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RIuETielrUAHY8I_CHXIhg?
加關注
點擊上方:黑豹1979
”壯士們“ 凱旋歸來
1964年6月11日,台灣《中央日報》頭版頭條新聞標題是《奇襲山東半島成功,傷斃匪軍三十餘人》,同時還刊有一張在奇襲行動中喪生的李秉銘的遺照.
在全島矚目下,李秉銘的公祭獲頒蔣介石所書“成功成仁”挽額。公祭當天,前往極樂殯儀館瞻仰遺容者絡繹不絕。
1955年,隨著朝鮮戰爭的結束,國軍反攻大陸光複民國的計劃在國際條件和現實環境中都處於劣勢。如何重新推動反攻大陸的計劃成為國軍高層麵臨的新問題,當時台灣國防部情報局偵防組組長穀正文借鑒明代倭寇的戰術,以及鄭成功父子在海上建立堡壘指揮大陸的史實,製定了沿海武裝騷擾的戰略。情報局長毛人鳳接受了這項方案,最終得到蔣介石的批準。
台灣特種部隊訓練中
為此國軍還在日本神戶設立一個據點,借助國際轉運港接觸大陸船員,搜集有關大陸沿海港口的情報。但是由於毛人鳳的去世,新任的情報局長張炎元對這個計劃不感興趣,導致該計劃被擱置了五年。一直到1960年,葉翔之接任情報局,重啟該計劃。
國軍當時海上突擊行動範圍北起山東萊陽,南到廣東陽江。中共方麵對此也開始高度防範,1962年11月底,國軍三十多名突擊隊員喪生在廣東台山外海,無一生還。雖然如此,但是國軍仍未放棄,1964年,達到一個高潮,其中“海虎項目”和“立功項目”都順利得手。
訓練中的 國軍突擊隊員機炮快艇
1964年,國民黨反攻大陸海上突擊行動達至高峰, “海虎”行動中,國軍遠距離奇襲山東榮成縣,情報局從野戰部隊選擇了16名精英隊員組成了“山東反共救國軍”,取到韓國,在1964年6月1日晚上8點抵達龍山前海域,在當天大風大浪中乘坐突擊快艇挺近,其中擔任副隊長的於東岱當時已經56歲了,離開部隊也有20年,隻因他是山東榮成人,因此被臨時征召回來。
山東榮成龍山近景
這次突擊行動一共十六人參加,李秉銘事後獲立銅像,蔣介石親自召見其餘的十五人,向他們頒發了勳章、獎狀和獎金。
淩晨2點,突擊隊兩路人馬分別上了岸。一隊走了不到二十米就被哨兵發現,雙方交火。大約同時,另一支隊伍趁亂潛入了營房,搬走了檔案櫃。
本來他們想喬裝漁民離去,但因另一邊已經打得很激烈,於是他們隻好拿出卡賓槍加入戰鬥。經過一番周旋後,兩組人馬分別登上小艇,奮力駛回母船。
其中一路人馬的小艇發生了機器故障,在風雨交加中迷航,隻好在黃海中隨波逐流。
國軍突擊隊員進行近身格鬥訓練
為了不讓小艇漂回大陸,他們把青布條綁在槳上,樹在船頭,作為風向標,同時以手腳劃船;在饑寒交迫之中,甚至飲尿解渴,曆經四晝夜,直到6月6日才在全州島上被一艘韓國漁船救起。
15人中,成員李秉銘已死亡。劉德翰把戰友的屍體堅持帶回台灣,不忍其埋骨異國。剩餘14人先後返回台灣。
回來後接受記者訪問
1965年7、8月,國軍開始“田單作戰”,8月6日清晨,擔任突擊護衛工作的台灣海軍“劍門”與“章江”號軍艦被中共雷達發現,經過四個小時激戰,兩艘軍艦被擊沉,官兵300多人陣亡,這就是著名的“八六海戰”,國軍海軍總司令劉廣凱引咎辭職。
1970年,蔣介石年老體衰,很少視事,蔣經國掌握軍政大權其政策也開始由“反攻大陸”轉為建設台灣。突擊計劃被擱置。
1975年,中共宣布釋放一批“美蔣特務”,共有56名反共救國軍人員被送到香港。曾經擔任“海虎計劃”的副隊長於東岱,在兩岸關係改善後,曾與1990年返回山東老家探親,曾任海上突擊隊總教官的劉醒華於1995年回南京掃墓,可謂“劫波渡盡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穀正綱代表社會各界歡迎突擊山東半島的隊員歸來
下一篇: 越軍特工夜裏 兩次摸到54軍軍長窗前暗殺
長按二維碼關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b4l4JE-A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