茳蕪的後花園

我隨便寫,你隨便看,大家隨便聊~
正文

《庚子雜記 5》2020.2.6 希望

(2022-10-30 09:05:57) 下一個

以前的早晨,牧青一般是到吃早飯的時候有時間才抽空瞅兩眼手機,要是沒時間就算了。現在每天早上睜開眼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開手機,似乎總沒有什麽好消息,但是牧青還是迫不及待地要看看。雖然明知道都是一些讓人氣短胸悶的消息,但就是忍不住還是要看了才好。她也不知道自己在期盼什麽,哪怕是顧浩說又收到一個快遞也好,哪怕是微信群裏有人報告又買到點口罩也好,哪怕是今天的確診人數不再增長也好。。。牧青現在特別地卑微,隻渴望能得到一點點的慰籍和希望,也好在這看不到頭的壞消息堆裏喘一口氣。

 

打開手機,牧青就被不同往日的海量未讀消息嚇到了,國內的,國外的,各種群裏都是海量的未讀消息。平時這個點已經是國內深夜,美西的一大早,這種時候通常各個群都還不是活躍高峰,可是這天一反常態,國內的群尤其活躍。

牧青隨手點開最上麵一個群,立刻知道發生了什麽,有報導稱李文亮醫生去世了,也有人稱已經上了ECMO,也有帖子說還在做最後搶救的,有轉述最後時刻描述的,也有說過度搶救的。。。有哀悼的,有致敬的,有祈禱的。。。有很多帖子被刪了,立刻就有別的地方轉載出來,再刪,再轉。。。各種消息混雜,各種圖片,截屏,帖子或鏈接在不同的群裏翻滾湧現。

牧青想先到大學同學群裏看看同學們的討論,這段日子以來,讓牧青很欣慰的是他們大學同學群還是很團結的,大家說話都很注意分寸的。可是意外的是,牧青翻了半天也沒有找到。

牧青在一堆紅點中看到雪梅的消息:大學群被封了,這裏是新群,你加進來。

聽說因為有同學轉發了一個雪梅自己也沒看見的帖子,後麵有人跟著討論了幾句,就被封群了。牧青聽得目瞪口呆,她一直都聽說封群的傳聞,總覺得杜撰大於事實,想不到這次是直接被事實打臉。

牧青茫然隨意地瀏覽著,才發現看來這段時間封群已經不再是小概率事件了。最初的震驚和悲哀逐漸被氣憤和悲涼取代。她不想再看這些消息,可是手指卻不受控製地持續點著劃著。。。

 

直到她聽見東東在外麵大叫:“媽,這麽晚了,你怎麽不叫我?”

牧青一骨碌從床上跳起來,看了一眼時間,衝著兒子喊:“哎呀,對不起啊,趕緊起來洗漱一下,早飯來不及吃了,你帶兩個小麵包,我們在車上吃吧。”

兩個人訓練有素地收拾的自己東西,準備停當,抓了把早餐就上了車。到了車上也並沒有太晚,這時候牧青才慢慢舒了一口氣。牧青看了一眼副駕駛的東東,這孩子現在已經是一個小大人了,不管是個頭上還是思想上,牧青也越來越喜歡和他討論各種問題,而東東一向就很喜歡就各種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

牧青問東東:“如果疫情發生在美國,最開始接觸的醫生發現這有可能是從未有過的傳染性疫情,而目前暫沒有特別治療方法,你覺得應該怎麽做?你會覺得需要立刻告知廣大民眾嗎?”

東東毫不猶豫地回答:“那當然要立刻告訴民眾了。讓大家做最起碼地防範吧。”

牧青問:“那你會擔心因為這個可怕的消息造成大範圍的民眾恐慌,甚至這種恐慌造成的危害大於疾病本身?”

東東卻是堅持:“這應該是民眾的知情權吧,應該由他們自己決定吧。”

牧青卻迷惑地問:“可目前對這種大規模的傳染疾病的一貫做法不就是宣布一個地區為疫區,而把這個疫區相對隔離出來,以保證更大範圍的傳染。比如之前非洲的那個什麽病毒。那這種時候從更大範圍來看,是知情權重要,而是采取行動隔離更重要?在這種情況下,還是說被隔離區的個人權利更重要?”

東東想了想,似乎也有點猶豫,說:“你這樣說,也有點道理。。。”

牧青說:“我也不確定,不知道這樣的事情如果發生在美國,美國政府會不會為了避免民眾恐慌,而刻意隱瞞全部或者部分這樣的消息嗎?如果隱瞞這樣的消息會有法律責任嗎?“

東東接著話題說:“也是,美國人都有車,如果大家都一下子逃奔出去,其實也是相當於擴大了傳染半徑。不過我覺得還是應該讓大家盡早知道。”

牧青說:“是啊,如果我是一個武漢得了病的人,現在醫院爆滿,你說我是在武漢等死,還是逃出去求生?武漢的疫情,當初一個醫生以非官方的渠道泄露了疫情消息給他的朋友,大家稱他為吹哨人,後來他遭到了訓誡,今天有消息說他感染新冠去世了,但是也有說還在搶救的。“

東東說:“哦,他真是勇敢!難怪今天網上那麽多白蠟燭。”

 

牧青送完東東,到了公司再打開手機,牧青隻能麻木悲涼地劃著滿屏的菊花,白蠟燭和黑框。。。

半個多月以來,似乎方方麵麵都在努力,捐贈來的物資是不是都分發下去了,到底是如何分配的?為什麽前方的前線醫護、相關物資、病房場地這三大塊仍然緊缺,依然供遠不應求?那麽早的訓誡為什麽沒有任何實際的措施而拖延到現在沒法收拾的場麵,甚至還有那個匪夷所思的百家宴,到底是誰在做這些決策,如何做的決策?既然已經爆發,既然已經封城,武漢的真實情況、真實數據,仍然像一個巨大的黑洞,當地的官員到底在做什麽,都在解決什麽樣的問題?

李醫生的離世在網絡世界裏最後煽動了一下翅膀,各種煩悶,焦慮,不安等等複雜的情緒因此都被攪動起來,聚少成多,一時間都形成了燎原之勢,這些不同的情緒颶風又裹挾著糾纏著左突右衝,無從消散。

人們懷念這個勇敢的吹哨人,樸實的人們也隻是想要一個真實的答案,可是所有的情緒,訴求都隻是換來刪貼,刪號,封群。。。

雖然國內時間已經過了零點,但是牧青史無前例地感覺到似乎她整個朋友圈裏國內的朋友都無人入睡,她覺得甚是淒苦難受,卻依然覺得找不到人可以訴說。

雪梅私聊又發給她好幾條信息:“今夜隻能流淚歎息, 明天還是那個繁華盛世。熱搜已經撤了[大哭]”“我第一次200%慶幸女兒出去讀書了。”“我覺得喬治奧威爾就是一個天才。”雪梅的幾條消息說得沒頭沒腦,前言不搭後語,但是牧青完全知道她在說什麽。想了半天,她回到:“即使魯迅還活著,還會有人給他印刷狂人日記呢???”

 

同時牧青發現事情詭異地還在往另外一個方麵迅速地發展,頻繁炸群的現實讓很多海外群紛紛開始商量替代方案,有人提到Line,有人提議Telegram,一些積極的群主幹脆直接置頂了新的Line群或者Telegram群的鏈接或者二維碼。

還有一個越發明顯的怪異的事情,這就是有些國內的朋友和國外的朋友雖然處在一個群裏,但似乎生活在兩個平行時空裏,有些朋友的發言隻能被一部分人看見。本來一群人說著說著,突然集體轉向了另外一個話題,讓牧青有一種斷篇的感覺,仿佛記憶突然被刪除了一段,不知道這中間發生了什麽。好在牧青通常不會太在意,她總覺得如果是和她有關的,當事人一定會聯係她,既然沒有特定的聯係,那就當沒有發生好了。可是終歸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容忍這樣的斷篇,牧青也間接知道自己並不是孤獨的一個。有人就會回溯去問,也總有熱心人會截屏來解釋,仿佛一段冗長的討論,有中斷,又有因為折疊引起的重複,兩個平行時空終於因為這樣的折疊有了交集,然後繼續分別平行向前發展,如果回溯和幫忙的人都比較執著,那這一段時間的空間褶皺就比較多。反之,則是分別在自己的時空流淌,直到下一次的交集。每每這時候牧青就覺得自己仿佛親眼看見了電影《黑客帝國》裏的數字特效。而今天這一特效似乎出現的頻率尤其的高,無時無刻不在提醒你還存在另外一個時空似的。

 

牧青滿心悲涼,無力,甚至還有點委屈,這半個多月武漢的人間暗夜地獄還不夠嗎? 為什麽上天總是如此以萬物為芻狗?? 她強迫自己退出這些聊天,她最後看了一眼朋友圈,卻突然發現平時不發朋友圈的顧潔,竟然在國內已是淩晨的時間裏發了一長段的純文字。

原來她所在科室主任的女兒今年要參加高考,主任夫婦都是醫生,在這之前,夫婦二人見縫插針地希望女兒能學醫,可惜多年來女兒油鹽不進,就是非常堅決地反對。這一段時間因為完全無法照顧女兒,兩個人把女兒送到了舅舅家,以便隔離和照顧。今天女兒和夫婦通話的時候,主動和他們說 :“我決定去學醫了!”聽到女兒的決定夫婦倆百感交集,反而不自覺地勸起了女兒,女孩肯定地說:“我現在覺得醫生最偉大,我就是想當一個醫生,像你們一樣。”顧潔寫道:今天主任特意和她們每一人都說了這事,見一個人說一次,說一次紅一次眼眶。

牧青的眼圈一下子就濕了,她把顧潔的長文截了屏,抹去名字發了圖片後,寫道:“同學妹妹是武漢的醫生,她今天的文章,讓我看見人性之光,讓我覺得無論麵對什麽,這個世界都總有美好讓你覺得它值得。”然後她關閉了手機。

 

=========================================================================================

曆史時間線

武漢風雪交加

*2020.2.6 美國民眾開始囤積物資

*2020.2.7 李文亮逝世

*2020.2.8 元宵節

微信大規模封群

 

後記: 

3年多過去了,李醫生的微博賬號就是現在中國互聯網的哭牆。

不斷人有新的留言,現在的留言量已經超過了100萬,每次翻看,總是無盡的悲。。。

這個世界還會好嗎?

鏈接在此:https://weibo.com/u/1139098205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