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背影

一個人的成長如此孤寂,有時,我們需要一個靈魂裏的夥伴,來見證與分享所有快樂與憂愁……
正文

失而複得的下鄉證

(2023-03-06 00:58:30) 下一個

   

   聚會時我把當年的下鄉證展示給大家看,大家看後都很驚訝:“你的下鄉證竟然還留著?我們的早就沒了,講講是怎麽回事!”

   是啊,全青年點隻我一個人將下鄉證保留到了今天,但並非是刻意保留下來的,重新找到它純屬偶然,既然大家問了,便如實講起下鄉證失而複得的經過——

   不久前的某一天,賣廢紙時從棚子裏的一個潮濕的舊紙箱裏翻出一本《廣闊天地》月刊,熟悉的封麵引起我的注意,於是單獨把它放在了一旁。將那些沒用的舊書賣掉後,回到屋裏再次端詳手中的月刊,才想起是當初青年點裏的學習資料,應該是回城的那天不知怎麽跑到了我的行囊中跟著我回來的;翻開月刊,第一眼便發現了夾在月刊裏的這個下鄉證,紅色的封麵幹淨如初......

   聽完我的講述,大家又去翻看那本《廣闊天地》月刊,興致依然很濃,當年可不是這樣的,記得那時它並不受大家待見——《廣闊天地》是省級期刊,由公社統一為各個青年點訂閱,刊登的都是全省各地知識青年的投稿,大都是些立誌紮根農村的詩歌與散文,很契合那個謊話盛行的時代,每期在15號左右寄到青年點裏,寄來後便呆在學習室的書架上,很少有人翻閱。

   然後大家繼續聊下鄉證的話題:當初下鄉是在學校報的名,印象裏下鄉證也是由學校發下來的,發下來後學校就不再管了,下鄉的事全由家長單位統一安排,所以在青年點裏,大家都不是同學關係,但因家長都在一個單位,相處得比同學更融洽,帶隊幹部也是家長單位排下來的,因為所管理的都是同事的子女,待我們也不錯。至於下鄉證,多數人下鄉那天就沒隨身帶著,一直是放在家裏,當然,現在都找不到了。有人打趣地說:“自從發下來,就沒見一次用過它!”又有人說:“還是有點用,那上麵有下鄉日期,我們的工齡應該就是從那天算起的。”接著又有人出來反駁:“可我們退休時也沒見他們要過下鄉證啊!下鄉日期應該是寫在檔案上的。”

   是的,雖然下鄉證每人都有,但直到如今也不知道它究竟有什麽用處,所以沒被大家保留下來也就不奇怪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