富”,是因為這包括了我大學畢業後去講師團一年的津貼,與他人合譯一部專業書的稿費,以及到編輯部一年多的外快。我告誡自己,絕不能花過5千。結果呢,在老錢的和店員的雙重建議、鼓勵之下,我買了尼康F50機身,Sigma28-70 mm和 Sigma70-300 mm 兩個鏡頭。離開商店的時候,除去攝影器材,我的總財產隻有人民幣兩位數了。

3.

這套尼康器材雖然是純業餘級別,且不是原廠鏡頭,但畢竟是自動測光、自動對焦的新一代產品,且有從28至300 mm的很寬的範圍,這為拍攝提供了極大的方便。這套係統跟了我8年,記錄了我在國內最後3年和美國生活前5年的重要時刻。這個時候,相機主要是用來拍攝紀念照和旅遊照片,偶爾拍幾張風景照。記得當時在北京,我有一次背著攝影包去拍攝一位朋友的婚禮,也很像那麽回事兒。Candid camera是對他們婚紗攝影的很好的補充。

到美國以後,2000年我搬了一次家,住隔壁的中國老兄是一位攝影發燒友。我看了他的照片,再聽他雲山霧罩地侃攝影器材,心中頓生羨慕。他說自然攝影中,自己不敢嚐的試攝影門類主要就是“打鳥”(拍攝飛鳥的行話)和拍微距。兩者的成功率都太低,對器材的要求也高,用膠卷拍攝成本吃不消,而且不能馬上看到照片以調整參數也是問題。我當然更是沒有嚐試的可能。但他的話確勾起了我的興趣。我知道如果不考慮限製因素,這兩類攝影應該是我特別喜歡的。我不喜歡拍攝肖像,我不是在這個類別上精益求精的人。我更不喜歡在街頭巷尾把鏡頭對著陌生的人抓拍。

2003年,佳能在世界上首先推出$1000的數字單反Canon 300D。我看了一下介紹和樣片,6.3 Mpix足以產生不亞於一般膠卷的畫質。於是我當機立斷,在ebay上賣掉了那套尼康係統,買了300D加kit鏡頭。數字相機沒有成本的拍攝為“打鳥”創造了條件。然而打鳥需要長鏡頭。我當時一個博士後,有家有口,不太可能馬上再花幾千刀。於是就想找省錢又可以接受的辦法。然而在這個事情上,我是走了彎路的,直到2008年才正過來,具體細節就不細說了。恰好此時我在紐約州找到了工作,於是,在家人搬到紐約州之前,我很自由地獨自拍攝了3年,拍了至少5萬張照片,以打鳥為主。下麵是幾個例子:

與此同時,我也添置了微距鏡頭和專用閃光燈,開始拍攝一些微距照片。我的家人從大學城搬過來之後,我每個周末整天出門就不太合適了。我記得2014年夏天的一個星期六,家中要請客。我一大早出門去拍攝燕鷗和shore birds,準備下午兩、三點往回趕。那天由於拍攝機會太好,我居然把事情完全給忘了。我老婆快7點打電話過來問,客人已經來了,你在哪兒?哈,我還在一個半小時車程以外的長島海灘上呢…… 於是,打鳥活動減少,微距攝影逐步增加。拍微距一般不需要去遠處的野地,去植物園、花園就可以了。比較小塊的時間,比如半天,也湊合。下麵是我拍攝的幾張微距照片:

4.

攝影,對我來說不是光是“拍照片”。如果認真地做,遠不是按快門那麽簡單。它首先需要有一個心理的狀態和投入,然後才有器材和行程的準備,再有拍攝時的精心與合理,回家以後還要不受幹擾地對照片加以瀏覽和取舍,然後對選出的少量照片進行後期製作等等。在過去的幾年裏,因為兩個孩子上高中、申請大學等原因,導致我首先缺乏心理準備狀態,拍得越來越少了。家中的共識是,等2023年女兒去大學了,我就全麵恢複攝影。而且,鑒於近年mirrorless取代dSLR的大趨勢,以及它在連續對焦和機身防抖方麵的巨大優勢,我將投入1-2萬刀更新器材。我的同學、朋友也常開玩笑等待我“再造輝煌”呢。

然而,世上的事情有時會節外生枝。有時仿佛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影響著事物的走向。我來文學城多年,原先用另外一個網名,喜歡在“交點新聞”和某些欄目中發評論,經常@#¥%與某些人吵得不可開交。幾年下來,覺得雞同鴨講實在沒什麽意思。小時候其實就明白,人不能被壓服;長大以後更明白,人其實也不能被說服。於是就決定不再囉嗦,進而有了開辟自己的園地的想法。由於唐宋詩詞之美和對它們的興趣,博客一開始的考慮是係統研讀和和欣賞唐詩宋詞。作為一個在公司裏上班的理科生,這個工程其實是有些過於龐大了。特別是有很多地方我不想人雲亦雲或蒙混過關,思考和查詢就特別費時間。此外,詩詞這種“小眾”的東西,我花那麽多精力,也隻有很少的人感興趣,認真去讀。我有時自嘲,自問冥冥之中有什麽力量使得我去費這傻勁。

這還不算。因為有了自己的園地,一段時間以後,就想著“種”點別的。於是博客中加入了分析、評論、回憶、科普等文章。從點擊率來看,這些文章反倒是“大眾”,網友也給予諸多好評,鼓勵我多多寫下去。這樣,時間的矛盾愈發突出。無論如何,我也無法將博客與攝影兼顧了。攝影我已經做了20餘年,知道了其中的基本門道,那就暫時放一放吧。但心中也真是不舍的。兩個月前我寫了一首小詩《糾結》,反映了這種心情: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80301/202310/4466.html

5.

15年前開始,每年我都用我的自己拍攝的照片,為親朋好友做一個年曆,這是我每個年末的“保留節目”。這個年曆是實用的,每一天的空白處可以加注、寫字。其實,我照片的存貨多得是,即便我不再拍一張照片,這種日曆做到我死也沒有問題。但是最近幾年來一直多用“存貨”,我感覺不好。於是,就在前幾天給朋友的聖誕祝賀中,我告訴朋友們,今年這可能是最後一次了。我開始了一項新的個人計劃。極其花費時間,我需要專心致誌。我希望將來有一天再恢複攝影。

人的生命總是單向往前的。所以未來不管是否再拿起相機,都不會是過去的重複。它究竟怎樣,我又是不知道的,讓未來自然展開吧。我知道的是,我得跟的過去的一章告個別,開始新的一章……填小詞【搗練子令】一首(平水韻七陽):

飛鳥在,角弓藏,

滿目青山麵夕陽。

百味人生多采擷,

靜觀世道湧蒼黃。

【論壇上與網友交流。點入在最下。】

 

 【美壇綜藝秀假日篇】與攝影暫別 A temporary farewell to photography. 唐宋韻 - ♂ 給 唐宋韻 發送悄悄話 唐宋韻 的博客首頁 (27019 bytes) (2887 reads) 12/31/2023  23:46:37 (8)

【飛鳥在,良弓藏:與攝影暫別】 唐宋韻 - ♂ 給 唐宋韻 發送悄悄話 唐宋韻 的博客首頁 (13699 bytes) (89 reads) 12/31/2023  23:41:58 (7)

【飛鳥在,良弓藏:與攝影暫別】 唐宋韻 - ♂ 給 唐宋韻 發送悄悄話 唐宋韻 的博客首頁 (13699 bytes) (45 reads) 12/31/2023  23:40:58

【飛鳥在,良弓藏:與攝影暫別】 唐宋韻 - ♂ 給 唐宋韻 發送悄悄話 唐宋韻 的博客首頁 (13699 bytes) (79 reads) 12/31/2023  23:41:33 (3)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0)
評論
唐宋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多謝您鼓勵。祝新年快樂!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花似鹿蔥' 的評論 : +1

讚攝影作品!
唐宋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Uusequery' 的評論 :

謝謝臨讀。其實,我20多年前開始攝影時,已經普遍用ISO了,但“定”的概念也知道一點 ——
21定=ISO100;24定=ISO200;27定=ISO400;30定=ISO800.
27定/ISO400的膠片已經比較粗了,我沒有用過更高的。
“定”每加1感光度增加1/3檔,而數字相機也是以1/3檔增加的。比如23定=ISO160; 28定=ISO500,等等。
Uusequery 回複 悄悄話 早年膠片的感光度好像是用"定"來區分的,如21定, 24定.是嗎?
唐宋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井底之蛙-77' 的評論 :

謝謝朋友,談不上研究。大家一起學習。
新年快樂!
井底之蛙-77 回複 悄悄話 還是詩詞的研究對我們的幫助大受益多!
唐宋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花似鹿蔥' 的評論 :

花姐過獎了。高手多著呢,我學還學不過來。
唐宋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fonsony' 的評論 :

謝謝褒獎。令郎可能有一個潛伏、積累階段。。。既然買了器材,就要用心、用功。
花似鹿蔥 回複 悄悄話 唐宋厲害,詩詞攝影都專研到家啊!
fonsony 回複 悄悄話 讚博主攝影藝術,我兒子買了一大堆器材擺滿房間,也沒有見他有什麽好作品。等下要問一問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