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恰得其反的憶苦思甜

(2024-07-24 10:28:43) 下一個

五六十年前,憶苦思甜是一個熱門話題,憶舊社會的苦,思新社會的甜,其具體形式是開大會,請受過苦的老貧農、老工人做給青年人報告,組織青年人吃憶苦飯。

有一年,生產大隊請老貧農於大爺給下鄉青年做憶苦思甜報告。於大爺六十多歲,解放前曾經給地主家抗過活,土改後有了自己的土地。他就是一個普通農民,不懂什麽政治,也不關心國家大事。大隊幹部告訴他講舊社會給地主當牛做馬、扛大活的苦,飽受地主剝削、虐待的苦;講新社會的甜,農民有了土地的甜,一家人吃飽穿暖的甜。於大爺拎得清苦和甜,卻拎不清新社會和舊社會。

他講了一些給地主扛大活的經曆,盡是些地主家的長工和短工之間的恩怨。講到吃飯的時候,於大爺兩眼放光,滿臉生花,大講地主家的粘豆包做得如何地道實在,如何好吃,如何敞開肚皮可勁兒造,懷舊的喜悅溢於言表。這時,一位大隊幹部上去跟他耳語一番。他話鋒一轉,說道:“要說苦啊,哪年都沒有六零年苦哇!”接著,滔滔不絕地講起六零年如何饑腸轆轆,如何饑不擇食。

本想控訴舊社會,沒想到控訴起新社會了。麵對這種尷尬的局麵,那位大隊幹部急中生智,站起來振臂高呼口號:“不忘階級苦!牢記血淚仇!”大家也跟著喊口號,打斷了於大爺的憶苦思甜。這種荒唐事聽上去很像政治笑話,可是它確確實實發生在我們的生活中。

無獨有偶,其它大隊的知識青年說他們那裏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後來,上級不再找老貧農做報告了,而是找懂政治的青年人做憶苦思甜報告,講舊社會的血淚家史。

本縣有一位在鄉先進青年典型,到各公社巡回做憶苦思甜報告。他到底是懂政治的主兒,知道聽眾沒有經曆過舊社會,對舊社會的苦可以任意發揮;聽眾都生活在新社會,都嚐過這個甜,不能多說,隻要把舊社會的苦講到極致,新社會的甜自然就烘托出來了。因此,他對舊社會的苦濃墨重彩地大肆渲染,極盡誇張放大之能事,對新社會的甜輕描淡寫,寥寥幾語一帶而過。

二年後,這位先進典型又來公社做報告,講的還是他們家的血淚史,可是,這次他們家比上次更苦了。上次講他大娘青黃不接時四處討飯,餓死在討飯的路上;這次講他大娘借了地主家的糧食,年關無力償還,遭到地主的毒打,慘死在皮鞭下。有人還記得上次他大娘是怎麽死的,調侃道:“這個大娘是他大爺的二房。”還有人說:“憶苦!憶苦!越憶越苦!”

大隊組織過一次下鄉青年和在鄉青年集體吃憶苦飯。一位大爺煮了一大鍋黑乎乎的粥,給每人盛一小碗,一邊盛粥,一邊嘴裏還自言自語地嘀咕:“這哪兒是人吃的啊?”一位同學接過話茬說道:“是舊社會勞動人民吃的!”大爺抬起頭說:“啥社會也沒人吃這玩意兒,就是六零年吃過。”顯然,這位大爺不拿六零年當社會,或者不知道那時是啥社會。

有關上山下鄉的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無法弄 回複 悄悄話 嗬嗬,我記得小時候我爸單位開會吃憶苦飯,拿個糠窩窩回來,被我哥搶走了,到現在我也沒吃過憶苦飯,楊繼繩的《墓碑》寫了西北人民大饑荒餓死人的現狀,額娘說“我們那就那樣,人吃人”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