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唐宋韻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唐宋韻》32. 《采蓮曲·其二》 王昌齡

(2023-08-11 07:53:43) 下一個

《采蓮曲·其二》 

 

王昌齡

 

荷葉羅裙(1)一色裁(2),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3)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1 羅裙:用有疏孔的絲織品做成的裙子。                                                       2 一色裁:(仿佛是)用同一顏色的衣料裁剪而成。                                              3 亂:此處指混雜、混合。

王昌齡 (698—757年),字少伯,京兆人 (一說太原人),盛唐傑出的邊塞詩人。王昌齡的出身已不可考,隻知其早年生活較為貧困。開元十二年(724年)前後,王昌齡赴河隴、出玉門,旨在進入軍幕。此行雖未達到投筆從戎的目的,但卻使他有了一兩年塞外生活的經曆。開元十五年(727年),王昌齡進士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開元十九年(731年),王昌齡以博學宏詞登科,授河南汜水縣尉,再遷為江寧丞。開元二十六年(738年),王昌齡謫赴嶺南,一年後遇赦北還。開元二十九年(741年),王昌齡重獲起用,授江寧丞,在職共八載。天寶七年(748年),王昌齡被貶為龍標尉。唐肅宗至德二載(757年), 王昌齡離開龍標還鄉,在途經亳州時,被亳州刺史閭丘曉殺害,享年59歲。

王昌齡存世的詩歌數量不算多,但質量很高。其題材主要為離別、邊塞、宮怨等。王昌齡為唐朝邊塞詩的先驅,他的這類詩在意境、抒情、寫意等方麵均有很高的造詣。王昌齡的詩以五古和七絕為主要體裁。他的五古嚴正肅然、頗具風骨。王昌齡有“七絕聖手”之稱。他的74首七絕幾乎占了盛唐時期七絕總數的六分之一。正因為他和李白等人的努力,七絕才成為唐代流行的詩歌體裁。明代胡應麟說王昌齡的詩 “優柔婉麗,意味無窮,風骨內含,精芒外隱,如清廟朱弦,一唱三歎。” 而清初的王夫之更將他的七絕推為唐人第一。

《新唐書·藝文誌》載王昌齡撰《詩格》2卷,《直齋書錄題解》載《詩格》1卷,《詩中秘旨》1卷。現存《詩格》和《詩中秘旨》各1卷收於明朝的《格致叢書》。王昌齡有詩歌196首存世。

詩詞作品影響力總體評分: 6.

 

宋雨:王昌齡 (698—757年)是一位詩風獨特的盛唐著名詩人。王昌齡沒有官宦或書香門第背景,他早年的生平記錄非常稀少,他的父母已不可考。據考證他早年生活比較貧苦,依靠農耕維持生活。王昌齡二十幾歲的時候曾在北方地區遊曆,並居嵩山學道。他28歲時隱居於京兆府藍田縣石門穀,或是為參加科考苦讀。

唐風:開元十五年(727年),王昌齡進士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那年他29歲。雖然中進士較早,但他一生仕途並不順利,不僅官職不大,而且數次被貶。從開元末年(841年)開始,他先後任了8年的江寧(今江蘇南京一代)縣丞。安史之亂時,王昌齡在回鄉途中慘遭亳州刺史閭丘曉殺害,據說是嫉妒其才華,但殺害的具體原因不詳。

宋雨:據史料記載,王昌齡性格豪放,不拘小節。這可能是他在官場上易得罪人,難獲升遷卻幾次被貶的原因。然而王昌齡卻廣交朋友,他與同時代的著名詩人都有交往。他不僅與朝中做官的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密切,而且與民間的李白、孟浩然也是朋友。

唐風:然而,民間有一種說法,即王昌齡間接促使大詩人孟浩然離世。開元二十八年(740 年),謫之嶺南兩年的王昌齡遇赦北歸。他經襄陽時,拜訪了老朋友孟浩然。孟浩然當時患疽病(一種化膿性感染),已經快痊愈了。兩人見麵後非常高興,開懷暢飲。孟浩然把郎中的建議拋在腦後,吃了不少新鮮魚蝦,導致癰疽複發,不久後就去世了。這種忌口究竟有多少科學道理,我反正是要打個問號的。

宋雨:作為詩人,王昌齡對於七言絕句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被譽為“七絕聖手”。王昌齡現有七十多首七絕存世,約占盛唐時期七絕總數的六分之一,這個數字幾乎是初唐七絕數量的的總和。七絕和七律同屬近體詩,有一個成熟的過程。在全唐詩中,初唐和盛唐的七絕作品不多,加在一起也不過幾百首。然而,王昌齡和李白使這一詩歌形式在盛唐時期充分發展與成熟。到了中唐和晚唐,七絕如井噴式湧現。《全唐詩》收入中晚唐七絕多達約一萬首。李益、劉禹錫、杜牧、李商隱等都是後來的七絕名家。

唐風:王昌齡的七絕作品很有他個人獨特的語言特點。其前兩句往往比較含蓄委婉,或采取比興的手法,到第三、四句,常有一個轉折,加大力度,表現出宏大的氣魄。王昌齡的七絕能夠以凝練的語言,顯示出深刻、悠遠的意境,讓人回味無窮。

宋雨:是的,這樣一種風格在王昌齡最為擅長的邊塞詩上表現得尤為突出。比如在著名的《出塞》、《從軍行》等邊塞詩的傑作中,他均以高超的語言藝術,讓這些首區區28字的小詩產生了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唐風:現在我們來說說這首《采蓮曲》。這是王昌齡約於唐玄宗天寶七年(748年)被貶為龍標尉時所作。龍標即今天的湖南省黔陽縣,縣尉大約相當於今天的公安局局長,是縣令的副手之一。龍標當時是西南蠻夷之地,在這樣的小縣任縣尉,官階九品下,小得不能再小了。

宋雨:一日,王昌齡獨自在龍標城外東溪的荷池旁散步,當地酋長的公主、蠻女阿朵恰在荷池采蓮、唱歌,縣尉被其深深吸引,便作了兩首《采蓮曲》,這裏我們著重賞析的是其中第二首。 其實《采蓮曲·其一》也很有特色,它是這麽寫的:“吳姬越豔楚王妃,爭弄蓮舟水濕衣。來時浦口花迎入,采罷江頭月送歸。” 本詩的首句,用古代吳、越、楚國的美女形容采蓮女的美麗。整詩充滿了詩情畫意。順便說一句,《采蓮曲》本是樂府舊題 ,許多詩人,如王勃、賀知章、李白和白居易都寫過《采蓮曲》。他們的作品詩體不盡相同,隻是用樂府舊題。白居易的《采蓮曲》也用的是七絕的體裁,寫一對青年男女在荷花深處偶然相遇,頗有情韻:“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颭”(zhan3)意為搖曳。)

唐風:在南方氣候溫暖濕潤,池塘湖泊密布的地方,到處生長著蓮藕,采蓮(子)是一種農家的勞動。由於其體力要求不很高,不少婦女參加此類勞動。荷花(芙蓉)前後花期很長,早開早謝的,蓮子已經成熟,需要及時采摘,而晚開的正在盛開甚至剛剛含苞欲放。采蓮姑娘美麗的容貌和鮮豔的衣著與荷葉、荷花交相輝映,給采蓮勞動帶上了浪漫的色彩。其實,采蓮這活兒也是比較艱辛的。比如蓮蓬很粗糙,容易劃傷手。

宋雨:“荷葉羅裙一色裁”— 作者一上來就讓穿著綠羅裙的采蓮女與荷塘渾然一體,她們仿佛穿著迷彩服難以辨別。“綠羅裙”簡直是古詩詞的一種標準表達。五代牛希濟的“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一句,北宋的名家賀鑄居然原文照抄,可見綠裙子的魅力。然而我心中一直有一個問題,即古代更多把織物描繪成紅色的,比如“紅袖添香”,“紅袂飄飄” 等,而且王昌齡他自己的《長信怨》中也有“紅羅帳裏不勝情”一句。可是,詩詞中為什麽見不到“紅羅裙”這樣的表達呢?

唐風:我個人認為其重要的原因是平仄的考慮。“紅”字為平聲字,而“羅裙”兩個字也都是平聲字,如果用“紅羅裙”這三個個平聲字入詩詞,很多情況下是出律的,即出現“三連平”或“三平尾”這一類的禁忌。且三個平聲字讀起來也拗口。而改用仄聲“綠”不僅合律,而且“綠羅裙”讀起來頓挫、順口。唐代以後的詩人因為較多寫近體詩(律詩或絕句),他們對於平仄格律是非常敏感的。如的確要表達紅裙子,可用“石榴裙”代指。如李白有:“移舟木蘭棹,行酒石榴裙。” “石”字古音是入聲,所以“石榴裙”發聲是仄平平,與“綠羅裙”一樣。這樣就沒有音律上的問題了。

宋雨:嗯,這個解釋令人信服。“芙蓉向臉兩邊開”一句,讓人很容易聯想到崔護的“人麵桃花相映紅”。“荷葉羅裙、芙蓉人麵”,上一句說綠羅裙與荷葉混在一起難以分辨,而第二句說姑娘的麵龐與荷花相互照應。七絕的前兩句本不要求對仗,但作者刻意用了對仗句,凸顯美人與美景相映成趣,賞心悅目!

唐風:王昌齡死的時候崔護還沒有出生,所以要說有借鑒,也隻能是崔詩借鑒王詩。詩人的眼中,羅裙與荷葉,人麵與荷花渾然一體,分不清孰為荷葉,孰為羅裙。於是作者總結道“亂入池中看不見”。“亂”字似乎不太雅,但此處卻用得很貼切,就是混入的意思。荷花與荷葉長得毫無秩序又密密麻麻,它們與著綠羅裙、“人麵荷花”的采蓮姑娘渾然一體。

宋雨:正在時隱時現、望而難見之際,蓮塘中忽然響起了歌聲。“聞歌始覺有人來”— 順著歌聲去尋,“看不見”的采蓮姑娘原來是依然在田田荷葉間勞作。這一句在前麵視覺維度的基礎上,又增添了聽覺的維度,使得采蓮的意趣更為全麵,顯示出了生動的“采蓮圖”和“采蓮曲”。

唐風:作為“七絕聖手”的王昌齡,他最著名、最擅長的題材是邊塞詩,此外他在寫送別詩和宮怨詩方麵也有很高的造詣。像《采蓮曲》這樣描寫風景和人物的七絕作品,他寫得比較少。然而這兩首采蓮小詩構思精巧,清新自然,遣詞造句雕琢卻不留痕跡,同樣顯示了他不凡的功力。

【在論壇中與網友交流(點入見文章下麵)】

《唐宋韻》32. 《采蓮曲·其二》 王昌齡 唐宋韻 - ♂     (30257 bytes) (465 reads) 08/11/2023  08:02:21  (6)

《唐宋韻》32. 《采蓮曲·其二》 王昌齡 唐宋韻 - ♂     (30658 bytes) (5449 reads) 08/11/2023  07:53:43  (5)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唐宋韻 回複 悄悄話 【借鑒網友 —— 】

-- 唐宋兄好文!紅羅裙有啊--石榴裙,出現在多首詩詞中,有名的如武則天寫給李治「如意娘」中“不信比來常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 ToClouds- 08/11/2023 09:41:08

-- “石”古音是入聲字,是仄聲,所以“石榴裙”不是三連平,沒有問題的。 - 唐宋韻 - 08/11/2023 10:15:29

-- 但你這個提醒好。以後我把把石榴裙這個“合法”的表達加在解說之中。 - 唐宋韻 - 08/11/2023 10:45:28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