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靜的囈語

旅美三十五年,如今閑雲野鶴安度晚年,偶得文思泉源,盼借此博客平台抒發,自娛自樂,也求高手斧正。
正文

她們這樣生活

(2023-08-19 07:13:57) 下一個

通常出來旅遊都是跟團在風景區玩樂,這次我們自己開房車,從青島往榮成市,前天誤打誤撞開進了一個鮑魚養植場,見到許多漁家女在破舊帳篷裏雙手翻飛地在打著什麽結,我好奇走近搭訕,求得同意拍照,原來那褐色細線狀的東西叫龍須菜,是鮑魚的佳肴。這些漁女先把這些龍須菜切成一段段,然後抓起一小把當作菜苗用繩子打個結,一條繩子上如此這般打幾十個結子把龍須菜綁牢,達到千百條的數量後就集中投放到海裏攔起的養殖池裏,這些龍須菜一年能收獲六七次,與海帶一起投喂給鮑魚苗吃,鮑魚吃了長得歡,大約八九個月後就可出售,當然想要它們長到很大個的要更長時間。這些女工幹的活是龍須菜再生產。

和幾個幹活的女人交談,了解到她們每天都是淩晨兩點開始幹活,一直到下午四點才下班,除了吃飯和如廁,她們一動不動地坐在工位上,雙手迅速地抓過一把把已經斬短的龍須菜打結扣在尼龍繩上,一天能弄近三百條繩索,計件每條八毛錢,每天可收入二百多元,雖然這活兒勞累單調枯燥,但她們挺滿足的。這些女人大多數都是中老年人,穿著隨便,由於長期在蔭處缺乏運動,身材都偏肥胖,頭都低著,看不清容貌和表情。我跟一個幹活最麻利的中年白衣女聊了會兒,她幾乎不抬頭,戴著透明塑料手套,兩手飛快打結,看得我眼花繚亂,她說道:“我比她們更需要錢,更要快幹,我們要攢錢娶媳婦,我們也沒醫保和退休金,還要存老本,不像你們城裏人……” 原來她有兩個兒子,她和老公拚命打工攢錢要給他們買婚房,她還講:“首付都是父母的責任”!我沒問她兒子多大?務農還是上了大學?啃老心安理得嗎?隻是悲傷地想:“中國父母活得太累太沉重了!” 中國幾千年傳統的“養兒防老”已經悄然演變成“養兒須送房” “養兒再帶孫”!中國的大批父母可能是全世界最把傳宗接代當回事的,最願意為了子女奉獻一生的群體。歐美人注重生活品質,快樂輕鬆育兒到18歲,有能力的父母為子女付大學學費,普通人家的孩子半工半讀或貸款完成學業,然後順理成章參加工作,自己成家立業,已經成為公序良俗,哪裏有父母必須為兒子買婚房的道理?甚至可憐的父母還自己攬上“出首付的責任”!

我不禁想到,看到上輩人如此一生辛苦,育兒成本和周期如此之長,以致要耗盡青春健康和財力,這也許是目前年青一代不願生孩子,或不考慮多胎的原因之一吧!

自己是悠閑旅遊者與她們反差太大,不想惹眾怒就匆匆離去,越想心裏越不開心!

2023年8月於青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huiling-LA美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南瓜蘇' 的評論 : 感謝蘇蘇來訪和美言。您總是耐心細讀我的拙文,不但常常不吝讚揚,而且總有共鳴,令我十分感動。的確,中國的婦女尤其是底層農工階層的女性活得太辛苦了太無我了,國內貧富差距太大了,剛才從小區地下停車場上來,見到一大半是高檔名車,比我在洛杉嘰家附近人們的車高級多了。但隻要走到郊區,海邊,雖然房子硬件也不錯,但還可以見到類似文中的勞苦大眾,工作環境惡劣勞動強度大,背負著養家養兒育女的重擔,同是女人,自己穿著亮麗遊山玩水,怕引人她們的忿氣而逃離了。回來發了朋友圈圖文,稍做修改發城裏,希望大家關注。可惜手機上文城發不出照片。多謝了
南瓜蘇 回複 悄悄話 惠玲這篇短文寫的質樸無華,卻立意很深。先謝謝你能為底層人動筆發生。

中國人集體意識太重了,從生到死活的都不是自己。尤其是女人,為父母,為兄弟姐妹,為丈夫,為公婆,為子女,留給自己的少之又少,令人唏噓。

問好慧玲,周末愉快
huiling-LA美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感謝菲兒來訪,多謝美言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好文,喜歡這樣紀實的遊記!
huiling-LA美國 回複 悄悄話 不好意思,在國內用文學城手機版,無法發出照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