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背影

一個人的成長如此孤寂,有時,我們需要一個靈魂裏的夥伴,來見證與分享所有快樂與憂愁……
正文

下鄉日記一則

(2023-02-16 00:49:18) 下一個

   聚會時扯到自製豆腐的話題,突然想起當年的日記裏有記錄過豆腐的製作過程,便翻開給大家看,大家看後感慨最多的就是:早知道,自下鄉那一天就該把點點滴滴都記下來,當時怎麽那麽笨!曾經熟悉的場景,在你的日記裏又重新呈現了——

   進入初冬後天氣開始轉涼,果業隊裏摘蘋果、挑蘋果的活兒也全結束了,做豆腐的季節開始了。早聽說過做豆腐的活兒是件美差,每年大豆收獲完後,大隊上都要從果業隊挑些人來做豆腐,為提高知青的情緒,今年大隊決定從知青中挑出六個人來,由果業隊副隊長指導我們怎麽做。做豆腐的工具大隊裏都有,去年的豆腐房被占用了,便借用了果業隊的看山屋和鍋灶,看山屋坐落於棗樹溝的半山腰上,離村子有點遠,但屋前有口甜水井,這或許也是選擇在棗樹溝做豆腐的原因。一切都是從頭開始,首先是壘豬圈,豆腐渣是最好的豬飼料,不能浪費,大家於是滿山上找石頭壘豬圈。豬圈壘在看山屋的後麵,豬沒多大的本事,那豬圈用石頭幹壘就行。去集上抓來兩隻沒上膘的殼郎豬放進豬圈裏,便開始了做豆腐的全過程。

   應該說做豆腐比挑蘋果要輕鬆的多,一年裏難得攤上這樣的美差,而且還能拿到滿工分。每天上午,三個人負責在屋裏揀黃豆,三人一塊兒揀不用一小時便揀完了;另外三個人跟著果業隊副隊長去周圍砍柴火,屋前屋後都是樹,砍柴也用不了多少時間。下午會忙碌一些:一人負責把頭天浸泡的黃豆舀入石磨孔,幾個人輪流推動磨杆,磨出原漿後放進包袱裏榨出豆漿,等鍋裏的豆漿燒開後,用勺子將鹵水一點點灑進豆漿裏,幾分鍾後,一鍋豆漿就變成了豆腐腦,稍微涼上一會兒,便將豆腐腦舀進一個放有包袱的柳條筐裏,然後用包袱將豆腐腦封好,加上木蓋,木蓋上放塊大石頭,幾小時後,一筐還帶著熱氣的豆腐就做好了。

   另外,還有一些過程不能不提,就是做豆腐的時候常會有一些人來豆腐房逗留,豆漿燒開後,他們準時地來到豆腐房的門前,也不說話,就那麽站著,果業隊副隊長知趣地拿起屋裏的幾隻水瓢,舀起半瓢豆漿遞給他們,那幾個人便蹲在門口慢慢地喝;豆腐腦點好後,又有一些人來到豆腐房門前,副隊長又拿起水瓢,每人半瓢豆腐腦,豆腐腦沒豆漿那麽熱,喝起來會快一些。這些人看著不是太熟,看到副隊長殷勤的樣子,也不便問,還好,沒看到有來蹭豆腐的。豆腐壓好後已是傍晚了,最後的過程是推著豆腐車去村裏換豆子,當然,大隊上會給我們多加兩個工分,這時村民基本都收工了,男人們都在自留地裏忙碌,女人們則在屋裏忙著做飯,聽到敲梆子的聲音,有些女人會走出來,一斤黃豆換三斤豆腐,村民還是很樂意換的。大隊辦豆腐房隻為給村民提供一種福利,不指望賺錢,工錢由大隊上出,收來的黃豆夠下次做豆腐用就行。

   直到臘月二十七這天,豆腐房才停辦了,知青也要回城裏過年了,當天裏,大家一起將做豆腐的工具和那兩隻上了膘的豬從山上弄回了大隊。算起來,做豆腐的活兒幹了整整有兩個月,終於了解了做豆腐的全過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canhe 回複 悄悄話 博主好珍貴的回憶!博主是個生活的有心人,能把幾十年前的做豆腐場景再現,還有上一文理理發店的描寫寫得如此詳細生動,真的很佩服!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