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以法之名”— 小作品大文化

(2025-07-06 14:39:31) 下一個

剛陪小兒西部旅行回來,看影視人生的熱評,伴著倒時差,和先生終於追齊以法之名。

其實黑社會犯罪這類題材我是不愛看的,但因為有鄭雅萍和洪亮這樣的亮色人物存在,還有,作品質量和演繹也很不錯,我和先生看得還挺帶勁。雖然也有扯的地方,但戲劇麽,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可以理解。

這兩天我和先生就故事背景還有人物,有過幾次交流。他說,如果對號入座,他更容易成為李人駿或是許言午,他或許也能成為洪亮,但一定成為不了鄭雅萍。

我又問先生,作品中,你最欣賞誰?他說,那自然是鄭雅萍或是洪亮。那是什麽阻礙了你成為他們?是個性麽?他說,應該也是性格,還有就是順應環境/文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違背原則的事情,肯定不會幹。明知道對方在犯罪,還同流合汙,那是絕對不會。但在中國那樣文化和環境下,在不違背原則的情況下,與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

先生的話語令我反思。我會以為,性格隻占很少部分,文化則占大頭。那樣的人情文化之下,和領導對著幹沒有好處的。如喬這樣的人,不僅會吃不開,還會有生命危險,是個悲情人物。在這樣的文化之下,期待更多的喬出現,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劇中的喬還算是幸運的,有同學如洪亮惦記著他,恰巧還碰到了如鄭雅萍的理想至上。

我說過,我看劇不僅僅是為了看劇,我喜歡對號入座,喜歡反思,希望娛樂的同時,也有收獲。那麽這個劇,迄今為止,我收獲了什麽呢?

我呢,是很不喜歡人情文化的,在我看來,那就是沒有邊界。我為啥那麽在意邊界呢?在我看來,邊界就是自我。沒了邊界,就是沒了自我。我那麽在意自我的人,在那個世界生活不會如魚得水。

還有,我是很不喜歡優越感這個東西的,它不會令我覺得安全。中國文化骨子裏是等級文化,優越感是無論如何避開不了的。劇中我最不喜歡的人物要數李檢的妻子,那個開發區的官員,還有一個就是她的小姨,那個蘭書記。若和她們坐在一起,估計她們會分分鍾感受到我的不合群。那我反感她們的什麽呢?除了說的話冠冕堂皇,還有就是定奪他人命運的威權感,既得利益者理所當然的優越感,等。包括洪亮老丈人的一家。

可以理解嗎?也算是。人家父母輩打了江山麽,為人民鞠躬盡瘁了麽,既然心裏想著是為自家人謀福利,那可否就不要那麽冠冕堂皇?我自小覽盡官場眾生相,始終融不進去,且最終更是漸行漸遠。

我也問過自己和先生,我會成為誰?我大概率會成為張文菁或是鄭雅萍,但我不會成為喬振興。我會在絕望之前先離開它,因為我知道自己要什麽,還有更重要的是,我知道自己幾斤幾兩。

雖然我不喜歡中國的文化,但畢竟生於斯長於斯,我希望她會越來越好,盡管我對此是悲觀的。

具體到作品是好看的,非常感謝中國文藝工作者們的執著,我也看了本屆的白玉蘭,依舊的真誠,依舊的動人。文化或許悲情,但依舊要致敬作品的出品人,算是,黑夜哪怕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還是會用它去尋找光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Oasisflyi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清漪園' 的評論 : 給你點讚,你比我先生有力量。哈哈。我也是絕對做不了什麽李人駿或是許言午的,那就是浪費我的生命!
清漪園 回複 悄悄話 讚好文!同感。英語有句成語: If you cannot beat them, join them,這句話對博主,對我來說是胡說八道。我觀劇時也在捫心自問,我無法做喬振興或張文菁,又無力做鄭雅萍或洪亮,但我絕不會做李文俊。我不加入,可喜的是時代賦予了我機會,我遠離。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