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young

隨風而飄,能飄去哪裏隨風向而定;能飄多遠隨風力而定。
正文

褲腰二尺一

(2022-10-06 11:43:23) 下一個

褲腰二尺一

那還是在我初出國門的時候,拿到了置裝費(200元)去做西服套裝。裁衣師傅一邊量體,一邊念叨著把量好的尺寸寫在一片小紙片上,“褲腰,二尺一”。同去的太太囑咐我說,記住了,以後一個人在外,要學會自己照顧自己,買衣服就照著這個尺寸買。就這樣,除了身高一米七二,體重一百一十八斤,這褲腰二尺一就從那時起深深的留在了我的記憶裏。

那時的我真的挺瘦的。在學院教研室工作的時候,有個年輕的實驗員,經常帶一些年輕的女青年來造訪。有一年時值初冬,我穿著一條牛仔褲,有老師看到便說“多冷的天,還不穿棉褲”,我說“穿了,棉襖棉褲”。不料一旁的女青年撲哧一下笑出聲來“牛仔褲套棉褲!,哈哈哈“。這一笑,引得滿屋子的人都哄堂大笑,搞得我十分尷尬,滿臉通紅。想想自己在別人眼裏一定是像一棵豆芽菜一樣瘦弱不禁風雨,一點都沒了男子漢的風采氣概。自那以後有段時間,自己暗下決心,要變得體魄強壯,為此增加飯量頓頓多吃,幾個月下來,還真漲了兩斤分量,體重由一百一十六到了一百一十八。可是再漲就困難了,直到出國的時候還是沒能達到目的-----體重超過120斤 ,褲腰就是二尺一。

此後你還別說,記住了自己“褲腰二尺一“,在外買衣服可方便多了,找對了尺寸,拿起就走,從來不用試衣間,沒有不合身的。在日本時有一段時間,”青山洋服“吸引了眾多留學生的身影,尤其是節假日或是打折促銷的時候,能聽到母語的機會就大增。就是從那個時候,學會了給自己買衣服,以前從來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走出了家門就什麽都要靠自己了,這褲腰二尺一也就派上了用場。那時剛出國門,看啥都上眼,西服買了一套又一套,直到有一天成了擺設(這是後話)壓在了箱底。不過在日本的時候,穿西服的機會還是挺多的,五年期間至少穿了十回。不像現在到了米國,十年穿不到五回西服。

後來到了米國,發現米國人以穿著隨便著稱並非虛言,一條牛仔褲無論男女老少,通吃。咱也入鄉隨俗,自此就離不開牛仔褲啦。我們工作單位有“dressing code”, 上班著裝是不能穿牛仔褲的。然而,幸運的是我們部門樓獨立管理,可以穿牛仔褲,否則不知要添多少麻煩。自從離開了在國內北方的家鄉,三十年來一直在溫暖的南方地域轉悠,什麽棉衣棉褲,毛衣毛褲,甚至襯衣襯褲都省了,一年四季牛仔褲,無冬立夏。

然而,身上穿的是永恒不變的牛仔,擋不住卻是衣服下麵的無情演變。先是家裏帶來的衣褲穿不了啦,很快日本買的衣服也成了擺設。現在買衣服的地方也從兒童部轉到了成人區(按米國人的標準,我以前的衣服尺寸可在兒童部買到)。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日出日落循環往複,三千裏路雲和月,瘦腰不知何處去,肥頭大耳笑春風。這肚子越來越大,衣服的尺寸也越買越大,再也回不去了我那“褲腰二尺一”。不過讓我感到欣慰的是,和我周圍的同事比,我還是相當”苗條“地,既不用忌口也不用節食,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愜意快哉。

去國三十載,時間的利劍削去了身體的棱棱角角,生生的把一瘦小夥熬成了一大油胖子,典型的油膩大叔啦。找不回來的過往,找不回來我那二尺一,有著八塊腹肌的褲腰。

再見,褲腰二尺一!

(寫給離家三十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沒主意 回複 悄悄話 我記得我哥20多出頭也是褲腰2尺1,上街和我媽出門說給他買條褲子吧,告訴賣褲子的,找條男褲,2尺1的腰,擺攤的老板是南方人,回頭就是一句:2尺1?太瘦,不是人了。(理解起來就應該是瘦得不成人型了,哈哈)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