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發黴的蛋糕

(2023-02-26 09:31:58) 下一個

發黴的蛋糕

使女

      你會拿發黴的蛋糕作為你給別人的禮物嗎?我想,回答一定是否定的。可我就曾在生日時收到一個發黴的蛋糕。

      當時我特別驚訝,又不好告訴送禮的朋友,怕傷了她。蛋糕,我直接扔進了垃圾桶,而蛋糕上的黴卻在我的心裏發酵,讓我和這位朋友漸行漸遠,最終成為陌路。這是十幾年前的事,現在的我絕不會讓一個發黴的蛋糕破壞我們的友誼。

      送禮為的是表達善意,絕不能有任何功利的想法。否則,再好的禮物都不能完成禮物的功用。禮物不在貴重與否,在於送禮者的心。一張熱情洋溢的卡片比一條純金的項鏈更會讓對方喜歡。

      送禮不必追求禮物能拿出手。隻要心裏有對方,對方一定會感受到的。一盤熱氣騰騰的餃子、一碗剛出鍋的麵、一把新鮮的蔬菜、一些才烤好的麵包,一個方便生活的小工具,一件美化房屋的小擺設……小小的心意,大大的愛,在一來一往之間濃厚起來。送禮的和收禮的都借著禮物品嚐著生活的甜蜜。

       禮物包裝非常重要。包裝為的是拆包裝。當收禮的人要費點勁兒和時間拆開的時候,心裏充滿了好奇和興奮。包裝會大大增加收禮者的喜悅。

       另外,禮物不可以有價簽。價簽的功用和禮物的功用是衝突的。即便你的禮物很貴,價簽說的是你對收禮者的善意是有限的,打了折扣的。

       送禮還要小心陷阱。送禮的陷阱很多。比如,我的那位朋友。她心裏不是沒有我,否則,她也不會巴巴地跑來送禮。但是,她考慮得太不周全了,蛋糕吃的就是新鮮,都發黴了,她都沒有發覺。再比如,當你覺得不送禮不合適,勉強自己為對方買了禮物時,這禮最好別送。你的勉強會通過禮物傳給對方,讓人覺得非常不舒服。

        記憶中收到的禮物很多,其中兩件讓我感動至今。這兩件禮物都是陌生人送的。她們送禮時根本不認識我,而她們的禮物讓我們成了終生的朋友。

        第一件禮物是一本相冊,記載了我受洗的全過程。當年送禮的人還是一個在校學生,如今的她已經是出過幾本有關神學的作家了。我曾問她我與她素昧平生為什麽會為我做了那個相冊。她的回答很簡單:“天主的感動。”

      第二件是一個耶穌的畫像。這位畫者不畫別的,隻畫聖經裏的故事。彌撒結束後,她找到我,說是要送我一幅她的作品,邀請我去她的畫室。來到她的畫室,我看見到處都是她的畫、泥塑和根雕。她讓我隨便挑。我挑了一幅耶穌像。她告訴我那是她最得意的作品,花了三個月的時間才完成。我實在喜歡,就說想買下來。她堅決不肯,說是那幅耶穌像本就屬於我,說那是天主的旨意。如今的她在當地已是大名鼎鼎的畫家。有一年教宗訪問當地時,她還組織了另一些年輕畫家畫了巨幅作品。而她的那幅耶穌像一直掛在臥室。

     受洗至今已二十年了,每次看到那幅耶穌畫像,我都能想起自己受洗彌撒的莊嚴和那兩位朋友,也不由得想起讓她們送給我如此厚禮的天主,感動於天主把自己作為禮物送給了這個世界和我。

    感謝天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mary_亮光 回複 悄悄話 對不起,我沒能早點兒回複。謝謝您的鼓勵!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好文,說得太好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