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會“說服”有什麽了不起

(2025-10-06 09:15:12) 下一個

近日看到一個綜藝節目“令人心動的offer”,這一期是關於電視節目主持人選拔的節目。當然,其中不乏關於讀音標準如否的問題。也會必然涉及一個人們常常說到的一個書寫一樣,意思一樣,但是,發音不一樣的問題。比如“說(shuo )服”與“說(shui)服”就是一個考核標準。這兩組詞,知道發音不同可以表明自己碰巧讀了一篇古文“觸龍說趙太後”,還有什麽其他意義嗎?

在英語中,同樣的一個詞,用於動詞和名詞,除了發音時有重音的不同外,沒有太大的差別。

而“說明”的“說”和“說服”的“說”應該都是動詞,為什麽發音差別那麽大?

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有不少是不合理的。

注意到國內電視,電台主持人等等常常以會“說服”為榮。但是,在我看來,想用知道這個發音的不同來表示自己高大上,實際上很是迂腐。因為兩者沒有區別,都是動詞,都是一個意思。就如同繁體變簡化字一樣,這個改變就是與時俱進的表現,而且很顯然在書寫速度上簡體字已經提高了效率,在約定俗成上已經深入人心為大眾接受。所以,中國傳統文化需要改變的東西太多了,而且不是不可以改變,不是不會成功的。

我就這個問題請教了ChatGPT。

ChatGPT 曰:你提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說服”與“說(shuì)服”其實不是兩個詞,而是同一個詞的兩種讀音,隻是讀音習慣不同:

標準讀音:現代漢語規範裏規定讀 shuō fú。

傳統/保留讀音:在古漢語和舊習慣裏常讀 shuì fú(“說”在古代有 勸說、勸解 的意思時就讀 shuì)。

所以它們的意思完全一樣:

 就是“勸別人接受意見,使之信服”。

比如:

他用道理說服了大家。

他用道理說(shuì)服了大家。

兩句話沒有任何區別,隻是“shuì fú”聽起來更書麵、更古雅,顯得有點“文縐縐”。

總結:

意思上沒有區別

隻是發音習慣不同

在日常生活中,多數人讀 shuō fú,而讀 shuì fú 有點書卷氣,顯擺“有文化”的感覺確實有點對 。

 

我也沒文化。所以,現在聽來,“說服”與“說(shuì)服”就是一碗豆腐,豆腐一碗。就是因為這些意義不大的差異,累積的多了,束縛了思維和思想,浪費時間,成為了文化糟粕。

當然,傳統文化的某些特別之處做為文化的“化石”還是有保存價值,也不是應該徹底拋棄。博物館或者是無形的博物館應該是“說(shui)服”的歸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山地羊0822 回複 悄悄話 格利 發表評論於 2025-10-06 17:26:09
從思想解放還是禁錮的角度,論述“說服”一詞的兩種讀法異同的意義,觀點新穎很有西方文化熏陶下的思維活躍風格,但作者也說了,雖然“說服”在使用過程中的意義沒有什麽不同,但畢竟在書麵應用和口頭上運用還是有區別,也是應該注意區分的。如果你要想描述一個普通街坊市民的口頭語,或在廟堂上《觸讋說趙太後》,尤其是語音或話劇裏的人物表現,還是要區分清楚的。這可能是文學上的一種細膩。
#######
謝謝點評。但是我的觀點是正因為使用的範圍,場所,人數非常有限,才應當改革,並按照約定俗成的“說明”的方式任其自然的發展才有生命力。
格利 回複 悄悄話 從思想解放還是禁錮的角度,論述“說服”一詞的兩種讀法異同的意義,觀點新穎很有西方文化熏陶下的思維活躍風格,但作者也說了,雖然“說服”在使用過程中的意義沒有什麽不同,但畢竟在書麵應用和口頭上運用還是有區別,也是應該注意區分的。如果你要想描述一個普通街坊市民的口頭語,或在廟堂上《觸讋說趙太後》,尤其是語音或話劇裏的人物表現,還是要區分清楚的。這可能是文學上的一種細膩。
登錄後才可評論.