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北京展覽館,如是莫高展,莫斯科餐廳,國家典籍博物館

(2025-04-02 07:33:29) 下一個

剛才寫的晚飯。白天我去了兩個地方,北京展覽館、國家典籍博物館。

前者正舉辦一個敦煌展,主要是複製的8個窟、還有壁畫。

講解都是敦煌研究院的解說員,她們來北京講解。在入口那裏拚的精講團。

敦煌的東西不聽講解真看不懂。

8個窟雖然是複製品,但其中也包括2個永久不開放的窟,也就是說你到了敦煌也看不到。

而且敦煌的講解就跟法海寺一樣,進去黑的,隻有講解員打手電講。

這次就當是去敦煌前的預習吧。

先看一眼北京展覽館吧。

展覽路方向

張騫出塞,記住這個圖。

藏經洞部分

結束後又挨這兒蓋了很多章。

出門隔壁就是莫斯科餐廳。

當時1點多了,也餓了,不過不想吃肉的主菜,就點了一個湯,一個開胃菜,一塊蛋糕。

紅菜湯,第一次喝,我感覺太甜。

奶酪球,不好吃。

黑森林蛋糕,主要是懷舊,小時候沒進過莫斯科餐廳,不過過生日大人給買一牙黑森林蛋糕。

感覺現在的沒以前奶油多。我記得那時候吃黏糊糊的都是奶油,很好吃。

展覽館裏玉蘭

丁香

因為都在這邊了,所以去了很近的國家圖書館,那裏旁邊是國家典籍博物館。

不用預約,隨便進。

那裏主展廳是煌煌文脈,就是陳述了中國國家的典籍脈絡。

時間為線,作者為骨,典籍為珠。

因為我這幾天密集打卡了4家博物館和故宮,腦子裏還都新鮮清晰,尤其昨天在故宮,今天在典籍博物館,發現很多知識互相涵蓋,文物和史書相互印證。

比如上午敦煌那裏看到張騫出塞。

下午典籍這裏就看到。

在典籍博物館的這個展廳,燈光將人的目光吸引到書上,它們和故宮的珍寶沒有不同,而且還散發著更加莊重的氣息,顯示被珍視的地位。

我邊看邊想,這些就是中國文化的具像化,什麽是中國文化,筷子、餃子?

我覺得還是帶孩子到這個博物館來,尋找一下中國存在的實證。

這裏,展覽將楚辭與陶淵明著作並肩而設,標題:詞章之祖、隱逸之宗,正是想說明中國人的心脈:文學和精神世界。

台灣

這個展覽旁邊廳是收費的永樂宮展覽。

還有一個永樂大典的展覽廳。

最後一個廳是甲骨文的。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