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人生,揮手百年

花樣童年,苦難少年,讀書就業青年,海外奮鬥壯年,匹夫不可奪誌。
正文

夏日探幽波特蘭(1)

(2022-08-24 17:23:53) 下一個

今年的818沒有被偉大領袖召見,卻是由女兒與其男友一家的邀請,把我從密州的小城,喚去了緬因州的大城,連著其郊區人口有近十多萬人口的波特蘭市。

 

早上7:15離開密州小城時,我還是把車開到公共車庫,停上四樓的指定地點後,拿著停車證,要機場專車司機敲章填表,另一對夫婦也在做同樣的事,我是從去年感恩節即開始做這些程序,也是順利,把車子型號款式顏色都寫好後,卻是記不得車牌號,那位司機說不要緊,即給我們收據,上車後,7:55就向底特律機場而去。8:30準點到達達美航空的出發點,機場安檢人員要我們一群人去旅館的進口安檢,那裏人少。果不其然,雖然我的護膝被要求脫下過X光機,但9:16分已坐在29號登機口等待著去緬因州波特蘭市的航班,9:59坐在機艙裏,班機10:21離開航橋,滑上跑道,10:29升空向東飛去。機翼下的艾略湖,俄州,賓州,紐約州,一一閃過,藍天白雲,海岸線,房屋不停地變換著。

飛機於12:12抵達緬因州的波特蘭市,遊客們常把此地的波特蘭市與奧勒崗州的波特蘭市相混淆,但此地是1775年英國移民登陸後,懷念故鄉英倫小島,波特蘭島而將此地命名為美國最早的波特蘭市,是異鄉人的念鄉思故之舉。

 

看來鄉愁是首歌,不分國籍民族,那份感覺一樣的,奧勒崗州的波特蘭市則命名在其後。而此地的這個波特蘭市還有其它好幾個名字,印象深刻的一個是,因為城市附近的島嶼有二十八個之多,一字長蛇陣般懷抱著,便被稱作長脖子市,同時,該市擁有緬因州最老的燈塔,而其Casco海港是全美第二大漁港,龍蝦的利潤占每年經濟的40%以上,達數十億美元,每年來訪的郵輪就有四萬多艏。雖然城市1775年被英軍焚毀後,又遇到4次大火,1866年的特大火災更是把此地19世紀的希臘,羅馬,維多利亞建築群全部毀為平地,可是每次火災後/最近的一次是1909年,波特蘭市總是浴火重生,越來越漂亮,即使有些舊屋火後無存,但那高低不平的紅磚路依然予以保留著,訴說著,見證著往事,而不是像國內那樣,石子路,小巷,條石街,百年祠堂等舊物早已隨著推土機的轟鳴,進入曆史,北京那完整城牆沒有毀於戰火,卻因為一個人的愛好而被毀去,文革中毀去的珍貴曆史文物何止成千上萬,把自己國家古老的文化以革命的名義毀去,實在是世上罕見。而以發財的名義,在文革後造出一大批假古董,千篇一律的假遺址,也是故國的悲哀。

 

下機伊始,原想著按紐約的辦法辦理,叫上網約車,即可直接開到旅館門口,但女兒她們說,此地的網約車業務不發達,2021年常住人口68850,夏天旅遊季節的人口數量才可達五十萬或百萬,從事網約車的人少,預約一次至少二三十分鍾才會到達,於是男友的母親自告奮勇,前來機場接我,又告知我車輛的模樣,於是我一出機場門,就伸長脖子探尋一番。可是走到出口右手盡頭,卻未見汽車,又朝著左邊走去,正巧她來電,原來是停在了左邊的盡頭,因為警察趕車,不讓停。接下來,便開車去她家裏,我女兒和她兒子,她領養的女兒,她的丈夫都在上班,二十分鍾後已到她家的附近,說是離著名的燈塔極近,先去看上一番,到了那個停車場,已無虛位,隻好繞著燈塔轉圈,拍個照片,海藍的天空下,襯著紅影,十分美麗動人。

 

五分鍾後到了她家,我遞上給他們全家的咖啡,衣服等禮物後,我女兒也來了,擁抱問候一番,即匆忙吃了半個三明治,還是由女主人送我去民宿旅館。這個旅館一夜250美元,四個晚上1000美元。而市區碼頭邊的希爾頓酒店,凱銳酒店,海港酒店,假日酒店4晚都要16002200美元,能省則省,細水長流。好在那家民宿位於市區東部的Munjoy 山坡上,離海邊公園很近,二十分鍾抵達後,雖然記錯了進門密碼,但改正錯誤推開門後,臥室,洗澡間倒是精致幹淨,雖然沒有廚房電視機客廳冰箱,但與我的關係不大,反正我白天都在外麵活動,晚上睡好就行,鄰裏間也是安靜,不錯,謝過送我的大媽後,即去漱洗休整。

 

休息了一會兒,即向海邊的公園走去,注意到街兩邊都停著車,多數的房子沒有車庫,沒有花園草地。兩邊的人行道是有不少年份紅磚鋪成,樹根頑強地從磚層下穿過,把路麵頂的拱起,不注意腳下,易出意外,因此,常見老人家用拐棍仔細的探尋著,慢慢走路,小孩子步履蹣跚,也是小心。

走了十多分鍾來到了海邊公園,正對著的海灣停著許多捕蝦的小船。有文章說,由於氣候變暖,往年的龍蝦繁殖基地緬因州的波特蘭市,發現了龍蝦的產卵地有慢慢向北部的加拿大移去的趨勢。科學家預測,兩百年後,緬因州的特產龍蝦將是加拿大人的特產,甚為無奈。記得朋友1994年夏天來此時,龍蝦的價格是每磅2.99美元,現在是12.99美元,漲價驚人。

這個海邊公園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海灣中的小島在夕陽下青蔥鬱鬱,浮在寧靜的海麵,水鳥尖叫著飛翔,遊艇漁船,慢悠悠的犁開水麵,劃出白浪。

公園柏油路邊有一長排家屬為前人捐獻的椅子,美國人的概念是,與其大辦體麵的喪事,不如為長者最後一次做點善事為好。悼詞裏再偉大,於後人無關,不如給人方便好。而像國內的喪事中要請人來哭,更是美國絕無的事。下午四點多,饑腸鼓鳴,見到海灘邊公園的停車場裏有七輛食品車,賣熱狗三明治,冰激淋,意大利比薩餅,炸雞炸薯條,還有賣越南米粉麵的,在一個半小時的飛行中,一塊餅幹,一杯飲料,加上後來的半個三明治,難以應付今日的支出,可是燒好了的米麵幹糙難咽,和想象中的雲吞麵差了極遠,吃完雞塊後似乎飽了,於是打道回府,在住處歇著,叫上出租車去晚餐,餐後替她男友父親的音樂會捧場。

晚上六點,等了二十分鍾的出租車七分鍾送我到餐館,進得門去,男友的母親已在,她是素食主義者,豆腐青菜當晚飯,五年前的癌症患者,幸無複發,卻是十分敏感多愁,有過憂鬱症,厭食症,糖尿病,實在不易。我是不餓,吃了幾塊煎豆腐,就停了。七點五十,四人去路對麵的俱樂部演出廳,旁邊是1785年在此建造波特蘭市首座樓房的名人,Wadsworth-Longfellow的塑像,而在他的頭上,正停著一隻海鷗,在他的肩膀膝蓋,則是一片醒目的白色的排泄物。美國的名人塑像,非常接地氣,華盛頓的林肯總統塑像,弗蘭特將軍塑像,各地的許多曆史名人,都擺不脫鳥類的塗鴉,美國政府也無專人清理,就像聖地亞哥的海軍墓地,華盛頓附近愛林頓墓地那樣,將軍與士兵的墓碑同高,不可高人一頭。

我們幾人進得俱樂部後,觀眾都戴著口罩,台上台下的演奏家,隻有鼓手戴著口罩。今年12日在聖地亞哥動物園看爵士樂隊演出時,吹奏者們在口罩上挖個洞,掀起來吹,不見尊容。8點時分,17個人的樂隊鼓樂齊鳴,喇叭震天,發出一個聲音,齊心協力,好像要把屋頂掀翻了,可是台上台下鼎沸,眾人感受到了音樂的力量,熱度,觀眾演奏家都是亢奮。

演出休息時,男友父親前來打招呼,並介紹了樂隊的情況,他是從事律師行業的音樂愛好者,其餘16人或是此地樂團成員,或是中學樂隊指揮,中學音樂教師,而唱歌的女士是新英格蘭大學的學生,另一名年輕的薩克風演奏者,今年秋天去新澤西的音樂學院讀研,他專門在離開前的最後一周內,和樂隊獨奏,合奏了一曲藍調,他的演奏結束後,大家站著為他的演出鼓掌,和他告別,這個樂隊的團隊精神令人感動。2004年開始,每年在這裏演奏一次的傳統,將會不斷延續下去。在休息時,一名黑人女士和她的白人丈夫前來和我握手,擁抱,她們是女兒男友一家的好朋友,邀請我周日去她家作客,我女兒她們立刻答應了,告訴我那女士是著名的歌唱家,她的房子在湖邊,風景極美。

 

晚上10點多,音樂會結束,我女兒開車送我回住處,看了環境後,她也滿意。我是洗簌完畢後立刻入睡,月光如水,一夜無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