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微信:習近平: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023-11-05 16:05:31) 下一個

1) https://mp.weixin.qq.com/s/Pc6xyizaHpnBvyr1cAn3Jg

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推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

中國曆史研究院 2023-10-28 01:01 

來源:新華社

 

Image

 

新華社北京10月28日電 共中央政治局10月27日下午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行第九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要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要全麵貫徹黨的二十大部署,準確把握黨的民族工作新的階段性特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黨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不斷加強和改進黨的民族工作,紮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推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所長王延中同誌就這個問題進行講解,提出工作建議。中央政治局的同誌認真聽取了講解,並進行了討論。

 

習近平在聽取講解和討論後發表了重要講話。他指出,自古以來,我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璀璨奪目的中華文明,鑄就了偉大的中華民族。我們黨曆來高度重視民族問題、民族工作,正確處理民族關係。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強調中華民族大家庭、中華民族共同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等理念,鮮明提出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作為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進一步拓展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形成了黨關於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黨的民族工作取得新的曆史性成就。

 

習近平強調,黨的二十大以後,全國各族人民邁上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的新征程,黨的民族工作麵臨新的形勢和任務。全麵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一個民族也不能少。我們要大力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為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凝聚磅礴力量;要全麵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讓各族人民共享強國建設、民族複興的偉大榮光。

 

習近平指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需要構建科學完備的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體係。要立足中華民族悠久曆史,把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遵循中華民族發展的曆史邏輯、理論邏輯,科學揭示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的道理、學理、哲理。要優化學科設置,加強學科建設,把準研究方向,深化中華民族共同體重大基礎性問題研究,加快形成中國自主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史料體係、話語體係、理論體係。注重激發廣大專家學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加強青年專家學者的培養,為他們把好方向、搭建平台、創造機會,鼓勵他們潛心鑽研、厚積薄發,推出立足中國曆史、解讀中國實踐、回答中國問題的原創性理論成果。

 

習近平強調,要著眼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不斷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必須順應中華民族從曆史走向未來、從傳統走向現代、從多元凝聚為一體的發展大趨勢,深刻理解把握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在新的曆史起點上不斷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奠定堅實的精神和文化基礎。要麵向各族群眾加強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教育,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宣傳教育,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鑄魂,深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實施紅色基因傳承工程,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不斷增強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振奮各族人民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精氣神。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研究和挖掘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秀基因和時代價值,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建和運用中華文化特征、中華民族精神、中國國家形象的表達體係,不斷增強各族群眾的中華文化認同。全麵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全麵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以語言相通促進心靈相通、命運相通。

 

習近平指出,要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以中華民族大團結促進中國式現代化。強國建設、民族複興的進程,必然是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的過程,必然是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過程。必須高舉中華民族大團結旗幟,把推動各民族為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共同奮鬥,作為新征程黨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務。要推進各民族人口流動融居,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創造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持續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推動民族地區融入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不斷提高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和水平,促進發展成果公平惠及各族群眾。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製度,健全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規體係,推動民族事務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習近平強調,要講好中華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大力宣傳中華民族的曆史,大力宣傳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大力宣傳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曆史性成就,大力宣傳中華民族同世界各國人民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願景。創新涉民族宣傳的傳播方式,豐富傳播內容,拓寬傳播渠道,講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故事,講清楚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製度是我國各民族共同發展進步的可靠保障,講清楚中華民族是具有強大認同度和凝聚力的命運共同體,講清楚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所具有的明顯優越性。積極推動中外學術界、民間團體交流互動。

 

習近平指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務。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工作的各項方針政策,及時研究解決本地區本單位涉及民族工作的重大問題。各級領導幹部要深入學習貫徹黨關於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提高做好民族工作的本領,為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出應有貢獻。

 

 
編輯:拾 壹

校審:星 漢

2) https://mp.weixin.qq.com/s/MXc0tYa5XN4a6B_UYniXhA?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院,成立!

請收藏 中國人民大學 2023-10-31 09:35 

黨委宣傳部新媒體中心

「聚焦」出品

 

中國人民大學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研究院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需要構建科學完備的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體係他指出,著眼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不斷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作為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中國人民大學擁有多學科、綜合性學科體係,在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基礎性問題研究中具有凝聚合力的優勢。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院的成立是學校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精神的關鍵舉措之一,將有助於科學揭示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的道理、學理、哲理。學校將以研究院的成立為契機,繼續優化學科設置,加強學科建設,把準研究方向,深化中華民族共同體重大基礎性問題研究。

 

中國人民大學始終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堅持開展本碩博一體化貫通,培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思政金課。堅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具體要求,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青年學生心靈深處,引導各族學生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

Image
Image

 

10月26日下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院成立大會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思政課係列講座啟動儀式舉行。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林尚立、副校長王易出席,黨委副書記齊鵬飛主持,百餘名專家和學生代表參加。

 

今年四月,中國人民大學正式進入中央統戰部、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和國家民委四部委批準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的28家高校科研院所名單。以此為契機,中國人民大學決定整合包括已建成的國家民委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基地、教育部民族教育發展中心等各方麵力量,成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院,構築新的學術創新平台和智庫建設平台,全力推進此專題領域的研究工作。

Image

 

Image

成立大會

Image
Image

林尚立在講話中表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強化思想引領,打造自主的民族理論知識體係。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加強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研究,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民族理論知識體係。

 

加強中華民族史研究,著力中華民族共同體重大基礎性問題研究。要深入分析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共同體思想,係統性地梳理中國共產黨一百年來的民族工作曆程和實踐經驗,深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曆史、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研究,堅持從中華民族共同體的高度掌握曆史敘述權和話語權。

 

結合治國理政生動實踐,推進重大現實問題研究。要整合經濟學、人口學、社會學等領域研究力量,從多個角度深入探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實踐路徑和政策保障,為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民族團結提供智力支持和實踐指導。

 

建好一體化大課堂,打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政金課。要以研究院為平台,帶頭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大中小幼一體化發展,在各個層級學生中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青少年學生心靈深處。

Image
Image
Image

齊鵬飛宣讀關於成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院的決定。

Image
Image
Image

林尚立、王易和中央民族大學原副校長麻國慶向中國人民大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一級崗位教授翟振武,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館長張斌,中國人民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主任段成榮,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烏雲畢力格,中國人民大學曆史學院院長朱滸,黨委學生工作部(處)部(處)長、人民武裝部部長楊子強,中國人民大學人類學係教授趙旭東,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係教授陳立鵬等八位校內專家代表頒發了中國人民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院研究員聘書。

Image
Image
Image

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思政課教育教學贈書儀式上,王易向學生代表贈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院匯編的《習近平關於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重要論述摘編》。

Image
Image
Image

思政課係列講座

Image

麻國慶以“多學科視野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為題作講座

 

Image

麻國慶圍繞主題從三方麵進行闡釋:一是學科群是研究中華民族共同體的重要支撐。要具有中華民族和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研究意識,加強考古學、語言學、人類學和民族學等多學科的密切合作,推進曆時性、經驗性、共時性和發展性的多維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

 

二是關於中華民族之於民族範疇的思考。麻國慶以“國家”和“民族”的基本含義為切入點,基於來自文本與田野的豐富資料,回顧和討論了關於“中華民族”“少數民族”等概念的建構問題。

 

三是從中華民族共同性到中華民族共同體。各民族的分合過程逐漸整合了中華民族的共同性,“合之又合”是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的內在運行機製。各民族曆史上的遷移、融合,使得在中國境內的民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一體格局。

 

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現代化道路上推動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要為共同繁榮發展提供學理支撐,進一步加強對民族地區支持政策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方麵的研究,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智力支持,為其他多民族發展中國家邁向現代化提供有益借鑒。

Image
 
 

齊鵬飛在主持總結中表示,本次講座從曆史到現實、從中國到世界、從理論到實踐三方麵闡釋了不同學科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研究成果和研究進展,明確了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需要關注的前沿問題,對未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院的工作開展極具啟發性。

Image

 

Image

高端論壇

Image

此外,為積極促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學術研究成果的溝通交流,10月27日,由中國人民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院、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基地主辦的“中國人民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高端論壇2023”舉行。

Image

 

論壇由主旨論壇“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自主知識體係建構”和兩個平行論壇“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曆史與現狀”和“各民族走向共同繁榮與現代化”構成。

 

在上午的主旨論壇上,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首席專家馬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所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首席專家王延中,中央民族大學原副校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首席專家麻國慶,東南大學藝術學院特聘首席教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首席專家方李莉,華東師範大學教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首席專家高向東,中南民族大學副校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首席專家段超,武漢大學教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首席專家江國華,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首席專家蒲長春,四川大學教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首席專家勵軒,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主任段成榮作了發言。主旨論壇由齊鵬飛、翟振武共同主持。

 

來自國內高校和科研機構的50餘名專家學者相聚於人大校園,共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學術交流盛舉。

 

 

出品:黨委宣傳部

來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院

圖片:崔晨 康康 嘉欣 佩瑄

設計 責編:涵琪 詩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