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話說牛馬生活

(2024-09-18 11:09:48) 下一個

咱們說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牛馬生活。那時候,農民們很愛惜生產隊的牛馬騾驢,經常說牲口不會說話,寧可人受委屈,也不能讓牲口受委屈。盡管如此,生產隊的牛還是很可憐的。牛圈是由木棍圍起來的一塊地方,沒有棚頂、沒有牆,冬天寒風刺骨,大雪紛飛,十幾頭牛擠在一起互相取暖。冬天沒有飼料喂牛,早晨,飼養員打開牛圈,將牛放到外麵,讓它們自己去找吃的,草甸子上的草吃光了,就隻能在地裏吃苞米茬子上殘留的一點葉子;傍晚,牛群回到屯子裏的井邊,飼養員打幾桶水倒進水槽飲牛,然後將它們關進牛圈。

那些牛瘦得皮包骨頭,有的牛回來喝完水就趴在地上不願意動彈。有一次,一頭牛喝完水就地趴下,無論飼養員如何趕它進牛圈,它就是不動,用鞭子抽也不動。飼養員無奈,舉起明晃晃的二齒子,做出要刨下去的樣子,那牛見狀“撲楞”一下就站起來跑進圈裏。可見鞭子和二齒子孰輕孰重,它心知肚明。那頭牛餓得有氣無力,兩隻飽含淚水的眼睛一眨一眨地看著用鞭子抽打它的人,似乎在訴說著什麽,令人撕心裂肺。每當我回想起這個情景都特別難受,心頭陣陣發顫,鼻子隱隱發酸,悲天憫牛。活在人都吃不飽的年代,牛又能怎麽樣呢?

馬的待遇比牛好多了,馬棚在生產隊院裏,風吹不著、雨淋不到,一天二十四小時有飼養員照應,添草加料,清理馬糞。我特別喜歡馬,經常去生產隊的馬棚看它們,摸摸這個,拍拍那個,越看越喜歡,趁飼養員不在偷偷給它們添些硬料。馬知道互助互愛,兩匹馬會以輕輕地啃舐對方身體的方式清理皮毛、解癢。我給馬撓癢時,它也用嘴啃我的肩膀做為回報,那種感覺十分美妙,在肢體的互動和交流中,我們都深深地體會到對方無聲的愛意。

我曾經騎隊裏的大兒馬去公社辦事,一路躍馬揚鞭、追風逐日,好不威風、好不痛快!馬摟起來跑最舒服,一上一下地向前飛奔,像小時候騎木馬似的;最怕馬跑碎步,人在馬背上顛來顛去,屁股痛得很。那次回來後,發現屁股鏟了,尾巴根附近的皮磨掉了一大片,痛如刀割,難以忍受。有的馬不願意讓人騎,騎上去就尥蹶子,尥了幾下尥不下來,便往比較矮的樹下跑,試圖把人刮下來。我還騎過騾子,發現騾子的性格跟馬大不一樣,很難根據它當下的行為預測下一秒鍾的行為。一次騎著騾子在玉米茬子地裏飛奔,覺得它跑得有些怪異,跑著跑著突然一停,慣性將我摔落在地上,幸虧沒有摔在苞米茬子上。

春耕大忙時,正是馬發情的季節,隊裏挑選健壯的騍馬送到種馬站人工受孕,為此生產隊要付錢,沒有錢也可以給糧食。為了節省錢糧,隊裏的大兒馬也承擔繁衍後代的任務,它雖不如種馬站的種馬高大健壯,但在農村也算是一匹好馬。在此期間,大兒馬的待遇十分優厚,豆餅豆渣胡蘿卜,好草好料供著,執行一次任務不但稱心快意,還放假休息一天。隊長說:這是很累很累的活兒,比趟地還累,一定要休息一天。有位社員抱怨道:人都不如牲口,夜個晚上我也幹這活兒了,咋不讓我在家呆一天?生產組長反譏道:你能讓你老婆揣上馬駒子嗎?眾人聽了哈哈大笑。

有一次,我跟車拉玉米茬子,一頭牛駕轅,兩匹大肚子騍馬拉套。車剛出生產隊大院,牛失前蹄倒在地上。我和車老板兒趕緊上去抬車轅幫助牛起來,混亂中牛頭碰到了裏套二青馬的後腿,二青馬尥蹶子踢身後的牛。車老板打了它一鞭子,它往後退了一下,被牛絆倒坐在了牛頭上。牛犄角紮破了二青馬的乳房,鮮血和馬奶流了出來,痛得它渾身抽搐,十分可憐。在場的人都很心痛,我幾乎落下了眼淚。麵對這種緊急情況,誰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受傷的部位敏感脆弱,真是豆腐掉進灰堆裏 — 撣也撣不得,吹也吹不得。大家隻能忙著解套卸車。二青馬躺在地上抽搐,我蹲在它身邊,用手不停地摩挲著它的身體,力圖減輕它的痛苦。後來,公社的獸醫妙手回春,治愈了二青馬的傷,小馬駒降生,母子平安。

有一年冬天,我到隊裏碾玉米麵,飼養員給我一匹精神頭不佳的老馬,典型的瘦馬長毛耷拉鬃。套上套後,它施施而行,步履蹣跚。我以為他老馬戀棧,不願意幹活,喊了幾聲,沒起作用。於是,我板起麵孔又喊了幾聲,似乎板起麵孔的聲音更嚴厲一些,其實馬的眼睛是蒙著的,根本看不見我的表情。它還是那樣慢悠悠地走,我想它年老體衰,該退休頤養天年了,也就隨它慢慢走。

幾天後,一個寒冷的夜晚,漫天飄著鵝毛大雪,大地白茫茫的一片,我正在場院的窩棚裏烤火,飼養員急匆匆地叫我去馬棚幫忙。原來是那匹給我拉碾子的老馬病了,寒冬臘月裏馬棚太冷,要將它抬到隊部屋裏。我們幾個人一起將它抬到屋裏,可憐的老馬躺在地上,眼睛睜得很大,艱難地喘著粗氣。大家心痛地看著它在生死線上掙紮,卻束手無策,不知道如何幫它一把。第二天淩晨,那匹老馬斷了氣。我感到很內疚,如果那次不讓它拉碾子,它或許會活得更長一些;如果附近能找到一位獸醫,也許能救它一命,至少可以減輕它的痛苦。它為人類勞碌了一輩子,直到臨終前還不得不幹活兒,它的一生有滿足和樂趣嗎?那個年月,牛馬的生活真是牛馬不如啊!再想想,農民的生活又比牛馬好多少呢?他們何嚐不是給那個虛無縹緲的烏托邦當牛做馬?

有關上山下鄉的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冰星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水星98' 的評論 : 貓狗更幸福。
水星98 回複 悄悄話 “農民的生活又比牛馬好多少呢?他們何嚐不是給那個虛無縹緲的烏托邦當牛做馬?” 到了加拿大才發現,這裏的牛馬幸福多了。
冰星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walkman222' 的評論 : 裏套和外套一樣長,兩匹馬是平行的。拉套的馬一偷懶,套繩就不直了,車老板兒一下就看見了,反而是轅馬偷懶看不出來。裝車時要平衡好,人上車再調整一下,所以轅馬並不負重。斜拉式沒見過,說不好。
walkman222 回複 悄悄話 冰兄好! 請教一下, 車轅是不是隻能套一匹馬?

馬不可能是同步走的, 如果都套在車轅上, 走起來車會一左一右地晃. 所以車轅(裏套?)上隻套一匹老馬, 它是主力. 其它的馬套在車身上(外套?), 主要是啟動和上坡時加一把力, 這時車把式的鞭子應該是抽在外套的馬上. 拉外套的馬一般應該是小馬, 它們走在前麵, 不知道其實車不靠它們出力, 所以它們懈怠的時候車把式應該抽它們. 這是一個訓練的過程.

你們的這匹老煽馬比較狡猾, 它故意比前麵的馬走的慢一點, 這樣力就由它們出了. 但它也不能太慢, 那樣車就頂它屁股了. 另外, 那兩匹馬還得基本步調一致, 否則車就會一左一右地晃.

我之所以有這個問題, 是因為我觀察到有些中亞遊牧民族最簡單的馬車沒有車轅, 他們隻在車前麵斜著放一根木頭, 木頭與車之間用多根鐵鏈拴住, 鐵鏈依次加長, 這樣木頭和車不是平行的, 而是斜的. 馬拉這根木頭, 這樣不論有多少匹馬同時拉車也不會一左一右地晃, 隻是這根木頭一前一後地晃, 有些馬的力量浪費了. 這時應該把老馬放在短鐵鏈處, 主要的力量由它出, 走的快的馬放在長鐵鏈處, 鞭子也主要應該抽它.

不知我說的對不對? 真心向您請教!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