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微信:克林頓和發現兵馬俑的老農

(2023-08-09 15:08:20) 下一個

誰也不知明天會發生何事?

1998年6月,美國總統克林頓帶著妻子女兒來到西安,參觀秦始皇兵馬俑。麵對氣勢恢宏的秦俑隊伍,他徹底被震撼。深思良久,克林頓突然對陪同陝西省長程安東提出一個奇怪要求。

他要和發現這個世界奇跡的人見麵!而克林頓沒有想到的是,他認為很簡單的要求,卻徹底改變一個農民後半生的命運。

這事得從1974年春說起。當時渭南市臨潼縣西楊村為了抗旱,號召村民大力挖水井。負責領隊的農民楊誌發一鋤頭挖出來一個“黑瓦人”,當時很多村民看到個和真人一般大小的“黑瓦人”,頭被挖掉,覺得不吉利,一哄而散。楊誌發卻叫上自己兄弟,把這些碎片裝了兩架子車,拉到縣文化館,想“碰碰運氣,看能知道是啥東西不”?

#發現考古# 

沒想到文化館接待楊誌發的人,是個真正專家。他意識到這是重大文物,立即把身上三十多元錢全部掏出來,給楊誌發兄弟倆。當時三十多元算是一筆巨款,老實的楊氏兄弟直接把錢上交給生產隊長,讓他做決定。

生產隊長給當天參與生產者每人獎勵5工分。一時間大家都很開心,親熱地稱楊誌發為“楊一鋤”。但高興並沒持續多久。

#心晴計劃# 

1974年7月17日,陝西省組建秦俑考古隊來到挖井現場,清理並保護那片地。第二年8月,那片地方直接被劃為“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用地,臨潼縣也直接劃為西安臨潼區。

眼看事情越鬧越大,地也沒得種了,村民開始埋怨楊誌發不該多管閑事,把祖宗先人30塊給賣了。老楊在村裏實在呆不下去,隻好搬到驪山腳下一個破屋子安身度日。

西安兵馬俑給陝西帶來滾滾財源,但二十四年裏沒有人記得他們兄弟倆。當陝西省領導安排人找到誠惶誠恐的農民楊誌發,讓他給美國總統簽名時,沒上過學的他,隻能畫三個小圈圈表示自己的名字。

克林頓看著小圈幽默地說,你真不簡單,在中國土地上畫了個圈,就打出了世界奇跡,真應該邀請你去我們美國多打些圈圈。

克林頓回去後,程安東立即安排著名書法家來教楊誌發簽名。同時省政府也正式肯定楊誌發的功績,任命他為兵馬俑博物館名譽館長,月薪八千人民幣。如果他願意每天出勤簽名,還會另加五千元。

如今七十多歲的楊館長,名字簽得龍飛鳳舞舞。穿上筆挺西裝,站在博物館接待外賓,每個外國人一看到他,認為是滿腹文章的官員,誰也不知除了簽名那三字蒼勁飄逸,龍飛鳳舞,其它字全都難登大雅之堂。他已非昔日農民,他成了當年極高收入者!

而且他還是和國外元首合影最多的中國人!

正是:命不逢時隱姓名,時來運轉天下知。

 

被克林頓點名獎30萬那個發現兵馬俑的老農後來怎麽樣了

點擊關注  a悅益康 2023-08-04 11:00 

Image

1998年6月,美國總統克林頓應邀訪華,在西安參觀兵馬俑時,克林頓表示想見見兵馬俑的“發現者”。

 

工作人員告訴克林頓,“發現者“楊誌發隻是一個當地農民,沒啥可見的。但克林頓不聽,非得見見楊誌發。

 

博物館的人找到楊誌發時,他正在地裏幹活,換上幹淨衣裳,他來到了克林頓跟前,克林頓問了他發現兵馬俑的過程。

 

聽完講述,這位美國總統似乎意猶未盡,拿出小本子讓“發現者”楊誌發簽名,楊誌發懵了,他用陝西話說:我不會寫字。

Image

克林頓

 

克林頓以為他說沒有筆,又拿出筆交到他手上。楊誌發沒辦法隻好把心那麽一橫,提筆在那小本本上畫了3個圈。這下輪到克林頓懵圈了,他問身邊的翻譯人員:“這是雞蛋,還是……”

 

翻譯那敢接話,現場瞬間失語,這時人群中突然擠出來一位年輕人,年輕人用不太熟練的英語說:“尊敬的總統閣下,我們中國的小平主席,曾經在中國南方的深圳畫過一個圈,後來深圳建設成了一個現代化的大城市。

 

當年楊誌發挖井時,也是在他家地裏畫了幾個圈,最後他挖到了“世界第八大奇跡”秦俑,所以他今天才給你又畫了這麽幾個圈。”

 

年輕人話音剛落,全場就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克林頓連連點頭。後來,這個段子在兵馬俑景區廣為流傳,有人說楊誌發當時畫的不是圓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