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2月8日,新疆克拉瑪依市發生惡性火災事故,造成325人死亡、130人受傷。其中中小學生288人,幹部、教師及工作人員37人,受傷住院者130人。
今天,是火災30周年,再回看這起火災,有些教訓仍然值得汲取。
這起火災為什麽導致了如此重大的人員傷亡?讓我們根據有關資料來簡單回憶分析一下:
當天,克拉瑪依市教委和新疆石油管理局教育培訓中心在克拉瑪依市友誼館舉辦迎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兩基”(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評估驗收團專場文藝演出活動。全市7所中學、8所小學的學生、教師及有關領導共796人參加。在演出過程中,18時20分左右,舞台紗幕被光柱燈烤燃,火勢迅速蔓延至劇廳,然後,人員在逃生中出了問題,導致了重大傷亡。這麵這張圖是個示意圖,這個館是內外兩層的,外層123號門是入館正門,當時隻開了3號門;124578都沒開;內層6個門,ABEF是開的,CD是關的。另外,內外層之間回廊上還有甲乙門,其中乙門鎖死。這些顯然都是很大的問題,這種人員密集的場所在使用中是不允許關門的。舞台幕布是可燃的,按規定的話應該是不燃或難燃的,要做阻燃處理;曆史上,因幕布導致大火有很多,垂直的幕布燃燒起來速度非常快,因而是致命的:1876年12月5日的紐約的布魯克林劇場大火(278死),1881年12月8日維也納Ring劇院大火(620死),1903年12月30日的芝加哥伊洛魁人劇場大火(602死)失火原因非常類似,問題3,現場人員對火災特性不了解,判斷失誤,逃生啟動延誤火災發生後,現場組織了滅火,將幕布關閉試圖用滅火器撲救,但沒有成功,當火燒大後,才組織疏散。這個主要是對於火災特性不夠了解,不知道火會燒得這麽快,會在室內發生轟燃,因而錯失了前麵的逃生時間。友誼館內的座椅墊等可燃物是高分子材料,燃燒產生大量有毒煙氣。絕大多數學生、老師、領導,是沿AB兩個門向3號出口疏散逃生的,也就是沿著原來進來的門再返回,因此在這條線路上人員眾多,最後形成了擁擠踩踏。這是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的麻博士收集分析的數據,當時在場人員中,死亡率最低的是克拉瑪依本地官員,其次是學生,其次是老師,死亡率最高的是省裏來的領導。根據麻博士的分析,在逃生過程中,學生和老師是第一批次開始行動,隨後是省裏來的領導,最後是本地官員。學生、老師和省裏來的領導,都是走的AB出口和3號門,因擁堵導致死亡率高,省裏領導因為比學生和老師走得晚,死亡率更高。克拉瑪依本地官員因為經常在友誼館參加各類活動,地形熟悉,再加上疏散得晚(從國情來講,他們不能比省裏的領導先走),他們看到AB3線路非常擁堵,選擇了走EF出口,躲在兩個衛生間,此外煙氣較少,最後得以生還,無一人死亡。
敬畏火災,分析研究火災特性,落實最基本的火災防控措施,避免類似悲劇再次發生,是我們對這次火災最好的紀念。
相關鏈接:
麻博士:花三年時間收集資料,上百個小時撰寫,隻為了把這起亡325人的大火徹底分析清楚
42起重特大火災案例分析,怎麽做到全民消防、生命至上?
靠山屯閑話
既往不戀,當下不雜,
未來不迎,縱情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