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微信:上海,誰在提供免費餐食?還有點餐暗號

(2025-01-26 16:24:54) 下一個

https://mp.weixin.qq.com/s/RpIW3U6Kvq__ZtAuXlmF5A

上海街頭,誰在提供免費餐食?還有點餐暗號……

 吳越 三層閣 2025年01月18日 19:16

Image

 

歲末年初,網上頻現暖聞:國內諸多城市湧現了一批愛心商家,為生活遇到困難的人提供免費餐食。有網友綜合信息,製作了一份上海愛心餐清單,也有十幾家在列。

循著這份清單,記者探訪了其中3家位於內環內的商家。他們無一例外,都表達了“隻是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的想法,有一位店主甚至反複叮囑,“本來就是個小店,不想出名……

文  |‍吳越

圖文編輯 | 杜吃吃

 

 
 
 
 

 

點餐有“暗號”

工作日下午2點,忙碌的飯點過去,浦東新區嶗山路、乳山路交界處稍稍安靜了下來。這是一片頗有年代感的街區,老公房林立,因為距離世紀大道商圈和寫字樓很近,沿街底商的生意都還不錯,煙火氣十足。宋凡祥的重慶涼拌菜就開在那裏。

匆匆走過的行人,或許不會注意到這間普通得再不能普通的熟食店,但在這條街上,它還是有點名氣的。一是因為口味,二是因為宋老板的愛心善舉。“這個小夥子蠻好的,做善事已經幾年了,我們都知道的。”在一旁開了十幾年煙紙店的老板娘說。

重慶涼拌菜點餐窗口下方,一張醒目的招貼說明了一切。最上方是四個大字,“免費吃飯”,下方寫著,“如果你在上海沒有收入,遇到困難,您可以來小店,告訴服務人員來份隨心餐,吃完直接走就行,不用付錢,不必客氣!”

Image宋凡祥的小店。

隨心餐裏有什麽?宋凡祥介紹,主要是招牌涼拌素菜加一份主食,包含十來種素菜,若看到點餐者是大小夥子,有時還會加點肉。

送出去幾份了?對於這個問題,宋老板“卡殼”了。事實上,他從沒記錄過到底送出了幾份隨心餐,隻記得小店開張不久就掛上了這個招貼。“有人點,肯定是遇到困難了,那我們就給一份,記這個幹什麽。”他說。

卞永愛也沒有記錄的習慣。以她名字命名的兩家蛋餅店,一家開在陝西南路長樂路路口,一家開在威海路上,收銀櫃台前都擺著紅底黃字的“免費吃餅”招貼。老店開了3年多,“免費吃餅”就持續了3年多,新店剛開幾個月,也延續了這個行動。

說是免費吃餅,其實還贈送一杯店裏自製的飲品,豆漿、綠豆湯、銀耳羹三選一。“我們一般會讓客人自己選,但他們也挺不好意思的,都說你們配吧。如果是年紀大的,一般會給熱豆漿,喝起來暖暖的,如果是女性,就給銀耳羹,裏麵還加了雪梨。”卞永愛的女兒潘君介紹。

常去蛋餅店的客人知道,“免費吃餅”招貼上的措辭其實修改過,以前寫的是“告訴服務人員來份蛋餅,吃完直接走就行”,後來改成了“告訴服務人員來份隨心餐,吃完直接走就行”。之所以改,是為了照顧“特殊客人”的自尊心。潘君解釋:“這好比是一個我們和客人之間的‘暗號’,隻要報出隨心餐,收銀員就懂了,哪怕旁邊有人也不會覺得不自在。”

卞姐母女都是細心的人。除了使用“暗號”,她們還特別囑咐收銀員,要給點了隨心餐的客人和其他客人一樣打小票。小小的“形式賬單”,在等候客人較多的時候,又為“特殊客人”保全了體麵。

Image

為別人“撐把傘”

在南京西路商圈的一條背街小巷,還藏著一家提供免費餐食的麵館。麵積隻有10來個平方米,月租金卻要2萬多元,來自重慶大足的店主夫婦包攬了所有的活兒,每天從早忙到晚。

得知記者的來意,店主李師傅起初並不願意“宣傳”,直到記者答應“店名和地址保密”,他才開了口。“我不知道城裏人什麽樣,但我們出生在農村的,都是過過苦日子的,實在。你要是到我們老家,不管走到哪家,隻要說一聲‘今天沒吃飯,能不能上你家吃口飯’,大叔大媽也好,哥哥姐姐也好,都是願意的。不稀奇。”

李師傅強調,盡管自己和妻子做的是小本買賣,但救個急、給人一碗麵吃總能做到,祖祖輩輩也都是這麽教育下一代的。

今年55歲的卞永愛,也一直記得兒時父親對待陌生人的善舉。除了無償為別人添一雙碗筷,父親還會在乘坐人力車上坡時,教育她下來一起幫忙推車。“我爸爸說過,有能力幫助別人的,都是幸福的人。”

在上海生活了30多年,卞永愛自認為“很幸福”。以前經營書報亭兼蛋餅攤,街坊鄰居都來幫襯,女兒自製的雙語菜單還吸引了外國顧客。後來在陝西南路長樂路口租了門麵,旁邊的鋪子幾經轉手,蛋餅店卻始終“巋然不動”, 不僅是周邊的居民、白領來買,住在一婦嬰保健院的孕婦也是“主力客群”。

“我們本分做生意,讓客人吃到好的食材,大家信任,才會一直來光顧。現在開了兩家店,生活狀態也挺不錯的,真心希望能夠盡一份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卞永愛說。

Image卞永愛做蛋餅。

宋凡祥之所以提供愛心餐食,則是因為“淋雨”時有人為自己“撐過傘”。2021年,他揣著2000元從老家齊齊哈爾來到上海,為了生存,開過網約車,送過外賣,還做過日結工,沒地方住時就在網吧對付一宿。直到一個好心人改變了他的人生路徑。

“當時這個好心人看到我每天工作十七八個小時,就問我是不是不睡覺。他說,你如果不怕辛苦,我教你做鹵味,然後就把涼拌菜的配方免費教給我了。

憑借好心人傳授的配方,加上借來的啟動資金,宋凡祥開出了自己的小店。生意好起來的同時,他想起對方說過的話:不要光顧著掙錢,把味道做瞎了,有能力了記得幫助其他人。於是,便有了“免費吃飯”的故事。

“我也沒有太大的能力,既然做了餐飲,提供一頓管飽的飯總沒問題。”宋凡祥說。

這筆錢,收還是不收

來吃隨心餐的人什麽樣?麵對這個問題,幾位店主給出了相似的回答:男的女的都有,年輕的、年長的都有,神情落寞的、神態自然的都有。他們很難繪出“特殊客人”的人物畫像,隻是信守“免費吃飯”的承諾,用行動給形形色色的人傳遞一份溫暖。

對於小店的善意,大部分人都很珍惜。潘君記得,前不久有一位和她年齡相仿的青年點了隨心餐,還不忘掏出失業證明。“當時我就告訴他,我們這裏不用看證明,放心點就是了。”潘君知道,青年是想表明自己不是來“占便宜”的,而她也想告訴更多人,不必自證,隨心餐裏包含的還有一份人與人之間的信任。

還有一次,一位大爺看到隨心餐招貼,詢問能不能免費吃蛋餅。潘君沒有猶豫,馬上打了小票,但大爺隨即表示,“我有退休金的,不用免費。”

Image卞永愛的蛋餅店。

令宋凡祥印象深刻的是一位青年,連續在店裏吃了好幾次隨心餐,每次都會計數。後來,青年主動付了20元,說是當天打零工掙來的。宋凡祥退還了這筆錢,隻收下了對方的感謝,臨別前,還送了青年一句話,“當你有能力的時候,用同樣的方式去幫助其他人就可以了”。

李師傅對此有不同看法。去年,一位姑娘一進店就掏出了15元,說是來還錢。原來,姑娘剛來上海時沒找到工作,曾在店裏免費吃過小麵,這份情誼,她一直放在心上。“這筆錢我覺得應該收。”李師傅說:“人家過了這道坎,生活過好了,還能記得這一碗麵,那我收下了這件事才圓滿,人家也會覺得安心。”

提供愛心餐食的這幾年,許多食客、路人都注意到了幾家小店的善舉,大家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支持。

李師傅記得,2022年,有位泰國女華僑在網上看到麵館的事跡,專門趁回國省親的機會,帶著兩個孩子找過來。一方麵是支持小店的生意,一方麵也請李師傅講述愛心餐背後的故事,讓孩子們接受教育。

蛋餅店的故事,戲劇色彩更濃一些。有一次,一位男士來點隨心餐,卞永愛照常招待,但很快發現相熟的酒吧老板娘走了過來,和這位男士有說有笑。其實,這位男士是書法家朱敬一,從酒吧老板娘那裏聽說隨心餐的故事後,非要親身體驗一番。離開前,朱敬一留下了一幅寫著店名“卞姐蛋餅”的書法作品。

去年底,還有人“假意”買蛋餅,實則掃碼付了幾百元獻愛心,卞永愛得知後堅持把錢退了回去。“雖然人家是好意,但這個錢我們真的不能收。”卞永愛說:“想要支持我們的,常來買蛋餅就好了。我們能做的,就是敞開大門,讓更多有需要的人吃到隨心餐。”

Image網友的感慨。

記者手記

總有人說,上海是一座邊界感很強的城市,但愛心餐食的故事讓人們看到,互幫互助的傳統美德從未淡去,所謂的正能量就藏在一碗麵、一張小票、一次眼神交匯中。

平凡的店主,普通的小店,駐守在城市街頭的他們,用自己的微光溫暖著他人,也照亮了這座城市。

如果你細心留意,會發現身邊其實還有許多這樣的愛心小店,哪怕不被廣大網友知曉,也默默堅持著,隻因善意是發自內心,真誠無須多言。

采訪中,也有些故事讓人聽了心裏不是滋味。有衣著光鮮、戴著金鏈子、拿著蘋果手機的人毫無顧忌地免費享用了愛心餐;有人獅子大開口,還要在愛心餐的基礎上加肉加料;有人在午飯飯點占著本就緊張的位子將近40分鍾,吃完也不走,讓店主陷入為難……

哪怕隻是極少數的存在,哪怕店主都表現得雲淡風輕,終究是朝熾熱的心潑了一盆冷水。尊重他人,善待善意,本應是每個社會人都懂得的基本道理。

(本文完)


【往期精選】
北外灘,大佬們來了!
巴黎頂級百貨裏唯一中國品牌,背後是位怎樣的女性

上海市區,今年好幾個零星地塊要舊改了

 


 
「歡迎關注」
「帶你領略不一樣的上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