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微信:河北修女1967年被逼結婚,曆盡坎坷,仍心存感激

(2025-01-31 20:53:13) 下一個

https://mp.weixin.qq.com/s/n9j1Y4EDI2iL0OJNpXNi4Q

許燕吉:虔誠善良修女是個優秀眼科醫生,1967年被逼結婚,曆盡坎坷,仍心存感激

許燕吉 民間口述史 2025年01月12日 21:18

修女孫瑤真

孫瑤真原名寶榮,1915年生於河北省寧晉縣邊村一個天主教家庭,父親以前經營棉花生意,因失火破產,家道已經衰落。
寶榮的長兄11歲時,母親送他去了修道院,培養他當神父。修道院的主教問她有幾個孩子,回答說有四個,都是兒子。主教說:“我替你祈禱,求天主賜你個女兒。”
母親高興地說:“若天主賜我個女兒,我也把她奉獻給天主的聖教會。”第二年,她果然生了個有明亮大眼睛的漂亮小女孩兒,起名寶榮。
寶榮幼時就患上了淋巴結核,醫生說得忌口,不能吃肉、蛋和一切零食,特別還不能吃油。家裏每周給她買一小罐煉乳,就是唯一的營養品,長到八歲才比八仙桌高出一點點。
那年春節,桌子上擺了些花生、糖果,寶榮饞極了又不敢伸手拿,眼睛就在母親和花生間打轉,坐在桌旁的叔祖父注意到就責備母親。母親解釋說不是不讓孩子吃,是怕她瘰鬁病複發。
叔祖父說:“你看這孩子都耗成什麽樣了,八歲才這麽一點兒個子,又瘦又幹。你們光怕她發病,可沒考慮她還能不能成人。真發病死了也比耗死了強。”
母親不敢違抗長輩,就不再讓她忌口了。那個春節她不但吃了花生,還吃了雞蛋和豬肉,營養充足,身體也好起來,瘰鬁病居然痊愈了。
健康了的寶榮就要求上學。那個年代農村裏的女孩兒上學的不多,母親又生了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家計更困難,就不想讓她上。寶榮力爭,說不識字怎麽能當修女?母親記起早先的承諾,便應允了。
寶榮12歲時,大哥升了神父,二哥也想當神父,拒絕一切說媒。可是家裏再也供不起。升神父要經曆修士階段,除了學習《聖經》教義、神學、哲學,還得學習拉丁文,時間很長,學費不少。
女孩兒入修會雖然課程少許多,而且入會之初就能工作,但也得交一筆費用,以表明是誌願有決心的。
當時是12個銀元,家裏也湊不出來。寶榮15歲時,得知鄭州的本·若瑟修女會不收入會費,興高采烈地去找到正回鄉探親的鄭州教區張主教,張主教看她決心大,就批準了。
她順利地到了鄭州入了修會,不再用寶榮這名字,改用上學時老師給取的瑤真。而她二哥終身未娶,也沒能當上神父。
初入修會當預備修女,開始了規矩嚴格的修會生活:起早貪黑,念經禱告,聽道學習,還有日常的勞動,就是照管修院收養的16個孤兒,教他們識字、唱歌和講道,還要給這些孩子縫衣做鞋,忙得沒一點兒閑暇,可是她心情特別愉快。隻是睡眠不足,老是困倦,慢慢地也就習慣了。
五年之後,她20歲,發了終身願,成了正式的修女。
20世紀30年代,河北省邢台天主教堂來了一位波蘭神父,他還是一名醫術高明的眼科專家。他發現很多的窮苦農民隻因普通的眼病沒得到治療而失明,便辦了一個眼科醫院。
為擴大醫療的範圍,還培養了大批的眼科醫生。解放後,外籍傳教人員都被遣送出境,但邢台的眼科醫院還繼續開辦,而且一直享有盛名。
孫瑤真當了修女,正趕上波蘭神父辦眼醫班,每個教區選派兩名修女去。瑤真心靈手巧,性格溫和,被選派了。波蘭神父親自授課,從醫學的基礎教起,直到手術和處方,要求很嚴。
有些人因文化程度太低,或手指太笨拙,不能做精細的眼科手術而被退回。
瑤真學習用功,細心苦練,四年之後,她已成為能獨當一麵的眼科醫生了,先後被派到江西、湖南教區服務。
解放後她所在的本·若瑟修女會也有所改變,瑤真回到了故鄉。20世紀50年代,冀中已開始農業合作化,個體行醫的也組成了聯合體。鄰近的趙縣有位修女辦了個診所,邀請瑤真去主持眼科,一幹就好幾年。
雖然人不在修會內,她仍遵守著修會的規矩,信仰不變,身份沒改。
有個當地的黨支書用了診所的兩支青黴素,一直沒有付錢,因為是瑤真開的處方,診所就責成瑤真去催討。
話雖說得客氣婉轉,但要了幾次這書記都托詞拒付,最後賬是結清了,但書記很生氣。瑤真就這樣得罪了當權的人。
1957年石家莊地區刮起了一陣迷信風,先是一個死水塘因腐敗的植物發出類似中藥的味道,眾人就蜂擁去喝那髒塘水,說是王母娘娘降的仙藥。
繼而有個叫黃爾營的地方,教堂的王神父說堂裏的聖母像流了眼淚,顯聖了,招致大批的教徒去朝聖。
瑤真也去了,但沒有看見什麽奇跡,失望而歸。有個女教徒來問,瑤真如實說了,女教徒將信將疑,瑤真便說:“若不然你自己去看看。”那女教徒一拍手說:“你的嘴,我的腿,就跑上一趟!”
不久,王神父造謠惑眾被捕,南兵營的天主教女犯差不多全是黃爾營一案的。孫瑤真作為修女自然更難幸免,罪名是“煽動群眾朝聖,破壞農業生產”,判八年徒刑。
自幼熏陶她的教義,多年修會的約束,造就出瑤真仁愛寬厚、謹慎謙和、舍己為人的品格,在眾多各種類型的犯人中就凸顯出來。
她很講衛生,全身上下總是幹淨整齊,可是一點兒也不嫌棄有病的同犯,吐的拉的她都盡心地給擦拭。
有個年輕女犯惡習不改,在獄中依然小偷小摸,而且特懶,渾身髒臭,大家都不理她。春節前全體都拆洗被子,就她不動,說她不會,從未幹過這事。
瑤真就耐心地教她,發現她身上虱子成堆,又打來開水給她燙,燙得大鐵盆下麵澱了幾厘米厚的死虱子。大家都轉過臉去,省得惡心,而瑤真還賠著笑臉。
女犯中老得行動不便的、病得臥床不起的、弱智的、精神不正常的,管教把她們都放在瑤真組裏,病危的也讓瑤真去給送終。
不論男犯女犯,凡是患眼疾的都由瑤真給醫治,甚至幹部也找她看眼病。
醫務室的男犯醫是個反革命,但也是個大流氓,和一個常找他看病的女犯有不軌行為,為此受到加刑處分。
審問他時,他說:“瑤真常來醫務室,可她像個聖女似的,一點兒也引不起我的邪念。”真是正能壓邪。
在獄中四五年她沒犯過一點兒監規紀律,她的人品受到全體女犯的敬重,南兵營給她報到法院,減刑兩年,法院因她屬反革命性質,隻批了減一年。
1965年她被釋放了,原本沒判她有附加刑的,但她表示不背叛宗教,給她加了個反革命分子的身份。
她回到故鄉邊村,在家族人身旁,再者她已年過50,不在勞力之內,反革命的身份沒有給她造成什麽傷害。她和弟弟一家一起生活,參加點兒力所能及的勞動。
農忙時,她把本家族的小孩子都集中照管,中午還做一大鍋飯,讓弟媳婦們省去了做飯的時間。家族人都感激她,愛戴她。
好景不長,兩年後的1967年,“文化大革命”鬧到了高潮,河北省的造反派宣布取締天主教,凡是堅持信仰的都受到殘酷迫害。有的被拴上大拇指吊上房梁,有的被捆上兩腿,讓騾子在鋪上煤渣兒的路上拖拉,有的被熔化了的瀝青澆背,有的被大棒子狠砸“花崗石腦袋”,僅一個邊村就酷刑致死了一位神父和四位教徒。

Image

 
造反派還將一位守貞的女教徒脫去衣服扔進水塘裏,說誰要娶她可以撈她回去。
所幸瑤真因為有反革命身份,運動初期就被捕入了勞教所。
勞教所裏雖不像社會上那樣胡作非為,但也不是世外桃源,也搞逼婚。他們以為修女結婚就等於毀誓、背教了。
瑤真被逼不過,就選了一個叫二傻的勞教人員。二傻是弱智,還不愛勞動,小偷小摸常被人捉住,屢教不改,村裏隻好把他送來勞教。瑤真答應嫁這弱智人,目的就是可以不受這人的擺布。
勞教所認為目的達到,二傻有人管顧,也不會再偷,就放他二人回欒城縣宋村——二傻的老家。二傻原不肯回去,因為家裏已沒有房子住,而且勞教所有現成飯吃。瑤真為了有更多的自由,勸說他同意了。
到了宋村,瑤真花兩元錢租了村人兩間閑房,又從邊村拿來些日用品,還拿來些布給二傻做了新衣服,督促他每天上工勞動。二傻不缺吃穿,也不偷了,村人很滿意,二傻也有了些自信。
瑤真對二傻說:“我管你吃飽穿暖,你也活得像個人,也沒有人欺你罵你了,你可得聽我的話,我是守貞的,你不要有夫婦生活的要求。”二傻居然答應了。
可能是長期獨身,生理機能減退,再者他也年近50,總之二人相安無事。過了一段時間,瑤真回了邊村生活,聽說二傻又沒人照顧,常坐在路邊發呆,瑤真於心不安,又回到宋村,要求村裏給二傻蓋個房子。
村裏答應了,新房子裏盤了個較大的土炕,中間是添燃料的炕口,告訴來串門兒的村人,她二人都怕熱,得離炕口遠點兒,所以一人睡一邊,沒有引起外人懷疑。
時間到了1974年,村裏來了個賣土豆的,瑤真在買土豆時知道那人原本也是天主教徒,出於對宗教的忠誠,瑤真就勸他回歸。
為此她又被捕,叫作“屢犯從嚴”,判了10年,關進省第二監獄服刑。
1979年,社會有了很大進步,瑤真被釋放,她認為在獄中更便於她修道,說才服刑五年,要服滿才走。獄方說來也罷走也罷,都是法院決定的,你沒有選擇,隻能服判。
於是她又回到了宋村。她被捕時給二傻留下的冬夏衣服有滿滿的一箱子,這時成了空箱子,都被村人拿走了。現在見瑤真又回來,紛紛又還回來。
瑤真為解他們尷尬,說是二傻眼睛不好,看不清衣服少了沒有。二傻大覺委屈,說:“我眼睛再不好,也不至於看不見箱子空了。”傻得可笑。
1980年,國家給“文化大革命”時受害致死的教徒平反,每人賠給250元,多數家屬拒領,說是隻等教皇祝聖,不要政府的賠款。瑤真見政策大改變,便去石家莊法院申訴,得到平反和250元,把這錢給了二傻一個本家,讓他收留二傻,管他吃住,穿的和鋪蓋還由瑤真供給。
她不再在宋村居住,但也不算離婚。瑤真回了邊村,還和弟弟一家共同生活,不時和弟弟一起來宋村看看二傻。三年後,二傻死於腦出血,這段婚姻徹底結束。
在邊村,她應弟弟要求,開了個眼科診所,同時向弟弟和侄兒教授眼科的知識和技術。所得的收入,大部分資助給剛剛恢複的教會,餘下和弟弟平分。
到1989年她得知鄭州的修女會也恢複了,這時她弟弟和侄兒已經熟練掌握了眼科的技術,可以支撐那個診所,她決定回到修女會。
鄭州的張主教年邁體衰,但還清醒,瑤真見到他還有當時的幾位幸存的神父,談及數十年的風雨曲折,大家感慨落淚。
張主教赦免了瑤真結婚的大罪,接受了她的回歸。修會又派她去內蒙古和河南的多個地方傳教治病。
直到20世紀末,她年事已高,眼力不濟,不能再行醫傳教了,在河南豫西一個農村由幾位年輕修女照顧著。
瑤真曆盡坎坷,還是實現了當初的誓願,心存感激,虔誠信仰,安靜平和地於2005年逝去,享年91歲。
她是我永遠崇敬的人,是我永遠懷念的人。
 
作者簡介
Image
許燕吉,1933年1月生於香港,民國時期著名作家、學者許地山(《落花生》作者)的女兒,畢業於北京農業大學。反右鬥爭中,單純而心直口快的許燕吉被定為“右派反革命”,入獄六年。1964年,許燕吉刑滿出獄,但因為仍頂著“右派反革命”的帽子,隻能繼續在監獄勞改隊工作,1979年平反,退休前為江蘇省農科院副研究員。2014年去世,享年81歲。

 

Image

 

本號幾次被封,另節假日停更,請謹慎關注。

書寫平凡人生,搜尋民間記憶,記錄真實曆史。

歡迎各類家族、家鄉回憶,民間口述,村莊記憶,常人視角下的自然與生活記錄(文章、詩詞、圖片等均可)。
收稿郵箱:joymain@sohu.com
許燕吉集 · 目錄
上一篇許燕吉:吃不飽,她未成年就出嫁了;為了能上工,她掐死了自己的下一篇許燕吉:1964年,社會不接受刑滿釋放人員,我在省第二監獄“踩縫紉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