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爭論,最初是從一九七七年二月七日兩報一刊的社論《學好文件抓住綱》引起的。這篇社論提出:“凡是毛主席做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持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這就是“兩個凡是”的出處。這篇社論,名義上是兩報一刊的社論,實際上,不但兩報一刊事先不知道,連當時的中央宣傳口事先也不知道,是李鑫領導中央理論學習組起草的。二月四日汪東興在社論清樣上批:“這篇文章,經過李鑫同誌和理論學習組同誌多次討論修改,我看可以用。”他決定發兩報一刊社論。這篇社論發到中宣口,耿飆找幾個負責宣傳工作的人討論,他認為:“發這篇文章,等於‘四人幫’沒有粉碎。如果按照這篇文章的‘兩個凡是’,什麽事情也辦不成了。”可是,因為這篇社論是中央批發下來的,各報隻能照登。這篇社論發表的時間,是在一九七七年三月工作會議以前,當時全國人民普遍希望鄧小平趕快出來工作,看到這篇社論的“兩個凡是”,認為是不讓鄧小平出來工作的訊號,紛紛責問報社,為什麽要發表這篇社論?
事實上,在這以前,就有許多使人擔憂的跡象,最突出的是一九七六年十一月十八日主管宣傳工作的汪東興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座談會上的講話,他對鄧小平說了許多難聽的話,他說:“他(指鄧小平)不聽毛主席的,還是搞他過去的那一套東西。”汪東興還反對為天安門事件平反,主張辦“朝農”,要放映電影《決裂》,說這都是“主席講過”,“是主席的指示”。同年十一月三十日,吳德在四屆人大三次會議上的講話中說:“凡是毛主席指示的,毛主席肯定的,我們要努力去做,努力做好。”他在談到“四人幫”罪行時,還說“天安門事件中反‘四人幫’是錯的,那時他們還是中央領導,那是分裂中央!”“要把批‘四人幫’和批鄧結合起來”等等錯話。
從此以後,在一係列問題上,都發生了爭論。例如,廣大人民群眾強烈要求紀念周總理,為天安門事件平反,汪東興卻一再加以阻撓。在理論問題上,一九七七年初,《人民日報》及其他報刊,剛開始批判張春橋的《論對資產階級的全麵專政》文章,《紅旗》雜誌就打報告向汪東興請示,對張春橋的這篇文章和姚文元的《論林彪反黨集團的社會基礎》兩篇文章是否可以點出篇名批評,二月四日,汪東興指示:“這兩篇文章是經過中央和偉大領袖毛主席看過,”隻能“不點名”批評文內的錯誤觀點。實際上就壓製了對這兩篇在國內外都引起很大影響的文章的批評。一九七七年五月份,《人民日報》查對了一九六七年十一月六日兩報一刊編輯部紀念十月革命節的文章的原稿,事實證明這篇文章中第一次提出的關於毛主席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的六個要點,都是沒有經過中央正式討論,是由起草人商量,根據康生講話,由陳伯達、姚文元定稿的。其中關於“全麵專政”的提法,不是毛主席的原話,是陳伯達、姚文元自己寫的,排成黑體字,偽造毛主席的指示。後來,《人民日報》寫的這份材料在中宣部的簡報上刊出後,吳冷西打電話責問朱穆之、胡績偉,說不應該登這個材料。此外,在實際工作中也發生了不少分歧。其中最突出的是關於農業政策的宣傳。一九七八年初,人民日報等報導的四川、安徽落實農業政策的經驗,政治局主管農業工作的人認為是“右”了。後來,在所有製過渡、集市貿易、自留地等問題上,人民日報、新華社和其他報刊宣傳黨的政策,山西省委認為這是“宣揚資本主義 ”,是“同學大寨對著幹”,發生了許多爭論。一年多來,在落實幹部政策,解決冤案、錯案問題上,也發生了許多爭論,有些人堅持這些案件是“某某批的,不能改”。
正是由於這種種情況,許多人認為,“兩個凡是”的錯誤思想就是一切照搬的本本主義思想,是產生這一係列爭論的總根源。堅持這種意見的人,實際上是在維護林彪、“四人幫”所設置的禁區,甚至搞新的禁區。如果不打破這個禁區,大家就不能大膽提出新問題、分析新問題、解決新問題,我們就無法前進。一九七七年七月,鄧小平在十屆三中全會上講話,提出要完整地準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體係,就是針對“兩個凡是”的本本主義思想來的。
《真理標準》一文的發表經過
早在一九七六年冬天開始,中央黨校一千多高、中級幹部討論我們和林彪、“四人幫” 的路線鬥爭的經驗教訓時,就得出這樣的認識:分清路線是非的唯一標準,隻能是革命的實踐。
一九七八年三月二十六日《人民日報》第三版刊登了一篇思想評論《標準隻有一個》,提出隻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是真理,但不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這篇思想評論很短,沒有引起普遍重視。但文章發表之後,報社收到二十幾封讀者來信,除一部分讚成這篇文章的觀點外,大多數是提出問題的。寫這些信的大多不是理論工作者,他們主要認為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也是檢驗真理的標準,認為標準是兩個,而不是一個。(六月十六日《人民日報》發表邢賁思的文章《關於真理的標準問題》答複了這個問題。)此外也還提出一些理論上需要進一步闡述的問題,如:理論的指導作用和實踐檢驗的關係,認識的條件、方法和檢驗真理的手段,邏輯證明和實踐檢驗的關係等問題。(後來《哲學研究》作了答複)
這時候,南京大學哲學係教師胡福明給《光明日報》投了一篇稿子,闡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楊西光剛調到《光明日報》工作,認為這篇文章不錯,編輯部在原稿上加上了“馬恩列斯毛從來不認為凡是他們的決策都要維護,凡是他們的指示都要遵循” 。後來,編輯部和中央黨校理論動態組的人一起修改,保留了作者的原意,但是,考慮到二月七日的社論是經過中央領導人審閱過的,還是刪去了這句話,避免正麵批評“凡是” 的提法。(直到現在人民日報上也還沒有正麵批評“兩個凡是”)這篇《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文章,以“本報特約評論員”的名義,於五月十一日在《光明日報》發表,當天,新華社轉發了《光明日報》的這篇文章。第二天,五月十二日,《人民日報》和《解放軍報》同時轉載,全國各省市報紙絕大部分都轉載。當時沒有轉載的報紙,以後也都陸續轉載了。廣大讀者普遍反映很好,認為提出這個問題很重要。
就在五月十二日晚上,吳冷西打電話給胡績偉,批評這篇文章(見附件)。他說:“這篇文章犯了方向性的錯誤。理論上是錯誤的,政治上問題更大,很壞很壞。”他說:“文章否認真理的相對性,否認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他舉出列寧關於一國可以取得革命勝利的學說和十一大路線在提出來時就是真理,說“文章提倡懷疑一切,提倡真理不可信、不可知,相對真理不存在,真理在開初提出時不是真理,要經過實踐檢驗以後才是真理。這是原則錯誤。”他說:“文章在政治上很壞很壞。作者認為‘四人幫’不是修正主義,而是教條主義。”“文章結尾以為當前要反對的就是躺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現成教條上,甚至拿現成公式去限製、宰割、裁剪無限豐富的革命實踐,就是要反對所謂教條主義,要向馬列主義開戰,向毛澤東思想開戰。”他說文章用很大的篇幅講馬、恩、毛如何修改自己的文章,“作者的意思就是要提倡我們去懷疑毛主席的指示,去修改毛澤東思想,認為毛主席的指示有不正確的地方,認為不能把毛主席指示當僵死的教條,不能當聖經去崇拜。很明顯,作者的意圖就是要砍旗。文章批判林彪‘一句頂一萬句’、‘句句是真理’,難道一句頂一句也不行嗎?難道句句都不是真理才對嗎?”
吳冷西在電話中雖然說這是他個人的意見,不要外傳,當時胡績偉就回答他: “你既然在政治上提得這麽高,我必須和別人討論你這些意見究竟對不對。”
五月十三日,前任紅旗總編輯打電話給曾濤,說新華社轉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轉發了一篇錯誤的文章,當時被曾濤頂了回去。但是他還是對別人說《光明日報》這篇文章在“理論上是荒謬的,在思想上是反動的,在政治上是砍旗子的。”“新華社和人民日報犯了錯誤”。
五月十七日,汪東興在一次小會上說:“理論問題要慎重,特別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和《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的原則》兩篇文章,我們都沒有看過。黨內外議論紛紛,實際上是把矛頭指向主席思想。我們的黨報不能這樣幹,這是哪個中央的意見!(按:《按勞分配》這篇文章,是鄧小平和李先念審查過的。)要堅持、捍衛毛澤東思想。要查一查,接受教訓,統一認識。當然,對於活躍思想有好處,但人民日報要有黨性,中宣部要把好關。”他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篇文章的矛頭是指向毛主席思想的。”
第二天,五月十八日,張平化在中宣部召開的參加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各省市文教書記和宣傳部長座談會上,專門講了《光明日報》這篇文章的問題。他說:“我就聽到了兩種相反的意見,一種意見說文章很好,另一種意見說很不好。我也還沒有完全摸透。”“大家可以看看,小範圍可以議論議論,發表不同意見,不要認為《人民日報》登了,新華社發了,就成了定論。有不同意見是好事情,可以活躍思想,展開辯論。不僅這篇文章,還有另外的文章,《人民日報》批‘頂峰論’,還有一些文章,省市委同誌小範圍有不同意見都可以議論,有不同意見希望向我們反映,中宣部研究問題可以活躍些,對中宣部有幫助。毛主席生前對省市委負責同誌講不論是從那裏來的東西,包括中央來的,都要拿鼻子嗅一嗅,對不對,不要隨風轉。”張平化最後還向到會的人拱手說:“拜托,拜托!”
此後,社會上就傳說人民日報犯了嚴重錯誤,中央已經派工作組進駐人民日報了。
五、六月間,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李曼村的講話也認為凡是毛主席、華主席講過的話,都不能改動。這次會議根據鄧小平提出的在新的曆史條件下恢複發揚我軍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作為指導思想,李曼村反對提“新的曆史條件”,說什麽這不符合華主席提出的“新的曆史時期”,“和中央的口徑不一致”;他還反對提我軍是“無產階級性質”,說什麽毛主席沒有提過。
六月二日,鄧小平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作了重要講話,精辟地闡述了我黨一貫倡導的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
鄧小平還針對這種本本主義的錯誤思潮,很鮮明地提出:“我們黨有很多同誌堅持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堅持把馬列主義的普遍真理同革命實踐相結合的原則,這是很好的,我們一定要繼續發揚。但是我們也有一些同誌天天講毛澤東思想,卻往往忘記、拋棄甚至反對毛主席的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這樣一個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根本方法。不但如此,有的人還認為誰要是堅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理論和實際相結合,誰就是犯了彌天大罪。”鄧小平在講話中還特別指出,這不是偶爾的,孤立的。這是一種 “思潮”。(待續)
視頻:鄧小平製衡陳雲的王牌//毛威有不測,聶妙語無痕//聶晚年深契鄧心的一個大動作——細說1958年整肅粟裕之謎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