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89)
2008 (32)
2013 (21)
2015 (83)
2016 (117)
2017 (90)
2018 (70)
2022 (53)
懷舊的感覺,就象冬日午後的陽光,暖暖地灑在身上,溫暖而又舒坦。屋子外的風鈴,隔著玻璃門,叮叮當當,悠揚而又深遠,仿佛唱著一首久遠而無字的歌。記憶中家鄉的點點滴滴皆因遙遠而更有韻致,往事的一些枝枝蔓蔓模糊了,淡化了,留下的隻是一種非常美麗溫馨的感覺。
(1)石井
關於江南的回憶,常常會看到石井、青苔、老樹的描述。而我小時候住的院子裏,確實有一口石井。那個時候,我住在杭州官巷口一帶,那種有個牆門的院子裏。其實杭州人叫牆門,不叫院子。
那個院子裏,前麵一排平房,後麵是三層的小樓。院子裏有口石井,井水清冽冽的透涼。井的邊上,兩塊石頭架起一塊青石板,青石板下青石板下爬滿了蔥鬱得近乎幽綠的青苔。院子裏的人常在石板上刷洗衣服,不過也有很多人,放一個腳盆,裏麵一塊搓衣板,坐在矮凳上,一上一下有節奏地搓衣服。井邊也有一棵老樹,枝繁葉茂。那時我住在二樓的一間房子裏,陽台斜斜地對著那口井。我總喜歡站在陽台上,透過樹葉婆娑的縫隙看院子裏來來往往的人,看井邊忙忙碌碌的人。別人做事的樣子總使我感覺那是件很享受、很有趣的事,等到自己做的時候才知道不是那麽容易。簡單的打井水,也得好好學習。一隻手要拿著繩子左右搖擺好幾下,讓桶沉下去,等水滿住了桶口,然後兩手交替往上拉,在桶快出井口的時候,拉住桶的圓環,用力一拎,終於打上一桶水。
那口石井,是院子裏的社交中心。天氣好的時候,許多人會在井邊洗衣服,一麵聊天一麵洗。院子裏的很多事件,石井都有見證。張家大哥的女朋友,在井邊羞怯認真地幫忙洗床單,李家大嫂生了兒子,一排尿布花花綠綠地掛在了井邊。
院子裏也有自來水,但許多人為了省下水費,就用井水。我們那一條路上隻有我們牆門裏有井,有時候鄰近的人也會進來用井,忙的時候可就會爭吵起來。院子裏有幾位厲害的角色,當仁不讓地出來阻止外人用井,可那些外麵的人也不好惹。記得最有意思而且反複被外麵的人引用的話是,人民的井水人民用,所以誰都可以用這口井。於是我們院子裏的人就回話說,這麽說人民銀行的錢你也可以隨便用了?
記憶之中,井水最有用的時候是夏天了。那時候沒有空調,沒有冰箱,夏天的自來水發熱,草席也發熱,隻有井水是蔭涼的,用井水擦草席,草席變得涼爽宜人。西瓜也是要用透涼的井水鎮過才好吃,大熱天裏吃下清涼香甜的西瓜,甜甜涼涼的感覺從舌尖擴展到全身,那樣的美味後來似乎再也不曾感覺過。有時候就是把手放在涼嗖嗖的井水裏玩,一股涼氣洗淨暑熱,也是兒時夏日的一個樂趣。
關於石井的回憶實在是瑣碎而平凡,想起林海音<<城南舊事>>中廢井邊遇到小偷的故事,我絞盡腦汁也沒記起任何類似的奇遇。唯一比較有趣的記憶是在沒有人用青石板的時候,我們一群孩子會在上麵打乒乓球,那時我是喜歡打乒乓球的。另外男孩子會在井邊爬樹、打玻璃彈子,女孩子會在井邊跳牛皮筋,一麵唱一麵跳,馬蘭花,馬蘭花,馬蘭開花二十一。。。
(2)電影院
小的時候,很喜歡看電影,那時常去的電影院有太平洋電影院,人民大會堂,工人文化宮。
太平洋電影院位於解放路上,邊上有家食品店,再邊上就是我最愛的新華書店。在杭州劇院建起來之前,太平洋電影院應該算是杭州最好的電影院。小時候和太平洋影院有關的事,有兩件印象比較深。一是太平洋影院夏天的冷氣開得最足。那時候家裏沒冷氣,杭州的夏日火爐一般灼人,有時候實在熱得不行了,就買張電影票進去涼快一下,汗一下就收斂了,那個椅子涼涼的感覺真是爽極了。第二件事是小學的時候,有一次學校裏組織去太平洋看電影,我負責收錢,那時學生票好像一毛多一張,收齊了就交了上去,可是後來代課老師說少了兩毛錢,於是我又數,怎麽數都少了兩毛錢,很鬱悶,最後我隻好自己補上。
工人文化宮除了放電影,還經常有各種演出和會議,記得那時有個南京小紅花藝術團,演得精彩又好看,我不厭其煩一遍遍地看。工人文化宮還給過我一次很光榮的記憶。小學的時候我很乖所以很得寵,有一次就得到了上城區三好生的榮譽。我去工人文化宮出席區三好生代表會議,兩邊長長的隊伍夾道歡迎,打腰鼓的,敲鑼的,揮旗的,我們從歡迎隊伍的中間緩緩走進會議廳,讓我有一種很榮耀的感覺。
人民大會堂座落在湖濱,邊上是解放路百貨商店,是當時杭州市最大的百貨商店。我去人民大會堂看電影看戲,常常是大人單位發的票子,這些電影一般是外麵還沒有開始公映的電影。記得有一段時間看了好幾個外國片,印象最深的是一個俄國片,叫著“掛在脖子上的安娜”,電影裏的女演員真是讓我驚豔,也許是第一次見到這麽美麗動人的女演員,就成了我記憶中最漂亮的女演員。
後來讀大學的時候,也常和同學們去看電影,去的比較多的是杭州劇院,還有浙大附近的一個影院。忘了浙大附近那個影院的名字了,記得我們常常繞過田野走鄉村小道去那個影院,每次走過田野,總讓我想起“走在鄉間的小路上”這首歌。
(3)書店
小時候我非常喜歡看書,找到一本好書心裏有一種無法形容的滿足。那時候杭州市最大的新華書店在解放路上,離我家很近。我想這個新華書店一定給了我許多快樂,現在做夢回杭州,在夢中還常常牽掛著要去新華書店。上學前看的是連環畫,小人書滿滿地塞了一抽屜。上小學後開始讀“大書”,大人給了我一些兒童讀物,印象比較深的是<<高玉寶的故事>>,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還記得那個<<半夜雞叫>>的故事了。那時還每天廣播裏聽一個叫<<三探紅魚洞>>的故事,好像是孫敬修老爺爺講的,已經不記得任何細節了,隻記得說一群孩子找到一個山洞,故事很驚險,很吸引人。看到現在的孩子喜歡看<<哈雷波特>>,我就會想起<<三探紅魚洞>>這本書來。另外還看許多外國小說,<<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都是我喜歡的書。隨著年齡的增長,書越來越多,我一頭紮進書堆裏,從中外名著,到通俗小說,看的囫倫吞棗,不亦樂乎,常常忘了周圍的世界。那時我真是喜歡讀書,而且是不加挑選的什麽都讀。記得當時有人借給我一本巴金的<<雷雨霧電>>,那本書已是很舊,紙頁都已經發黃,前麵後麵還掉了幾頁。那是我第一次閱讀許多大膽的愛情描寫,巴金這個係列遠比<<家春秋>>中的愛情描寫更直接更露骨,而且通篇小資情調,那時少年的我真的以為自己是在看“黃書”,一陣子膽顫心驚。
新華書店後來變成開架賣書,我去那兒買書的時候就常常站在那兒讀一會書,每次去那兒心裏就無比快樂。
當時杭州另外一個賣書刊的地方是延安路上的報刊門市部,離我家也很近,放學後常常光顧。<<大眾電影>>,<<青年一代>>,<<讀者>>,是我最喜歡的幾種雜誌,每次買了雜誌回家心裏就充滿喜悅。報刊門市部邊上是個很大的郵局,許多集郵的人在那兒交換郵票,我也是集了一陣子郵票,對我來說,集郵最大的樂趣就是把集郵冊翻來覆去一張張地看,小小的卻是多姿多彩的郵票帶給我非常享受的感覺。
後來上大學後又常常去少年宮附近的外文書店,在那兒找一些外文書來看。因為想出國,所以開始看英文原版,當時看的比較多的是謝爾頓和阿瑟黑裏的小說。
杭州後來有了很多書店,可是自己記憶最深的還是這幾個地方。尤其是解放路上的新華書店,記得書店邊上有個小攤,逛完書店在小攤裏買個“蔥包燴兒”,快樂得沒說得了。“蔥包燴兒”是杭州小吃,就是在春餅中夾一根油條和大蔥,刷上甜麵醬,味道真是鮮美無比。饞人呢。
(4)餐館
說到吃了,就說說杭州舊時的餐館。那個時候離我們家最近的是奎元館。夏天吃冷飲,一毛錢一碗赤豆湯,一毛二冰淇淋,另外還有淇淋果露,冰磚,都是我的最愛。因為兒時杭州沒有空調,所以大熱天吃冷飲有著格外的享受。奎元館最有名的是麵條,就記得我們常常去吃片兒川,店裏很擁擠,你還在吃呢,旁邊就有人緊挨著你站著,眼睜睜地看著你吃完,然後趕緊把位兒占了。
家裏附近還有一家非常有名的賣醬菜的店,好像叫景陽觀,寫下景陽兩個字有點不確定,好像第一次注意到跟武鬆路過的景陽崗有點同名了。那裏的醬菜又香又入味,酸辣蘿卜、醬瓜做的非常好吃。當時杭州最大的食品店,也在附近,桃片、橄欖是我最愛的零食。鄉下來人了,常常上食品店去買些餅幹給他們帶回去,還記得他們很喜歡的樣子。
當時另外一個給我印象深刻的餐館是延安路上的海豐西餐館。記憶中特別喜歡海豐做的水果蛋糕,散發著水果清新 的香味,而且甜得很滋潤。我小時候是很不饞的,所以一包蛋糕可以吃上一陣。海豐的西餐做的也很好吃,他們應該主要是俄式和歐式菜吧,感覺很美味。
杭州很有名的樓外樓,也去過幾次,但沒有特別的感覺。記憶比較深的還有素春齋的包子,知味館的小籠包子,湖州大餛飩的餛飩,路邊的油冬兒,蔥包燴兒,家裏旁邊一家沒名氣的店裏的燒餅油條,後來還有浙大門口的鍋貼。
不行了,太饞人了,得去找點東西吃了。
夢回江南,尋夢故鄉。可惜後來回國再尋兒時的夢,卻很難找到以前那種感覺了。那時的杭州混合著一種嘈雜、樸實、溫暖的味道,空氣中飄散爆米花的香味和小販們的吆喝。事過境遷,世界越來越小,杭州和美國相似的地方越來越多,書店、電影院都已經非常美國化了。餐館盡管有了更多的美食,但和舊時的記憶卻是完全不同了。而那口石井,我一直都沒機會再回那個牆門看看,不知道那口井是否還在?
小時光一直以為枝頭巷是豬頭巷,因為是同音。一直到認字以後才曉得是枝頭巷,lol
你說的阿得哥好像叫阿剛莫頭。怎麽那麽巧官巷口的小朋友都在外麵,說不定小時光都一起玩過。應該開一個官巷口的論壇。現在家庭事業在國外,“杭州,一些舊時瑣碎的回憶” 不敢細看,心有一點痛...
小時光一直以為枝頭巷是豬頭巷,因為是同音。一直到認字以後才曉得是枝頭巷,lol
你說的阿得哥好像叫阿剛莫頭。怎麽那麽巧官巷口的小朋友都在外麵,說不定小時光都一起玩過。應該開一個官巷口的論壇。現在家庭事業在國外,“杭州,一些舊時瑣碎的回憶” 不敢細看,心有一點痛...
樵夫,我們還是校友呢,我們那時在三分部,四路六和塔後一站。我們以前也住在離官巷口不遠,解放路上,和住天寺一條馬路 ;-)
唐吉珂德,你那麽早就進浙醫大啦?那時我也去過,不過是跟我叔叔去的,他那時在那裏做助教,是物理係的。
樵夫同學,ZJU的哪個係好象都很少女生的...嘿嘿..你們係的女生少到什麽程度呢?如果一個班隻有一兩仨個,那麽.........
我們就不可能是一個係的了. :)
longhair ,嗬嗬,錢塘樵夫會不會是你的同學啊,和你一起期待答案。
很小的時候經常和父母,姐姐去浙大的露天電影院看電影,當時應該是黑白電影吧,反正我沒一次看完整的,往往看不到一半就打磕衝的類.學校裏組織的看電影一般都在西湖區大會堂,後來好像拆了,是吧?
曾經一度很厭煩杭州,西湖,酶雨,高溫,太子灣...那種不幹不脆的美讓我覺得有種說不出的心煩和厭倦.等離開了那裏才發現能生長在杭州有多幸福.
昨天晚上還跟別人在說想回杭州呢,今天就看到你的文章,也算是一種安慰吧.
暫借寶地順便跟不悔姐姐問好,很久不見,我一切都好,no worries.
異鄉異客 ,浙大的吧?謝謝你告知。
錢塘樵夫 ,貫橋,很熟悉的地名,少年宮,我也常去玩,十一舍,是男生宿舍,西湖會堂,從浙大穿過田野去看電影。這一切都是多麽親切。
我以前住在離官巷口兩個車站的貫橋, 但是每個星期天都會去豐樂橋的思澄堂做禮拜,做好禮拜就去奎元館吃麵,或者到知味觀吃小籠包.那是很快樂的星期天.
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地方就是少年宮.我那時參加航模興趣小組,每個星期都會去做木製模型飛機,還參加過比賽呢,想起來真有成就感.
官巷口的食品店,最初叫華歐,後來改名杭州食品公司,在那時巴掌大的杭州“城裏”,這可是人人皆知的。新華書店對麵的兒童書店你也知道?我的記憶裏那已是很久之前了,我是在那裏由三冊一套、四冊一套的少兒版西遊記、水滸和三國演義最初開始中國古典文學的熏陶的,有時候還在那裏買少兒雜誌小朋友、兒童時代的合訂本。
從你“我媽媽很愛買,後來我也養成了買白蘭花的習慣”一句,可以知道,你當是小學妹咯。在這裏難見白蘭花,但是我們在院子裏種了許多梔子花,這也是杭州情結,夏日的傍晚,黃龍洞一帶的梔子花,那清香,那浪漫,會讓我們陶醉一輩子。
rbz ,老鄉們來自山清水秀之故都,個個都是“談吐文雅,文章清新雋永”,很高興認識你。
小吃 ,人在異鄉倍覺鄉音親切呢。
杭州人都能幹,每個人都能闖出一片天地,所以在國外不喜歡一起活動。以前在墨爾本的時候,每年聖誕節杭州人都要聚一下,雖然大部分都是做小生意的人,但總算能找個人聊聊天。
不知道諸位都身在何方,有沒有機會聚一下。
謝謝水沫姐(suppose to be 姐姐)勾起了大家的回憶
老竹林,你說的是啊,我寫下景陽觀這個名字就好像聞到了香味,饞人呢。
真高興,看見這麽多杭州人,太棒了!
hangzhouren,謝謝你格,聽你一說有點想起前進電影院來了,杭州跟我們小辰光毛是不一樣了。
小吃 ,對對對,偶要說的就是杭州劇院,趕緊更正。我離開杭州已經十多年了。
杭州跟我們小辰光毛不一樣了。有兩毛想不好是好是壞。
謝謝你格,水沫兒寫得蠻讚滴。
內居者,隻能放在裏麵而不能堂而皇之公開發售者也,也就是今天所說的賣盜版書的地方。那年頭沒有外匯進口國外的字典、雜誌和科技書,就想了辦法在國內翻印,“以餉讀者”。外國人包括在杭有年的外教都不知道在外文書店的三樓,還有這麽一個所在,他們大概連想都沒有想過有這樣的事。
家住青年路數十年,就在羊血弄貼對麵,各位在上麵提到的地方,都是我放學後遊蕩嬉戲而熟得不能再熟的,我一閉眼,就可以聽得到從那些地方飄出來的杭州話語,聞得到浸淫透的杭州氣息。我想給各位一個測試,有誰知道甚至有誰去過,東坡戲院旁中蘇友誼館三樓上專放外國電影的小電影場?那都是1964年前了,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一個杭州“小資”喜歡去的地方,電影票八分,憑學生證。今天的杭州已經大變了,變得更令人神往。
杭二中在葵巷,但不是附近孩子都能就讀的,這可是老牌的重點中學,這裏出來的一茬又一茬學生都很有出息,包括在這裏發帖的幾位朋友。我的大妹子有幸在杭二中讀了初中高中,恢複高考那年,硬是憑了在二中打的底子,叩開了久違的大學之門。我不是,老哥出自惠興路上的十一中,請不要笑,當年頗有一段是奮發向上的,老哥我也可算是學有所成吧,這不,也在這裏混了二十幾年了。
謝謝各位我想年紀要比我小得多的杭州人兒,帶給我這麽多美好的回憶,江南憶,最憶是杭州。說來奇怪,就今天的眼格來看,老杭州真是太不起眼了,可是卻有那樣的魅力,把大家都帶到了一起。
Diado ,我當時考重點中學,考到一中去了。我也住六舍。
一葉紅楓 ,清明團子我記得,很好吃,有一年春天回國又吃到了。美國也能買到,就是沒有那股清香。
croupier ,歡迎光臨!
至今還記得和女友從人民大會堂看晚場電影出來走到電車站時女生們相互比較時髦衣服的時光.那時就覺得有一位漂亮的女友和她時髦的穿著是件讓男人非常驕傲的事情…
至今還記得老家來人,母親去解百買衣服給家人時都會講上一句:這是解百買的.敢情,那時的解百不比今天的ARMANI差哪兒去…
至今還記得解放路新華書店裏那位漂亮的女售貨員.高一時俺在解放路的另一頭的二中讀書,俺們班的男生走遍解放路和延安路的所有商店,把那位女售貨員評為杭州最漂亮的售貨員.俺被推舉成為送她禮物和通知她的人選.至今還記得俺把一本”美學”送給她時,她比俺還紅的臉龐.至今俺也不敢相信俺那時才十四歲…
至今還記得那解放路新華書店後麵青年會裏的酸梅湯…
至今還記得解放路食品商店樓上的食咖,吳山路口的杭咖,孩兒巷那邊的梵人咖啡館.至今記得那時一幫朋友冬天在這些咖啡館裏熱情洋溢地談論國事男女事時的情景…
至今還記得小時候秋天坐父親的車從美院開往省軍區那邊家裏時俺在車後看揚起的梧桐樹葉.那時的南山路除了八路車沒有別的車輛,連自行車都很少,隻有沙沙的樹葉聲…
至今還記得那時南山路上杭城裏唯一的自動感應紅綠燈…
前年回去,抽空專門去看了看當年的小學。上大學,出國後,這還是第一次。那天下著毛毛雨。我一個人在傳達室登記的時候,碰巧,看見了當年的班主任,她老早就退休了,頭發都白了。教我們的時候好象都有四十歲上下。退休後,每月來學校領退休金。當時我們都挺激動的。她說,你們家的人我都教過,就數你最麻煩。後來哪,接著教你們這輩子人的孩子。放學的時候,看見好多以前的學生來接他們的孩子。一晃,好幾十年都過去了,有空的時候我經常來學校,看看孩子們。時不時的還會想到你,你爸。。。
離開的時候,我替她買了個筆記本,讓轉達室師傅轉交給她。到今也沒問她收到了沒有。當時也忘了問那口井的事。。。
我對杭州的最初的記憶是從那一隻隻小竹籃開始的.
父親每次出差經過杭州都要帶幾隻回來. 小竹籃的造型精巧玲瓏,
編織的工藝也十分地細致講究,色彩的點綴搭配也非常恰當活潑...
漸漸地,我收藏的小竹籃可以用繩子牽上一串,就像後來在杭州街頭
見到的賣竹籃的人用繩子將它們掛起來那樣. 可惜那時候沒有彩色
相片,那還是七十年代初吧. 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了.
多謝花枝俏 !你評論的好美。
小飛飛,就知道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不知道高玉寶的故事吧?半夜雞叫那時很有名呢。嗬嗬,杭州夏天非常熱,你應該在春秋天再去玩一次。
司令多麽親切,擁抱一下。俺聽人說到熟悉的地名就非常親切了。
上大學時有一年暑假和同學一起去了杭州,很喜歡西湖風光,就是夏天太熱了。:)
小時候也特別喜歡,。前不久在奇聞怪談看了裏一些有名的童話的最早的版本,真是恐怖。
隨著歲月的流逝,記憶變得朦朧,往事便在這朦朧中回味悠悠 … …
美文,給水沫加油!
那水井,極有巧勁的甩幾下才能吊起井水;那新華書店,想買書又囊中羞澀;那香噴噴的肉包子,引得過路的我口水漣漣;那有著空調的電影院,正午出來後感覺要熱得窒息;那工人文化宮的圖書館,使我看完了《三言》!
多麽親切,多麽溫馨;既是那麽遙遠,又像近在眼前!水沫,感謝你,將我拉回了那夢幻般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