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微信:革命吞噬自己的兒女...董屍被人扒了衣服換糧,屁股和小腿肉也被剜食

(2023-11-04 19:07:54) 下一個

https://mp.weixin.qq.com/s/ypdhDck7nrLEV3NoPoKl8A

045推薦《夾邊溝》

value beebibi 2020-08-05 08:15

夾邊溝(2010)

中國大陸/ 法國 / 香港 / 比利時

112分鍾

《夾邊溝》是由王兵執導的一部紀實故事片,由盧野、徐岑子程正武楊皓宇等主演。《夾邊溝》是根據小說《告別夾邊溝》改編的,反映了60年代初期中國一批右派政治分子在戈壁灘夾邊溝營地勞改的故事。該片於2010年09月06日在威尼斯電影節首映

 

 

 

 

 

 

 
 

特別說明

 
 
 

看電影,隨便聊。大家好,我是BEE。
這裏很簡單,每天都有小夥伴分享打動他的電影,講講自己的看法,僅此而已,歡迎投稿。

 

小夥伴的分享心得@cq123

 

高知勞改犯——《夾邊溝》

聊這部片前,先說下最近CCTV4“國家記憶”,講交大西遷往事。央視專題,手法老道,濃濃家國情懷味道,講者動情,聞者正色,當然很好。然而“革命吞噬自己的兒女”亦是常態,時代也有冰冷的B麵,像徐洪慈那樣特別而知名的畢竟是少數,大多數都是你我一般被洪流裹挾的普通人,隻因“時代一粒灰”,或湮沒市井,或葬身荒野,如果不是親曆者未死絕,有心人筆錄,或許再不會被提起。

有位上海大學生,響應號召支援大西北,不顧家人反對到蘭州從醫,57年因說錯話被劃右,旋即送甘肅高台戈壁灘農場勞教。這是一九六零年的大西北,《橫空出世》裏陸光達挨餓又被審查的年代。數千右派集中在寸草不生的戈壁,每天半斤定量,幾萬畝鹽堿荒地早晚不息的勞動強度,大批人浮腫,接二連三死去。董醫生某天也自知不行了,吩咐鄰鋪室友,將他裹好放地窩子最裏麵,避免收屍人運出去胡亂埋了,不久將來探視的妻子會找不到。室友照辦但屍體還是被發現掩埋。董妻到來,室友無法交待所在,董妻責備,室友心懷苦衷難言。董妻自己搜尋,數百座墳逐個徒手挖開辨認,室友這才帶她去真正的地方,因為董屍被人扒了衣服換糧,屁股和小腿肉也被剜食...

這並非一部cult電影,而是實實在在講述實有其事,改編自楊顯惠《夾邊溝紀事》。導演王兵,以其八小時的《鐵西區》聞名。楊三部曲中,從文學角度《甘南紀事》最好,然而《夾》書影響力最大。影片也以純記錄風格,大量運用長鏡頭,把小說中三個故事糅合在近兩小時的影片中。沒有太多戲劇衝突,基調是戈壁黃土,室內外總共也就兩三個場景,影像和敘事線的單一,考驗剪輯水準和演員的發揮,小劇場非知名演員擔綱,沒有任何浮誇表達,純粹靠故事本身的真實性和衝擊力給人深刻印象。

很難忘記的一個情節,是小夥子被派去拉土豆,餓慌了的九人塞進肚幾十斤土豆(書裏寫的,電影沒交代事由),結果爬回來就嘔吐不止,同舍老頭邊幫他拍背順胃,邊把吐出摻和黃土的嘔出物塞下肚......人在極度饑餓的生理極限下是什麽樣子?張潔《挖薺菜》的野菜糊糊,張賢亮《綠化樹》的籠屜碎饃皮,鍾阿城《棋王》裏飄油花的涮碗水,固然已足夠讓我從少年時挑食變成什麽都能下肚,麵對這樣的鏡頭語言,無疑更具衝擊力。

相較於書本上的冰冷數字,這些具體而微的人,更讓人覺得呼吸相通,影片裏董妻撲在丈夫屍體上的撕心裂肺,讓人如目睹今年疫情中的生離死別一樣心緊到發抖。感謝電影,感謝小說,感謝我們還有眼睛、記憶、同理心,感謝我們可以真真實實活著,努力活下去。

即便對於同段曆史,不同圈層的記憶與敘述也許迥異,也不能說沒怎麽吃苦頭的臧克家《憶向陽》,就比吃苦頭多的季羨林《牛棚雜憶》更遠離事實,然而更多的失語普通人,個人家族命運如風絮雨萍。也許有人喜歡《芳華》,然而在我看來隻是油膩中年懷念如歌歲月一場春夢的大院子弟青春誌;老謀子《歸來》,亦是得益於鞏皇已入化境的表演,但無論從廣度或深度,無非將港片《鬼幹部》換了一重文藝與溫情外皮,遠不及《芙蓉鎮》“狗一樣活下去”之震撼與永恒——也許是文工團員嚴歌苓和小鎮青年古華相比,更難撐起殘酷敘事。

笑傲江湖裏,莫大先生常不為人所喜,說他曲風淒怨,換句話說太不夠“正能量”。然而我還是讚同大概是六神磊磊說的,社會文明,不在繁華盛景,而在那些不幸掉隊於時代,甚至被碾落成泥、永遠失語的人,依然有人記得他的名字。願再沒有一個人,成為“不惜一切代價”裏的那個代價。

Image
Image
ImageImage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