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O9DFYGLP0BpaId-fyO99og
Crespo注:本文為轉載。愛沙尼亞人對共產主義恨之入骨,記得去那裏玩時,塔林市(海峽對麵就是芬蘭首都赫爾辛基)中心有一座感謝葉利欽幫助愛沙尼亞獨立的碑。塔林的導遊悲痛地介紹前蘇聯殺害他們的總統和精英,並將很多當地人流放到西伯利亞。
文中的薩貝,和遺棄在太平洋孤島上的日軍小野田寬朗有點類似,但所效力的政權則完全不同。
其實麵對邪惡,哪怕輕微的不配合也能迫使他收斂。不需要你特別勇敢,不需要你冒著死亡、坐牢的危險,隻需要你的不配合和持續的不合作就好。就像在動態清零中,能不做核酸就不做、長期不戴口罩、盡量拒絕掃碼和接聽防疫電話,這都有它本來的意義。
《亡命33年;堅持的意義》
1978年9月27日,兩個假扮成漁夫的蘇俄克格勃特工在愛沙尼亞南部的密林中發現了獨自一人正在釣魚的奧古斯特•薩貝,一個已經69歲的老頭。當克格勃特工亮明身份,準備實施抓捕的時候,垂垂老矣的薩貝拚死反抗,在逃脫無望的情況下,果斷跳河自沉,誓死不當俘虜。
薩貝是當時已知的最後一個愛沙尼亞抵抗組織——森林兄弟成員,從1945年進入叢林開始,他和俄國人戰鬥了33年之久。薩貝的家鄉位於愛沙尼亞佩德拉,原是一個本本分分的農民。愛沙尼亞因為痛恨蘇俄,二戰中兩害相權取其輕,和德國人站在一起打蘇俄,結果戰後被清算,大量愛沙尼亞人被流放西伯利亞,很多都沒有回來。不想死在西伯利亞的薩貝果斷拿起了槍,加入了“森林兄弟”反抗蘇俄。俄軍曾用誘捕的手段抓住薩貝,要求他充當線人,抓捕其他抵抗人員。薩貝假裝答應,逃脫後一個人躲進了家鄉的深林開始了打遊擊。
即便在愛沙尼亞的“森林兄弟”已經在1953年潰散,1957年大部分走出森林投降之後,薩貝依然一個人堅持戰鬥,直到1978年被克格勃發現後自盡,他也是已知武裝抗爭蘇俄時間最長的“森林兄弟”。
33年的單兵奮戰,從壯年到老朽,單單從客觀形勢上來說,確實沒有鳥用,但是如果我們站在如今愛沙尼亞人的角度,那麽薩貝堅持33年的意義,就很難衡量。如今在薩貝跳河自殺的地方,有一個紀念碑,是愛沙尼亞人對於薩貝的肯定和懷念。在愛沙尼亞的教科書中,薩貝作為國家反抗強權侵略,爭取民族自由的象征,特別是作為“森林兄弟”這個抵抗組織的象征,遠遠大過了他實際取得的戰績。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曆史上找不到幾個錚錚鐵骨,那是不可能有東山再起的動力和希望的——因為僅僅有奴隸記憶的群體是無法建設國家的。
曆史上很多小人物因為一點執念矢誌不渝,抗爭到底的故事,過程有悲有喜,但絕大數在最後的曆史評價中,都不低。雖然大部分人做不了也沒有必要做薩貝,但我們作為同樣的小人物,是可以從中看到某些積極的因素的。
那就是不用特別去算計人生中某些行為的利益得失,如果我們已經為人生找到了方向,並且堅信這樣的方向是有意義且能夠自洽的,那麽就堅持下去,不必回頭。我們留下的故事和痕跡,會自然而然賦予了我們人生別樣的意義和價值。
可能會有人會問,要是根本就沒有人記得呢?還有意義嗎。用一句熟悉的台詞來說,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