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喜歡保存舊物的通常都是戀舊的人,我不知自己算不算這類人。
這支下鄉時吹過的竹笛因出現裂紋聲音已不再悅耳,而在當年,它的音色卻是極好的——它是一支長長的低音竹笛,記得下鄉幾天後的一個傍晚,大家收工比我都晚,他們走進院門看到我手裏的那支竹笛都很詫異,說在遠處聽還以為吹的是小號呢!由於音色低沉,也有人說聽著像長笛。青年點裏,帶著樂器下來的占多數,好幾個人帶著口琴,有兩個人帶了二胡下來,一個人帶著嗩呐,還有一個人帶下來一架掉了漆的手風琴,隻我一個人帶的是竹笛。下鄉後,帶下來的樂器也不再屬於自己,各種樂器大家都喜歡摸,別人剛吹完的口琴拿過來用袖子擦兩下就吹。漸漸地,各種樂器大家也都會了一點,隻有我那支竹笛大家摸的較少——隻因為音孔間的距離太大,多數人的手指跨不過來六個音孔。
有時吃過晚飯,大家會把所有樂器都拿出來,坐在院子裏排練合奏,由竹笛定調,二胡和手風琴跟著竹笛的調子走。聲音傳出大門外,引來附近的村民聚在門口探頭探腦,多數人隻是站在門外瞅,因為村支書囑咐過他們不準隨便串青年點,隻有幾個膽大的擠進大門站在院子裏觀看。
某一天,拉二胡的開始展示變調技巧,合奏時突然開始變調,手風琴有半音鍵,變調不成問題,可笛子、嗩呐和口琴卻全都沒辦法了,有些音我隻能輕輕地吹含混過去。一天,好事的我找了一把小刀將最靠近笛膜的那個音孔仔細地擴充了一點點,音孔增大後,令本來的半音間距變成了全音間距,想吹出半音隻需將手指蓋住音孔的一部分,想吹全音時就將音孔全放開,一孔兩用能吹出長笛的效果。如此一來,降四度的變調轉換竟完全成立,令大家驚歎不已!變調時個別的音符也用不著再輕輕吹了。音孔變大了,音孔的間距也更大了,加之沒人能像我一樣掌握一孔兩用的技能,那支竹笛除我之外更沒人會吹了。喜歡拉二胡的人最多,但二胡的琴弦容易斷,所以每人回城時都忘不了帶回來兩根琴弦。竹笛的笛膜也容易破損,但這不是問題,村裏到處是蘆葦,想找到笛膜太容易了;貼笛膜的阿膠不太好弄,也不要緊,將蒜瓣掐開塗在膜孔的邊緣就解決了......
返城後閑暇時間少了,那支竹笛也很少吹了。由於吹的少,笛子開始出現裂紋,隻好用透明膠帶纏了起來,有時也會拿出來試著吹一下,音色已大不如前了,即使這樣,我依然會留著它——看到它,耳邊就會響起當年它那美妙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