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微信:1966年人民大會堂槍擊案:子彈擊碎會場玻璃,凶手卻被無罪釋放?

(2023-08-10 13:10:11) 下一個

https://mp.weixin.qq.com/s/WuG4CMYNRmErhcm-PUh2kg

1966年人民大會堂槍擊案:子彈擊碎會場玻璃,凶手卻被無罪釋放?

紀人物 2023-01-07 22:00 

1966年2月2日,周總理正在人民大會堂接待外賓,突然飛來子彈擊碎了北側玻璃。
此時的保衛處人員都嚇出了一身冷汗,幸虧周總理是在另一頭的會客廳,不然後果不堪設想啊。

周總理震怒並下令徹查,接到命令的公安部副部長於桑,立馬組織人員,十萬火急地前往現場進行勘察,經過專家的夜以繼日推演,和民警們多方麵地排查,最後終於鎖定了嫌疑人。

但最終卻放了凶手……
可凶手是誰呢?他竟敢向人民大會堂開槍,到底想射擊誰?

Image

1966年2月2日,女服務員遲秀英早早來到人民大會堂上班,因為今天周總理要在人民大會堂的二樓會見外賓,所以,所有的服務人員都要提前到二樓打掃衛生,做準備的工作。

不僅如此,為了做好會見外賓工作,人民大會堂上上下下都嚴陣以待,甚至還從北京警察局調了多名警察前來警戒,就連遲秀英打掃衛生的時候都有幾名警衛在一旁看守。

經過了幾個小時的忙碌之後,周總理帶著外賓來到了人民大會堂中,就在他們交談之際,人民大會堂北側二樓的一麵玻璃被子彈擊穿了,隻是因為這個房間距離周總理會客的房間有一定的距離,所以並未引起周總理的主意。

Image

但是,這聲槍聲卻被遲秀英給聽到了,於是就發現了,人民大會堂臨近長安街一側二樓的一塊雙層玻璃上居然裂出了一道道蜘蛛網樣的裂痕,上麵還夾著一顆子彈!
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畢竟,人民大會堂裏現在正舉行著重大宴會,出現任何問題都會影響新中國的形象。

Image

起初警衛科的領導以為這是特務人員進行的暗殺破壞行動,命令警衛人員提高警惕,在周總理會議結束之後匯報給了總理,周總理指示一定要快速徹查此事。

後來公安部組織成立了槍擊案專案組,包括槍彈痕跡專家、北京公安刑偵技術人員、輕武器研究所專家等等,都來到了案發地點。

在對現場細節仔細的勘查後,專家確定這是一顆5.6毫米口徑步槍打出去的子彈,有效殺傷距離在800米以內。為了防止有可能的“特務”跑掉,負責這個案子的公安副部長楊奇清前往現場指導,督促大家趕快找到凶手。

經過對玻璃上的彈孔進行分析比對,發現兩顆彈孔之間是一條弧形的線,因此確定是在較遠距離發射的子彈。後來經過弧線推算凶手可能是在來往的車輛之上,案發時,長安街現場有大風,天氣能見度也不高。在經過和北京市政府溝通,又發動群眾參與協助下,排查了當時經過長安街的約1000輛車。

Image

為此,專案組調查了當時長安街上流動的人員,盡管長安街上人山人海,專案組還是詳細的偵查了2日上午一切異常的情況,但卻都沒有發現有關那位開槍犯人的情報。

後來,他們考慮到犯人很可能是開車前來,停車開槍後就立刻離開。於是又調查了當時來往的眾多車輛,但是都沒有收獲。

線索一下子就斷了開來,明明是開槍地點的長安大街,卻找不到任何有關犯人的線索,真讓人莫名所以。

此時,一位年輕的專案組成員陳建華站了出來,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推測:飛彈誤傷是完全有可能的,因為子彈可能不是從長安街打出,而是從北麵更遠的居民區打出的。

於是他們用相同射擊力度的槍和子彈在靶場做了幾次試驗,一樣是射擊玻璃,最終結果肯定了陳建華的猜想。

Image

他們在靶場試驗了很多次,最終確定作案人應該是在距離玻璃400多米的地方開槍的。

話說試驗結果出來後,公安人員立即前往了人民大會堂北麵的居民區進行了調查,但這裏居住的大多是政府幹部家庭,有不少還是部隊裏的首長,調查工作一開始變得有些困難。

公安部當即將此事匯報給了周總理,周總理絲毫沒有猶豫,直接作出了批示:“為了人民群眾的安全,所有住戶,無論是何身份,必須一一接受檢查,沒有例外。”

Image周總理

有了周總理的支持,公安人員便對周圍200多住戶開始了緊張而有序的篩查,因為當時我國還沒有頒布禁槍令,所以,這裏很多幹部家裏都有私人槍支,5.6毫米的槍支也被搜出來不少,公安人員隻能就案發時間對持槍住戶進行挨個詢問。

最終,經過一天的努力,公安人員鎖定了人民大會堂槍擊案的凶手,他就是時任國家體委副主任李達的兒子李迪民。

麵對警察同誌的突然到訪,李迪民顯得有些緊張,他承認了自己在2月2日上午9時至12時之間,在自己的房頂上開槍打麻雀玩耍。同時,他也承認當時麻雀向著人民大會堂的方向飛去,自己一激動就開了槍。

16歲的李迪民隻是初中生,他麵對警察時顯得很緊張。畢竟,“人民大會堂槍擊案”引發了全北京市的震動,這名中學生雖然不確定就是自己闖的禍,但心裏總歸有些惴惴不安。初步確認了李迪民存在重大嫌疑後,警方將這名初中生帶走了,同時還沒收了他使用的槍支以及子彈。

警方帶著李迪民使用的槍支來到打靶場,對準與人民大會堂二樓西北側類似的玻璃開槍,而後比對彈孔形狀進行取證。結果表明,多次試驗後的玻璃彈孔,與大會堂二樓北側的玻璃彈孔基本一致,凶手是李迪民的嫌疑又進一步增加了。

Image

1966年2月7日晚7時左右,時任公安副部長的於桑,手裏拿著一個牛皮紙檔案袋,快步走進中南海找到周恩來匯報工作,他見到周恩來後,用相對輕鬆的語氣說道:

“總理,人民大會堂槍擊案的調查結果出來了,也沒多大事,就是體委副主任李達的兒子李迪民和朋友用獵槍打麻雀導致的。小年輕嘛,好玩……”

於桑還沒說完,就被周總理帶著怒氣的話打斷:“什麽叫不小心?這裏是城市中心,到處都是人群,怎麽能在城市拿槍打鳥呢?今天流彈打中的是人民大會堂的玻璃,要是哪天打到人,你說怎麽辦?”

頓了頓,周恩來語氣又提高了一度:“高幹子弟的問題必須要重視,要嚴加管教,難道大家都忘記清朝那幫八旗子弟的事了嗎?這可是曆史教訓。”

於桑被周總理訓得不敢喘大氣,一直到周總理轉過頭來對他說:“你接著說。”於桑才回過神來,開始認認真真地匯報這起案件的所有細節和經過。

聽完匯報,周總理沒有懲罰“凶手”。這次槍擊案在有驚無險中落下來帷幕。而這次的突發事件,是因為槍支沒有得到嚴格的管理,一個十幾歲的娃娃都可以隨意使用槍支,周總理意識到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周總理針對這件事情,專門組織人員進行研討,指出槍支彈藥如若不妥善儲存放置,那麽肯定會後患無窮,於是開始非法槍支進行收繳。周總理巧妙地將一件引起恐慌的事情,變成了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真讓人佩服他的高瞻遠矚。

Image

在北京市公安局的推動下,《北京市私人運動槍支管理規定》應運而出,自此,北京所有的槍支都要經過審查和記錄,未經批準持槍將算作違法行為。

全國各地紛紛效仿,出台了規定,遏製民間槍支的泛濫,在一段時間的努力後,槍支傷人的惡性事件大大減少。

1996年,我國又製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槍支管理法》,法案推行後,私人持槍的問題得到了根本解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