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微信:有了不肯跪的,中國才得以改變

(2025-11-26 20:54:07) 下一個

https://mp.weixin.qq.com/s/y5cuw3cZNdy6kKSl--OFbw

張鳴:就是因為有了這樣不肯跪的人,中國才得以改變

 
Image

文:張鳴  原載 :《廉政瞭望》

 

嚴格說起來,士大夫被皇帝不當回事,以奴才視之,是打元代開始的。

 

沒法子,所謂元朝的皇帝,其實是蒙古的大汗,做漢人的皇帝,隻是一個兼職。這個在馬上打了半個地球的勇猛民族,跟中土所有的王朝都不一樣,根本看不起漢人和漢文化,當然也不明白曆代皇帝跟士大夫共天下的苦心。士大夫之地位低賤,莫過於此朝。說是“十儒九丐”,也許有點過,但讀書人肯定趕不上服侍蒙古人的獵手和為蒙古人做玩意的工匠,所以隻好弄弄小曲,聊以度日。

 

 

 

那年月,真正有地位的“知識人”,是翻譯,當時叫通事。這些人別看漢文功夫一塌糊塗,敢把皇帝的詔書譯得亂七八糟,鄙俚不堪,跟市井閑話似的,但人家說話就是有分量,管用。

既然元朝並非一個傳統意義上的中土王朝,那麽,士大夫們走黴運,也沒法子可想。其後的明清兩朝,從形式上看,已經回歸傳統,相對老實地尊奉孔夫子,恢複禮製,推崇科舉,依賴官僚機器進行統治。但是,士大夫卻依然沒有恢複宋時的地位,在皇權麵前,怎麽看,都還像奴才。

 

都說士可殺不可辱,但從朱元璋開始,不僅要殺,而且就是要辱。居然有了廷杖,把朝臣當眾剝了褲子打屁股。打得輕重倒在其次,關鍵是羞辱,讓眾人看看講究臉麵的士大夫的屁股。

 

 

這一打,把士大夫打成了兩派,一派硬撐,把脫褲子挨打變成了光榮,前赴後繼。一派務實,盡量跟實際操作廷杖的人——太監們搞好關係,甚至投效做他們的幹兒子、幹孫子也在所不惜,為的不僅是屁股少受些苦楚,對於仕途也大有進益。

 

明亡之後,麵對異族統治,務實派想通得比較快,硬撐派想通得比較慢。最終,想做伯夷叔齊的人或者他們的子孫下山之後,大家至少在行動上達成一致:承認現實,積極入世。“每把舊時意,憐取眼前人”。

 

可惜,滿清的皇帝,卻一直沒把漢人士大夫當自家人。用漢人,無非是用他們辦事,除此之外,全都別想。一方麵,推崇朱熹編的四書,把朱注當經典;一方麵,對於《大學》《中庸》裏反複強調的修齊治平不以為然。

 

在皇帝看來,士大夫撐死隻能做前半段,修身齊家;後半段的治國平天下,想都別想,因為那是皇帝的事。隻能辦事的人,就隻能做奴才,由於奴才一詞,已經被滿人占了,所以,漢人官僚,就隻能做奴才的奴才。什麽名臣、大臣、賢臣,一概休想。哪個要是動了心思,就是死罪。

所以,臣子見皇帝,就永遠得跪著。接駕,提前就得跪著,皇帝走了,還得再跪一會兒,直到皇帝的儀仗過完了,才能起身。平時召見,無論談多長時間,臣子都得跪在底下,無論皇帝是立著還是坐著,臣子永遠跪在地上。皇帝再慫,總是跟跪著的人講話,也會感覺好得不得了。

 

在清人筆記上,經常看見時人的抱怨,說是跪時間長了,膝蓋受不了。所以有經驗的臣子,事先在褲子裏縫上一塊皮子或者棉花,權當護膝,可以抗得時間長一點。另一個法子是,答話盡可能簡練,不問不答,皇帝沒話可問了,自然就叫起了(散了)。

 

這樣的朝儀,也就明清才盛行,宋代的時候,皇帝跟大臣開小會,大臣還有座位。明朝皇帝不大見人,所以,君臣相對的機會不多。唯有清朝,皇帝號稱勤政,頻繁接見臣子,見了就讓人跪著講話,居高臨下。

 

 

 

可以理解,為何單單清朝,有曹振鏞傳經,多磕頭,少說話。皇帝不問,就不回答。話多不僅易有閃失,而且容易讓會麵時間加長,最後還是自己受苦。單單清朝,有人把磕頭下跪當體操,即使不上朝,在家也天天操練,練出一身好身手,以後皇帝無論見多長時間,也可以應付自如。

 

以天下為己任,是士大夫的傳統。一旦不讓他們如此做想,他們也就沒有積極性了。政治上得過且過,如算盤珠一般,皇帝不撥,就不動。

 

幸好,在進入王朝末年之際,太平天國鬧得滿人江山坐不住,不得已,放手發動士大夫,士大夫也真就發揮了一點積極性,救了清朝,迎來了所謂的同光中興。

 

不幸的是,歐風美雨也來了,洗染了丁點新思想的某些人,開始對自家奴才的狀態有所反思。

 

Unknown-20.jpg

 

甲午年,是年的恩科狀元張謇,剛點了翰林,入衙第一遭,就趕上西太後從頤和園回宮,全體京官跪接。老太婆磨磨蹭蹭,眾官一跪就跪了兩個多小時。又趕上大風雨,跪在泥水裏,狀元變成了泥豬,這讓毫無經驗、也毫無準備的張謇苦不堪言。回去一想,自己幾十年寒窗苦讀,好不容易金榜題名,最後就是為的這個嗎?越想越氣,幹脆,掛冠而去,回家鄉南通做實業,當老板去也。

 

同時代的另一個翰林蔡元培做的更絕,幹脆回家教書,最後投革命黨了。

按清朝的體製,翰林,尤其是狀元出身的翰林,前程遠大,即使為官平庸,也不難出將入相,平步青雲。但是,我們知道,有清一朝,有過很多的狀元,更多的翰林,最有名的,一個是張謇,一個是蔡元培。

 

後來的中國,就是因為有了這樣不肯跪的人,才得到了改變。不跪,士才有尊嚴。找回了尊嚴,也就找回了士大夫的靈魂。

 

Image
END
IMG_1700.jpg
 
今日筆記
 

喜歡這樣,透過文字和影像表達出當下的心情,不用說出來,大家就能靜靜的感受到,我內心此刻浮起的漣漪。

                         ——陳卓文

 

Image
近期文章薦讀
Image
 

何來如此深仇大恨

一個人最要命的是,不知道怎樣告別平庸?

15萬人渣,是如何把一個小漁港建造成國際大都市的?

“長期以來,為什麽不把實情報告國內?”回答是:“不敢講”

從“攻城略地”到“創新求存”:內卷市場下的生死時速!

德媒:中國卷贏了世界,卻困住了自己

我也來湊個熱鬧,從吳京新片《再見,壞蛋》再次販賣正能量說起

同樣是西方組織,為什麽土耳其加入北約易如反掌,而加入歐盟卻舉步維艱?

網紅作家木子美蹭《南京照相機館》重出江湖,導演原來是她17歲那年被她開光的男人

三大宗教,誰更適合這個時代?

當"詩和遠方"淪為打卡表演,朋友圈裏的你又有何感想?

4位大師告訴你,什麽才能真正維係婚姻!

他,配得上一個節日嗎?

鮮為人知,世界上首家上市妓院:這裏,曾經上演的不僅僅是低俗,更有低俗下嚴肅的資本故事!

商標VS品牌:一場商業王國裏“花開兩朵,各表一枝”的競豔!

新能源汽車品牌沉浮錄:狂飆、隕落與幸存者的遊戲!

誰在殺死中國製造?一場集體授權下的慢性中毒,當品牌成為流通貨幣的時代,信任如何被標價販賣?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